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警散文四行仓库英烈魂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仓库,它位于上海市闸北区苏州河西岸,新垃圾桥的西北沿,它是一座平凡的混凝土建筑,虽然只有25米左右的高度,但是,它确实当年该地区最高的建筑物了。

它的名字,叫做四行仓库。因为,它当年是由金城、中南、大陆、盐业这四家银行,共同出资所建设的仓库,所以它的名字叫“四行”。

然而,这座看似普普通通的四行仓库,却被载入了史册,被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铭记于心。人们所记住的,不是这个仓库本身,而是曾经在这个仓库周围,发生的一件大事情;人们所记住的,是那些曾经在仓库中,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一道坚固的长城,誓死捍卫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

这个事件,发生在19 7年10月底到11月初这段时间,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在谢晋元的带领下和松井石根所率领的日本陆军第三师团,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搏斗。

从19 7年10月26日到11月1日,仅仅只有几天的时间,但是,四行仓库保卫战,却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淞沪会战的结束,所以,这是一场代表着历史转折点的关键性战役。

参加这次保卫战的国民革命军,被人们尊称为“八百壮士”。其实,他们并没有八百人,一开始的时候,这一支加强营的军士,的确有将近八百人,但是,经过了整个淞沪会战的消耗,从北站转移到四行仓库之后,他们却只剩下了414人。

然而,这414个人,他们所要面临的对手,却几乎是当时日本陆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了,那些日本人,他们有着精良的武器装备;有着坚实的后备力量;有着充足的人员兵力。然而,国民革命军,却面临着后勤保障不利、士兵训练不足、缺乏重武器支援等种种困难,然而,即使是这样,他们依然固守着自己的阵地,固守着这座已经几乎成为废墟的上海城。

坚守四行仓库的英雄们,利用着他们所能够找到的任何东西,布置着阵地,用来抵御敌人的进攻。他们用仓库中的沙袋,用仓库中原本装玉米、大豆等货物的麻袋来构筑着工事。他们动用了一切手段,用自己的血肉,构筑了一个坚不可摧的防线,用来阻止日本人的疯狂进攻。

日本人是外强中干的,他们那嚣张跋扈的气焰掩盖不了他们的本质。四行仓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它的建筑结构,使得它成为了一个比较好的阵地,日本人不敢使用炮火攻击,因为,四行仓库的位置十分临近英美租界,日本人怕炮弹落到了租界中,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时候的日本人还并不想马上就对欧美开展。同时,他们也不敢在上海使用他们那些毒气弹之类的狠毒武器,因为,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中,如果使用这样的手段,将使得他们的恶行,暴露在全世界人们的眼前。

而谢晋元和勇士们,却是无所畏惧的。没错,此时的四行仓库,就像一幅苦难中国的缩影,它飘摇在风雨凄凄的天地间,然而,它也同样坚定了勇士们誓死保卫河山的信心。

这座巍然耸立的仓库,日夜回荡着将士们“誓死杀敌”的誓言。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时闪现出英雄们奋不顾身战斗的英姿。而在他们的身后,是成千上万的上海市民,他们闪动着泪眼,盼望着英雄们打败日寇,平安归来。

三连连长石美豪,面部中弹但仍然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腿部再次中弹,他的英雄事迹,鼓舞着每一个四行仓库中奋战的勇士。

当谢晋元与杨瑞符共同视察工事并观察日军动向的时候,在楼顶上,谢晋元发现一队日军正沿苏州河北路移动,大约就在一千米开外的地方。于是,谢晋元拿起一支枪向其射击,当场击毙日军宪兵一名。冬日的寒风吹着他刚毅的脸庞和单薄的军装,谢晋元就这样,在楼顶上,俯视着战火烧红了的四行仓库,俯视着硝烟弥漫的苏州河,俯视着布满弹痕的上海城,他的心情格外沉重。

几天几夜的激战,给守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是,日本人的伤亡却更大,谢晋元和他的勇士们,一次又一次地击败了敌人的进攻。然而,一个严峻的问题,也摆在了将士们的面前,那就是,弹药和粮食也更加困难了,枪声变得稀稀落落,而大批的敌人仍然如蝗虫般飞扑过来。

抬起头来,极目远方,天穹苍苍,大野茫茫,白色的恐怖笼罩着四野八荒,到处都是枪声的凄厉,强敌的围剿,到处都有荆棘和刀丛。

如果仅仅只是孤军奋战,是无法坚持更长时间的,谢晋元和他的勇士们,需要的是支持和鼓舞,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的支持。

