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
很早的时候(1)
摘要:很早的时候,这首诗就让我对草原无限憧憬。是呀,那满眼的绿色,一碧千里,那一群群羊儿,悠闲而自由,那一群群马儿,矫健而豪放,还有那骑在马上得牧人,挥鞭放歌,高亢而嘹亮。 1、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很早的时候,这首诗就让我对草原无限憧憬。是呀,那满眼的绿色,一碧千里,那一群群羊儿,悠闲而自由,那一群群马儿,矫健而豪放,还有那骑在马上得牧人,挥鞭放歌,高亢而嘹亮。
看了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我的心却万分失落。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就像是一首诗,一首来自于草原的诗。没有起伏跌宕的情节,没有帅哥靓妹,简简单单的故事,却一直揪着人的心。
整个故事,是用两个孩子的一路寻找来完成的。他们是兄弟俩,学校放暑假了,他们骑着骆驼,去寻找爸爸妈妈的家。草原上的牧民,过着游牧生活,所以,家无定所,也处处为家。因为放牧,就要给自己的羊群寻找一处水草丰茂的地方,所以,在寻找中,他们离家越来越远,或者,离他们的孩子,离自己的亲人越来越远。
影片的开始,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打井,而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水位下降,打井的过程一次次让人失望。然后,是父子俩的对话。儿子说,为了给自己的老婆治病,卖掉了一部分羊。然后,儿子询问父亲的病,父亲是一副很不配合的样子,竟然说吃药和不不吃药一回事。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有些看不下去了。不但画面不怎么美,演员的表演也好像不到位,而且,对白是蒙语,叽哩哇啦的,听起来也不舒服。幸亏不是在电影院买票看的,不然觉得很不值呢。但一向看影视剧,也都是消遣,也不大喜欢那些哗然取众,以什么颜值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或者说不着边际的故事情节,只看票房的大片,虽然很养眼,很刺激,但也纯粹是娱乐了。
画面进入到学校,父亲去学校看孩子,然后在镇上给孩子买衣服,让兄弟俩产生了矛盾。因为只有一件衣服,父亲也只能买一件衣服了。先是哥哥穿,然后弟弟再穿,所以,弟弟就哭闹,导致哥哥把衣服摔在弟弟怀里。因为父亲还要给孩子的母亲买药,一大堆药,而且,医生还说,如多果这一次药用完了,没有效果的话,就得去大医院检查,还有,孩子的爷爷,情况也不是很乐观。那么,这件衣服,也说明了生活的艰难,通过这样的细节来展示,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接着,当老师告诉弟弟,哥哥没来上学,让弟弟去爷爷的家找找看时,当弟弟跑回爷爷的家,看见哥哥跪着,在为死去的爷爷烧纸,一旁的喇嘛在念着为亡灵超度的经文。没有鼓乐渲染气氛,没有亲友渲染悲痛,这样的离别,悲剧的气氛尤其浓烈。
2、
