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

读过的书

苏轼: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高清:3800幅古代绘画图库,1200幅齐白石作品图库,27G历代经典书法套装,4100幅西方经典油画,临摹学习绝佳素材!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到:“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苏轼的一生,遭遇挫折和困境无数,却总能我行我素。不悲观,懂幽默,睡得好,吃得好,玩得好。

无论去到哪里,都总有着一种不畏坎坷的超然格局,泰然面对着所有。

读过的书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苏轼被广为流传的一句经典名言。

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被乡亲邻居们夸赞为神童。于是,苏轼难免有点志得意满,就随手写了一副对联“遍识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还将它张贴在书房门口。

有一次,一个老人来家里作客,看到了门上的对联,就从袖筒中抽出一本书向苏轼讨教。

小苏轼打开一看,竟是一本先秦古书,小苏轼就被难住。别说读了,连里面的字,都有好多是不认识的。

苏轼羞愧难当,明白了学海无涯的道理。老人走后,苏轼拿出笔墨在书房门口的那副对联上,各添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自此以后,苏轼日日以此联自勉。不仅博览群书,还自创“八面受敌”读书法,教诲后世无数读书人。

“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

每一本好书,他都要读上好几遍,每一遍只带着一个主题去探索,以求把一本书真正读透。

他还给自己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之法”就是把一本书分成了地理、人文、政策、史实等多个方面,每次只了解其中一个部分。

集中精力,分清问题,逐个击破。这样读书效率高,记得牢。

儒家给了他家国天下的使命。

道家给了他潇洒豁达的心态。

佛家给了他看淡一切的心胸。

正是这些书给了他生命的养料,智慧的灵魂,成就了他格局和胸怀。

即使后来飘零半生,贬谪大半个中国,他都有了一颗安定的心。总有着“风风雨雨、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的格局。

走过的路

读万卷书,行路。

只行路,不读书,走是个邮差;只读书,不行路,只能是个书呆子。

苏轼少年出川,之后伴随着升迁、调任、贬谪,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这也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这才有后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苏轼。

走过长江边的赤壁,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走过杭州的西湖,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黄州吃过猪肉,有了“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在岭南吃过荔枝,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正因为阅尽了山川河湖,阅尽了人情风貌,阅尽了一草一木,才能拥有这样的人生格局,写出不朽的诗篇。

才有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放,才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浪漫,才有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

读书,读的是有字之书,行路,读的是无字之书。

见识得越多,就愈发现我们所在的天地狭小,曾经我们那些看起来了不得的事情,也就没那么重要。心态和格局才能愈发宽广。

经历繁华,人生就会变得厚重;走过世界,格局才能变得开阔。

遇见的人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苏轼这一生遇到过很多人,明白很多事。

父亲苏洵不畏强权,对抗权倾朝野的王安石,他开始明白什么是风骨。

妻子王弗温柔大方,却不幸早逝,让他明白什么是深情,什么是无常。

弟弟苏辙一路贬谪,对却始终没有怨言,让他明白什么是亲情。

朋友章惇强势逼人把他流放海南,但他学会宽容与饶恕。

密州的难民,让他明白为生民立命的意义。

黄州的醉汉,让他开始放下名位和骄傲,“自喜渐不为人识”

海南的土著,让他的贬谪之旅,竟然变成传道之路。

北宋苏轼《寒食帖》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百年光阴,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每个人的相遇都是我们前世的缘分。

以欢喜心看事,事事皆为我而生;以感恩心看人,人人皆为我而来。

我们应该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无论朋友还是敌人。

朋友带来温暖,敌人带来痛苦,他们让我们懂得人世间的真善美,也让我们看清了假恶丑。

是他们,让我们成熟、成长,是他们成就了我们的格局。

苏轼《潇湘竹石图》

读过的书,改变气质,沉淀智慧。

走过的路,开阔眼界,放大心胸。

遇见的人,让我们懂得感恩和珍惜。

不为一时的失意而斤斤计较,不为眼前的利益纠结难平。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产妇剖宫产术后便秘腹痛
三亚治疗牛皮癣医院
青岛治疗男科医院
最近更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