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看点拒加微信的背后随笔

也许是她儿子向她提到了我,然后从她儿子那里获知我的号,她竟然向我申请加为好友。点击她的头像,我看到了熟悉的她,三年不见,头像中穿着厚实的棉袄的她,脸上越来越显得苍老了,只是眼神中依然透着霸气和精干。好强了一辈子的她,年过花甲的她始终让人无法感觉如沐春风的平和。

我没有点击“接受”,虽然她用真名真头像无声地告诉我:“嗨,好久不见!我,李球秀,你的老邻居想要和你聊聊,快请我到屋里头坐坐吧。”

我告诉老公:“你看哟,李球秀竟然要加我的。挺有意思的,她也玩起了。”

“让我看看,她怎么会玩,都这个年纪了。”老公不大相信,拿我的看了,确定无误,才说:“哟哟哟,她也晓得玩了。不理她!”

“她晓得玩不稀奇呀,她又不是不识字,她念过书的。何况聊天又不需要打字,可以发视频或语音。不过我知道她会跟我聊些什么鬼。我早想好了,不加她,没意思!”我回答老公。

可我觉得就这样无声地冷落一个诚心向我示好的人,有点不厚道,挺没人情味的,我还是觉得应该向她儿子发致歉,稍稍解释一下。至少不让她儿子对我产生误解。我发去了一段文字:

“杨政,刚才你妈妈要求加我的,我没有加。不好意思啊。希望你们别怪我冷漠。这些年在外头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了,连亲戚群的亲戚都是多数从不聊天的。即便加了,也只是热闹一阵子,过后又没啥话说了。不如不加的好。我们邻居一场,当然记得彼此间的,只要知道你们一家在长沙生活得好,就行了。请跟你妈妈解释一下。别误会,没其他意思。”

我很快就收到杨政简短的回复:“嗯嗯,好的。”

然后我们都保持沉默,没再互动。

我不知道杨政会不会在心里怪我冷漠且自视甚高,甚至会认为我不识抬举吧。当然,这只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主观揣测他的想法而已,或许他根本就不当一回事,只是淡淡一笑,然后把这事置之脑后。或许他也心领神会,对我的行为完全理解,毕竟他对他的母亲的为人心性,也是心知肚明的。

杨政是我老家的邻居,如今的他在长沙安居乐业。去年我和他在上聊了几句后,他问我的号,我们从此又成了好友,但很少交流。那天我看到他在朋友圈发的动态,是可爱的新生婴儿照片,我怀疑他们又生了二胎,就发消息问他。同时顺便询问了他父母的情况,知道他们如今身体尚好,专门帮杨政夫妻照看孩子。

可能杨政把我的问候转告了他母亲,才让她萌生了要加我的想法吧。

其实,问候归问候,我并不想再与她在里有联系。她,让我的记忆回到过去……

1999年,我们决定从此不再外出打工谋生,就在老家新买的地基上建房、开店。我们那时开的修理铺,兼经营农资。我们小打小闹的生意也给屋对面的邻居带来了生存的挑战,他们视我们为竞争对手,处处和我们较劲。男邻居在女邻居的极力怂恿鼓动下,也学起了修自行车、电焊,和我们唱对台戏。

我们为了把生意做稳做大,又开了小超市,他们也不甘示弱,把他家店里装修一番,比我们进的货更多更齐备。我们两家因为争夺利益,都视对方为眼中钉,导致彻底反目。数年里,我们两家虽然只隔着一条马路,都互不搭理,也视对方如空气。

这样的僵局持续了多年,直到2008年冬天,我们两家才冰释前嫌。

2009年,我们没有开修理铺了,也因为大面积种植棉花,忙时顾不上店里清淡的生意,我只得关门去帮老公干活。这样也给邻居以获利的机会,顾客见我们关门了,便到他们店里购物。

少了利益上的冲突,这样一来,两家的关系越来越和谐。我们不再互不理睬,甚至偶尔还交谈几句,有时你送我几个鸡蛋,我送你一点瓜果,彼此间向对方流露善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褪去了年轻时的气盛狭隘,也放下了一些计较。对邻居夫妻再无恨意,尤其是对邻居的儿子杨政,这个我看着他从初中生变成大学生,又成家立室的男孩,更是有一份好感与认可。他的稳重、低调、随和,他的知书达理,让我对他发自内心的欣赏。因为他的缘故,我也忽略了他母亲的某些让我不快的毛病。

2015年下半年,女邻居家倒霉事不断,夫妻两人在去邻县的路上遭遇车祸。男人去了省城医院做手部手术,女人伤势轻些,在家休养。那时刚当奶爸的杨政在深圳工作,抽不开身回老家,就请岳母到他家照顾他妻儿和受伤的母亲。