兄弟俩,让我想到了“留守儿童”这个词。是呀,他们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留守儿童。我想起临放寒假,和一位老师闲谈时,我说初三很乱,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学习。那位老师说,深不得浅不得,现在的学生好难管。我说,学生还是要管的,再难管也要管,不是说严师出高徒么。现在都说老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快乐式教学,素质教育为前提,可是,孩子却越不懂事了。那老师说,可据我所知,初三不到三十个学生里面,单亲的,父母离异的,父母再婚的,父母打工几年不回家的,占多一半,这些孩子,就像玻璃一样。我哑然了,这些孩子,真的连打是亲骂是爱的权利都没有了。当老师或者社会试图去接近他们,他们已经把自己围在易碎的玻璃门里,易碎也难以接近。
影片里的弟弟似乎比哥哥幸运,因为,爸爸每到假期,都会把他接走,享受一半天家的温馨。而哥哥,只能和爷爷孤苦相依。也许,这不是父母的错,只是生活,不得不这样吧。我们也都知道,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楚,那么,影片中的父亲,不能在年迈的父亲面前尽孝,而颠沛流离的生活,也不允许他们拖家带口。所以,只能忍痛将哥哥交给爷爷,让爷儿俩互相依靠,彼此照顾。也因此,让兄弟俩形同路人。也因此,在哥哥的心目中,父母不要他了,父母爱的只是弟弟,所以,哥哥封闭了自己,冷漠了自己。在强大的生活面前,或者说在辽阔强大的草原面前,人是如此渺小。
当交代完了这些辅助的线之后,也可以说进行了铺垫之后,影片才切入了正题。那就是两个孤苦无依的少年,在暑假里,即将开始的漫长的寻家之旅。因为,爷爷不在了,生病的母亲也日思夜想着孩子。哥哥不想去,因为在哥哥的心中,早就没有了爸爸和妈妈这个概念。尽管,爸爸会时常回来看她,但那滴水一般的爱,和一个少年对家的渴望,对父母温暖的怀抱的渴望相比,微乎其微,少的可怜。长此以往,造就了哥哥的不满,哥哥的叛逆,由此更让我们知道,家的重要,爱的重要,更知道,孤独的代价,是滴着血的冷漠。如果亲情抛弃了我,我便不会顾及亲情。于是,哥哥把自己扔在爷爷生前简陋的房子里,也煎熬着自己那颗无望而孤独的心。也许,哥哥比弟弟多了一份责任,爷爷在他心里,是唯一的亲人,那份缺失的爱,和爷爷的离去,让他难以释怀,无法走出去。但此时,在家徒四壁,在弟弟执着的等待里,他内心的那份渴望被唤醒了,于是,最后,他选择了和弟弟一起出发。也因为他们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在弟弟信心满怀哥哥勉勉强强出发之前,便注定他们在寻亲地路上,将有很不愉快地经历,这样的情景,在很长一段路上,都难以化解。但这样的经历和情景,也是一次成长。
、
哥哥叫 ,弟弟叫阿迪克尔。
一匹马,是爷爷生前骑的。
两个骆驼,是兄弟俩骑的,一前一后,就这样出发了。
荒漠里,稀疏的草,高高低低的山丘,破败的墙,神秘的山洞……拉长的焦距和镜头,显示着时间匆匆,岁月无情。是谁?把草原变成这样?是可爱的羊群,是奔驰的骏马,还是豪情满怀的草原人?他们,应该都是爱草原的啊!那么,是沙尘暴,是雾霾?
阿迪克尔的一声声呼唤,一句句叮咛,一次次关切的眼神, 视若无物。甚至,在自己的水完了的时候,偷偷地换掉了阿迪克尔的水,甚至,在弟弟的骆驼要死的时候,举着刀要杀掉骆驼,甚至,爱迪克尔阻拦的时候,大打出手。然后,看着躺在地上的阿迪克尔, 冷漠地离开。
