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

墨香苗乡风情散文

摘要:就在腊月的某一天,他们要去一个有二十多里山路的地方割牛草。那个地方是牛草山,满山的芭茅草,腊月里还长得青悠悠的。我们苗家男男女女扛上削得两头尖尖的扦担,背起背篓,一大早就进山去割牛草,他们走在弯弯的山路上,说说笑笑,寂静的山岭满是晃动的人影。 (一)苗乡腊月割牛草

一晃进入农历的腊月,我们苗寨的苗家人就要过年了,跟苗家人苦了一年的牛也要过年了。这时候,家乡的苗家人就想到了过年时要给牛喂上青青的草。

就在腊月的某一天,他们要去一个有二十多里山路的地方割牛草。那个地方是牛草山,满山的芭茅草,腊月里还长得青悠悠的。我们苗家男男女女扛上削得两头尖尖的扦担,背起背篓,一大早就进山去割牛草,他们走在弯弯的山路上,说说笑笑,寂静的山岭满是晃动的人影。

来到牛草山,太阳出来了,喝口水,吸支烟,放下扦担,放下背篓,拿起镰刀,就一头扎进长满芭茅青草的坡坡凹凹以及沟沟壑壑里。我们苗家人割牛草很有些讲究,一手的牛草割下来之后要挽成一把、打个结,几把牛草打成一捆。爱唱歌的男女边割草边对起山歌来,一山山、一岭岭的对歌像高山流水,像蓝天白云,像风轻轻掠过,像鸟轻轻嘀鸣,歌起歌落,在山间荡起动听的回音。每年到这个时候,山寨子上的老人带着小孩就在大路边上选个既挡阳又能居高临下的地方,听着山歌、朝着那长满芭茅青草的山远望,等待割牛草的人们满挑满背而归。

太阳渐渐西下,苗家人扛起或背起一捆捆牛草走出山岭,把牛草放在大路边的地头田脚或坡脚坡尾,歇口气,拿出早上带的酸菜中饭,美美的享用!妻子总是说吃不完,分给狼吞虎咽的丈夫,丈夫歪在一边,也装着细嚼慢咽起来,妻子就跑过来,硬塞给丈夫一点,丈夫几口就把饭吃完了。喝口水,扯起嗓门喊起来:“太阳落坡了,莫割了!”“回家,下山了!”女的背上割下的一捆青牛草,男的挑一挑青牛草一路吆喝,一路说笑地下山。行至半山腰,有个歇处,大家把背的挑的青牛草放下来,歇口气,相互掂量掂量,看看谁的青牛草割得多割得好一些。有的也许割得多背得多也挑得重,女的背篓背歪了,勒在肩上的绳子也断了!男的扦担也被挑断了!他们不得不停下片刻,从腰间取一把亮晃晃的柴刀,钻进刺蓬蓬里,很利索地砍几根葛藤编织成绳索,系好背篓,再砍下一根臂膀粗的用材树把两头削尖插上两捆牛草又继续上路。

回到家里已是夜幕降临,家里的老人小孩早已等候在村口,他们就在清清的小河边挖上一个水坑,把割回来的牛草放下来齐刷刷的竖在水坑里,用一根长长的绳子饶一圈牢牢的系住,上面再盖上一层厚稻草,这样可以让牛草在清水里保鲜保青到来年的正月二月。

腊月里割牛草,这是我们苗家人过年前要做的一件最庄重的事。我记得好些年前,家乡的苗家人郑重其事地告诉我:青青的芭茅草就是牛的过年肉,我们过年宁可少吃点肉,但牛过年绝不能没有青草。那时,一到我们苗乡腊月割牛草的日子,家家户户都是闭门而出。到了过年家家户户吃上香肉喝上美酒的时候,总会乐兹兹的去给牛喂上青青的芭茅草,三更半夜还要去添上几把。他们说:让牛过好年,来年的日子像花儿一样多彩……

现在,田里土里的犁耙活让现代化的耕整机替代了,我家乡的苗家人就很少养牛了。但腊月里的山上芭茅草依旧青青和长得更加茂盛,而腊月里的割牛草已成为乡亲们记忆中一种深深的怀念,他们那视牛如宝,爱牛如命的情愫以及像牛一样吃苦耐劳的品格就像青青的芭茅草不会焦黄和枯萎,年年岁岁常青。

