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思维之箭

我要讲一个发生在不远将来的故事。人们已经丰衣足食,科技带来的便捷大大简化生活中恼人的劳顿。举例说明:人们利用空气动力学发明了遁形的开关,既能识别主人的身份,又无所不在。而解读思维的机器省去了说话的麻烦,只用想一想一天所需的食物便有智能烹饪机器人为你准备好。我可以枚举出更多之前只在梦中出现的景象,但这无益于每个人好逸恶劳的想象。我要特别说一说这台解读思维的机器。

李思琪常以我高中同学的口吻致信给我,关于这点我认为是个无伤大雅的误会,实际上我重读高中和他同级只有半个月,随后我加入某政府单位声势浩大的委培名额,去了离家几千公里外的大学求学。李思琪执意我在他高中毕业照中出现的这个假设,没有得到那张照片的佐证,他的照片在某次可能同样出于错误记忆的搬家中遗失。我们的联系源于一份现今已没有人会去购买的纯文学刊物《更迭》,之中充斥着随意的幻想、对纯粹文字与文字的或许是误读的建构——带着实验性的文本体验、以及对大致宇宙微致尘土的喃喃自语……应该是2015年6月24日的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在阅读一本书最容易放弃的第十几页开始,名字我已记不住,我的眼皮因为困倦而要闭合。文章论述了我们存在的知觉中一个微小的困顿——同一个时间里彼此不能心照不宣的感知“当下”。我认为这是对“心有灵犀”的一种向往,但文章以科学的严谨论述了这个观点,大意如下:即便声音的速度很快,我们说出的每一句话到达听者的耳中也有时间差,听众理解的已经不是“此刻”我的表达;即便光的速度更快,注视情人时的我在情人眼中已经是过去的我,回敬我注视目光的她同样也是过去。我们活在无穷尽的过去之中,由无数个过去的“我”组成,某一刻的显现只是彩票一样过去随机的组合。由此产生的一个悖论是我们渴望“现在的我”被人知道。我想这是个硕大无垠的空间,不能留下行动轨迹的人在其中被虚无和无助淹没。没有人像李思琪一样去设想头顶的太阳是八分钟前的太阳;我们肉眼观测到的距离我们数亿光年的某颗星星是数亿年前的星星。这个思考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如何让两个拥有不同躯壳的人感知一个共同的“现在”。

通过那个令人捉摸不定的主编闪烁其词的回答,我得到李思琪的联系方式。谜一样美丽而难解的是我们从同一所学校毕业,在那个可怕的空间中,我们以尘埃的问候得到同根的回报,在年岁相差无几但距离上隔了一个太平洋的长度上建立我们的友谊。那些散步得来的思想总是像惊弓之鸟,远离我的写作,复述它成为一项疲惫的工作。藉此是我理解李思琪的动机所在。“立刻”和“马上”表达这种急切的心情,但速度能否填补时间的空白却不得而知。李思琪显然认为科技能够弥补这种遗憾,通过一系列纷繁复杂的脑电波感应装置将我们脑海里浮现的第一时间描绘出。通往成功地道路曲折而富有意味,李思琪不满足于想象而付诸于实践的勇气值得称赞。但一个码字的人要通过科学的手段达成他的空想,需要同样怀有高瞻远瞩的人认同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2017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潮湿在刚刚在出现的夕阳中褪去,大地得到一阵凉爽,将混合着泥草的气味送到我窗前。我获悉李思琪历时两年找到投资商和一个科研团队,顺着他提供的思路开发着他梦寐以求的装置。当我设想出自己带上这个看上去像在做着康复治疗的机器漫步在这样的黄昏时刻,同样的泥草味道被一只伟大的笔忠实的书写,写到我回忆起这个时间,过去和未来出现用镜子照镜子的混乱。但我耽于这个发明带来无畏写作的可能,转瞬即逝的念头将被一一捕捉,真正意识流的时代才将到来。

我低估了这个机器的使用范围,狭隘在像我一样全神贯注于写作中灵光一现的受众范围内。当2026年这台机器问世时,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没有密不可分的电极和线头,没有庞大的显示屏幕。两颗类似弹丸的小金属片,其中一个有柔软的硅胶耳挂。较小的一颗用注射器将其植入头皮下,另一个其实是耳麦。

