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

星月清茶一杯也怡魂散文

常听人说,水是生命的源泉。最初的时候,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后来看电视,介绍生命的起源,这才明白,原来所有的生命,都是从水里的微生物,一代一代地繁衍进化而来的。有句话说得好:鱼儿离不开水!其实呢,不只鱼儿离不开水,人也离不开水,花草树木,全都离不开水!没有水,也就没有了生命,没有五彩缤纷的世界。没有水,也就没有了茶,这人间至高至美的饮品,必将像一个单相思的人,空怀了与君缠绵的旖旎,却只能做着一个温馨的美梦,蹉跎着春风的岁月。是茶叶与水的热恋,缱绻出一份回味悠长的缠绵,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写成了浅浅淡淡的温馨。

也不知什么时候,人们发现了茶叶,一经婉约的初见,便倾倒于她韵自天成的容颜;这藏于深山的精灵,用它那份空灵的美妙,俘获了人们的心灵。或许,是蕴藏在云雾深处的那一份空灵,成就了茶叶与山泉的相遇;或许,是一份沧海桑田的誓言,写下了海枯石烂的不朽诗篇;或许,是一缕春风,缱绻了似水流年;或许,是一个风流千古的才子,携佳人款款走出云深处,用万世的不舍,写下云水禅心的眷恋。

就这样,它走进了千家万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感悟,给人以美的享受,深受佛道中人,文人雅士的追捧。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不就是品茶的最高境界么!以茶代酒,以茶会友,不也是甘于淡泊的一种真实写照么!一杯清茶,成了人们最为赞赏的一道饮品。从古至今,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十分钟爱这杯中之物。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久到我们找不到清纯的初见。泱泱华夏,是茶的故乡,中华儿女,是茶的知己。

小的时候,茶是全然不喝的,就连开水,也很少喝。若是渴了,便揭开水缸盖子,舀一瓢冷水,咕咚咕咚,喝个一饱。那是六七十年代,家里的大人们,也都是不喝茶的,最多呢,比如生病的时候,也就喝点白开水。在我的印象里,街坊邻居,多数也是不喝茶的。那时候,人们似乎没有养成喝茶的习惯;家里面存放的物品中,连茶叶的影子也看不见。平坝是个小县城,小得连自来水都没有。人们习惯喝井水,并非井水的味道好,主要是不像现在,有许多的选择。喝井水,只要添置一口水缸,一担水桶就行了,井水不用花钱。

那时候,人们不喝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缺钱。一个家庭,若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那么,茶叶自然就成了一种奢侈的东西。想想也是,喝水与喝茶,究其根本,都是为了解渴,两者相比,水就成了最为低廉的饮品。有些地方,出自于天然的泉水,喝在口中的感觉,甘甜醇美,让人一饮不忘,心中不舍。至于多数的泉水,有的平平淡淡,有的普普通通,有的由于身处劣境,水的口感,着实不敢恭维。可是,撇开了过高的期待,舍去了感受的追求,多数的泉水,足以满足生存的需要。

茶树其实也是有的,喝茶的人也是有的。印象久远的小城中,总有一两处堂舍楼轩,虽然没有悬挂牌匾,但好这一口的人都知道,这里是茶客心目中的天堂。因为革命的原因,茶馆似乎与封建社会的遗老遗少,多多少少沾了一点边。自认为追求进步,追求革命的人们,是绝对不会光顾的。即便是寻常百姓,因为囊中羞涩,认为进茶馆喝茶,实在是极其奢侈的行为。另外呢,茶馆里的人物,容易让人想起游手好闲这个词。而茶馆里面的氛围,不折不扣的就是一种乌烟瘴气!他们对这种地方,往往也是望而却步的。小城的茶馆,若是仔细推敲,也并非什么大雅之堂。几张长长的条桌,一把似乎永远都架在煤火炉上,外表黑得已不辨本色的锡壶,加上看起来或许免强算得高雅的瓷茶杯,以及从集市上买来的土茶,就构成了一个茶馆的全部家当。茶客呢,好像从始至终,总是那么面熟的十多个人。茶馆里面的氛围,决谈不上什么自命清高,在多数人的眼里,连附庸风雅都粘不上。如此这般的茶馆,成了小城一道不伦不类的风景。

若是没有改革开放的春风,若是没有拨乱反正的阳光,也许小城与茶的缘分,终将淡薄下去。随着经济的逐渐好转,日子的颜色,慢慢变得花红柳绿起来。口袋里有了闲钱,居家的日子,便多了一些装饰。喝茶,这种曾经的奢侈,也开始流行起来,渐渐地成了一种时尚。茶叶呢,也自然是每家每户,即便真的不甚喜好,出于接人待客的礼貌,多多少少都要备一点的。

小城的茶客,按照自己的喜好,极其自然的分成了两派。一派喜欢有着美丽包装,打着各种名牌的机制茶。外省的西湖龙井、铁观音、大红袍、碧螺春,本省的都勻毛尖、湄潭翠芽、梵净山云雾茶、朵贝贡荼,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这派茶客的杯中物。一个带盖的玻璃杯,放一撮如雀舌般的春茶,冲上饮水机里不算滚沸的矿泉水,办公桌上一放,便成就了一天的赏心悦目。或者是,朋友相聚之时,酒足饭饱之后,走进茶楼,叫上一杯龙井之类的绿茶,在古筝意蕴古远的琴韵中,谈一些与茶毫不沾边的闲话,消磨掉多余的光阴,看上去似乎也有几分闲情逸致。用小城土著民的话说,这些喝机制茶的,喝的不过是一个牌子,是外来文化。不然的话,他们怎么会不知道,所谓的西湖龙井中,有一些就是制茶的商人,从平坝的茶山收购去的!