孤独的夜里, 想到了阿迪克尔,想到了阿迪克尔的骆驼,想到了自己打阿迪克尔的那一拳。也许,在这个时候, 想到了阿迪克尔的种种,少年的心,在此刻,应该在悄悄地融化吧。可是,夜很长,草原也很大,而且,没有人,什么人都没有,所有的人都远离了,水草丰盛的地方,又在哪里?如果有一个人,此时,能推 一下,他一定会跑过去找阿迪克尔,但没有,怎么会可能有呢?因为他们是在草原,因为他们举目四望,一眼苍茫。
孤身一人,饥渴难耐,一座喇嘛庙成了救命稻草,也成就了一场心灵的救赎。在刚见到老喇嘛的时候, 问了一句:你见过一个比我矮点的孩子吗?当老喇嘛用摇头来回答了 以后, 无心地喝着水,无心地吃着老喇嘛递过来的饼。当老喇嘛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尽管 并没有如实相告,老喇嘛还是知道了,因为他是老喇嘛。对着一幅图,老喇嘛说:这是报父母恩重经变图。然后说,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养。如今像母亲一样的河流干枯了,像父亲一样的草原枯萎了,我们能为母亲修福、造经、烧香,是人能报父母之恩。我们一起祈福,希望他们身体早日好起来。还有,像 父母这样的草原人,能坚持留在草原上,我们应该尊敬他们,也让菩萨保佑你们或者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当 向菩萨为久违的亲人一遍一遍祈福的时候,阿迪克尔出现在旁边。那是小喇嘛在喂骆驼的时候碰上了阿迪克尔,也把他领了进来。
草原上,这样的喇嘛庙很多,这样的喇嘛也很多。但此时这样的一座喇嘛庙,它完成了最后一次救赎,也将离开,因为赖以生存的水源没有了,无法坚持下去。
目送着两位少年离开,老喇嘛吟出“恐依门庭望,归来莫太迟”的诗句,几多悲凉,几多期待啊!不愿意这样依着门庭,久久观望,千遍万遍地呐喊着,归来吧,归来吧,却每每望眼欲穿。
4、
血浓于水,血,就是草原上的水。拉远了你我之间的距离,也牵挂着你我的心。不说,并不代表心里没有,亲情,没有谁能一辈子拒绝。而拒绝,只是因为极度渴求。
终于,一弯浅滩出现在兄弟俩面前。阿迪克尔迫不及待地下了水,依旧呼唤着 。 犹豫着,当要脱掉衣服的时候,露出了里面爸爸买的那件黄色的短袖。不知什么时候 偷偷穿上的。也许,是听了老喇嘛的话以后,也许,是那个阿迪克尔不在的晚上。这个细节,或者说特写镜头的展示,展露出一个少年的心,细腻动人,让我们看到的,是 一颗冷漠的心,在渐渐地变得温暖,变得热情。
终于下水了,兄弟俩终于在那弯浅滩里无拘无束地嬉戏着,笑声在草原上回荡。只可惜,羊儿听不到,马儿听不到,蓝天白云听不到,爸爸和妈妈也看不到。因为,这一切,离他们还很远,这条路,对他们来说,终点也许不远了,但对草原来说,还很远。
到了,终于到了,但是,在一片迷雾与忙乱中,兄弟俩看到的是三三两两或一群一堆的淘金者,他们的父亲也在其中。找到“家”了,找到亲人了,但没有母亲,没有羊群,没有水,也没有草。父子仨,也没有话。
阿迪克尔在沙土地上跑着, 和父亲在后面走着。然后,画面是父亲一个人走着,走进了一片临时搭建的简易房,或者,是开发的新区,两根高大的烟囱,冒着烟,黑黑的,和天空仅存的一丝白云遥相呼应。然后, 和阿迪克尔肩并着肩,背着他们的家当,走着,走着,是和父亲一起回家吗?那家里,还有母亲吗?想着他们,他们也想着的母亲。那里还有羊群吗?羊群换成了为母亲治病的药,还是换成了赖以生存的水?那里,有水草吗?那里的水草,丰茂吗?
