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当下时代的文学必要性散文
当下时代的文学必要性。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时代,一个是文学。
时代,说的就是当下咱们所处的环境,自然的社会的,囊括了我们看见听见触摸到想到的一切,甚至我们无法接触却又须臾不离的东西,譬如大气,它在许多年前是大气,到了今天我们认识到,大气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气了。时代肯定是指当下的时代。而当下时代究竟怎么样?说实话,我估计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概括出,但说到它这个词,我们头脑犹如被万千攒集的针尖扎了下,碎片林立,幻象万千。我们头脑会出现,城市建筑般不断耸立的GDP,大规模的圈地运动,持高不下的房价,被民众非议的官场,缺乏安全感的吃喝住行,闹哄哄的造假与打假,汶川大地震,温州动车事件,药家鑫事件,郭美美事件,小悦悦事件,方韩论战,重庆事件……太多了太大了,似乎都不曾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没有一件不与我们息息相关。这个时代啊。我们有太多的感慨。感慨之余,却是无言。我想,哪怕找遍任何词语,都找不出能够精准概括当下时代的贴切词语。我省著名作家陈应松和刘继明曾经在去年的作代会上的一个文学论坛上,关于时代,他们说“我们所处的时代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
什么问题?私欲膨胀,物欲横流,价值观道德观混乱甚至扭曲缺席,法制不健全,没有信仰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宿感,权力财富过于集中导致贫富两极严重分化及阶层的对立……我们饭后茶余似乎都说到了。这是真的,没有谁会否认,又确切地感觉到语焉不详。
但,我们清晰地看见,物质下的时代,我们肉身的孱弱与虚空,牢骚过后愤懑之余,我们不平却毫无作为,除了低头便是迎合。物质,以它横溢的油脂、强壮的架势和霸道的蛮力捆绑并充分武装了当下时代。
我们曾经愤慨的,却暗中握手言和。
我们曾经鄙夷的,只能低头默认。
我们曾经屏弃的,只好敞怀逢迎。
我们把这些叫做现实。把不能在现实中实践并一路丢弃的叫做理想或者操守。虽然,我们已经承认现实和物质的强大,虽然我们明白所谓的理想或者操守正在丢失,但我们不甘心,我们力图挽救并着手建立,一个与之抗衡对峙的东西。我们在心灵一角开辟出园田,种植我们的精神。精神和心灵的出现,从来就伴随着现实和物质产生,从来没有泯灭过。尽管二者之间的矛盾从来不会消失,从来就是对立,一旦对立交锋,便产生思想的火花。文学便是其中最璀璨最耀眼的光芒,点亮并照耀我们所处的空间。可以这样说,文学从来是时代的产物,是映射时代症结的一面镜子,也是照耀时代底座的一面星空。当下时代的文学,不仅不会因为环境的严酷而消亡,反而会在严酷的环境下越发必需。
为什么这么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
1、诗性国度的文化传承就是我们生存的土壤
我们国家很特别。经常说到一个词语,中国国情。国情产生的基础,便是人情。一种纽带,连接着我们大家,这种纽带注重一个“情”字。单单从字面意思来讲,情面、情义、情结,讲“情”是美好的。当然,这种美好是单方面的,因为“情”与“理”之间的分歧存在,“情”还有实与虚真与假的区分。我们暂且不论这些。我讲的国情最初产生,即源头,在于诗礼。诗意和礼节在我们国家形成并逐渐发展一直存在,并源远流长、浩瀚壮大。而且,我们中国讲究的礼节都是以诗歌方式传承的,比如《论语》《礼记》等都是传播礼节的很好范本。说到底,诗性就是我们国情的最初。诗性就是我们国家得以存在并形成特色的源头。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不吟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不会做诗吟诗,就不会说话。能够把说话与做诗等同在一起,这个源头浪漫、优雅、高贵。我们为产生这样源头的这块土地倍感自豪而骄傲,同时也倍生一种优越感。由这条源头哺育并发祥奔流的江河湖海,它在时间的锤炼下,浓缩成血液的精华,并锻造出铮铮骨骼。所谓古风古韵,我想,就是指我们祖先身上荡漾的诗意品格。
事实也是如此。我们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也是咱们中国诗歌的开山鼻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地方乐调,即民歌;《雅》是朝廷所在地的音乐;《颂》是诸侯祭祀宗庙的乐歌。总共 05篇,汇集了当时500多年各个阶层各个不同身份的人所作的诗歌。或者说,《诗经》就是咱们祖先日常生活精言粹语的概括集合。那时的人们是有信仰的,他们信仰自然天地,在天为日月星辰,在地为河岳草木,长驻人心,他们的语言好象就是与天地对话,总是充满了自然的灵性雅致苍穹的辽阔潇洒。农夫形容天气热劳动辛苦,会说“七月流火”;妇女形容她劳动时的心情,会说“三星在户”;戍卒防守边疆的苦楚无涯,会说“月离于毕”;哪怕儿童歌谣,也是与天空有关,比如“龙尾伏辰”……学者顾亭林就这样说,咱们三代以前,人人皆知天文。所谓参乎天地之变化,观乎盈虚消长之道。与天地自然交流,本身就是诗性。也道出了,诗性无外乎就是:放逐肉身到自然天地中间,物我两忘。诗性的本质就是,自然在心,感念自然之所赐。
