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春秋聆听古城的声音散文

摘要:小时,我是聆听算命先生轻敲铜磬入梦的;我是聆听朝拜南岳信徒播一路笙歌入梦的;我是聆听古城更夫清幽梆声入梦的。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更夫的梆声!而今,梆声业已遥远,但我怀念,就像人们怀念着那遥远的三国时代,关云长大战长沙的人喊马嘶声;就像人们怀念太平军首领萧朝贵抗击清王朝,率部用大炮轰击长沙城“铁壁铜墙”的隆隆炮声;就像人们怀念当年毛泽东领导长沙泥木工人罢工向专制政府发出的怒吼! 当沉沉夜雾徐徐降临,我所居住的小街就像婴儿熟睡在母亲的襁褓。而那平安无事的梆声,夹杂着算命先生铜磬声声轻敲,把我们这些小屁孩早早催入梦乡。这就是我小时聆听的古城长沙。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回想起那梆声那铜磬仍是那样亲切,那样入骨三分,只因它代表着一种原始的平和安详,代表着一种静夜的肃穆祷祝,代表着一种古朴的民俗民风。当然,偶而还能听到从远方路过此地去南岳朝拜信徒的祈歌,他们身上背负着大捆的长香,手上还燃着一炷青烟,十步一叩,十步一跪,口中唱着虔诚的悲悯苦难的令人慨叹的长歌。他们有时数十人,有时只有几个人做一路,一色青衣青裤,脚穿草鞋,头上扎一个青布盘头,黧黑的脸,青筋突出的手脚,一望而知都是乡下青壮年汉子。他们为何要这样做,为何这样虔诚去南岳朝圣?大人告诉我,他们是去祈求佛祖保佑一家人、一族人无病无灾;保佑乡村风调雨顺,林茂粮丰。他们朝圣,相信佛祖,就是他们坚定不移的信仰。

人说,有信仰才会有诚信,有信仰才会有道德底线。因此,那时农人种出的粮食蔬菜等等都会让城市人放心享用。是的,倘若,一个人一边朝拜佛祖,一边做着超越道德底线的伤天害理的坏事,佛祖会庇佑你吗?

在那古城的静夜聆听过朝圣者的歌,那种自然的好听的嗓音,发自于内心的凝聚郁积着一生苦难的,要去感动佛祖的哀婉的歌子,你听着听着会感伤流泪。至今想起,我仍感动于心。我想,如若按现在的标准将他们稍稍包装,他们人人都是歌手、唱家。

还有那湘江上来往穿梭的轮船,起航或下锚时的声声长鸣汽笛,也是让人聆听的一道风景线。那时长沙公路没有水路发达,供养城市的粮食蔬菜鱼肉大都从水上来,所以,人们都爱听这声声汽笛。这汽笛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成为了人们百听不厌的乐曲,就像湘江滚滚涛涛的波浪,来得那样随意自然,入肺入心。

随着聆听古城的声音,随着历史车轮的脚步,我长大了一些。那些更夫打更的梆声,那些轻响在街里的算命铜磬声,那些朝圣南岳的虔诚弟子的唱诺没有了,连湘江江轮的声声汽笛也减少了许多。代之而起的是火车的轰鸣,过江大桥汽车穿梭急促的喇叭声,特别是长沙火车新站广场标志性塔尖上的自鸣钟,每日必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响彻长沙城市中心。

我那时参加工作在本城,工厂在铁道旁,宿舍也在铁道旁,每晚头枕着火车轮子挤压铁轨的“哐啷”声和车头的汽笛声入眠,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习惯到依靠听着车声的“哐啷、哐啷”声沉入梦乡。火车的轰鸣声成了生活調味剂,成了静夜催眠曲。

而那火车新站的《东方红》乐曲,悦耳更悠扬,这支由陕北民歌改编的乐曲,礼让南来北往的旅客,使他们停下脚步,静心聆听,仿佛在聆听一个伟大的声音,聆听一座千年长沙古城发出的声音。

光阴荏苒,如今,我们行将老去,而历史的脚步却永远年轻。长沙古城在不断扩张,人口在迅速膨胀,大型的火车站、汽车站、轮船码头等都迁徙到了郊外,而古城却变得到处绿树成荫、姹紫嫣红;变得安静悠闲、人性化十足;文化古迹修新如旧,遍布全城。

看那条穿城而过的湘江,两岸开辟的风光带、休闲地,连片的岸柳白杨、奇花异草,还有雕梁画栋的长廊,无处不在的古典诗词碑刻等,仿佛让昔日垂垂老矣的湘江变成了今日披红戴绿珠光宝气的新娘。

过去的一切似乎都成了历史的过往,我该如何来聆听这座古城?我走出书斋,花一些时间,走向古城十几座新老公园,走向湘江风光带十里如画长廊,还有滚滚湘江的碧水蓝天。远远,我就听到了一处处公园飘向耳季的广场舞音乐,听到了湘江风光带花丛中、长廊里的歌声、琴声,还有中外游客诵读碑刻上古典词章的铿锵声音。哦,我找到了,聆听到了古城的声音,这是古城跨世纪的新的声音,让每个长沙人美梦成真的声音!