兄弟俩,终于找到了家,按说,应该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作为观众,并没有看到家的样子,父子仨,依然是在回家的路上。这就有留下了一丝遗憾,或者说思考的空间。这个空间很大,不论是他们的小家,还是草原这个大家。
5、
影片的基调是灰色的,苍茫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直是漫漫黄沙,仅有的零星的草,彰显着荒凉和寂寞,就像 和阿迪克尔一样寂寞和孤独。仅有的一个镜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碧千里,或许只是阿迪克尔在骆驼即将死去,回忆小骆驼出生时的情景。那时,草原很绿,父亲和母亲也是一副阳光灿烂的样子,阿迪克尔还是一个在父母面前喜欢撒娇的孩子,一个和哥哥 在父母面前争宠的孩子。但这一切,过去很远了,那片水草丰茂的日子,只能是记忆里了。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阿迪克尔一直给哥哥 说,爸爸说了,家就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而我,也一直心存着非分之想,希望在阿迪克尔的带领下,能看到那一片绿色,我也一直向往的绿色。但一直到最后,我都和 一样失望。那片绿色,和草原一起消失了,草原成了一片荒漠。
但我不得不说, 和阿迪克尔的草原之行,或者说荒漠之行,是让人佩服和感动的,他们的坚强和勇敢,象征着草原人的执着和顽强。这是一次冒险,也是一次成长,他们的故事,将是草原上的传奇。因为他们,毕竟还只是少年。
我想,当有一天,我放下了一切要去草原的时候,还会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吗?但我相信,一定还有像阿迪克尔的父亲那样的很多草原人,在草原上坚守着,有他们,就有草原。那时候, 和阿迪克尔会赶着羊群,用他们的歌声和笑容,来欢迎远方的客人吗? 共 4 2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作者用生动安静的语言,简要叙述了两个留守的少年在广袤的草原上一路历尽千辛万苦寻找父母的感人故事。全文渗透作者的思考,并且准确地给读者传达了这部电视剧的深刻主题。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草原一天天减少,坚守草原的牧民只能逐水草而居,草原沙化令人担忧,而留守儿童的命运也倍受关注。维护生态平衡是造福子孙的千秋大计,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也是当前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夹叙夹议,叙述平静,揭示的主题深刻,令人深思。[编辑:琴声悠扬]
1 楼 文友: 2016-02-02 11:24:20 谢谢哪里天涯带来精彩的读后感,故事撼动人心,标题诗情画意。读后感是重点在感想上吧,呵呵,文章最后的思考很深刻,我觉得叙述过多,感想好想单薄一点。期待你下次精彩。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回复1 楼 文友: 2016-02-02 2 : 4:18 感谢琴声悠扬精彩的按语,辛苦了,敬茶!预祝新年快乐!!贵州牛皮癣专科医院桂林十佳男科医院保定治疗男科方法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很早的时候,这首诗就让我对草原无限憧憬。是呀,那满眼的绿色,一碧千里,那一群群羊儿,悠闲而自由,那一群群马儿,矫健而豪放,还有那骑在马上得牧人,挥鞭放歌,高亢而嘹亮。
看了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我的心却万分失落。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就像是一首诗,一首来自于草原的诗。没有起伏跌宕的情节,没有帅哥靓妹,简简单单的故事,却一直揪着人的心。
整个故事,是用两个孩子的一路寻找来完成的。他们是兄弟俩,学校放暑假了,他们骑着骆驼,去寻找爸爸妈妈的家。草原上的牧民,过着游牧生活,所以,家无定所,也处处为家。因为放牧,就要给自己的羊群寻找一处水草丰茂的地方,所以,在寻找中,他们离家越来越远,或者,离他们的孩子,离自己的亲人越来越远。
