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医门凿眼之几则医话节能

医门凿眼之几则医话

医门凿眼之几则医话

一、小儿发热与泻泄

小儿发热,输液而退,半日或隔日又起,化验多血象正常,缠绵旬日不解者多矣。中医辩证也常难辨表里寒热,缘热初起常微恶寒,热至又觉恶热,或微渴,脉或平或浮或数,舌苔或薄白或薄黄或微干厚,舌质多觉正常,发热不为汗解。余治此证,多从温热入手,看热之轻重,苔之干润而遣方用药。

常用二花连翘石膏花粉荆芥薄荷桑叶知母石斛杏仁等以清阳明气热兼以解表,根据患儿大小强弱,一般石膏荆芥用量在三十克左右,要讲究煎法,或先煎石膏,或药沸十余分便取头煎,再煎和并。

一般一日量在四百毫升即可。若儿喜药,四至六小时一服,周日服尽,不喜药者多次少服,以接续药力,只要药到口,量喝足,约半到四五时便微微汗出,绵绵不断,一到二日便解矣!

小儿发热常夹痰饮,食滞,多用抗生素常兼泻泄,又当随证化裁。

我经常遇到月头月尾都在打吊针的小孩,这些孩子让年轻的父母伤透了脑筋,让爷爷奶奶操死了心。

现在的孩子都金贵呀!要星星不给月亮,商店、小卖部、超市好吃的东东太多了,要啥买啥,冰冷寒凉,辛辣怪味,恣意索吃,大快朵颐,不是吃夹了食,就是吃坏了肚,有了病快打吊针(不打吊针心虚),小诊所两天没打好,快上大医院,抗生素,激素一古脑的上。形寒饮冷而伤肺,盐水输多了,痰涎上泛,又咳又喘,药用过重了,伤了脾胃,坏了肠子,打个喷嚏,放个屁稀便便都拉了一裤裆,大人那个急啊,再换更大的医院,医生再用更好的药,啥药呀?不还是那些素素,打了十天半个月,好了一点(还不知是不是自己好的吧),唉,过不了几天,他又感冒了,再去医院吧!

周而复始,像画圈圈,半匝在医院,半头在家里,孩子更苦了,被针打的青一块,紫一块,见了穿白衣的就吓的哭。

经常病呀,发育的也不好,不是头发毛稀黄,就是不长个,再不就是白白胖胖,外强中干,大人就问医生了,孩子是不是营养缺乏了,今天吃补品,明天又吃药,就是饭吃的少了,孩子的脾胃咋受得了哟!说到这儿,该说正题了。

手太阴肺本属辛金,足阳明胃是为戊土,足太阴脾乃谓己土。太阴性湿,阳明性燥。阴易进而阳剧组花费半年时间真实还原上海码头和基隆码头。如果观众细心观赏易退,湿胜者常多,燥盛者常少。辛金化湿者十之八九,戊土化燥者百不二三,缘太阴湿土主令,辛金从土而化湿;阳明以燥金主令,戊土从金而化燥;然,己土之湿乃本气,戊土之燥为化气,故燥不敌湿,病则土湿者多而金燥者少。燥湿调停在乎中气,中气者,土也,土弱则湿气常盛,上湿则泛滥而生寒饮,咳喘生焉;下湿则脾陷而洞下不止,泄泻作矣!

近又治一郑姓三岁小儿,可资为证。

病如上述,处六君子化裁方:党参6克

茯苓8克白术6克炙草5克广皮3克半夏5克西砂5克焦三仙6克炒山药10克

服药二十余日,知饥能食,咳喘不生,泄泻不作矣

二、怎样治痘

年轻人长痘,很常见。但遇了很多都说用了很多方法效果不满意。我在多年的治疗中,积累了一些方法,先略谈一二。

古人常说肺风生粉刺,经云诸疼痒疮,皆属心火,阳明主面等。

病关肺心胃,内服方枇杷叶丸甚是投方,疡科第一方仙方活命饮也很妥贴,二方化裁无不中的,无论轻重、患病长短效果都好,当然,加减用药很重要。

常用药有杷叶、黄芩、花粉、防风、甘草、连翘、二花、白芷、赤芍、丹皮、皂刺、大贝、牛子、陈皮、栀子、大黄等。

外用药必不可缺,大家都知道颠倒散,但用法要讲究,二药碾细,过筛,调入饱和石灰水中,棉“视频牌照”是互联业界对于《信息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俗称。去年12月底签蘸药水日多次涂擦,轻症就此法便可。如常法忌口。

三、中医的入门

想到中医的传承问题,甚感忧心。虽说各地中医院校不少,但培养的学生基本功差,也就是说没有童子功,后来到临床中大部分被西化了,因为自己的功夫不行嘛!

