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

荷塘天津方言就是哏儿随笔

摘要:一个“哏儿”就反映出天津人“乐天知命”的性格特征。天津地处九河下梢,码头文化遗风,生存竞争激烈。想在天津养家活命,不是桩容易的事。要化解生活的压力,只能自己找乐儿。“走路跌倒了,天津人不往别扭处想,哈哈一笑,爬起来赶路是正事。天津人磨合出了一种活法——不说不笑不热闹,热热闹闹度时光。“‘哏儿’简单解释是‘好笑’,其实它体现了天津人的一种化解意识:不和自己过不去,把严肃问题游戏化了。在这个意义上说,天津相声界能人辈出,相声艺术在天津的兴盛,就不是偶然的了,而是与天津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别是天津方言的滋润分不开。 纯天津人管接吻不叫接吻,叫咬鱼儿!

纯天津人管吝啬不叫吝啬,叫抠门儿!

纯天津人管肥皂不叫肥皂,叫胰子!

纯天津人管洗衣服不叫洗衣服,叫愁衣服!

天津话干净利落、活泼俏皮,充分体现了天津人率真豪爽、亲切包容、幽默诙谐的性格特征。

一个“哏儿”就反映出天津人“乐天知命”的性格特征。天津地处九河下梢,码头文化遗风,生存竞争激烈。想在天津养家活命,不是桩容易的事。要化解生活的压力,只能自己找乐儿。“走路跌倒了,天津人不往别扭处想,哈哈一笑,爬起来赶路是正事。天津人磨合出了一种活法——不说不笑不热闹,热热闹闹度时光。‘哏儿’简单解释是‘好笑’,其实它体现了天津人的一种化解意识:不和自己过不去,把严肃问题游戏化了。在这个意义上说,天津相声界能人辈出,相声艺术在天津的兴盛,就不是偶然的了,而是与天津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别是天津方言的滋润分不开。

编排了几段天津方言的故事,也为笑谈。

【大妞这回可崴泥了】

崴泥——天津话奏是“遇到了难办的事情”。

老太太以前住在天津同庆里那块。老太太俩女儿,一个男孩。“文革”那时大妞二妞下乡当知青,小男孩留了城里。后来老太太又添了一个儿子,不是她自己生的,是大妞二妞回城后各带进来半个儿。

现在“大半个儿”和“二半个儿”常去知青角玩。“大半个儿”有点脑栓塞,右腿右脚有点不利索,偏偏还爱拿根绸子跟在队伍后面,一扭一扭地跳舞。”“二半个儿”也是一身老年病,知青角里嘛活动他都爱搀和。有时俩连襟在知青角见面还逗嘴。“二半个儿”说:“瞧你那外国鸡损样,还跳舞。“大半个儿”不含糊地回击说:“你好,脑袋的毛一根不剩,长的象秃尾巴鸟,还叫唤。”俩人嘴损,不入心,说完都哈哈一笑。

大妞二妞家务事多,很少参加知青活动,她们得伺候半身不遂躺在床上的老娘。老太太的亲儿子早年全家移居国外,不能尽孝伺候老娘,也是经常汇些钱款来,表示孝心。大妞二妞每人一个星期轮换伺候老娘。老娘是个有文化的人,平时闲事不多,就是有点糊涂。

有时候大妞问她:“老娘,知道我是谁吗?”老太太回答:“怎么不知道?你不就是二妞吗?”

再问她:“你想我吗?”老太太不说话。再问她:“‘你想外孙女吗?”老太太不说话。

再问她:“你想儿子吗?”

老太太大声回答:“想。”再问她:“你想孙子吗?”老太太回答的话更多,“我可想大孙子啦。”这老太太,重男轻女,还不管不顾地实话实说。

“二半个儿”喜欢旅游,又舍不得二妞,挑单帮一个人去,没劲。“二半个”动员了二妞好几回,“你和大妞就说咱家里有点事,换换班,让她替你一个星期,回来你再替她,不耽误事。”好说歹说,二妞终于动了心。

秋实的季节,天津至西双版纳航线,747客机上的乘客中,有二妞和她老伴。昆明到了,俩人跟旅游团下了飞机,倒乘汽车,汽车还没开到旅游景点,二妞的响了,来的是大妞在北京工作的女儿。

“二姨,我妈在菜市场让自行车把脚砸了,骨折了,你快去姥姥家吧,我妈替不了你了。”

“砸得重吗?你妈现在在哪了?”

“脚趾头骨折,让她住院她不住,又回姥姥家了,你快去吧!”