好强又挑剔的女邻居,多疑又精明过头的她和亲家、儿媳水火不容,她们常常在屋里发生争执,甚至对骂。有时儿媳气不过了就回娘家住,亲家也不管她跛脚手不便的,一气之下回去了。女邻居則逢人就诉说自己的不堪家事,怒骂儿媳、亲家不是人。

有些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以事论事,我还是觉得女邻居太过份了,太钻牛角尖了,也太不知换位思考了。对儿媳完全不顾面子与感受,不是大呼小叫,就是指责训斥,似乎全是别人有错,自己倒无辜得很。事实上,她的儿媳性情温柔,不爱说话。女邻居如果平和、理性、宽容,也许她们婆媳关系不会闹得那么紧张。她谴责数落他人时的大嗓门,让路人惊魂;她的散发寒意的冷脸冷眼,足以叫人视同鬼魅,这样的人,如何叫媳妇打心眼里产生好感?

其实她并不是冷酷自私的母亲,相反,为了她的儿女,也是苦苦钻营了一生,苦苦节衣缩食,憋屈了一生。只可惜,她的所谓处处为儿子媳妇好,未能让儿媳领情。一辈子喜欢唠叨与锱铢必较的她,嘴巴长在自己身上的她,挺难处!

我曾经不止一次劝慰过她,什么道理都耐烦跟她讲过,可她似乎听不懂。她经常既向我诉说那些家庭纷争,又不听我好心相劝,让我不胜其烦,又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年正月过后,我决定把自家店里的货物处理后去四川。临行前的头两天,还有零散货物没处理,我决定请作为同行的女邻居受理。尽管价格比进价都还低一点,但她似乎并不乐意受理,总是唠叨,又怕那几封鞭子不好卖,又怕那几十小袋装的面制食品过了期,非要自己戴眼镜过目生产日期,任凭我说了没过期,她也执意只相信她自己。

那天,我好失望,对人性的薄凉,对唯利是图的人的寒心,让我曾暗暗发誓决不再对她有一丝善意。

我纳闷,当初受了伤后,她接受了我不少的照顾。在生火做饭不便时就喊我,在洗头梳发时不便就喊我,在受了闲气就找我倒苦水的她,在人前把我捧成女菩萨的她,怎么在我即将远行,离开老家时,在我请她受理我那不过区区几十块钱的货物时,她不是担心我会坑她,就是担心货物不好卖呢?直到我把价格一低再低才接收呢?

我曾在好长一段时间里恨她的毫无人情味,也曾因恨而迁怒于她的儿子我的好友杨政。我曾想过拉黑杨政!

时间还是冲淡了怨恨,在异乡的第二年,我最终还是和杨政联系了。他是无辜的,他的父母的为人,也远不及杨政,我没理由疏远他。

也许如今身在长沙那钢筋水泥构建的繁华城市的女邻居,在那鸟笼子一样逼仄的高楼套间里,过得并不舒心吧。虽然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以她的强势个性,以她的多心,她能和儿媳和谐相处吗?她还会喋喋不休数落儿媳的不是吗?她还会得理不饶人,凡事非要争个输赢高低吗?在长沙那大城市,那人与人之间防意如城的住宅区里,只怕没人会听她委屈巴巴地把自己说成古书里的窦娥吧?

她要加我,想跟我聊些什么呢?

反正,我是不想加她了。虽是邻居一场,还是让恩怨皆随风吧。如今的我,更奉行那句古训: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只愿杨政能理解我不便对他细说的苦衷。拒加他妈妈的的背后,是不欲人知的故事,他也许会认为我冷漠,但这一次,我只想做真实的自己。

共 29 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散文写得很真实,作者拒加女邻居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谁摊上这样的邻居,也会多长一个心眼儿的。这篇文中写的故事,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女邻居是一个“一辈子喜欢唠叨与锱铢必较”的人,在这个“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的世界里,自私自利,以邻为壑的人确实不少。作者的这位女邻居具有典型性,有了利益纷争就不择手段,没有利益纷争了还会请人帮忙,受人恩惠了转脸就忘。为了几十元的货物,百般挑剔、一再压价。用古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这种人与儿媳相处不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面对这样的邻居,作者拒绝加她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篇文也透露出作者的善良,不加女邻居的,似乎觉得对不起多年的邻居,所以才写成这篇文章,谋求理解。其实,如果加了女邻居的,从此,你的耳根恐怕不会清净了,所以,从长远考虑,还是不加的好。文章语言也还精炼,用倒叙的方式交待清楚了拒加的理由,事实清楚,令人信服,推荐共赏。【:寻找姚黄】

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原则

冠心病心绞痛吃什么食物好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

莲花清瘟颗粒是什么药
痛经可以喝益母颗粒吗
连花清瘟有几种制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