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了到底能不能打节能
孩子犯错了到底能不能打?
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所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殴打。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都一次次地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每看至此,我都要把毕淑敏引为知己,不愧是搞医学的复合型作家,能够说出人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都无的教育困境。
在家庭教育中,当我们面临教育困境的时候,当面临非惩罚不可的时候,打与不打,确实是个问题啊!
为什么要打,因为孩子犯错误,或者拒不接受教育,所有这些都来自家长和子女关系的紧张。那么,造成这种紧张关系的原因何在呢?
首先,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
由于应试教育的盲目发展,教育评价随之极端畸形化,虽然屡遭有识之士的抨击,但在事实上已逐渐被社会认同。教育的唯一旨归就是考试,考试成功了,就是教育的成功,考试失败了就是教育的失败。严格地讲,应试教育是血汗教育,但这种血汗教育已经让人尝到了甜头,现在,要想废除,何其难也?
就算将来考试来个大变脸,专考素质题能力题创新题,也很难撼动应试教育江山一统的地位。要知道,首先不答应的就是千千万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优质教育资源非常稀缺,而社会竞争又正越来越急迫地想要回归A股“怀抱”。不断加剧,如何抢占一个相对有利的形势,使得孩子以后的人生一马平川,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们,血拼高考,不失为终南捷径。也就是无论怎么变革,家长所要求的分数,绝不会妥协和动摇,只会把压力转嫁给教师,而学校、老师在此过程中,根本无法自主,只有随波逐流。
笔者的一个朋友,主持一个大市的教研工作,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发表了很多重量级的抨击文章。但自己的孩子到了高三,马上紧张得脸色煞白,文章也没有空写了,遍访名师,给孩子开小灶。终于,孩子考中了上海复旦大学。朋友在论坛上感慨万千:真没有想到,应试的果子,还蛮甜的啊!有识之士到了自己身上,尚且如此,遑论其他?
应试教育带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孩子道德滑坡,与家长关系恶化。
其次,个性因素。
之前,杨丽娟追星,导致老父蹈海自杀,舆论更多关注这个事件的娱乐性,却没有关注这个事件背后的独生子女问题。杨丽娟追星,追得这么猖狂,这么肆无忌惮,以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说到底还是父母纵容,推波助澜。如果当初刚有一些苗头,父母马上当头棒喝,严格管教,又何至于最终付出血的代价?
究其原因,中国人舐犊情深,面对独生子女,往往不顾一切地爱护,要穷只能穷自己,再苦不能苦孩子。这种溺爱给独生子女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体来说,由于剥夺了孩子的劳动权,导致孩子体质弱化。由于满足孩子一切欲望,导致孩子自我奋斗的愿望萎缩。由于以孩子为中心,导致孩子唯我独尊,社会感淡漠。
回到现实中来,单单是家长面对独生子女,已经被弄得焦头烂额。然而现在却是独生子女的家长,面对独生子女的孩子,你独我也独,双独齐下,常常碰撞得火花四射,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就是教育手段的匮乏。
家长教育手段单调,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容易走两个极端,一个是放任,一个是威压。母亲对孩子教育也容易走两个极端,一个是溺爱,一个是哄骗。但现在随着读书多了,父母也变聪明了,都改成赏识教育。然而,赏识不是灵丹妙药,更不可能包治百病。几千年前的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而我们现在却一股脑的赏识,结果造成了赏识综合征。
首先是赏识疲劳。最好的菜吃多了也会腻,更何况这种名不副实的赏识。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受到赏识了,可能还有点动力,但经常高频率受到赏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来赏识,结果就会导致赏识疲劳,最后,无论怎么赏识,孩子都百赏不侵,我自岿然不动了。
其次是听不得批评。赏识教育最大的弊端,是让孩子的耳朵习惯了表扬,尽管赏识疲劳了,但却绝对听不得批评,老虎屁股摸不得。长此以往,孩子必然我行我素,老子天也适合职业场合中穿着哦下第一。
最后是把表扬廉价化了。本来表扬作为激励孩子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因为赏识教育的泛滥,使得表扬廉价化了,甚至庸俗化了,这使得家长的有效教育手段不断削弱。
有这样一个笑话很能说明问题。有个小学数学老师,上课时请学生计算一个问题,那个问题的答案是2。第一个学生回答是5,老师表扬说:不错,只要认真做了的都不错。第二个同学说是3,老师兴奋地说:很不错,已经快要接近正确答案了!最后一个同学在老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下,终于回答出了答案。老师欣喜若狂,大声说:很好,恭喜你,都会抢答啦!如此赏识,很可能导致教师变成好好先生,更为严重的是,学生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孰是孰非,这才是最可怕的。赏识,绝对不能以亵渎真理为代价!