“我去不了呀,我现在,在千里以外呢。”

“我还在外地呢,那我不管,反正我告诉你了,你想辙。”啪一声,撂了。

二妞接完有点见傻,不知如何是好。“二半个儿”遇事不惊,赶忙叫司机停车。司机问:“什么子事情停车?”

“我们不旅游了,回天津,快,快停车。”导游也是一头雾水“这俩人,神经病?”

二妞俩人下汽车,招手打的,去买返回天津的飞机票。什么西双版纳,东双版纳也去不了了。

大妞脚砸伤后,立即给二妞打,就是打不通。她哪知道二妞在飞机上关机。大妞进了医院没法住院,天都黑了,老娘还一个人躺在床上呢。一瘸一拐,大妞来到老娘家,推门进屋,暖气冰凉,赶紧插空调插销,电插座不好使,废了半天劲,一使劲插销进去了,顿时一股黑烟,电线短路,电灯也灭了。黑灯瞎火找出洋蜡,再看老娘,被上、褥子上、身上、手上、脸上,全是屎。老娘打粑粑泥,自己瞎折腾呢。大妞拿盆去打水,一拧水龙头,水管冻了。断电,冻水,瘸腿,床上斑马似的老娘里外上下臭烘烘,黏糊糊,大妞忙的弄一身黄粘斑点,衣服弄得像似斑点狗的外皮。狼狈无奈的大妞一边忙乎,一边嘴里不停滴嘟囔;‘这回可崴泥了,这回可崴泥了……

【马蜡堂的罗罗缸的事】

罗罗缸——天津话奏是“遇到麻烦说不清楚的事”。

天津六大道,一条老胡同 号门,最近出事了,来了好几个警察,据说案子不小,牵扯不少人,主要案犯跑了,涉嫌案犯假若拿绳子拴起来,从马路南口能连到北口。以前,这条胡同,包括四周,都是住着有身份的人,怎么还出了件很不光彩的事尼?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警察找到房主马蜡堂。房主马蜡堂也曾是个知青,一辈子老实人,文化人,大学教授,退休 年了。接到警察的传讯,房主马蜡堂连跑带颠,气喘吁吁来到传讯室。

警察:“姓名,年龄,职业,住址,身份号?”

马蜡堂一一回答。

警察:“老胡同 号门,你是房主?”

马蜡堂:“是呀。”

警察:“说说你那房子里,干过嘛违法的事?”

马蜡堂:……

警察这一问,马蜡堂蒙了,傻了。

马蜡堂说:“我出国两年刚回来。房子我一直租给朋友李鸣白啦!”

警察:“那好,你就负责把李鸣白找来。”

马蜡堂一出派所儿,立刻给李鸣白打,按号码时手有点哆嗦,一边按号码,一边念号码----要似我145,就气死你9741,就气死你吧97418。瞧这倒霉号码起的。

马蜡堂租房子的事,是这么个源头。 年前,马蜡堂为儿子买了这套位置不错的老洋房,准备给儿子结婚用,还没等儿子结婚,儿子和他对象就被派到常驻国外工作去了,房子空闲。两年前,儿子把他这个老光棍接到国外住。临走前,曾经下乡在一个青年点的李鸣白,因为房子要拆迁,要求马蜡堂把房子租给他。以前都是难兄难弟,马蜡堂痛快地答应了,“什么房租,钱不钱的,就当给我看房子了。”

李鸣白住了没 月,新房子就下来了,他又转租给发小刘大能,不到半年这房子陆续换租,刘大能转租--二小转租--三帮子转租---四胖子转租----身份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明。最后租到一位叫黄黄非的人。黄黄非把这房子当成“黑窝子”,嫖娼,吸毒,赌大钱。最后犯了案,持假身份证的黄黄非逃跑了。

马蜡堂弄明白了事由,立刻去看看自己的房子。他一推门,一股子骚臭气顶了他一个大跟头,再看自己100平米的洋房,被隔断了8间小黑屋,马蜡堂感觉自己被泼了一身污水。马蜡堂——麻辣烫,原来多好听的名字,现在叫污水整的,吃嘛也不是味。

马蜡堂让李鸣白把能找到的转租人都叫齐,一帮子人来到派所儿。警察看看他们,对马蜡堂说了一句话:“你这案子,罗罗缸。”

【刘姐遇上了二把刀】

二把刀——天津话奏是“技术不过关,不熟练”。

高XX家住老城里的XX胡同X号,高家的大公子。高家是个大户,高XX是大学历,在大医院,是大夫。

高大夫学业精,技术高,手术叫绝,从业没几年,就被人称为“一把刀”。

好多年前的事,高大夫参加工作不久,已经能独立操刀了。一天,他正值夜班时,来了一位急诊病人,急性肠炎,有穿孔的危险,必须作手术。高大夫接诊。他在麻醉师和护士的配合下做手术。手术前高大夫看病历,做检查,一看病人,是熟脸。“这不是一个胡同的刘姐吗?”刘姐人长的那叫俊,细白皮肤樱桃嘴,水灵灵大眼睛会说话,长长的眼睫毛,上下一眨么,能刮一阵风,蚊子在旁边都吓跑了。高姐长的还有特点,差点二百五,身重248斤。

