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

在这个暖风习习的午后

在这个暖风习习的午后,记下自己一点点所思所得,或许这些所谓的感想实在算不得什么,但也是心海所拾的彩贝吧!

一、从扰人的广场舞说公德心
读了陈志泽老师写在《世界日报》“广场副刊”上的《不扰人》一文,我联想到近日看到的一篇报导,美国《侨报》称,有一支华人舞蹈队在纽约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排练时,遭到附近居民多次报警,赶到的警察将领队王女士铐起来并开具传票,而警方给王女士列出的指控理由是:“在公园内没理由地制造噪音。”
在公共场地大跳广场舞在我们国内俨然成为一景,但或许是出自于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同样追求个性自由的美国人却对此甚为不解。平心而论,跳跳这种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体的广场舞,既能愉悦身心,也是老有所乐。然而,凡事有利即有弊,对在居民社区跳广场舞而言,因为乐声大、时间长,跳舞的人们就需要设身处地的为周边居民想想:你有跳舞的自由,我也有安静生活的权利呀!公共场所毕竟是大家的。我想,或许这就是个性张扬的美国人为什么不理解华人广场舞蹈的原因所在吧!
在追求身心愉悦的同时,也得顾及周边居民的生活,别将你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这样的快乐就完全变了味。当然,从现实中扰人的广场舞现象看来,这些在城市管理中衍生出来的新问题,除了噪音扰民,还因为受场地不足、开放程度不够等现实制约。因此怎样解决、怎样因势利导,也同样在考量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
文章《不扰人》中扰人的不仅仅是“广场舞”一种,志泽老师以其和缓而不失风趣幽默的笔法刻画出一个“伪卫生、实缺德”之人的真实嘴脸:“我到儿子家,每次要路过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一定在上一层楼楼道的最后一级楼梯,也就是家门口的上一级楼梯摆放一袋垃圾。据说这户人家特别爱干净,把肮脏关到门外,脑子好使得很啊。我只好捂着鼻通过。”
诸如此类等等,其实所说的都是一个“公德”问题。在全民提倡精神文明的今天,再提起那些不公德之事时,我们许多人一样对之不耻。可是一旦放到自己身上时就忘了:垃圾照样随处放、痰液照样随地吐、红绿灯照样闯……如今,在这个充斥着浮躁和功利的时代里,人们更热衷于追求的是物质的享受和利益的摄取,却很少有人去关心自己的公德心。对一些人而言,公德一词往往是空洞的。提起公德,所反应出来的仅仅是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礼义廉耻这样一些大原则上的,而对诸如讲公共卫生、利己不扰人等等生活小节却不加于自制。
公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公共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说得就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公德之心。因此,让我们从自己开始,从一言一行开始、从身边的事开始、从互相尊重开始……