另一派呢,就象是从这块土地上长出来的某种植物,浑身上下散发出泥土的味道。这派人对那些名目繁多的机制茶,从来都是不屑一顾。他们的杯中物,是来自于本地乡民自制的土茶。在这派人的心目中,土茶就像是一个来自大山深处的女子,脸上不施脂粉,却似山桃花一样烂漫,又像野百合一样纯朴清新,浑身上下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土茶的天然之韵,只有深深喜爱的人方能品味;土茶的个性之美,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方能领略!一份来自泥土的馈赠,就像是岁月赐予我们的每一个日子,看似平平淡淡,可其中却蕴含着意想不到的惊喜。

喝茶,已经脱离了生理的需要,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以为,喝茶是一种文化,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追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解除了没钱的烦恼,家里的茶几上,也出现了茶具的身影,吃过饭后,喝一杯热茶,也渐渐成为一种习惯,变得极其自然。有客来访,烧一壶新鲜的开水,泡一杯热茶,就成了一种必须的礼貌。这时,茶是一种文化。

若是独自一人,摆脱了俗事的烦扰,回到并不富有,但却无比温馨的家里,为自己烧一壶滾烫的水,泡一杯清茶,看嫩绿的茶叶,在水的滋润下,华丽地变身,仿彿慢慢地,寻觅已成为过往的青春;渐舒渐展的嫩叶,在清澈的水中,像一群欢乐的鱼儿,有的浮在水面,有的已沉入了水底。嫩绿的叶片,将杯中的水,浸染出几许春色,淡淡的,却又无比曼妙。一缕淡淡的清香,不经意间飘过鼻尖,你嗅到的,仿佛是春的气息。若有音乐响起,流水潺潺,竹影婆娑……这时,茶是一种美的享受。

若是有充足的经济基础,有充足的时间,有充足的闲情逸致,在一桌一几,一瓶一罐,处处都彰显高雅的厅堂,或是绿荫掩映下的亭台,邀三五亦好此道的好友,置一套雅致的茶具,用那远山觅来的清冽山泉,云里雾里价值不菲的毛尖,沏一壶沁人心脾的香茗,说一些山高水低的趣闻,那份飘逸,恍若一尘不染的绝世高人;或许,饮者之意,已不在茶矣!这时,茶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凡夫俗子,小民百姓,自然达不到如此高雅的境界。阳春白雪,固然令人仰慕,但毕竟离我们的距离,太过遥远。夏里巴人,才是我们的乐趣所在。每天,为自己泡一杯清茶,茶具不必讲究,茶叶也不必过于挑剔,随缘就好;只要喝得爽口,便如饮甘露。我们饮下的,就是一份舒畅!我们品味的,是生活的滋味!用一颗平常的心,珍爱这杯平常的茶,享受一份恬淡,少许悠闲,也就成了平坝人的一种固守,一种习惯;小城的居民,也就有了自己的茶文化,也就有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只要喜欢上了茶,那些五颜六色、名目繁多的饮品,你都会视而不见,无意中少了许多担忧,许多烦恼。一杯白开水中,放上几片绿色的茶叶,不仅赏心悦目,且能延年益寿,据说,还可以预防癌症,可说称得上是锦上添花。其实呢,小城爱茶的人,喝的就是一份淡然,品尝的就是一种心情,至于茶叶的身价,以及那些花哩胡哨的包装,并不如何看重。因为小城虽小,却也是书香传世,源远流长。淡泊宁静,知足常乐,就是小城人心灵的追求。小城人品的,是家乡泥土独特的芳香!顺其自然,方能久远,也许,这就是小城人的茶道。

共 24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中国,是茶的故乡,喜欢喝茶的人自然不在少数,甚至精于品茶的人也是遍布大江南北。作者先是用茶韵茶味带给人们的一份痴迷,再写喜欢品茶人之多之广,然后便从自己小时候所记得的茶之缘起笔写出了自己所在的小城起初少有人喝茶的状况及其原因,改革开放使人们的腰包鼓了起来,于是,小城的人们喝茶的开始多了起来,同时也出现了一同喜好的两种人群。一是喜欢喝外地茶,一是喜欢喝本地茶,但无论是哪一种人群都脱离了喝茶只为解渴的阶段。太讲究的品茶还不能大众化,但是,茶,不只是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心情,也是生活中的一道风景。文章的最后作者落笔在小城人的茶道,而非自己的茶论,可见作者的关注点及本文主旨所在。好一篇借茶写小城人的生活变化,借茶写生活变化中的小城人的人佳作。推荐欣赏。【:快乐永远】【江山部·精品推荐 】

2楼文友: 21:28:51 说半天,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看品茶,就能看出生活质量来。

楼文友: 21: 0:40 看来不只对葡萄酒有研究。对茶道也非常在行啊。雅!

4楼文友: 21:50:05 中国有一种茶文化,喝茶、品茶都是一份闲情逸致,是一份随性旷达。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5楼文友: 17: 9:01 非常喜欢这篇文章,拜读学习了!

6楼文友: 21:15:51 鱼离不开水,人何尝能离开水呢!更美的解读。 道法自然,大道纯真

老年人阴部潮湿是什么原因

尿不尽中药调理

慢性前列腺炎失眠怎么办

小儿便秘治疗方法
吃了很辣的东西拉肚子
以岭八子补肾胶囊的功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