所以,赏识教育,想说爱你也不容易!学生早就知道大人的那点破事了,小小的赏识,还能糊弄谁啊?
我的观点是赏识要适度,夸奖要具体。还记得陈道明在整个中学学习阶段,付出了巨大的汗水,取得了累累硕果,他的指导老师却从来没有表扬他,这让陈道明心里极不平衡。为了让老师满意,为了争一口气,为了得到老师的一声夸赞,陈道明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和刻苦,终于成为中国影坛的一哥。在20年后,陈道明终于听到了老师的一声夸赞,不由得热泪盈眶。他曾经说,因为老师一句吝啬的表扬,成了自己不竭的动力。我们当然不能因此就让我们老师吝啬表扬,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赏识教育能够做到的,非赏识也能做到。关键还是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既然赏识不是万能的,看来,该惩罚的还是要惩罚。
关于惩罚,现代学习心理学有两大学说,即联结派的学说和认知派的学说。联结派各家从关心行为结果的角度,认为惩罚本身并不能使受惩罚者形成新行为;认知派各家从关心行为过程的角度,强调只有当学习者将外部影响内化为内部的经验认识时,才能产生强化作用,调控其行为。两派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惩罚作为教育手段并不适合的结论。
但国外的实证研究却指出,适当的惩罚必不可少。
时代要求我们应该尊重孩子,以孩子为本,但尊重孩子并不等于纵容孩子,放任孩子。家长和老师的指导者角色、社会代言人的角色、集体管理者的角色,若没有惩罚权,就无法得到实现。我们不能借口体罚的存在而否定教师和家长拥有惩罚权,这种做法因噎废食,荒唐透顶。我们必须承认惩罚的合理性,同时以制度的手段对其加以界定和限制,以杜绝教育中惩罚随意实施的现象。
首先,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只能谨慎地用,并且不能过多使用。因为惩罚本质上仍然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手段,但却是在特殊情况下不得不采用的有效手段。
其次,惩罚必须尊重孩子的人格,毕竟,惩罚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孩子懂得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并非仅仅为了教训和报复,因此,惩罚只能罚过失,而不能罚尊严。
最后,惩罚不应单独使用,必须与激励相结合。
因为惩罚只能传递受罚行为应该停止的信息,却无法提供该如何做的指导。也就是说,一方面,惩罚的标准应该是确定、适度的,要让孩子清楚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惩罚,界限在哪里,并由此学会理性规范自身行为;另一方面,还应该将惩罚与提供适当行为信息的指导结合起来使用。即在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时,给予其新行为的指导。而且,当孩子的新行为一旦出现,应立刻给以关注并停止惩罚。除旧布新要双管齐下。
当惩则惩,赏惩分明,决不姑息,但要惩之有度有建设,有理有节有转机。
河源白癜风专治医院汉森四磨汤治疗便秘
丁桂儿脐贴和妈咪爱能一起用吗
- 下一页:婴儿可以喝灵芝水吗节能
- 上一页:【清炒空心菜叶的做法】节能
- 06月21日科幻大丹犬喜欢咬袜子的个原因位置
- 06月21日科幻外出期间柴犬总是吃草是为什么位置
- 06月21日科幻外出无烦恼防治博美犬晕车的方法位置
- 06月21日科幻给狗狗吃蛋糕要注意量位置
- 06月21日科幻多了解一些养护知识照顾好阿拉斯加幼犬位置
- 06月21日科幻夏季防止松狮犬中暑的简单方法位置
- 06月21日科幻夏季选择什么样的狗粮位置
- 06月20日科幻猫咪随意大小便了解原因改善位置
- 06月20日科幻猫属于什么动物猫咪属于肉食动物位置
- 06月20日科幻猫咪饲料如何配制猫咪饲料配制方法位置
- 06月20日科幻猫扑人怎么办位置
- 06月20日科幻猫咪训练的四大注意事项你了解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