病人抬上床,屁股打了针,大夫拿起刀。“呲——”一个口,刀下一看,不行,都是白白的油脂层,没到位。接着拉,“呲——”又一刀,还不到位。

终于看见肠子啦。其实肠位的手术并不难,大夫就怕大胖子, 寸板油下找病灶,难。这台手术忙坏了高大夫,汗珠子打着滚地从他脸上往下爬,热乎乎的肠子掏出来一大堆,终于找到病灶了。

手术成功,没几天,刘姐出院了。出院后刘姐看见高大夫就点头致谢。她还想鞠躬,无奈肚子肥大弯不下腰。

俗话说“人一手术就破气。”刘姐开始几年肚子里老是有一阵阵隐疼,她也没在意。不过结婚好几年了,怎么也是怀不上孕。小两口着急了,双双去医院检查,查了男的X子,又查了女的X子,又查了……最后大夫怀疑是输卵管粘连。

刘姐一听急了,“这是从前肠子手术医疗事故,找去。”找到医院医务科,接待的人说话不紧不慢地说“手术并发症是可能滴,人的体质是不一样滴,术前已经说明滴,你们已经签字滴,投诉是无效滴。”

刘姐气的肚子又大了一圈。

自从那以后,刘姐只要一看见高大夫,她就大喊:“二把刀,二把刀。”胡同的小孩还起哄,跟着刘姐的三个字喊:“大夫,大夫。”高大夫听见“二把刀--大夫”这五个字,就象脑袋上到了一滩屎盆子。

老城里刚动迁,高大夫第一个报名同意拆迁,搬走了。搬哪去了?不知道。

共 49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方言版的随笔。作者讲述了三个故事:【大妞这回可崴泥了】中崴泥----天津话奏是“遇到了难办的事情”。【马蜡堂的罗罗缸的事】里的罗罗缸---天津话奏是“遇到麻烦说不清楚的事”。【刘姐遇上了二把刀】二把刀--天津话奏是“技术不过关,不熟练”。病人抬上床,屁股打了针,大夫拿起刀。“呲——”一个口,刀下一看,不行,都是白白的油脂层,没到位。接着拉,“呲——”又一刀,还不到位。好恐怖啊!这下可让淡雅长见识了,这天津方言真够难懂的,多亏我没去过那里,要不,哈哈!语言障碍就很难逾越啊!不过,写的还是有滋有味的,推荐共赏!【:清风淡雅】

1楼文友: 15:14:15 很有地方特色的随笔,让人眼前亮啊。淡雅花了近一小时的时间来修改此文,总算可以出稿了哈。祝你羊年大吉!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1楼文友: 10:42:19 首先感谢清风的辛苦。

近来,有几篇文学作品想请文家点评。于是想到了找些专业站,出看了一下,一些排位靠前的文学,其作品风格不适于我,有的是年轻人的天地,有的嗅到了 铜 的气味。又找到权威的站,不是非中国作协成员不得进入,就是空架子冷冷清清。有幸看见了《江文山学》,一种纯正的清新的感觉,沁入心田。

2楼文友: 15:14:45 【荷塘】有你更精彩!期待你佳作连连!在春节这个与家人团聚的日子里,你能笔耕不辍,值得敬佩!请接收我的敬意!问好!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楼文友: 16:55:59 妙趣横生,读来忍俊不禁,对天津的特点有了更多的了解, 哏儿 ,真是一个好词儿。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回复 楼文友: 10:46:22 们严谨认真的审稿态度,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尤其是【编者按】,写的相当有水平,成为作者第一知心人。谢谢你们。

回复 楼文友: 10:51: 2 天津人心态较好。比如,有的地方发大水,家家户户急的团团转。前年,天津城里下了一场暴雨,水深一米。天津人从家里拿出最大的洗衣塑料盆,坐在里面,在大马路划起船来,呵呵,泰然处之,还不忘了玩耍一番。

祝您快乐。

4楼文友: 22: 4:58 感谢田老师赐稿给【荷塘】!问候作者!祝你羊年每天开心!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热淋清颗粒吃多久有效

治小便黄的中成药

治小便发黄的中药

哪些是云南省特色植物药
宝宝发热手脚冰凉
云南特色植物 灯盏花怎么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