忆我读大学时老觉得老师讲的书本无味,因为上学前几年就开始学医了,那时背诵的东西现在还没忘记。

十六岁时,父亲便要求打好童子功。

路有两条,一条是背诵药性赋、脉诀、医方集解等,此路好走,但功底不足,只能当个方方先生,

另一条开手便攻伤寒论,此甚难,枯躁不说还不知所云,我用了两年功夫,生吞了伤寒论,时至今日绝大多数条文还记忆犹新。

后来又看了多家注解,如陈修园、黄元御、柯韵伯、尤在泾等诸名家。

初出道便治了一老太太的阑尾脓肿,老人八十二岁了,还是小脚,很瘦小,发高烧、说胡话、西医先生们说有脓毒血症,不敢开刀呀!我初生牛犊不怕虎,家属也说死马当活马医吧!大胆用了仲景方,也就是大承气加了几味排脓的药,好了!

此后感觉手中像有把青锋宝剑,不说无坚不摧吧,其码所遇的各科杂病,我都能应对,但所谓的绝症不敢海口,人家大医院都治不好啊!心存畏惧嘛!其实,我根本没有背过药性赋、脉诀,只是背了陈修园的时方歌括、长沙方歌括等,八脉慨二十八脉歌很实用。

忆我初行医时,用真武汤治愈一怪证,那是在一九九六年,我在襄樊高新区米庄镇卫生院中医门诊,当时接触的多是农村病人,小有名气。有一老妇,五十几岁,得一怪病,时而发作已几月了,发时全身抽搐,但无角弓反张,神志清楚,几分甚至十几分方止,止后全身酸痛,痛苦异常,已不能下地劳作了。

在襄樊二汽基地医院求诊未果,转至襄樊中心医院,查不出病因,对症治疗效果也不咋的,主治医生说她的病的表现在美国医学资料有记载,国内还没有,至于是什么病也说不清楚。回家后也吃了不少中药,效果平平,听说我还有两把刷子,便来求治。

当时发作频繁,不能行走,老头用板车拉来的,扶到诊室,还未及问情况便又发作了,躺在诊断床上,抽搐不止,全身弹动,撞击床板,呯呯有声,莫可名状。问所服中药有蝎子蜈蚣,想必是按风湿或肝风治的吧。

诊脉沉而略细,舌苔白略腻,饮食二便尚可,别无他凭,百思不解。想沉细之脉少阴病所属,白腻之苔可能与水湿有关,灵光一现,真武汤证有云四肢沉重疼痛,身润动振振欲辟地,若用附子、白术也不犯禁,按图索骥,姑且一试吧!

疏方(时间久了,大慨如此):乌附片30克、生白术20克、杭白芍20克、茯苓片20克,又自作聪明地加薏苡仁50克、木瓜20克以舒筋,嘱用生姜一两同煎。

病家走后,忐忑不安,不料二日后,老俩口一起走来了,喜形于色,言药后没啥反应,吃药二次后到现在只发作过一次,心中暗喜,矢已中的。遂又原方五剂续服。

药后说没有发了。我说观察观察吧!有一个小插曲儿,几月后病人又发了几次,因我不在,同诊室有一扬姓老医便开了几副镇肝熄风汤,药后反而更利害了,后又吃前方三剂,同时碾几剂为散服一月余。追访二年未发。

想此病治疗过程也不复杂,算是歪打正着了吧,后查阅很多资料,始终搞不清是啥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有是证用是药,认证无差,必然中的。

佝偻病
丹东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安顺治疗白斑的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