影片的开始,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打井,而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水位下降,打井的过程一次次让人失望。然后,是父子俩的对话。儿子说,为了给自己的老婆治病,卖掉了一部分羊。然后,儿子询问父亲的病,父亲是一副很不配合的样子,竟然说吃药和不不吃药一回事。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有些看不下去了。不但画面不怎么美,演员的表演也好像不到位,而且,对白是蒙语,叽哩哇啦的,听起来也不舒服。幸亏不是在电影院买票看的,不然觉得很不值呢。但一向看影视剧,也都是消遣,也不大喜欢那些哗然取众,以什么颜值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或者说不着边际的故事情节,只看票房的大片,虽然很养眼,很刺激,但也纯粹是娱乐了。
画面进入到学校,父亲去学校看孩子,然后在镇上给孩子买衣服,让兄弟俩产生了矛盾。因为只有一件衣服,父亲也只能买一件衣服了。先是哥哥穿,然后弟弟再穿,所以,弟弟就哭闹,导致哥哥把衣服摔在弟弟怀里。因为父亲还要给孩子的母亲买药,一大堆药,而且,医生还说,如多果这一次药用完了,没有效果的话,就得去大医院检查,还有,孩子的爷爷,情况也不是很乐观。那么,这件衣服,也说明了生活的艰难,通过这样的细节来展示,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接着,当老师告诉弟弟,哥哥没来上学,让弟弟去爷爷的家找找看时,当弟弟跑回爷爷的家,看见哥哥跪着,在为死去的爷爷烧纸,一旁的喇嘛在念着为亡灵超度的经文。没有鼓乐渲染气氛,没有亲友渲染悲痛,这样的离别,悲剧的气氛尤其浓烈。
2、
兄弟俩,让我想到了“留守儿童”这个词。是呀,他们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留守儿童。我想起临放寒假,和一位老师闲谈时,我说初三很乱,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学习。那位老师说,深不得浅不得,现在的学生好难管。我说,学生还是要管的,再难管也要管,不是说严师出高徒么。现在都说老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快乐式教学,素质教育为前提,可是,孩子却越不懂事了。那老师说,可据我所知,初三不到三十个学生里面,单亲的,父母离异的,父母再婚的,父母打工几年不回家的,占多一半,这些孩子,就像玻璃一样。我哑然了,这些孩子,真的连打是亲骂是爱的权利都没有了。当老师或者社会试图去接近他们,他们已经把自己围在易碎的玻璃门里,易碎也难以接近。
影片里的弟弟似乎比哥哥幸运,因为,爸爸每到假期,都会把他接走,享受一半天家的温馨。而哥哥,只能和爷爷孤苦相依。也许,这不是父母的错,只是生活,不得不这样吧。我们也都知道,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楚,那么,影片中的父亲,不能在年迈的父亲面前尽孝,而颠沛流离的生活,也不允许他们拖家带口。所以,只能忍痛将哥哥交给爷爷,让爷儿俩互相依靠,彼此照顾。也因此,让兄弟俩形同路人。也因此,在哥哥的心目中,父母不要他了,父母爱的只是弟弟,所以,哥哥封闭了自己,冷漠了自己。在强大的生活面前,或者说在辽阔强大的草原面前,人是如此渺小。
当交代完了这些辅助的线之后,也可以说进行了铺垫之后,影片才切入了正题。那就是两个孤苦无依的少年,在暑假里,即将开始的漫长的寻家之旅。因为,爷爷不在了,生病的母亲也日思夜想着孩子。哥哥不想去,因为在哥哥的心中,早就没有了爸爸和妈妈这个概念。尽管,爸爸会时常回来看她,但那滴水一般的爱,和一个少年对家的渴望,对父母温暖的怀抱的渴望相比,微乎其微,少的可怜。长此以往,造就了哥哥的不满,哥哥的叛逆,由此更让我们知道,家的重要,爱的重要,更知道,孤独的代价,是滴着血的冷漠。如果亲情抛弃了我,我便不会顾及亲情。于是,哥哥把自己扔在爷爷生前简陋的房子里,也煎熬着自己那颗无望而孤独的心。也许,哥哥比弟弟多了一份责任,爷爷在他心里,是唯一的亲人,那份缺失的爱,和爷爷的离去,让他难以释怀,无法走出去。但此时,在家徒四壁,在弟弟执着的等待里,他内心的那份渴望被唤醒了,于是,最后,他选择了和弟弟一起出发。也因为他们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在弟弟信心满怀哥哥勉勉强强出发之前,便注定他们在寻亲地路上,将有很不愉快地经历,这样的情景,在很长一段路上,都难以化解。但这样的经历和情景,也是一次成长。
、
哥哥叫 ,弟弟叫阿迪克尔。
一匹马,是爷爷生前骑的。
两个骆驼,是兄弟俩骑的,一前一后,就这样出发了。
荒漠里,稀疏的草,高高低低的山丘,破败的墙,神秘的山洞……拉长的焦距和镜头,显示着时间匆匆,岁月无情。是谁?把草原变成这样?是可爱的羊群,是奔驰的骏马,还是豪情满怀的草原人?他们,应该都是爱草原的啊!那么,是沙尘暴,是雾霾?
