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

历尽沧桑成大道

邹亚民是我高中物理老师,印象中是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到我老家乾县的乡下教书的。邹老师是外地人,落户到乡村学校里也挺可怜的。记得高一时我便参加了高考试考,也许没上高二,也许物理本就没学好,那年物理得分很低,好在第二年邹亚民老师代我们物理课,算是幸运,我那年高考物理得了高分,终于考上大学了。我记住了邹老师的名字,后来邹老师作为名师调往县城中学任教直至退休。

直至有天老同学打说邹老师写了大量的诗文作品要出册子,这确令我吃惊。我想邹老师历尽了人间沧桑,晚年心境却是这般平和与平静,有心于舞弄诗文,是一种修炼养生还是书写人生的况味呢?我知道邹老师不是学文科出身,这些诗文是否更多的来自对人生的体悟呢?当然邹老师这老牌大学生是有深厚的文化根底的,又教了一辈子的书,诗文应当是有生活底蕴的,气韵是大气的,深远的。到了邹老师这个年纪对人生该是看开看淡看远了,我很期待阅读品味邹老师的所思所想。我知道邹老师已人到老年,写些诗文不是为了立言铭志或争个名头的,故不宜用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故事性来苛求,更不宜刻板的用正能量或者负能量来考量。我想看到的是一种热爱生命的本真,一种走过艰难人生的释然,一种对后辈有所启迪的思考。故此我更期待着阅读邹亚民老师的作品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邹老师的诗品确是有生活的,阅历这个财富是作品的根基。读邹老师的作品如同看一幅幅生活的画卷,没有浮躁没有做作,更没有怨天怨地的责怪,更多的是一种手搭凉棚笑看人生的坦然。

邹老师的诗文是古体诗,分为故乡,亲情,师生,旅游,时政篇。我对诗不太懂,但读邹老师的诗则知邹老师的人生和他的时代了。身在他乡,怀念着故乡,那里有乡情的牵扯;抒发着亲情,这里有生命的延续与支撑;描述着师生情,这是邹老师人生的大部。七十多岁方才从讲台下来返家养老。桃李满天下,彩艳各异。邹老师虽然老矣,仍不失一位良善知识分子的,关心着社会的发展,那些时政篇里不时也凸显出与时俱进的智慧与热情。

邹老师说这些诗文是写给自己和亲朋好友看的,我想这样也好,熟悉邹老师的人更能看得懂其中的韵味与意味,更能引发灵魂的共鸣。没有了功利心,文笔自然是流淌通畅的,用词造句自然是真诚的,其创作依然是严肃的。我是邹老师的学生,父亲也是位教师,了解乡镇教师的人生轨迹。用一生的辛勤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这便是“道德为师,引为世范”的教师。邹老师依然一生未能大富大贵,最大的财富则是桃李芬芳。晚年了仍不忘给学生和亲友们留下精神财富,虽说是聊心 的诗文,实乃还在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期翼,以勉励、抚慰,鼓励后人,精神可佳。

我还是第一次为老师的诗文写序,实感荣幸与欢怡。一则邹老师年事已高仍笔耕不缀,值得我辈学习。二则耳聪思敏,精气神俱佳,其人生的姿态与状态令人高兴,值得我辈仿效。三则又多了一次与老师交流的学习机会,又听师训,不亦乐乎。

是为序,时年邹老师年已80岁,关于邹老师的诗品,还是您仔细品读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这世上有真诚,仁爱,宽容在,这世界便是阳光的。

共 124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的高中老师邹亚民先生,是有担当的,几十年来除了辛勤的从事教育工作以外,退休之后还出版了自己的古体诗集,可见老先生的文化底蕴是很丰富的,这样的民间古体诗文化的传承者,他的精神是非常让人敬佩的。【:铁血胡杨】

1楼文友: 16:15:04 令人敬佩的老人,赏读。 铁血胡杨

为什么会精神焦虑抑郁消化不良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吃什么好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多久好

小儿厌食中药治疗
什么原因导致腹胀
儿童咽喉肿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