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活用物联网机器换人做生产的节奏大师.鼓励

“IoT(物联)” “机器换人”= ?

现在大街小巷的人都在谈论“IoT(物联)”与“机器换人”,但对于绝大部分来说,这两个神奇的名词究竟能给我们的生产带来什么实际影响,却不得而知。

生产过程中的编码管理

在IoT(物联)的时代,绝大部分生产厂商都明白需要在生产过程当中对产品和部件进行编码管理,按产品生产流程进行系统记录。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避免错误,也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以某部件的生产为例

为大家深度剖析“IoT(物联)” “机器换人”的价值所在!

在某产品部件上刻印二维码,通过检测识别对生产流程进行系统记录。

以往的检测方式

至少4名操作工使用手持式扫码枪扫描,由于二维码受光量不同,扫码枪和读码器有时要换个角度多试几次才能读取到。

“机器换人”方案

仅需1套视觉系统即可替换至少4人,并大大提高检测效率与稳定性。

详细检测方案

方案①

良好的光源,确保稳定检测

难点

二维码是白色,刻印在灰色的塑胶面板上。当使用环形光源并从正面打光时,会使灰色与白色较为相近,二维码成像效果不清晰。

解决方案

使用条形光源,从侧面打光并调整角度。此时二维码的灰色塑胶底与白色Cell码信息对比明显,视觉成像清晰,大大增加了读取成功率与稳定性。

方案②

开辟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高速图像输入,提高检测效率

步骤① 图像输入区域调整

图像输入时,部分读取设定中压缩图像输入区域,使二维码不会出现的区域不显示。调整后,图像输入时间从40ms缩减到20ms。

步骤② 二维码检测区域调整

难点

由于检测背景不一,并且二维码位置也可能存在偏差,因此需要将监测区域放大,这样一来不但检测效率降低,还可能造成:

① 二维码信息识别不到

② 二维码识别时间较长,甚至超过1秒钟

解决方案

通过欧姆龙特有的“形状搜索Ⅲ” “位置修正”功能,可实现二维码检测区域的快速定位。

步骤③ 流程结构调整

当“形状搜索III”无法检测到二维码时,通过条件分支可以迅速完成测量。并且检测时间从原本的ms以上缩短至20ms。

步骤④ 检测超时调整

难点

二维码设定中的超时时间默认为99999ms,对检测时间影响较大,检测区域较大时,检测到二维码信息时间可能在200ms以上,检测不到时,时间甚至可能达到99999ms(99.999s)以上。

解决方案

当二维码成像效果好并缩小检测区域时,二维码检测时间可以稳定提升到 0ms左右。 故将超时时间设定为50ms,超过50ms即认为二维码无法检出,不用再浪费时间检测。

系统配置

System configuration

通过二维码检测对部件进行流程管理,能够有效避免错误、提升效率,但如果仍通过人工的方式,存在检测时间长,读不出码等问题,反而得不偿失。

用视觉系统替换人工,并从图形输入范围,二维码检测范围,程序结构流程,二维码检测超时等方面去调整优化后,不但确保100%的稳定检测,并且速率大幅提高倍以上。这就是“IoT(物联)” “机器换人”的真正价值!

感兴趣的话

请点击下方链接

↓↓↓

呼和浩特阳痿治疗哪家好
呼和浩特医院男科哪家医院好
济南治疗阴道炎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