二、从“揠苗助长”说少年作家
今天从报纸上看了一篇报道,一个12岁的女孩子用半年时间创作了一本15万字的小说,而且准备在暑假签约文学网站。从这篇报道中,联想起近年来有关这一类少年作家的报道可以说是层出不穷,面对着这么多的低龄化的小作家,对他们的成长过程是幸,还是不幸?
看看这些年来的中国文坛,“少年作家”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面对着这些略显稚嫩,依然一脸天真的面孔,却在出版社的竭力挖掘和媒体的热情宣传下在文坛上愈演愈烈,你方唱罢我登场。面对着这样的一种现象,我们应该是欢喜,还是忧虑?
我想,这些“少年作家”的初使动机,或许仅仅出自于一种本身的爱好使然,这种爱好是很单纯的一种文风,很简单的一种内心独白,是一种热情的本质,是一种天然的发乎于自己真实的表述,它是没有功利性的。可是,当他们的作品写出来之后,却常常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借于推波助澜,刻意的去夸大,刻意的去追求一种明星的效应, 将他们推成带有金圈的“神童”,“神女”或者是超女一类的带有时尚性和炒作性的产物。这一切的背后,我想,更主要的是他们从自身的利益驱使,而故意人为的去造成声势,以达到最后获利的目的。却没有考虑到在这样的炒作下会引起负面的影响,给成长中的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的不利因素,诸如使这些孩子的学业有所偏废、成名的过早使得孩子性格的异化等等。
说起来,这一切都归于这个日益商品化的现代社会躁进下的“快餐”因素!这一种“快餐”因素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态势慢慢地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样的,在潜移默化中也一样的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他们同这些被注射了激素的万物一样,被具有商业价值的逼迫下加速了发育,过早了成熟,在利益的驱使下尽可能早地将自己奉献给市场。当我们在速生树木做成的桌前,吃着激素催生的早熟水果、嚼着其实根本不用几滚就烂了的鸡鸭肉,配着喂着瘦肉精长起来的猪肉……然后一边看着电视电影里早熟童星的表演,翻读着早熟作者写下的一篇篇文字。此时,我们的心理是怎样的一种无可奈何!
随着商品经济在迅速发展,不断的深入,社会的结构也由原来的单一向多元过渡。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改变了人们思想中原先被动的价值观念。于是,浮躁、偏激、急进、攀比、好高骛远等等形成现今社会中一种“快餐综合症”,在这种“病菌”的感染下,迅速漫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之不断的被复制、被速成,不论其实质上是否肤浅,就被迫不及待地通俗流行,这种“快餐综合症”借着覆盖面最广的大众传媒快捷地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而作为成长阶段接受能力最强的青少年不免首当其冲地接受了这种感染。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使他们对千奇百怪的文化快餐和所谓的流行艺术自觉的认同,从而在利益的追逐中过早的加入了。于是,越来越多的各类“童星”在五花八门的秀场中竟相亮相粉墨登场,演绎出一场场最终不知是喜是悲的活剧!
鲁迅曾说过,要毁灭一个人,有两种方法,一是“骂杀”,一是“捧杀”。当社会以制造、炒作所谓的“天才”和“神童”来达到牟取商业利益的时候,这种“捧杀”的行为就已经在蓄意炒作中膨化。面对着这一切,我们应该冷静一下头脑,反思一下,少一些浮躁,少一点金钱意识,多一些社会责任感,让我们的孩子从各中造星热中降到正常温度,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清醒吧,别让这些“快餐综合症”害了我们的孩子。

三、宁为松柏,勿为女萝
“宁为松柏,勿为女萝,女萝失所托而萎恭,松柏傲霜雪而嵯峨。噫,可不忍欤!”其文意为,做人宁可像松柏一样坦直,切不要像藤萝一样,失去了所依附的他物就不能自立,而松柏却能傲视霜雪,笔直耸立。
《庄子-让王篇》有这么一段话,孔子说:“经常反躬自省的人,就不缺乏他的道德修养。遇上了困难之事也不丧失他的德行。天气寒冷,冰雪来到了,我看到的松柏依然还是茂盛风姿。”就如唐李德裕对武宗说道:“正直的人好像松柏,挺直耸立,不偏不倚。佞邪之人就像藤萝,不依靠他物就不能自立。所以,正直的人对君皇上是忠心耿耿,佞邪之人是拉帮结派,祸国殃民!”
做人不能没有骨气,没有骨气的人就像失去依靠的藤萝一样无法自立。而观现今,得了“骨质酥松症”的人却是不少,在我们的身边,仔细观察就可发现此类人物,几十好几的大老爷们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到处混吃混喝,说的尽是高谈阔论却无实际,没有钱了不是向老娘老爹伸手,就是跟人卑恭乞怜讨要几分,一旦索要不成立马翻脸不认人,真真让气煞不已。但想这种人一旦失去了他赖以生存的父母和依靠之后,该怎么生活下去,那时候真的就能正视现实?!
更有一种年轻之人,不趁年富力足图强奋发,而是削尖了脑袋就想吃碗软饭另辟致富捷径。记得去年,请一QQ号码,没有注意就在性别栏上错按女性。不意申请好开通使用后不久,便有不少通过腾讯精确搜索而交来的年轻男网友,一聊上没有几句,就问道:“姐姐寂寞吗?要不要弟弟陪你?”,有的更干脆连几句客套也免了就直奔主体,问:“要不要 ?”惊诧之下一看才知道自己搞错了性别。这样的尴尬之事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有遭遇过,让人气恨而又无奈,也只能将他拉黑。男人如此,而某些薄具姿色的年轻女性更是以天生丽质为资本,或是出卖青春出卖肉体,或是甘愿沦为小三小四。我在某高级小区有套单身公寓,从装修后第一次出租到现在几年,租房者换了几茬,换来换去的都是这一类人,有个别包养者更已是年可做爹爹爷爷的男人。看了实在让暗叹不已,却也无可奈何,似乎风气已到了人皆麻木的地步啦。
想想,她们或许也不以为然,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拜金风气之下,人笑贫不笑娼,也是助长这种邪风的原因之一。
人生一世,做人不可以有傲气,但却不能没有傲骨。面对黑恶应不屈不饶,否则甘为羔羊必为恶狼所噬;面对权贵应不卑不亢,否则自我作贱必将成为受人驱使的奴婢。学松柏傲然自立,不学藤萝软弱无骨。为人一世,就如古人所说的:不挠不屈,不仰不俯,壁立万仞,中流砥柱!

