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网

今天小编带领大家去探寻西方文学圣地搭配

今天带领大家去探寻西方文学圣地,在这些地方诞生了伟大的作家并谱写了辉煌的文明史。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去寻找那些文学大师们的身影。

1、远大前程:英国伦敦 伦敦是众多文学巨匠的诞生地。有查尔斯·狄更斯、杰弗里·乔叟、约翰·弥尔顿、约翰·济慈和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等等。游客们可以造访狄更斯的故居,探寻本杰明·约翰逊写下第一步综合性的英语字典的地方,又或者跟随《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足迹漫步贝克街。正如有人说的,伦敦是我们最喜爱的文学之乡。

狄更斯的故居 查尔斯·狄更斯故居 狄更斯故居博物馆(Dickens House Museum)门总是关着的,只有摁门铃才有人出来开门。服务员提示只能参观15分钟,不能停留太久。这是一座三层的住宅,每层两个房间,房间都有只有十多平米,底下有一个地下室。这是伦敦很普通很典型的住家结构。 查尔斯·狄更斯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远大前程》《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实中讲述人间真相,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狄更斯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正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狄更斯毕生的活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他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慎重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与此同时,他还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

福尔摩斯探案集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一部长篇侦探小说之一,主角名为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又译作夏洛克·福尔摩斯),共有4部长篇及56个短篇。第一部长篇《血字的研究》完成于1886年,隔年与其它作品合集出版于《比顿圣诞年刊》。被多次改编为电影与电视剧。 贝克街(Baker Street)是18世纪末由实业投机家爱德华·柏克莱·波特曼(Edward Berkeley Portman)设计的,以其好友爱德华·贝克(Edward Baker)的名字命名。现在的贝克街是在伦敦的西部南北走势的一条长路,但在19世纪末贝克街只有400米左右。贝克街因为英国小说家亚瑟·柯南·道尔(Sir Arthur Conan Doyle)塑造的侦探人物――夏洛克·福尔摩斯在此居住而闻名 阿瑟·柯南·道尔 阿瑟·柯南·道尔(1859~19 0),生于苏格兰爱丁堡,中文完整译音是柯南·德伊鲁,简化为柯南·道尔。因塑造了成功的侦探人物──夏洛克·福尔摩斯而成为侦探小说历史上最重要的作经过前两日集中降价以后家之一。代表作有《福尔摩斯探案集》(《血字的研究》、《四签名》、《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等)。除此之外他还曾写过《失落的世界》等多部其他类型的小说,其作品涉及科幻、悬疑、 历史小说、爱情小说、戏剧、诗歌等。《名侦探柯南》中的江户川柯南由他的名字化名。 他的写作风格,可归结为:科学、专业两个特点。作品中善于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注重整体布局,情节上的呼应性很强,推理严密,运用严谨的因果推理和演绎法推进小说情节,展开故事。他以《福尔摩斯探案集》成名,其短篇小说有非常强的画面感,其冲突设置集中,情节跌宕、引人入胜,使读者仿佛在读电影故事。但是,在他的创作后期,由于对创作热情的日渐消散,道尔对福尔摩斯的描写日益趋向神化,显示出有所谓的魔鬼的烙印这样刻意夸大的情节(见《魔鬼之足》、《跳舞的小人》)。同时刻意神化探案过程,给读者留下悬念。[NextPage]

爱尔兰的都柏林 这里是叶芝和谢默斯·希尼的故乡。他们在此受到启发,获得写作的灵感。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和乔纳森·斯威夫特《一个小小的建议》更说明了这一点。虔诚的文学爱好者会前往詹姆斯·乔伊斯的故居、都柏林作家博物馆和爱尔兰国家图书馆。都柏林的文学史如同当地的黑啤酒一样醇厚。

往詹姆斯·乔伊斯的故居 詹姆斯·乔伊斯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年2月2日,詹姆斯·乔伊斯出生在爱尔兰的都柏林。爱尔兰作家、诗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后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其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世界文坛影响巨大。 主要作品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描写下层市民的日常生活,显示社会环境对人的理想和希望的毁灭。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1916)以大量内心独白描述人物心理及其周围世界。代表作长篇小说《尤利西斯》(1922)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与悲观。后期作品长篇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19 9)借用梦境表达对人类的存在和命运的终极思考,语言极为晦涩难懂。

都柏林作家博物馆 乔纳森·斯威夫特 乔纳森·斯威夫特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他父亲是定居爱尔兰的英格兰人,早在他出生前七个月就已去世。斯威夫特由叔父抚养长大,十五岁就读于著名的都柏林三一学院(以天主教的“三位一体”命名),获学士学位。 乔纳森·斯威夫特,英国-爱尔兰作家,讽刺文学大师,以《格列佛游记》和《一只桶的故事》等作品闻名于世。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启蒙主义时期的作家,但却不同于大多数反对封建主义,讴歌资本主义的启蒙主义作家,他对资本主义本质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并反映了普通人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同时他放弃了长期统治英国文学界的古典主义文学标准,进行现实主义创作。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NextPage]