(二)苗寨腊月豆腐香

瓦蓝瓦蓝的天空下,一条清清的小河弯弯曲曲的把巍巍的大山分割成两半,苗家人就居住在小河两边的山腰或山脚的小寨子里,开门就见山,“靠山吃山”的苗家人在陡峭大山的沟沟壑壑里开辟出一偏坡一偏坡的地来,种不了包谷就种黄豆,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家乡的苗家人把收藏在粮仓里的黄豆一包一包的扛出来,准备做一年里最好吃的鲜豆腐了。

苗家人把做豆腐叫做打豆腐。苗家人打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筛豆子和磨豆浆。苗家人把黄豆倒在粗筛里先筛掉里面细小的土石残渣,然后簸掉里面不壮实的小颗粒,簸筛好的黄豆就堆在簸箕一边,一家老小围过来,睁大眼睛,非常细心的用食指把瘦瘪不壮实的颗粒和大大小小的土粒、石头逐一的选出来,土粒和石头丢在垃圾桶里,细瘪的黄豆就放在一个盆子里,黄豆很有营养,这些筛选出来的大小黄豆还是猪饭锅里的调味料,苗家人爱护家禽、呵护家畜,母猪生小猪崽才吃得上黄豆磨成的黄豆粉,黄豆粉是母猪催乳保膘上好的补品!

一粒粒壮实饱满的黄豆颗粒在大大的簸箕里翻过来翻过去,一家老小几座小山一堆,黄豆就选好了,最后,黄豆垒得像一座大大的黄灿灿的金子山!选好的黄豆用撮瓢一一的撮到箩筐里,一担子挑到清清的小河的深水处,用双手用力搓洗,黄豆身上的泥巴就顺水流走了!把黄豆挑回家,把水沥干,就把黄豆挑到有石磨的人家去磨豆浆,往磨盘上正中间一拳头大的磨眼放一勺黄豆,然后拉磨,磨好的豆子瓣,赶紧又簸筛,把黄豆皮彻底去掉,最后就剩下几桶黄豆肉了,黄豆肉一小勺一小勺的往石磨的磨眼里放,上磨盘轻轻一转动,下磨盘的四周就溢出了汩汩乳白色的豆浆!顿时,一股清香的豆腐香味扑鼻而来,苗家人越磨越起劲!磨盘下放一个大大的水桶,那白色的豆浆水越流越大、越流越多,兴奋的苗家人接到大半桶又赶紧另放一个大木桶。

苗家人把磨好的豆浆挑回家进行第二道工序:挤豆浆。挤豆浆是苗家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人人都会做,只要有力气都没有问题!苗家人家家户户拿来洗好的粗布豆腐帕,把家里灶坑最大的那口锅,洗刷干净,放上一点水,锅底烧小火,往锅上放两根木棍,洗净的大大筛回篮子里铺上准备好的豆腐帕子,把桶里的豆浆一瓢一瓢的往豆腐帕子里浇,把帕子四周裹拢来用力挤压,豆浆就都流到锅里去了,直到没有一滴豆浆水,就把帕子打开,取出里面那坨滚圆的豆渣,放在盆子里。豆渣是喂猪的好饲料!几桶子豆渣浆在苗家人坚实的臂弯挤压下,变成了一大锅清香的纯豆浆,然后就烧起大火,盖上锅盖直到把豆浆煮沸腾!