四、闲谈“真诚与投机”
虚拟的网络里,人与人之间的“认识”,往往凭的就是一种印象!而这种印像,还常常是靠着对方的自述,在通过一定时日的“了解”,然后才能断定出对方的真诚与否,最后才决定自己是否与之深交,或引为知己!
对于自己的这些个好友来讲,我们无不希望对方真诚待己。但是,真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模板呢?在人的原形还未毕露之前,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却是难以察觉的。或许,为了取悦人的欢心,他可以投机地委曲求全以博得人的感动,也可以如阿扁一样大打悲情牌以获取同情,最后钻入人的内心以待时机为自己赚取日思夜想的利益而埋下伏笔。说来,真诚与投机就是一对孪生兄弟,老大名叫“真诚”,老二人唤“投机”,俩兄弟虽然说长像相似却性情完全不一。
“真诚”这个人沉默寡言,为人质朴实在,办事踏实认真,有时甚至教条得令人生厌。但是,最让人受不了的不仅仅是他那近乎不通人情的正直,而是他太透明了,他那洞察世事的眼睛仿佛X光一样那够看透人的内心,这样的一种透明岂非令人不安让人害怕。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往往是不喜欢与这样的人呆在一起的,哪怕这人就是如何的正派,却也令人敬而远之!
而“投机”的性情就大不一样了,他嘴甜如蜜能说会道,见多识广“知识”渊博,最主要的是他的知情知性,什么时候该嘘寒问暖,什么时需要锦上添花,他绝对不会将牛头去对马嘴的。“投机”就是这么的“通情达理”,引得人不由得自己不去喜欢他迷恋上他,最终将他的话引为圣旨言听计从。
当这两个兄弟出现在你的面前,供你选择其中之一的时候,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我想,恐怕更多的人都会去选择知冷知热的“投机”吧!因为他是那么的善解人意,当你的事业处于低谷的时候,当你因为家庭的裂痕而心情落寞的时候,当你感觉孤独无助的时候,他可以整天地向你表示“三忠于”、“四无限”,他可以言你心里所想的,句句暖到你的心窝子里去,他可以慷慨激昂,他可以言之凿凿,他的风度翩翩,他的甚至是为你的不幸而可以流出的“眼泪”……这一些所为让你实在无法不为之所感动;他就是这么的可爱,这么的听之顺耳,这么的可以让人引为知己!而“真诚”这朋友却不一样的。只要你选择了他,他就会默不作声如影随形地跟在你的身后。或许,在相处的时日里他那没有花样的言语实在让人感觉枯燥无味,但是当你处在追求的征途中因为种种阻扰的困惑而感觉到厌倦了的时候,他会让你回头看到自己曾经亲手栽种的那片即将成熟的果林;于是,你的心一暖,浑身又有了倍生的动力,而坚持攀登到最后的巅峰。“真诚”就是这样,让人感觉到很累很累,但他却是实实在在的让人感到手里有物心里有底;而“投机”虽然让人心情惬意舒爽,但他犹如云里雾里一般,看似有形实则无物,一到了关键的时候,你才恍然大悟:“投机”就这么的空泛虚无!
到了这个时候,该选择谁,不该选择谁,已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了!这世上很多的事理就是这样的,对自己有利的,外表不见得好看;外表诱人的却往往对自己无利甚至往往有害。对“真诚”与“投机”这俩兄弟,该怎样去选择,人还真得具有点大智慧。
网络如此,现实的人生中不更是如此么!