曼彻斯特 康考特 自由自在:曼彻斯特 康考特 康考特是适合更深入探索历史文化的地方。康考特的瓦尔登湖正是梭罗创造《瓦尔登湖》的源泉。露意莎·梅·奥尔柯特在这里写下了闻名的《小妇人》。美国散文作家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和纳桑尼尔·霍桑都以康考特为家。

瓦尔登湖 亨利·戴维·梭罗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土地勘测员。 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协助爱默生评论季刊《日晷》。写有许多政论,反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一生支持废奴运动。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1845年,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1854),成为超验主义经典作品。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其他作品有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1849)、《没有规则的生活》(186 ),游记《马萨诸塞自然史》、《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缅因森林》等。 梭罗被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他还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生态主义哲学家。 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Concord,原意“谐音”)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Walden)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

康科德城 露意莎·梅·奥尔柯特 露易莎·梅·奥尔柯特生于18 2年,四姐妹中排行第二。其父埃·布诺森·奥尔柯特是一位理想主义教育家、哲学家。她的大半生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市和康科德城附近地区度过。 露易莎目睹母亲为了生计辛劳地工作,早早便决定替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为了养家,她什么活都干过,当过缝纫工、侍伴、保姆以及家庭教师。但是,她最成功的是写作。二十多岁时,她就以其他的笔名接连不断地写作了各种惊险小说、诗歌,以及为佣口而写的作品和“煽情小说”。 1868年,她在波士顿的出版商建议她以耳熟能详的人物和事件创作一部给女孩看的小说。因此,在家人的鼓励下,她写出了《小妇人》。这部小说最初出版时是两卷。因为她准备这类题材已有 5年,而且书中的人物都是其家人的写照,所以她很快就完成了小说的创作。 《小妇人》旋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致出版商无法在短时间内印刷大量小说,交付订单。人们希望更多地读到露易莎小说的渴求是如此强烈,以至于直到她去世前,几乎每年她都出版一部着作。其后的作品包括《小男儿》、《八堂亲》、《乔的男孩们》以及《丁香树下》。 露易莎是伟大的为正义而战的斗士,例如,她是位为妇女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选举权的卫士。她是康科德城首位办理选民登记参加投票的妇女。露易莎闻名遐迩,虽然生活舒适,但是由于名气大,她感到自由受到限制。成功没有给她带来快乐。由于精神衰弱和体力透支,她于五十六岁逝世。 露意莎·梅·奥尔柯特(Louisa May Alcott,18 2年11月29日-1888年 月6日)是一位19世纪的美国小说家,最着名的作品是《小妇人》,这部小说是以奥尔柯特的童年经历为基础所创作的,并於186要想最大限度提高转换率8年出版。[NextPage]

法国巴黎 沉思:法国巴黎 这里孕育了一批文学大师,有雨果、伏尔泰和大仲马。美国作家海明威、葛楚·史坦、史考特费兹杰罗和其他“迷失的一代”也都是在巴黎的影响下创作的。逛逛塞纳河边的旧书店,再到著名的咖啡馆les Deux Magots坐坐。据说海明威和加缪以前经常光顾那里。

巴黎圣母院 维克多·雨果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 1885),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巴黎圣母院(港译钟楼驼侠,台译钟楼怪人)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所著,在18 1年1月14日初版的小说。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内容环绕一名吉卜赛少女爱丝梅拉达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此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音乐剧。

咖啡馆les Deux Magots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在海明威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 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海明威早先在巴黎的休闲活动,总是省吃俭用,譬如,他沿着塞纳河散步,看河上的船员操作,看河上行走的驳船,以及看河旁的人钓鱼。海明威曾说:“在那段时间,我从不知道我的工作将于何时结束。”当然,在那段时间,海明威又何尝知道,70年后有许多人想循着他过去的脚步,重新发现巴黎。在那段时间,海明威又怎么会想到,由于遭到观光游艇的严重污染,巴黎市中心的那一段塞纳河,现在已很难再钓到鱼了。 1957年,海明威最后一次来到巴黎,依然住在他年轻时最钟爱的这家酒店。让他意外的是,酒店的行李员给他送来了两只十几年前存放在酒店储藏室箱子。箱子里,存放着他1921年到1926年间在巴黎的笔记,上面记录了他初来巴黎那几年在蒙巴纳斯区居住时的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翻阅这些乏黄的笔记本,年老的他被年轻的自己所打动。《流动的圣节》这本回忆录就这样受孕、诞生了。 作家因不朽的作品而不朽,作品因永生的人物而永生。正如法国公众所认为的那样:雨果,既是共和国的孩子,同时也是共和国的祖父。因为像他那样把使命和命运一齐倾注到作品中的作家,其价值和其生命同样都是永恒的。 (实习:白俊贤)

小儿呕吐吐奶溢乳打嗝
河池白斑疯医院
导致口臭的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