只是隔着一条窄窄的苏州河,整个四行仓库的战役就这样明明白白地展现在苏州河对岸的英美租界面前,展现在西方世界的面前。然而,寄希望于他们会伸出援手,是不现实的事情,谢晋元等人所唯一能做的,就是向那些西方人展现,中华民族有多么英勇不屈。

真正能帮助他们的,还是中国人自己,10月28日午夜,上海战时服务团的一位女童军杨惠敏,冒险夜渡苏州河,将一面旗帜,送到了守军士兵的手中。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她目睹了中国守军与日军的浴血奋战,看见四行仓库周围全部都是所谓的“太阳旗”、“米字旗”,于是,她突发奇想,想到,如果在仓库的顶上,插一面中国的旗帜,那将是多么鼓舞人心啊。于是,便有了这个弱女子的这番义举。

这不仅仅是一面旗帜,这还是一种信念和勇气的传递,杨惠敏通过这一面小小的旗帜,告诉了孤独坚守在四行仓库的军人们,你们不是孤立无援的,你们的身后,站立着的,是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所有人,都是你们奋战的坚强后盾。杨惠敏,这个普通的上海市民,这个纤弱的女子,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

是的,他们绝对不是在孤军奋战。在这期间,上海商会得到了中国守军仍在闸北的消息,相当激动,很快,这个消息便通过电台传遍了上海城。每天,从早到晚,数以万计的各界群众,完全不顾北岸日军的流弹四射,纷纷聚集在苏州河南岸,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表示着对四行仓库勇士们的尊敬和关心。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四行仓库的勇士们,筑起了一座坚实的后盾,让他们知道,有人在支持他们。

同时,上海市民还向守军捐献了十多卡车的给养。这些卡车在夜间抵达四行仓库的附近,守军用沙袋筑墙来到卡车旁,将给养拖送到仓库里。整个搬运给养的过程用了将近四个小时,在此期间,有三名守军阵亡,但是,食物、水果、衣物、器具、还有来自市民的慰问信,却由此转交到了勇士们的手中。

很快,一首名叫《歌八百壮士》的歌曲也被创作出来了:“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当嘹亮的歌声响彻上海的每条大街小巷,每条胡同里弄的时候,全上海人民的抗战勇气,也被同时点燃了。

与之相反的,是英美租界中的那些色厉内荏的西方人。日本人,就在他们的眼前横行霸道,但是,他们却没有人敢站出来,说上一句话,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害怕强大而又蛮横的日本人,会伤害到他们,所以,他们选择闭口。然而,四行仓库的壮举,就发生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看得一清二楚,中华民族,这个他们曾经看不起的民族,此时此刻,所展现出来的勇气和民族凝聚力,却令他们不敢小觑,刮目相看。

于是,他们知道自己错了,他们错看了中国人,或许,在这个时候,他们就应该知道了,日本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是横行不了多少时日的,他们终究将灰溜溜地滚回日本去。同时,他们也知道了,他们自己,也不能像在晚清时候那样,继续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横行霸道了,他们最终也将离开,而“租界”这个词语,最终也将成为历史过去时,只在历史书中才被提起。

于是,这些高傲自大的英国军人,在目睹了这场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四行保卫战后,不得不佩服了。所以,当11月1日,谢晋元接到最高统帅部再三的撤退命令,率部退过苏州河的时候,英军驻上海总司令史摩莱少将,亲自来到苏州河新垃圾桥边,指挥英军压制日军火力,掩护勇士们撤退。

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只是因为当他们看到了在四行仓库这块弹丸之地,中国人所展现出来的英勇不屈之后,他们被彻底慑服了。

谢晋元和他的勇士们,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所体现出来的勇气,足以让所有人为之叹服。谁能承想,在这样一个仓库中,只有四百余人,在缺粮少弹的情况下,死守阵地,坚持四天四夜,击退日军多次猛烈的进攻,击毙敌人数百名。这,是何等的壮举啊。

难怪当时的报纸媒体要将他们与当年楚汉相争时,田横的八百义士作比较,把他们称作是“八百壮士”。他们的英勇事迹,较之当年的英雄,更为可敬。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孤军奋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敌军的炮火攻击下,不害怕,不退缩,甚至,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要后退半步,这样的钢铁勇士,值得让世人永远铭记,铭记他们曾经为中华民族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如今,租界已经不复存在,新垃圾桥也已经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西藏北路桥。那座曾经见证了历史风雨的大桥,被改建得宽阔而坚固,一点也看不出“垃圾”的样子。四行仓库依然存在,它几易其主,内部结构早就面目全非,看不到一点当年的痕迹了,部分空间被改成了纪念馆,用来纪念四行仓库保卫战。据说,它的其他部分现在属于上海百联集团,主要作用依然是做仓储用。

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有些不可理解,这样的一个见证历史的地方,为什么不把它全部改建成纪念馆呢,为什么还要把它留做仓库用呢?

