走进父亲的世界
你了解自己的父亲吗?
我也这么问自己的儿子。大二的儿子所在的大学,离家也就一个小时的地铁路程,而他每个周末都回家。大一开学第一周周末,下了地铁之后他就给我们打了个报告回家的电话,原本以为他至少骑摩拜也要十五或二十分钟才能到家,结果十来分钟他就推门进家了:原来是呼哧带喘地跑回家的!
这个打小就没怎么离开家的可怜的家伙一定是十分想家了!
可是儿子对我却知之甚少,对我有限的了解是:爸爸是名检察官,抓坏人的。而略微深入点的了解还是他上高二那年的一个周末,父子俩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到玉渊潭公园看樱花,一路上我给他讲了一些法律常识和案例故事。那一次,他似乎有些耐心,还问了一些问题,诸如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呀,正当防卫是怎么回事呀,等等。
除此之外,我们几乎很少交流,他也很少问我问题,而跟妈却唠唠叨叨有说不完的话。这一点似乎完全继承了我的基因,于我而言,每次回老家,甚至每次打电话回家,我总是愿意和母亲聊聊,一来是父亲有些耳背,听起来比较费劲;二来是父子俩实在不知道该聊些什么话题。
你了解自己的父亲吗?
老爸,八点以后我要采访你。五一节的前一天晚上,儿子终于正儿八经地提出了一个请求。
采访我?搞得怪怪的,你老爸还需要采访吗?我对于这个请求多少还是有些惊讶,采访什么呀?
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您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变化,您的成长经历,价值观的变化以及您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的看法。儿子掏出手机,仔细地翻看着,边看边说。
原来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呀!
也好,借这个机会正好给小子补补课!于是我也很认真地说:既然是采访,咱们就得正式一点儿,比如你至少应该做个记录,而且有的问题可以和我探讨。
好吧!儿子在餐桌上寻了半天,找出一张纸来说,这张《社区党员志愿者承诺书》的背面能记录吗?
当然,我说,你老爸已经到社区报到过了。
儿子受的影响比较大,中学学习成绩偏重理科,特别是数学的兴趣和天赋几乎和如出一辙。但是他对于写作文十分头疼,特别是政治老是学不明白,既使死记硬背下来,多是一知半解。这几乎没有一点他这个文科出生的老爸的优点。
我们父子俩聊了一个多小时,儿子不断地哦”哦”—似乎直到那天才明白了一些他本该早一些明白的道理。
采访满意吗?孩问。
超满意!儿子说。
你了解自己的父亲吗?
我尝试着努力了解过,但多是从童年的记忆中去搜寻—自从离开家乡到外地上大学之后,虽然每年或几年回家探亲一次,但是与父母的团聚也就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那几天你看到的总是父亲忙碌的样子—蒸年糕,煮肉,年三十的中午需要你帮忙贴一下对联,晚上一家人聚在电视机前看春晚。
当你鼓囊囊地装满各种土特产,诸如红薯干、梅干菜、笋干、香菇、茶叶等,如果不乘飞机的话,还会加上米酒或烧酒,以及一可乐瓶的茶籽油,把你送到路边,向你摆手,目送你远去。
父亲的印象大体就是这样,不是他的背影,而是他实实在在的越来越苍老的面庞和越来越稀少而花白的头发,以及越来越缓慢的步伐。
其实,我对父亲的了解正是有这么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空白。
现在细细想来,这三十年不知道在老家的父母是如何度过寒来暑往的,不知道她们几次住院是如何熬过漫漫长夜,也不知道她们三餐到底吃的是什么,更不知道他们在炎热的夏天如何驱赶蚊蝇,又如何在腿脚不便利时常去串谁家的门,通常又是几时闭灯就寝,每晚又要起夜几次。
你了解自己的父亲吗?
那个干活从来不知道累,那个从来都和蔼可亲,那个有什么样的病痛都能忍着,那个连茄子蒂都吃得津津有味,那个喝米酒的时候喜欢浇点菜汤的人,就是我的父亲。
这大概是四十多年来我第一次提笔写自己的父亲。
于是在那之后,每当万籁俱静,我都要努力使自己安静下来,把思绪拉扯到父亲的身边,在脑海里搜寻父亲的记忆。
童年的回忆是如此的美妙,每个晚上父亲都会给我们讲《一千零一夜》讲《聊斋志异》直到我和妹妹害怕得躲进被窝不敢出来,而母亲却对父亲没少责怪。父亲自学了养蜂、电工和酿酒,在我眼里,父亲几乎无所不能。就是作为年少时的一点点侠肝义胆也是从父亲所读的《三侠五义》《说岳全传》《书剑恩仇录》等武打小说里窥来的。父亲是个好人—从一位瘸腿大叔、也是父亲的至交口中得知,父亲在家乡的一个水库工作的时候曾经不顾个人安危从死神手里抢救过一个触电同事的生命。
而我对父亲的了解大抵也就局限在童年的这些回忆,父亲哪年退休的,退休之后都做了什么,父亲是什么时候戴上老花镜的,父亲的痛风是哪年得的,父亲到底是左耳还是右耳失聪,父亲为什么隔三差五打麻将…所有这些,我通通不能马上回答出来。
今年清明节前夕,母亲打来电话:你父亲明天要上坟,爷奶奶还有太爷爷,还有阿公阿婆,一天不知道能不能走下来,够他累的。
我刚记事的时候,爷爷奶奶便去世了。于是父亲和母亲既当兄嫂又当父母,把几位叔叔、姑姑含辛茹苦抚养,并先后成了家。这几十年到底有多少艰辛,我不曾想过。
你了解自己的父亲吗?
知子莫如父。父亲对儿子的了解一定是看到了儿子从呀呀学语到成家立业的过程,一个心历的过程,他知道你的喜怒哀乐,知道你的贪嗔痴迷。于是,不管你离开他有多远、有多久,他都像上苍一样永远注视着你,默默地为你祝福,为你担忧。
走进一个人的内心很难,而叩开父亲的心扉更难。
父亲终于老了,这个衰老的过程却未曾被我看到,每次探亲回家我只是看到了一个结果,一个把一年的精神都抖擞到脸上来的父亲,那张因为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儿孙归来而兴奋的脸,隐藏了一年来多少思愁和伤痛—我不知道。
有时我在想,父亲好不容易养这么大一个儿子,几十年在外工作,儿孙常年都不在跟前,值吗?
儿子采访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对晚辈有什么期望?
当然是望子成龙,不是望子成虫啦!我几乎是脱口而出。这大概是每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吧!
哈哈,儿子也乐了,好像不是这么个问题,应该是问您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什么厚望。
哦,我认真想了想说,有句话叫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滩上。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还是要靠你们年轻人,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努力掌握本领报效祖国,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重任来!
本以为儿子会认为我在说教而不以为然,不料他也认真地说:嗯,老爸,我明白了!
我想,我也该采访采访老爸了。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父亲
父亲,读音:“fùqīn”,口语叫“爸爸”,一个人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父亲,一词书面语色彩较浓,一般不作为面称。
儿子
儿子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者,父母可直接向子女索要,也可请求组织调解,说服子女给付,亦可通过诉讼,追索赡养费。义务人有能力抚养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法院判决拒不执行的,应依法强制执行并可责令先行给付。
- 下一页:诸天帝道第四十七章宗门坊市
- 上一页:妈妈再三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