产品在中国发布那天我受邀参加,在成都市某五星宾馆的展示厅我见到素未谋面的李思琪。他握着我的手说我一点没变,照片上的人仿佛从未在他生命中消失。我无法拒绝回忆带来的美好寒暄,唯唯诺诺地迎合着他的激动。他介绍科研团队的负责人给我认识,一个有着一连串英文名字的矮个亚裔,本能让我相信他是中国人。让我叫他k.g吧,在含糊其辞的照面中我隐约记得这是他名字的缩写。年近不惑的K.g当年从学校大门出来后到处碰壁,满腹牢骚和才华地遇上被人等同疯子的李思琪。被世人曲解的经历磨平了两人相差十多岁的代沟,对于当时堪称疯狂的想法有着一拍即合的追求。在梦想的鞭策下,要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他们开始觊觎着改变时代。带着一份匪夷所思的梦呓般的企划方案,他们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腰缠万贯而又希冀名垂千古的投资者。三剑客中最老辣和世故的人登场,杰西.李急于从一场注定要亏本的收购闹剧中抽身,囿于不敢得罪的中国官员急功近利的拉着他的投资。实际上他的精明仅限于肉眼凡胎能看见的买卖,对这份历时十多年的投资方案他并没有太多深谋远虑。但随着研发的进展取得一个又一个令人惊讶的成果,他的目光开始重新转向李思琪和K.g。当用以实验的猴子描述出香蕉、一条被阉割的叭儿狗描述出穷凶极恶的高加索公犬、只有一条腿的白鼠描述出食物的睡床……不可思议的情形昭示着一个伟大时代的来临。

产品发布会现场,李思琪演示用十分钟写出一百多万字的书,其中词与词诡谲的组合,段落的断裂与行进令人震惊,平添摩西分海的敬畏与崇拜。上帝又回来了。像某个秘密教会中令人不寒而栗的咒语被读出,岩洞石壁上被火光投射出的人影,在奇异的舞蹈中呈偶数状分裂,变成无限的攒动让人不安。

通过耳塞转化的声音其实是一台超级计算机人性化的结果,瞬息万变的思维被记录在那台计算上。发布会现场有人跃跃欲试,一位女士对去世丈夫的深刻怀念及她每晚换一个情人的名字让人昏昏欲睡,只是一本味同嚼蜡的号码簿;一位孩童想到用冰淇淋作为他统治世界的奖励与惩罚是个隐秘的象征,在成人的世界被偷换成金钱、权力和女人,但现场仍然引来阵阵笑声;战场的风铃、穿越时空的爱恋、惊世骇俗的爆炸、乃至密谋的犯罪……老套的电影情节,一幕幕被恶俗的模仿与抄袭。

发布会取得盛况空前的成功。在觥筹交错的庆功宴上杰西.李透露他大胆的想法,被世人认可意味着该产品将迅速量产,庞大的科研开支将被均化在每个潜在的顾客身上。酒兴之余我看见酩酊大醉的李思琪一个人走到外面的停车场黯然神伤。自下而上打在绿化带树木上的灯光让人觉得阴风瘆人,几只不明就里的飞蛾在光柱上完成它们命运的追逐。我猜想李思琪回望一路走来被人曲解的辛酸,在功成名就的辉煌向他露出笑容前徒增莫名的孤独。

这一幕让我记忆犹新是因为半年后李思琪失魂落魄的来信。不经意间——他的措辞是“出于恶作剧的玩笑”——他解读了妻子的思维,在他们诚实生活的从前,他妻子的谎言。具体细节没有透露,令人联想到龌龊的背叛,又或许是一筹莫展的等待中窘迫的经济迫使人作出出卖灵魂的举动。那次发布会我没有见到他的女人,在他一如既往的来信落款处出现的只是符号一样的问候,“向您问安,我及我亲爱的琳”,我对她无从想象。我凭神秘的经验和对未知的敬仰判断:这个女人含辛茹苦的支持着他二十年来不近人情的追求,岁月给了她面对磨难的从容,她自持而谦下,正是无数男人梦寐以求的“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她没有出现在发布会现场,在李思琪的人生峰顶带着深深的失望离开了他。李思琪追悔莫及的来信历数自己多年来对她的冷落,责怪自己在梦想的旅途中膨胀了私欲,沾染了忘乎所以不可一世的轻浮。他回忆从前在文字中秘密耕耘时的热情与纯粹,正是对绝对思维忠诚的描述促使他迈出了这一步。而如今适得其反的是他再也无法回到那些炙热却满怀才情的夜晚。他发现无关痛痒的谎话被那台天才的机器添油加醋地描绘成不可饶恕的罪恶,发现世人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无时不刻充满不劳而获的侥幸,一个隐秘的世界——被体面摒弃但一直存在的世界被揭示出来。机器疯狂的速度一次次书写出地狱的景状,向连通人世的洞口流淌出狰狞的熔岩和欲望。他继而发现杰西.李和K.g的秘密联盟,在他们庞大的商业计划中自己遭到无情抛弃。

时隔半年后我第一次戴上发布会他赠送的礼物,用同样是康复治疗的心情走到街上。显然这个世界为他们带来巨大的财富和名誉,满街都是植入芯片的人,到处嘈杂而混乱。文字不值得记录这些谵妄,我不会第二次重复这些污秽不堪的字眼。我从身边一掠而过的美人那里读到自己的破败与古怪后,匆匆摘下耳麦,惊慌失措地逃离她夹杂着对某人嗔怪的唾骂。