打豆腐最担心的就是第三道工序:冲膏。苗家人从灶孔里取下埋在灰堆里烧熟的石膏,一钱石膏对一斤黄豆,很有讲究,称好的石膏用斧头脑袋轻敲、打烂、碾碎成粉后放在大海碗里用水融化,石膏没对好,豆浆就会变水流走!苗家人把融化好的石膏水放在大大的冲膏桶里,然后就一大瓢一大瓢舀起锅里的豆浆,往冲膏桶里放,动作要快,一冲膏桶的豆浆,用瓢挎几个来回,盖上木盖子,守在旁边,有经验的、没经验的、学经验的,或胸有成竹、或提心吊胆、或忐忑不安,或坐着、或蹲着、或站着,等待着、焦虑着、期望着!冲石膏,不能冲老,冲老就是时间长、温度高,冲老了,豆腐也会变成水!一下子揭开盖子,一大股香香的热气迎面扑来!顿时,整个屋子都香了!一直香到屋外的大平场,平场上的孩子们赶紧停止了嬉戏,跑回家,呼喊着:“豆浆变成了豆腐脑了!”围过来,动着嘴角、流着口水,大人再赶时间也得给家里老人小孩盛上一大钵头,放在桌上,上面放一把勺子,谁要吃就乘上一碗!老小围在饭桌边,你一碗、我一碗,鼻子脸上到处沾满了白沫!招呼好了老小,苗家人就赶紧以最快的速度用大瓢一瓢一瓢的把香香的豆腐脑往大大的铺上豆腐帕的筛子上小心翼翼的浇上去,几大筛子豆腐脑,把帕子的四个角对着系好,盖上备好的木锅盖,压上几个从小河背回来的大石头就好了!第二天,一大清早,洗漱好的苗家人来到厨房的第一件事就要赶紧查看豆腐做成功了没有!大部分都成功了,满满的硬邦邦的在豆腐帕子里,苗家人个个乐在心里,笑在脸上!一年到头的黄豆没有白种!没有白苦!苗家人把筛子里的豆腐,用那把薄菜刀轻轻的划好经纬线,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就出炉了!

打好了豆腐,聪明能干的苗家人还要做一些豆制品,它们的美味丝毫不逊于香香的鲜豆腐。苗家人拿来几坨鲜豆腐和上备好的鸭血或鸡血,然后捏成小粑粑烘干,就做成越嚼越香的血豆腐了!大部分人家还要把好几坨豆腐再切细,放在装满稻草的大箩筐里,让它发霉,发好长的霉,发到豆腐扯丝,就取出来在滚烫的油锅里打几个滚,和上朝天椒粉末、花椒、姜丝、酱油和食盐,放冷却后,装在坛子里,一年四季开胃的霉豆腐就可以随时享用了!最后,用最大的那个筛子装上一小半放在火塘的火架上烘烤,做香香的干豆腐,苗家人家家户户还要在靠近火源的地方,吊上一个盛满豆渣的饭篓,让豆渣也发酵抽丝,捏成小圆球,放在火炕的火架上熏烤,那个圆球的香也很垂涎,只要一家炒上一坨和上一把野香葱,那诱人的香,一个寨子都可以闻到,这豆渣做的圆球叫做豆酱。还有一大半就放在一个大水缸里用井水浸泡保鲜。这样,过年和来年的豆腐就够全家人美美的享用了!过年时,苗家人取来干的、湿的、霉的豆腐,或煎、或炸、或煮,一盘盘、一碗碗、一钵钵,或辣、或清淡、嫩嫩、香香、辣辣的豆腐就成为年夜饭里最好吃的一道素菜了!

现在,打豆腐改用豆浆机了,大家省去了很多工序,但是,吃起来的豆腐也远远没有小时候的鲜嫩清香了!离开家乡,在外面一路奔波,每每看到豆腐就常常不由的想起家乡苗寨那细滑香嫩的鲜豆腐,想起家乡如石磨一般在日落月升的辛劳岁月里碾磨着酸甜苦辣的父老乡亲们!

呵!腊月苗寨豆腐香!

(三)那份浸着腊月粑粑的苗乡情!

夕阳新娘羞涩的归隐西边的山头,深沉多情的夜色已悄然来袭,城里街头巷尾的大树小树上到处挂满了星星点点的红灯笼!新年的喜气涌上心头:快过年了!坐在阳台喝茶的我,心也跟着跳动起来,腊月里,家乡的苗家人在做什么呢?哦!他们还要忙活一件重要的事:打粑粑!放飞的思绪随着一声一声敲碎心、揉断肠的《琵琶语》越过了千山万水,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

