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山水小镇僧寮宜品茶散文

摘要:饮茶,当在小镇。小镇不要大。要古朴雅致,一围青山,满目翠色,一片市井。在这儿,红尘远去,市声远去,名利远去,繁闹扰攘远去。

1

饮茶,当在小镇。小镇不要大。要古朴雅致,一围青山,满目翠色,一片市井。在这儿,红尘远去,市声远去,名利远去,繁闹扰攘远去。

总之,这儿有清风,有明月,有古朴的市风。

当然,还得有一篙碧水,亮亮地能照见人的眉眼。

说到水,尤其饮茶的水,古人是十分讲究的。陆羽曾说:“山泉为上,江水次之,井水为下。”宋朝人则认为,三峡瞿塘峡中有一礁石,其中有一泉眼,泉水清冽,泡茶极好。要用此水,实在不易。可是,古人就有一叶扁舟,江上取水的。

古人,浪漫之极。

古人,将生活过成了一种艺术,诗词一般。

2

煮好水,泡好茶,只是饮茶功夫的一半:这一半是物质的,另一半则是精神的,讲究的是环境和心境。

唐人饮茶,在书房里。白居易煮着茶,写着诗,很是写意。宋人饮茶,讲究斗茶,三五个人,一炉一壶几只瓷杯,在茶楼里比拼茶功。《清明上河图》中,就有茶楼,一栋木楼,挂一旗子,上书一“茶”字,迎风飘摆。

这些饮茶法,一字以概之:雅!

明人有茶寮,非常考究。茶寮一般为小木楼,窗格贴白竹纸。室内,有名家书画条幅悬挂四壁。屋内有几、椅、凳、杌,有茶、铛、茶炉,有茶壶、瓷杯、茗碗等。几个知己,一边饮茶,一边谈诗论句,击节称好:这儿,哪里是茶舍,分明就是一个文学小沙龙。

可是,上推饮茶之初,茶饮则出于寺院。

僧人饮茶,一则可以醒神。人坐的时间长了,毕竟要昏昏欲睡,僧人饮茶后,头脑清明,诵佛经敲木鱼,禅唱之声不绝于耳。二则,清心静性。一杯茶,一缕清香,咽入喉中,进入腹中。心中,自有一朵莲花开放。心白茶香,相得益彰。

此时,人虽还是俗世一凡体;心,却已是佛界一罗汉了。

如果,世间真有此好山好水好镇,合为一处,不啻茶人的一处福地。

东泉镇,就是这样的地方。

东泉镇位于重庆巴南区,是一小镇。人来此处,青山四围,犹如屏风。五布河如一条玉带,缓缓流过。过桥,有一古寺名白沙寺。寺里有一古树,虬枝如龙,被称为“十八半”,即“半死半活,半干半湿,半遮半露,半阴半阳,半正半歪,半主半客,半古半今,半老半少,半喜半忧”。树亦知哲理,百年风雨,告诉世人,万事皆在平衡。

寺中,可留宿人,一间僧房,洁净如洗。木板床净布被,素朴淡然。

小镇,以温泉名世。

此地温泉处处,清亮如女孩的眼光,白净如婴儿的笑声,纯洁如恋人的情话,汩汩流淌,日夜不息。水温达五十多度,一片水汽薄薄散开。据测试,水质含硫、钙、碳、氟等元素,有益人体健康。人入池中,热气上涌,十分舒畅,浑身每一个毛孔,好像都舒畅地张开着,吸纳着洁净清纯之气。

躺在水中,山色入眼,翠色沁心。不远处,白沙寺的钟声传来,声声入耳。

此水净极,不亚于惠山泉的水,烧开泡茶,真应了苏轼的那句诗:“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了。

但是,喝茶之地,我以为,仍以白沙寺为妙。泡罢澡,一身轻松,踏着一地月光去白沙寺,敲开山门,借一椽僧寮住下。白木桌旁,泡一壶东温泉烧的水泡茶,坐在窗前,慢慢地品着。心,那一会儿真净得如一朵白莲花,淡然开放。

如是中秋时刻来此更好,灭了灯,坐在僧舍里,任一地月光如水,任思念淡淡一缕浮起。此时此刻品茶,是品茶极致。“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带着一种忧伤一种思念听雨,心是饱满的。带着一种思念,坐在僧舍里饮茶,心也是饱满的。

品茶,品的就是人生的况味。

品茶,品的就是一种心境。

白沙寺僧寮品茶,尤其在中秋之夜,真的很好!

共 1 7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小镇僧寮宜品茶》这是一篇描写地方景色和人文文化的作品,透过在这里观景、品茶,折射出人返璞归真的心态。字里行间突显出一个“雅”字,读着这样的文字,犹如自身置入仙境一般,给人一种清心寡欲的感觉。其实,中国的古今文明史,现已横跨上下几千年,诸子百家的先哲们都以自己的言行和著述给世人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生存状态,让世人用最虔诚的心态去践行,追逐,是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里有一个神圣的精神家园。文章首先给读者铺垫出一个清净空灵的环境,然后巧妙地现出主题,文字清净自然,引用古人词句得体准确,文意隽永,主题升华自然。感谢作者赐稿,。【山水神韵:九井居士】

1楼文友: 09:25:07 一篇文章,借景抒情,写出了历史与人文,写出了人内心向往的精神世界,手法精道娴熟,当赞! 走进柳湖,走进生活,沉浸在梦境之中。恬淡安静,关注民生,品味社会,让灵感插上翅膀。

2楼文友: 1 : 2:29 饮茶的感觉真好,读你文章的感觉更好,清新优美,如茶香。 勿忘本真

小儿呕吐吐奶溢乳打嗝

小儿呕吐吐奶溢乳哭闹怎么办

小儿呕吐吐奶溢乳连续呛奶

四磨汤增加大肠蠕动
宝宝发烧能喝优卡丹
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