想想,正是如此。《诗经》后,中国第一个以诗人身份出场的悲剧诗人屈原,他的《离骚》、《九歌》、《山鬼》、《楚辞》等作品,无不是把自己化形于山川河岳、草木生灵和日月星辰。他以惠兰秋菊比喻高洁的品行,他吟诵橘子不过是以物抒怀,他问天问地问的不过是灵魂。他留下经典性的诗句: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争光;薄暮雷电,归何忧;魂兮归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真是风骨盎然。
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理想,丰富先秦散文。虽是论道议政之作,但浓厚的文学气息,注定了本质还是诗意。
此后,文学到了汉晋,出现了乐府诗。所谓乐府,就是朝廷设置的一个文学艺术机构,专门创作诗歌以供演出。著名的乐府诗有《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衰竭。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以四种不可发生的自然现象,比喻永远不会变心的爱情。还有《陌上桑》,创造秦罗敷这个融合外表和心灵的古代美女形象。还有励志诗歌《长歌行》。再需要提到的就是曹操诗歌,著名的《短歌行》通过各种比喻和引用《诗经》中的成语,充分表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思慕贤才的心情。可以说,只要拍摄有关曹操的影视,无不会重现曹操赋诗的场景。这说明,诗歌的确不仅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还渗透在政治生活中。而当时的陶渊明的田园诗,再次以自然纯粹的面目铸造诗歌本质,影响后世的诗人创作,甚至影响后人处世情怀。
到了唐朝,也就到了中国诗歌的颠峰时期。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创作的诗歌层出不穷,他们以诗歌酒宴交际,以诗歌祭祀庆祝节日,以诗歌劳作谋生,还以诗歌谋求仕途。古诗与唐朝几乎成为等量关系。也就是说,盛唐形象的彰显很大一部分,是以诗歌的繁荣为标志的。初唐四杰、诗鬼李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边塞诗人王昌龄岑参、隐士张志和、新乐府诗人白居易、小李杜杜牧、温李温庭筠李商隐等等,还有以一首诗歌闻名天下的张若虚,更有众多集美貌与才华的美女诗人。我个人觉得,在唐朝,诗歌几乎与吃饭喝茶一样普遍,而正是在诗歌这样普及的时代,才造就唐朝的辉煌和繁盛。
宋词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晚唐时期的衰落,山河破碎,国人难免不会滋生身世之感。流离失所下的“别”字成为主题,贵至皇帝,沦为阶下囚,何论民众?“伤”别的情调成为心头难遣之情怀。正如李煜词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诗过度到了词,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非凡的格调。宋统一天下后,宋词宋诗并行,但宋词发展到高峰。以柳永和苏东坡为代表,一个婉约,一个豪放,而女词人李清照的《漱玉词》卓然不群。可以说,我们现在张口都能背诵出这三个人的经典词句。
要说的是,宋朝时期出现的话本,是今天小说的雏形。因为是说书人在茶楼酒肆要对观众讲,所以着重故事的起承转合。从某种程度上讲,话本就是故事,没有故事,肯定不是话本。所以,我们中国小说历来就注重故事,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才能引人入胜。到元朝,话本小说继续发展,同时,诗词发展,产生了元曲。元曲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反映时代的动乱和百姓的苦难。
在元话本基础上产生了明清小说,明清小说以四大名著为典型代表,充分反映当时社会状况。《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从叙述到故事构架,再到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凝练的语言主旨,都非常成熟。而且每一部小说,都包含了难以概括的浩瀚如星河的意韵,令人玩味不止。它们经历了时间长河大浪淘沙后,无可争议地做到了经典。
可以这样说,一个从未来到中国境内的外域人,要了解中国,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翻阅四大名著来取得认识。而四大名著,也在某种程度上,以文学姿态标高出中国这个词语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红楼梦》,它通篇都是诗,通篇都是情,现实而又浪漫,它写命运,却连接天地自然,所有人物都是自然之物,与自然相融,看似无法操纵掌控的人物命运家族命运,都在自然放逐中得到照应。我就是物,物乃真我,千红同窟(哭),万艳同杯(悲)。
《红楼梦》写的是人,却更是自然。《红楼梦》写的是情,却更是命。《红楼梦》写的是家族,却更是时代。《红楼梦》写的是历史,却更是寓言。诗情漫溢时,花红柳绿,山清水秀。某一天,诗性丧失了,文明不再倾覆了,时代也就结束了。说到底,《红楼梦》告诉我们,一个时代,如果完全被冷冰冰的物质所挟裹,诗意低头萎缩,这个时代就基本结束了。这是一个无法扭转的悲剧。与其说我们沉湎其中的儿女情长,不如说是喜欢那些满腹诗情的时代人儿极其诗意生活,他们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优雅高贵的生活。与其说我们感慨其中的人物命运,不如说是我们在与诗性丧失时代下的人们惺惺相惜,自觉不自觉地为这个可能到来的“末日”担忧恐惧。可是,我们并未意识到,物质这辆轰隆隆的列车,已经拉响警报,以铁蹄般的姿势朝着我们祖先营造的土地践踏而来。