澄蓝澄蓝的天空下,一座座连绵起伏,连亘千里的巍峨群山,一个个火柴盒般的苗家木楼错落有致的点缀在大山脚下,一条不知疲倦,轻唱山歌的弯弯小河从寨门前淙淙流过。常言道:“高山有好水,大山有好粮!”小河沿着高山的起伏勾画了荡气回肠的九十九道湾,勤劳的苗家人在小河的拐湾处或后山的冲冲沟沟开辟出一丘丘田来,苗家人把后山沟挖的田叫溶田,河边围的田叫河田,苗家人只要在这些水田里翻上一道犁耙,把秧苗插上去,秋天就有望头了!不要撒肥料,不要打农药;不要怕天旱,河田水浅了,可以围坝拦水,后山的溶田终年浸透着泉水,冬暖夏凉,天越旱,田水越暖,谷子越壮实饱满,苗家人在这些田里种上糯谷或糌谷,秋收时节,家家户户都丰收了!苗家人把稻谷晒干,糌谷收在粮仓里,糯谷装在一个大大的扁桶里。腊月二十七这天,家家户户就从扁桶里撮出两挑糯谷在打米机里打,不多时,长颗长颗、白花花的糯米一粒粒美美的睡在箩筐里,乐在苗家人的心头上,苗家人准备打粑粑了!

打粑粑首先要洗米,苗家人用担子把糯米挑到清水河边,搂起衣袖,挽起裤脚,把箩筐放在急流深水处用双手用力搓洗,颗粒残渣都被流水洗掉了。家家户户都来这里洗米,淘米水洗浓了一条河,小鱼小虾们闻到香围过来,凑个热闹!随手都可以抓一条小鱼,捉一只小虾!洗好的糯米放在大灶锅里浸泡一夜。第二天,天麻麻亮,洗漱好的苗家人赶紧往洗刷干净的中灶锅舀上半锅水,上面放个洗刷干净的蒸桶,往蒸桶里面放一个中间高、四周低的蒸笼,然后,往锅底烧起大火,水沸腾了,冒着热腾腾的蒸气,用家里那块打湿的细蒸帕放在桶里,四个角掉出来,往蒸桶里放大半桶泡好的大米后就只管往灶孔里烧大火,把米煮熟后,揭开锅盖,把热腾腾的糯米倒在堂屋里撒好水的长方形粑槽的正中间,有力有气的男子汉,脱掉大棉衣,挥舞着粑捶,一左一右,两个人,先按顺序细捶慢打过去,这样,打过来、捶过去,粑捶边打边沾一点水,再用力的打几个来回,那“嘣!嘣!嘣!”打粑粑的声音,此起彼伏,映在对门山上又反弹回来,最后,两个汉子你推过来,我推过去,把扯丝的糯粑粑往中间一处堆好,然后,把粑捶取出来放在两个装有水的水桶里,这两个歇气的打粑粑壮汉已是大汗淋漓!跨出大门,边用帕子揩汗、边放开嗓门大喊:“织粑粑啰!”这时,老老小小围过来,所有左邻右舍的大嫂,婶娘都闻声赶来了,挽起袖子,利索的在那碗炒老的香茶籽油里沾上几滴油,往手心合掌相搓,双手在大糯米团上用力一扭,一坨粑粑就出来了!或沾上香香的芝麻粉,粑粑的香和油麻的香混杂在一起,让人垂涎,或沾上甜甜的蜂蜜糖,甜糯糯的在嘴里,尽情的吃着、开心的笑着!大家吃饱了,就抓紧时间用双手扯来一坨,按照顺时针方向在掌心滚圆,然后用力压扁,双手左左右右、打打压压几下,一个个十五月亮般圆圆的粑粑就出炉了!家里吃了粑粑,脸庞和嘴角还沾着油麻粉、蜂蜜糖的小孩们也急急的来这里凑热闹,或比赛那样专注的学着、乐着,或随心所欲的闹着、喊着!或织个不圆不薄的厚月亮,或织个缺缺的月半弯,或捏个长身子短腿的小猪、小狗、小猫,忙碌的大人们看了笑弯了腰!