但是——我仍旧好奇——到底是思维的速度更快还是文字。是什么使得我一次次徒劳无功地捕捉着我的灵感之鸟,她们羞怯而胆小,像待嫁的新娘躲开我精心编织的的文字之。在被遗失的念头之中,我记得那种感觉,至少十次坚信过它能震天撼地。但文字的描述显得画蛇添足,永在离它一步之遥的地方止步。

我冒着被嗤笑的风险给太平洋那头的李思琪打,悲观绝望之余他向我深入浅出地讲解天才机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于魔方的还原,将亿万个变幻万千的念头按照经验的逻辑进行还原,之中的难题是找到能穿过无穷尽无序排列的捷径。在魔方的世界里,就是被上帝隐藏的数字。一个被无数次取代替换的数字的变形里,有着难言的真相:另一种逻辑。李思琪利用文学向世人展示的千姿百态的情感纠葛为数据库里累积了丰富的素材。实际上词汇的叠加和一个句子的诞生并无太多联系,在修辞学中早已不言自明。但我们的命运被书写,在一场场关于时间和尘埃相互追逐的游戏中,我们扮演不尽相同的角色,说出以为是自己痛彻心扉领悟的台词。需要一缕光线才能使尘埃的舞蹈变得绚丽,而同样无穷尽的黑暗里总会有恰当的光源提供这个舞台。我们自我搭建,也自我解读。

李思琪不堪于生活现状的行动结束在20 4年2月27日上午。翌日各大媒体的头条都是关于思维解读之父饮弹自杀的消息。他选择了最美国化的方式了结了自己。评论说他缔造了一个人人都能成为作家和艺术家的时代,为人人拥有一个共同的“现在”殚精竭虑,是继很多年前那个被谁咬掉一口的苹果后,又一值得缅怀的人物。而我抽屉里即将被付之一炬的信件中最后一封提到事情的真相:李思琪说他找到了闭合地狱之门的办法,带着对妻子不能弥补的歉疚他活过了七年。而那台天才机器实际上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可怕的迷宫,之中斯芬克斯的谜语俘获任何途径他面前的人,使其沉沦在他许诺的甜蜜诱惑里。这个隐喻暗示我他明了事理后的解脱,事实上我就活在他的这个世界里,满目疮痍地想念过去和人们恐怕不会到来的悔罪的告解。

杰西.李的公司在第二天发布了震惊世界的公告:他们的产品发现不能修补的缺陷,宣布召回遍及全球各地、人均普及率达82%的产品进行销毁。工程浩大但义无反顾的行动随即如火如荼地展开。我赫然想到余下像我一样的18%的人们,这个奇怪的数字刚好是现今人们猜想中被上帝隐藏的数字。或许也不是。正好是这样的反问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让我们把时间之书翻回到发布会半年后我戴上机器的那个午后,我担心世界从此变得喋喋不休,我思考思想之箭到底用多快的速度逃离文字的捕捉。后来我几经尝试,竟然找到戴上耳麦也能清净之地。在这个城市靠近贫穷与破败的地方,一所无人问津的图书馆,受天才机器的挤压从人们视线中日渐消失,仅只是象征性保留——如同博物馆保存我们的曾经那样。一个从锈迹斑斑的老式铁门里走出的三十多岁的男子,我只撇了他一眼,我的耳麦便坏了。他腋下一本老旧但保存得相当妥当的书,书名仅只是我的臆测《效法基督》,扉页里写着“在一切事物中我独追求宁静”。也可能是泰戈尔的《飞鸟集》。我相信机器的故障并非出于偶然,在那些美丽的字句中间包含着我们无休的解读:一个短小的句子被诗人道破后,蕴含着另一个人诉说不尽的喜爱与沧桑。还原这样一句话意味着连篇累牍的解释,必然要遭到毁灭性的失败。

这件事我自始至终没有向李思琪袒露过,只是我内心 中一片微不足道的陆地。也许机器只是巧合的故障,也许李思琪找到另一种方法去毁坏他伟大的杰作。

我向李思琪已经消失成为永恒的地址投寄一封会被打回的信件,罗列了我认为“文字的速度会超越思维”的观点及证据。但我在邮出的位置写上《更迭》不存在了的地址。

我想时间会让这封信往返于那个镜子互照的迷局里。

2014年 月24日

共 492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非常奇妙的构思,机器竟然可以解读思维,作者用一种大胆的异想天开把这台机器的诞生定要了不远的未来,然而,当机器真的能解读思维时,带给人类的却是无尽的麻烦和痛苦,“在一切事物中我独追求宁静”,这句话道出了生活的本真,生活还是自然些,诗意些,才会让人觉得安宁满足。“文字的速度会超越思维”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字功底,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超常的想象力。这篇极富想象力的文章,文章文笔流畅,语言生动,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姬秀春]

1楼文友: 22:58:29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也许你的 文字的速度会超越思维 的幻想将来真的能够实现。问好! 每天努力做好该做的事。一个十足追求完美的人。

回复1楼文友: 1 : 9: 问好。

4个月的宝宝着凉了
一岁宝宝腹泻
婴儿肚脐贴怎么撕下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