民国是个非常神秘的时代。但民国却仍然以幽雅的诗意,书写了这个时代的光芒。它充满了书卷味,洋溢着为民主、自由、独立热情呐喊与坚韧不拔的抗争。胡适、王国维、严复、徐志摩、李淑一、梁实秋、周树人、周作人、戴望舒、刘半农、藏克家、艾青、萧红、冰心、张爱玲、沈从文等等,不胜枚举。他们著书立说、演讲报告,文字渗透了那个时代的脉搏中,以满腔热忱感知山河变化。说到民国,我们头脑中便出现身着长衫,戴着眼镜,在街道上慷慨陈词的青春形象,他们与身着黑色警服手拿枪棍的镇压者对抗,不管结果如何,但我们真切地看见,在民国,文字的功用,不是务虚了,在参与国家建设与实现独立自由方面的不可缺少性。民国文学,以前所未有的激昂、热情、深沉折射那个时代的创伤和痛苦以及抗争。诗歌主要是新诗,以思想心灵扣击自然天地,为民主自由独立而抒怀。散文开始以白话文的形式,写吃穿住行,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也写山岳草木民生大众,真切反映时代时局。小说兴盛起来,从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就注定了当代小说是与时代时局相连的。鲁迅长篇小说《阿Q正传》,以黑色幽默笔调刻画了阿Q这个典型人物,他的可笑可怜可悲,折射着国人性格形象,成为世界文学长廊中一个典型的文学人物。当然鲁迅的中篇短篇小说,也是非常优秀,主要是他把文学锻造成一面镜子,映射民国那个时代国人(主要是劳苦民众)生活。而鲁迅最主要的成就是杂文,嬉笑怒骂皆文章,是匕首投枪,切中时局,以笔作战,却卓有成效。文学在鲁迅那里,较好实现了它干预、引导、慎思时代时局的功能。我个人觉得,鲁迅的贡献在于,文学一旦深入它所面临的时代,文学真正的面目也就显示出来,它以锐利坚韧的力量抗衡它所处时代的症结,同时,又以自由个人的身份为构建现代民主生活培养公民演化成不可或缺的活动。换而言之,文学不单纯是纸质上的文字了,而是类似建筑的工具或者战斗的武器。
还要提到民国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沈从文,也是现代最优秀的小说家。写湘西民俗风情,人情美、艺术美、文字美达到了高度统一。是古代风韵的典型流传。他用优美而清新的笔触为我们构建了一块净土。湘西也不是地理范畴的湘西,而是现代文明进程中,尚未遭到物质染指的心灵花园。真诚可信、美好如初。一切都值得期待,一切都值得感伤。一切也值得回味。我们读《边城》读他的水手读他的桃源梦,我们会感慨,优雅闲适的生活,从来都是精神与心灵层面的。我们所渴望的生活,就是心灵的满足和从容。简而言之,就是诗意的流淌。
共 9667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对于文学的呼唤,相信这是许多像作者一样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人的心声。更令人可敬的是,作者不仅仅是在呼吁,而且是在用自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进行论证:文学是一种必需,我们不能没有文学。作者讲诗,讲《诗经》,讲“风、雅、颂”,讲唐诗宋词,如数家珍。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有诗仙有诗圣,我们的先人讲的话就是诗,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诗意盎然。有诗的生活才是健康的,所以古人很少有现代人一样的焦躁。文学是必须存在的,除非这个世界没有了不公和黑暗,但理智告诉我们,现实告诉我们,小悦悦事件告诉我们:我们不能没有诗。如果连诗都没有了,我们还叫活着吗?【:王世热】【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70728】
1楼文友:201 - 14:55: 6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文学就是灵魂的血液,没有文学,灵魂也就活不了? 岁月会流逝,对文学的追求永不变。
2楼文友:201 - 17:1 : 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痛经小腹痛有什么方法
痛经小腹痛有血块
什么原因导致月经推迟
小孩不消化是什么症状治疗小儿积食发热的方法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效果怎么样
- 下一页:2018湖南诗歌春晚展现中华诗歌魅力
- 上一页:晓荷楚庄王的故事随笔
- 06月21日军事大丹犬哪些行为应该及时纠正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外出期间柴犬不听话总是乱跑怎么办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外出旅游时狗狗寄养的注意事项位置
- 06月21日军事给狗狗吃营养品你真的补对了吗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多久给西高地梗犬清理腺比较好清理注意事项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夏季防暑小贴士天热如何避免拉布拉多犬中暑位置
- 06月21日军事夏季适合领养腊肠狗狗吗位置
- 06月20日军事猫得狂犬病的症状大部分会有这些表现位置
- 06月20日军事猫尾巴的秘密竟能表情达意位置
- 06月20日军事猫咪饲料及食量要按照年龄分配位置
- 06月20日军事猫才是真正的高智商动物位置
- 06月20日军事猫咪训练的关键词有哪些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