然而,细细一想,便也释然,因为,我们所需要的,不是一座看得见、摸得着的仓库,用它来纪念当年的那场战役,那又有什么意思呢?每到纪念日的时候,组织各单位的职工和学校里的学生们来参观一下,在烈士的雕像前鞠个躬,这又能起到多少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呢?

诚然,作用一定是有的,但是,当人们离开纪念馆的时候,可能,他们的记忆,又会变得模糊了,这样的话,又怎能起到真正的纪念意义呢?

真正的记忆,是要把那段历史,铭刻在心底,永远都不忘国耻,永远都记得发奋图强。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一座在现实中的四行仓库,而是需要将四行仓库和英雄们的精神,建筑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闭上眼睛,我仿佛看到,在风雨中,一座高大、方正的建筑物,伫立着,它周身上下密布着枪眼和炮弹留下的痕迹,它的风雨中发出细微的声响。难道是它在呜咽吗?

我走得更近,我终于听清楚了,那不是呜咽,那是呐喊,这座建筑物,它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所以,即使满身伤痕,也要矗立着,喊出最强音。

这座建筑物,就是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如今依然是仓库,这没有什么不好,里面存放着各种商品,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仓库。

当年,勇士们就曾经利用仓库里有限的物资,和日军做着殊死的搏斗,他们奋战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既然如此,那么,今天,就让它依旧做一个仓库用吧,让仓库里堆放上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商品,让这些东西告诉当年的英烈们,如今,中国人,真的过上好日子了。

苏州河的南面,四行仓库的南面,很近的距离,就是上海的市中心,上海最热闹的地方,霓虹闪耀、高楼林立,繁华的都市,已经看不见一点当年留存下的残破痕迹,然而,四行仓库依然挺立,它的存在,告诉了我们,不要忘记当年的国耻,不要忘记英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所做的努力。

谢晋元和英雄们虽然已殁,但他们的精神,却时时在,处处在。这种精神,散化在空气里,被每个中国人,吸入肺中,凝聚在心间,融汇在血液里,于是,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也有了英雄的气概。我相信,他虽然已经死了,但是却依然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正像一位诗人说过的那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英雄已经长逝,是的,他们已经死了。死是什么概念?有人说:死是一个悲剧。这话没错,在战争中,有多少人,失去自己的父母,失去自己的兄弟姊妹,失去自己的师长好友。对于每个不幸的个体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悲剧。

生如蝼蚁,人的生命是那样地脆弱而又短暂,如同地上的蝼蚁,轻轻地一捻,就化为了乌有。人活在世上,仿佛就是为了迈向死亡。这个世上没有救世主,即便有,他也根本不会在意蝼蚁的性命。

所以,我们能靠的,只有我们自己,当年,在四行仓库的勇士们,他们何尝不知道,如果继续坚守,他们所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全军覆灭,可是,他们却依然在坚守,这一个小小的仓库,就是他们坚守的阵地,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勇敢,用自己的毅力,用自己的团结,谱写了一首又一首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歌。

历史书是残酷的,它用白纸黑字记载着,某某战役,死亡多少人。但是,人们的心却是火热而滚烫的,“八百壮士”的英名,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头,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的,不会忘记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做的一切。

日出日入,潮起潮落,苏州河上烟波浩荡,游轮鸣响起汽笛,载着梦的希冀,航行在时代的航线上。江水无情流薄暮,苏州河依然还是那条苏州河,挺立的四行仓库告诉我们,从此告别无休的征战,从此告别不息的厮杀,英雄们用他们的血泪,谱写了一首千古绝唱。

悠悠岁月,长长的河,当年烈士的一滴热血,化成了丰碑一座,四行仓库,就是一座永恒的丰碑,在每个人的心中高耸。

四行仓库,那只是一座仓库而已,真正不朽的、真正与日月同辉的,是四行仓库保卫战中,那些不屈的勇士们的忠魂。

共 516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让读者经受了一次爱国传统的洗礼。在炮火连天的年代里,在民族危难的日子里,一些铁血儿女为民众演绎着澎湃的御敌热情,是他们捍卫了民族的尊严,是他们护卫着祖国的热土。我读着此文,点燃了我的 ,“八百壮士”的英名深深地烙在我的心田,想必读者和我同感吧!特别推荐!【军警:梅香透雪】【江山部精品推荐】

春季引起的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能否练瑜伽

防止老年痴呆症的食物

小孩子口臭是什么原因
生物谷灯盏花有哪些特色
小儿冬季流感症状和预防措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