阿迪克尔的一声声呼唤,一句句叮咛,一次次关切的眼神, 视若无物。甚至,在自己的水完了的时候,偷偷地换掉了阿迪克尔的水,甚至,在弟弟的骆驼要死的时候,举着刀要杀掉骆驼,甚至,爱迪克尔阻拦的时候,大打出手。然后,看着躺在地上的阿迪克尔, 冷漠地离开。
孤独的夜里, 想到了阿迪克尔,想到了阿迪克尔的骆驼,想到了自己打阿迪克尔的那一拳。也许,在这个时候, 想到了阿迪克尔的种种,少年的心,在此刻,应该在悄悄地融化吧。可是,夜很长,草原也很大,而且,没有人,什么人都没有,所有的人都远离了,水草丰盛的地方,又在哪里?如果有一个人,此时,能推 一下,他一定会跑过去找阿迪克尔,但没有,怎么会可能有呢?因为他们是在草原,因为他们举目四望,一眼苍茫。
孤身一人,饥渴难耐,一座喇嘛庙成了救命稻草,也成就了一场心灵的救赎。在刚见到老喇嘛的时候, 问了一句:你见过一个比我矮点的孩子吗?当老喇嘛用摇头来回答了 以后, 无心地喝着水,无心地吃着老喇嘛递过来的饼。当老喇嘛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尽管 并没有如实相告,老喇嘛还是知道了,因为他是老喇嘛。对着一幅图,老喇嘛说:这是报父母恩重经变图。然后说,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养。如今像母亲一样的河流干枯了,像父亲一样的草原枯萎了,我们能为母亲修福、造经、烧香,是人能报父母之恩。我们一起祈福,希望他们身体早日好起来。还有,像 父母这样的草原人,能坚持留在草原上,我们应该尊敬他们,也让菩萨保佑你们或者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当 向菩萨为久违的亲人一遍一遍祈福的时候,阿迪克尔出现在旁边。那是小喇嘛在喂骆驼的时候碰上了阿迪克尔,也把他领了进来。
草原上,这样的喇嘛庙很多,这样的喇嘛也很多。但此时这样的一座喇嘛庙,它完成了最后一次救赎,也将离开,因为赖以生存的水源没有了,无法坚持下去。
目送着两位少年离开,老喇嘛吟出“恐依门庭望,归来莫太迟”的诗句,几多悲凉,几多期待啊!不愿意这样依着门庭,久久观望,千遍万遍地呐喊着,归来吧,归来吧,却每每望眼欲穿。
4、
血浓于水,血,就是草原上的水。拉远了你我之间的距离,也牵挂着你我的心。不说,并不代表心里没有,亲情,没有谁能一辈子拒绝。而拒绝,只是因为极度渴求。
终于,一弯浅滩出现在兄弟俩面前。阿迪克尔迫不及待地下了水,依旧呼唤着 。 犹豫着,当要脱掉衣服的时候,露出了里面爸爸买的那件黄色的短袖。不知什么时候 偷偷穿上的。也许,是听了老喇嘛的话以后,也许,是那个阿迪克尔不在的晚上。这个细节,或者说特写镜头的展示,展露出一个少年的心,细腻动人,让我们看到的,是 一颗冷漠的心,在渐渐地变得温暖,变得热情。
终于下水了,兄弟俩终于在那弯浅滩里无拘无束地嬉戏着,笑声在草原上回荡。只可惜,羊儿听不到,马儿听不到,蓝天白云听不到,爸爸和妈妈也看不到。因为,这一切,离他们还很远,这条路,对他们来说,终点也许不远了,但对草原来说,还很远。
到了,终于到了,但是,在一片迷雾与忙乱中,兄弟俩看到的是三三两两或一群一堆的淘金者,他们的父亲也在其中。找到“家”了,找到亲人了,但没有母亲,没有羊群,没有水,也没有草。父子仨,也没有话。
阿迪克尔在沙土地上跑着, 和父亲在后面走着。然后,画面是父亲一个人走着,走进了一片临时搭建的简易房,或者,是开发的新区,两根高大的烟囱,冒着烟,黑黑的,和天空仅存的一丝白云遥相呼应。然后, 和阿迪克尔肩并着肩,背着他们的家当,走着,走着,是和父亲一起回家吗?那家里,还有母亲吗?想着他们,他们也想着的母亲。那里还有羊群吗?羊群换成了为母亲治病的药,还是换成了赖以生存的水?那里,有水草吗?那里的水草,丰茂吗?