勤劳聪明的苗家人还会变着花样做粑粑,有红艳艳的高梁粑、有黄亮亮的包谷粑、有金灿灿的小米粑,把绿豆和红豆煮熟后放点盐,拿到村里有“对”的人家冲烂,捏成一个个小圆球,把这些小圆球包在白色的大米粑粑里,就是香香的豆子粑粑,有绿豆做的绿豆粑、有红豆做的红豆粑、形状大小各异,有小孩吃的小粑粑,大人吃的中等大粑粑,有省亲要织的大粑粑,最大就像箩筐口子那样大!最小的有小碗口那样大!大家把做好的粑粑放在门板上或神龛下的大方桌上,用另一块门板或一块大大的青钢石,把摆放得整整齐齐的粑粑夹在中间,上面再压几块大石头!几天后,所有的粑粑都硬邦邦的了!放在盛满腊月水的大水缸里浸泡、保鲜,随时都可以取出来食用!从火坑里刨来一堆冒着火星的火炭子,然后放个铁丝做的粑粑架上面烧烤,一会儿就可以烤熟了!来年春耕播种忙的时候,苗家人早早的吃完早饭就往背篓里放两个粑粑,挖田后坎或修地角,种包谷或种黄豆,中午时分,累了、饿了就在田间或地尾,砍些柴火焚烧,留下一堆炭火,在炭火左右两头架两个岩头,岩头中间放两根平行的小棍子,粑粑就放在上面烧烤,翻过来,翻过去轮流着烤,烤熟的粑粑中间涨气,圆鼓鼓的,两边起壳,粑粑的外壳香香脆脆,中间细嫩糯香,是苗家人山里做工最方便、最美味的充饥午饭!

共 7751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幅原汁原味的苗乡风情画,作者用墨真挚朴实、深情饱满。淡妆浓抹的层层铺叙,醇郁浓香,畅快淋漓。透过作者肌理细腻的文字,我们有幸欣赏到了苗乡所特有的一系列活灵活现的劳动生活场景。我想特定的景物、经历、情感,是这篇文字成功与立足的基点。在那苗乡山寨,那苗乡腊月割牛草,那苗寨腊月豆腐香,那份浸着腊月粑粑的苗乡情,那梦回苗家过大年。一幕幕,一景景,勾起了多少往昔的回忆,酸甜苦辣,生活百味,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最大的浓缩。其中《苗乡腊月割牛草》讴歌了像牛一样吃苦耐劳的苗家人;《苗寨腊月豆腐香》描写生龙活现,惟妙惟肖,笔调轻快地回忆了苗乡人自给自足、勤劳俭朴的美好生活;《那份浸着腊月粑粑的苗乡情!》用深情饱满的笔墨铺叙了让人垂涎的打粑粑场景,亲情乡情,让人惦念;《梦回苗家过大年》笔调喜庆,令人神往。纵观整篇文字,叙事简洁明快,语言朴实深挚,亲情挚爱,感人肺腑。很成功的一篇文字,推荐共赏!【:古垒东边】 【江山部·精品推荐140 180010】

1楼文友: -15 09:41:20 视角独特多彩,语言平朴真挚,亲情乡情,让人惦念,亲情挚爱,感人肺腑。推荐共赏!谢谢赐稿墨香,祝创作愉快!顶了!

2楼文友: -15 11:16:29 非常感谢阅读!问好!送一山樱桃花!

楼文友: -15 12: 7:28 跟随作者清新文字,了解苗乡别样风情!欣赏,问好啊菊!

回复 楼文友: -15 19:04:22 非常感谢文友支持鼓励!问好!

4楼文友: -15 22:57:09 清新文笔,别样风情,留恋!欣赏!

回复4楼文友: -17 20:52:17 非常感谢王旭明的阅读!望多多指教!

5楼文友: -15 2 :5 :11 再次欣赏啊菊佳作,对于你一直以来的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敬礼!请茶!

回复5楼文友: -17 20:5 :55 感谢阅读鼓励!我倍受鼓舞!

6楼文友: -18 09:29:45 祝贺啊菊再摘一精,墨香有你更精彩!

回复6楼文友: -18 12:46: 0 感谢支持鼓励!啊菊备受鼓舞!

回复6楼文友: -18 12:50:48 感谢送一精,再努力,创作有 !

回复6楼文友: -18 12:50:52 感谢送一精,再努力,创作有 !

7楼文友: -18 12:49:1 感谢汪旭明阅读文章!问好!请多指教!

经期延长腹痛吃什么药

经期延长腹痛吃什么药好

痛经饮食要注意什么

肠易激综合征如何治疗好
整肠生和妈咪爱效果一样吗
小便有异味什么症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