共 478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整篇作品已经被放在我的编辑中有较长时间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味这让我依依不舍发表的文吧:一、从扰人的广场舞说公德心,公德心,是整个社会发展史中一直存在一颗有妨碍性质的顽石,因为大千世界,不能达到一个统一认识的标准,所以,对于一些我行我素,我快乐就好的自我主义者来说,公德心是何物都不会去浪费他的思维思考的——这是公德心里最为严重的一现象。再说,公德心又如具备非常狡猾,非常敏捷地功力,就像是见缝就钻的苍蝇一般。公德心更具备超强的隐秘术,偷窥能力无人能及,它存在在每个人的无意识里,让人们防不胜防地就把它放了出来、所以,作者针对公德心起稿了如此周祥的旁者见解。二、从“揠苗助长”说少年作家,也同样具备旁观者的独到眼光,民间有句俗话是说田里的禾苗,我们不能因为心急,去主动把还没成熟的禾苗拔高,以便早日能成为香甜可口的米饭。这样做的话,禾苗会直接枯萎,失去生命力的。而对于现实里逐渐出现的这股强悍的“少年作家”来说,这也完全有存在的因素,因为,事实上文学这东西太过奥妙,太过博大精深了,文学的天空是无边无际的。我想起了莫言在领奖回北京回答记者的一句话:“在中国,我不敢称大师!”我想莫言老师的这句话不仅仅是送给当今的少年作家们的,更是送给每一位自认为自己是天才的作家们。在细品“三、宁为松柏,勿为女萝,”“四、闲谈“真诚与投机”。我想说的是:话说无巧不成书,这句古老的名言用在此处,应该叫珠联璧合的真正含义吧!之所以这样说呢?看看作者的名字吧,“闲人”再看看本文里贯穿一线的文魂,不也是把自己当做旁观者的身份来对万物苍生的循环逻辑加以详尽明朗地道出明确观点吗?这整部篇幅以心海拾贝来做总标题,这不更说明作者是用一颗旁观者的最真实的心来品味人生里的不同风景吗?欣赏拜读着这朴实无华的精致文字,的确是人生一大幸事!感谢闲人老师带来精彩一文。期待惊喜继续!【编辑:琳璃】
1 楼 文友: 2014-02-26 0 :12:40 闲人老师,明天,您又将给予琳璃怎么样的惊喜呢 琳璃急不可待地期待着 来,琳璃双手奉上一杯铁观音,但不知是您喜欢喝的茶不 我骄傲我是江山人,我自豪我是江山签约作者。用余生来耕耘江山守护江山此乃使命所归。
回复1 楼 文友: 2014-02-26 09: 2:11 谢谢琳璃的编辑和洋洋洒洒的按语,你的按语越来越好了哦!谢谢!
2 楼 文友: 2014-07-0 14: 1:06 赏析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感受和欣赏角度,于原作者,是知心,于读者,是交流。来读好文,一番回味和感思,受益而去。问好文友!消肿止痛吃什么消肿快
北京德胜门心脑血管中医院预约挂号
心房颤动影响心率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