我静下心,悉心聆听古城!听着听着,挥之不去的儿时的记忆重又跃上心头,在那静夜的街头巷口,打更人左手拿着尺长的竹梆,右手拿一片三寸竹板,彳亍在长长的森森的街街巷巷,踽踽独行,走那么一段,轻轻敲一下梆声,拉长声音喊一句“平安无事啰!”那声音,如在月淡风清的夜晚,则显得顿挫悠扬;若在风雪之夜,那声音却会沙哑含混。但不管那声音悠扬也好,沙哑也罢,人们都爱听,要知道那是流传了多少辈的民风民俗,每一声竹板和唱诺都昭示着静夜的一方平安。

若是街巷里来了强盗小偷,打更人的梆声就会如同暴风骤雨,家家户户的男人们这时都会赶出家门,齐心协力捉拿强盗小偷。女人和小屁孩们则会趴在窗口观望;老奶奶们则边提心吊胆观望,嘴里边念叨着阿弥陀佛。当然,那时民风纯朴,抓贼人的机会是少之又少的。

一个更夫老去抑或死去,会有另一个更夫接替传承。经年日久,那青青竹梆早已变成璞玉般绛红色,那颜色怕是敲绑人血汗染就的罢!

小时,我是聆听算命先生轻敲铜磬入梦的;我是聆听朝拜南岳信徒播一路笙歌入梦的;我是聆听古城更夫清幽梆声入梦的。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更夫的梆声!而今,梆声业已遥远,但我怀念,就像人们怀念着那遥远的三国时代,关云长大战长沙的人喊马嘶声;就像人们怀念太平军首领萧朝贵抗击清王朝,率部用大炮轰击长沙城“铁壁铜墙”的隆隆炮声;就像人们怀念当年毛泽东领导长沙泥木工人罢工向专制政府发出的怒吼!

我爱聆听年少时古城长沙更夫梆声和轻唤平安无事的声音,更爱那奉献一生默默无闻的敲更人!

我爱聆听长沙古城北去湘江日夜奔流不息波涛的喧响,更爱聆听今时长沙古城火车站广场自鸣钟敲响的《东方红》乐音!

……

作于长沙:2016.7.18

共 217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对一个人的印象和感情,可能来自这个人的音容笑貌,不同的人会对其中一个方面,感兴趣,会更加注意。如果是一个城市,通过什么来表现好呢?这篇文章就给了我们一个其中的答案。文章通过声音,过去的声音,深刻在记忆深处的声音,与如今变化后的声音的交替对比,描绘出这个城市的历史和现实的变迁。有发展进步的喜悦,也有某些失去的怅惘和遗憾。文章情景交融,时空和情感的转换,得心应手。推荐欣赏。【:北极主人】【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1:14:07 那在醒来睡去之际,朦朦胧胧的的梆子声,让我想到了儿时类似场景下拖拉机的轰鸣

2楼文友: 10:2 :40 往事如烟,恋旧的乡愁总是挥之不去。看北极的留言,分析你比我年轻不少,我最早听到的是原始古老的更夫梆声,你最早听到的是有科技含量的拖拉机声,年轻就是资本,你让我好羡慕你,嫉妒你。谢谢北极盛夏秉夜文稿,问安,遥握! 2015年元月29日,特将原名“玉彊道人”更改为“寻梦潇湘”。

楼文友: 20:50:07 历史的足迹记录英雄的城市,伟大的长沙古城,永远让人民铭记!问好道人!

4楼文友: 22: 7:41 久旱逢甘露,他乡有故知。谢娇娇到访,遥祝夏安! 2015年元月29日,特将原名“玉彊道人”更改为“寻梦潇湘”。

5楼文友: 22:47:29 长沙,在老师记忆中的梆子声里,是一个历史的音符,悠悠然,像老北京上空的鸽哨声,像大草原的风吹草低牛羊声,仔细谛听,能听到历史深处的嘶杀声、谪大臣们的低吟声。仔细阅读,能感受到老师内心深处对这些所有逝去了的怀念。

6楼文友: 10:21:5 感佩寻君老师诗一般的到访留言,给了人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历史的缅怀及内心的沉湛。是的,人若有爱,生活处处都充满着爱;人若爱美,生活处处都充满着美。包括历史的、现实的;包括声音、色彩、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万事万物。让我们缅怀历史,感恩生活,感恩创造生活美的人!遥祝君兄夏安! 2015年元月29日,特将原名“玉彊道人”更改为“寻梦潇湘”。

7楼文友: 18:40:18 祝贺道人文章喜获精华!道人,你认识我吗?

8楼文友: 19:06: 9 你是快乐的金丝鸟,你是幸福的常春藤,你是后现代的卓文君,不,你就是你,你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 2015年元月29日,特将原名“玉彊道人”更改为“寻梦潇湘”。

9楼文友: 21:04:46 哈哈哈,我出生在开中国农业机械化先河的北大荒。也半个世纪了,谈不上年轻了。

10楼文友: 22:00:50 读小学时,语文书对北大荒是这样描述的: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我学这篇课文时,正处困难年代,所以至今都好羡慕北大荒人。哈哈,我们以文会友,实是不是故知胜似故知! 2015年元月29日,特将原名“玉彊道人”更改为“寻梦潇湘”。

孩子流感反复发烧

孩子流感反复高烧

儿童感冒浑身疼痛乏力

热淋清颗粒作用
幼儿口舌生疮
红河灯盏花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