兄弟俩,终于找到了家,按说,应该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作为观众,并没有看到家的样子,父子仨,依然是在回家的路上。这就有留下了一丝遗憾,或者说思考的空间。这个空间很大,不论是他们的小家,还是草原这个大家。
5、
影片的基调是灰色的,苍茫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直是漫漫黄沙,仅有的零星的草,彰显着荒凉和寂寞,就像 和阿迪克尔一样寂寞和孤独。仅有的一个镜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碧千里,或许只是阿迪克尔在骆驼即将死去,回忆小骆驼出生时的情景。那时,草原很绿,父亲和母亲也是一副阳光灿烂的样子,阿迪克尔还是一个在父母面前喜欢撒娇的孩子,一个和哥哥 在父母面前争宠的孩子。但这一切,过去很远了,那片水草丰茂的日子,只能是记忆里了。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阿迪克尔一直给哥哥 说,爸爸说了,家就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而我,也一直心存着非分之想,希望在阿迪克尔的带领下,能看到那一片绿色,我也一直向往的绿色。但一直到最后,我都和 一样失望。那片绿色,和草原一起消失了,草原成了一片荒漠。
但我不得不说, 和阿迪克尔的草原之行,或者说荒漠之行,是让人佩服和感动的,他们的坚强和勇敢,象征着草原人的执着和顽强。这是一次冒险,也是一次成长,他们的故事,将是草原上的传奇。因为他们,毕竟还只是少年。
我想,当有一天,我放下了一切要去草原的时候,还会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吗?但我相信,一定还有像阿迪克尔的父亲那样的很多草原人,在草原上坚守着,有他们,就有草原。那时候, 和阿迪克尔会赶着羊群,用他们的歌声和笑容,来欢迎远方的客人吗? 共 4 2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作者用生动安静的语言,简要叙述了两个留守的少年在广袤的草原上一路历尽千辛万苦寻找父母的感人故事。全文渗透作者的思考,并且准确地给读者传达了这部电视剧的深刻主题。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草原一天天减少,坚守草原的牧民只能逐水草而居,草原沙化令人担忧,而留守儿童的命运也倍受关注。维护生态平衡是造福子孙的千秋大计,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也是当前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夹叙夹议,叙述平静,揭示的主题深刻,令人深思。[编辑:琴声悠扬]
1 楼 文友: 2016-02-02 11:24:20 谢谢哪里天涯带来精彩的读后感,故事撼动人心,标题诗情画意。读后感是重点在感想上吧,呵呵,文章最后的思考很深刻,我觉得叙述过多,感想好想单薄一点。期待你下次精彩。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回复1 楼 文友: 2016-02-02 2 : 4:18 感谢琴声悠扬精彩的按语,辛苦了,敬茶!预祝新年快乐!!贵州牛皮癣专科医院桂林十佳男科医院保定治疗男科方法
- 下一页:狩魔天启第十五章传承
- 上一页:雕刻时光不负今生
最近更新
- 06月21日科幻大丹犬喜欢咬袜子的个原因位置
- 06月21日科幻外出期间柴犬总是吃草是为什么位置
- 06月21日科幻外出无烦恼防治博美犬晕车的方法位置
- 06月21日科幻给狗狗吃蛋糕要注意量位置
- 06月21日科幻多了解一些养护知识照顾好阿拉斯加幼犬位置
- 06月21日科幻夏季防止松狮犬中暑的简单方法位置
- 06月21日科幻夏季选择什么样的狗粮位置
- 06月20日科幻猫咪随意大小便了解原因改善位置
- 06月20日科幻猫属于什么动物猫咪属于肉食动物位置
- 06月20日科幻猫咪饲料如何配制猫咪饲料配制方法位置
- 06月20日科幻猫扑人怎么办位置
- 06月20日科幻猫咪训练的四大注意事项你了解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