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要开学了

要开学了,妈妈的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看着两个日益懂事的孩子,妈妈的嘴唇张了又张,却一直没把到嘴边的话说出来。
说什么呢?有时妈妈不自觉地问自己。唉,也真是的,这几年,妈妈像走了背运似的,别人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唯独自家的生活,恰似一辆负重的车子走到了下坡路上,步步维艰。
“儿子,学,咱也别念了,就你爸这病也不是三年两载你能治好的,还有你那年迈的爷爷奶奶,一家人动动手、出出门都需要钱啊。”每当妈妈说到这里,眼里就会浸满泪水。儿子是个懂事的孩子,一听妈妈说起打工挣钱的事儿,儿子立马应允下来。儿子十多岁了,秋期只要开学,他就是初中生了,儿子早就明白:自从前年爸爸在乡下建筑队摔伤后,家里的积蓄就全给医院了,爸爸今天的在家疗养保守治疗也让一家人度日如年。
其实,妈妈一说出打工的事儿,也立马后悔起来,因为儿子的老师多次来家访时,曾不止一次地给妈妈说起过儿子高尚的品德和出类拔萃的学习成绩,儿子不但是老师手下的得意弟子,也是妈妈持家的好帮手。儿子是一个有前途的孩子,但眼前窘迫的家庭经济状况也常让妈妈暗自神伤,背地里,无言的泪水成了妈妈无奈的选择。
学校开学了,妈妈最终也没有停下儿子的学业。尽管妈妈识字不多,但妈妈知道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因为家庭困难,村委不是也给自家申请了农村低保吗?妈妈还知道,这些年,国家不但免除了孩子们上学的学杂费和教科书作业本费,听说国家还要对一些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呢。
想到这里,妈妈会心地笑了:“天无绝人子路。几年的苦日子我都坚持下来了,还怕儿子再上几年中学不成?”
妈妈终于把儿子送到了镇中学,安顿好儿子后,妈妈找到了校长、找到了儿子的班主任老师,把自家的困难一五一十地向校长和班主任回报了一番,她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学校帮自己解决好儿子在校的食宿问题。听完妈妈的述说,校长交代班主任:尽量给予照顾。
不久,班主任利于课余时间,通过调查了解走访,真切体会到了妈妈述说的真情意切,于是,拟定儿子享受农村寄宿贫困生生活补助的名单也就被班主任记了下来,每班10个补助名额,儿子被排在了第一位,这一切,妈妈却全然不知。
这天,儿子的姑姑来走亲戚,妈妈就说起了儿子上初中困难的事儿。姑姑说:“贫困生享受两免一补就像农村低保户一样,僧多粥少,大多数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都差不多,给谁和不给谁全凭校长一张嘴,不像村委给你家办低保一样,村委知道你家困难。现在是你儿子到镇上上初中了,全镇这么多困难学生,你不给老师个红包,恐怕你儿子的补助没有份儿。”
小姑子的一席话,说得妈妈心里直犯嘀咕:“真是这样?”小姑子一看妈妈疑惑的样子,立马掏出200元钱:“你要没钱,我先给你200元,明天就给你儿子的班主任送去。”妈妈听信了小姑子的话,为让儿子踏踏实实地读完中学,第二天,妈妈真的来到了镇中学。
一个月后,学校大张旗鼓地落实了寄宿贫困生补助政策。这天,星期五下午儿子放学回到家里,一边兴奋地向妈妈回报自己的月考成绩,一边自豪地向妈妈炫耀:“学校除足额给我补发了一学期的生活补助金外,竟然还给我饭卡冲了200元的吃饭钱。”
听到了这里,妈妈的嘴角像绽放在春天的梨花一样。末了,妈妈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回答儿子:“这都是你姑妈帮我出的馊主意,我多心了,也错怪了老师——”

共 1 6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小说以朴实的文笔,描绘了一个为了坚持让儿子上学,艰难维持生计的母亲以及给予她儿子享受农村寄宿贫困生生活补助的学校老师的伟大形象。虽然时下仍有塞红包的现象,那毕竟只是少数。小说的结尾,给人以欣慰。【编辑:上官竹】
1 楼 文友: 2011-04-16 09:01:12 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懂事的儿子,一个热心扶贫的学校,小说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温暖人心的图画。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问好作者,欢迎来稿。 联系QQ:1071086492
2 楼 文友: 2011-04-16 10:56:26 谢谢上官竹编辑,辛苦了。 爱好写作
 楼 文友: 2011-04-16 15:08:51 一个农村的孩子能接受义务教育,有时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正是党的好政策,一个廉洁的教育队伍,圆了孩子接受教育的梦,愿我们携起手,让孩子的美梦成真!问候!祝好! 爱好文学发烧友芜湖治疗男科费用
儿童用的止咳药
孩子积食吃什么好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