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网

我的母亲和父亲

父亲节,我却想起了母亲。母亲节,因为不想牵扯那份痛,没有写下星点文字。想来人总是怕被痛折磨的。

文章的题目,我也是把母亲排在前面,因为母亲在我心里的位置远远大于父亲。都说父爱如山,我不仅没有感觉得到,甚至于一旦触及过往的记忆便会由生一种恨。尽管这有违于儿女应该尊敬父母的优良传统。没有那些经历,是很难体验得到一个女儿对一个给予她生命的父亲如此恨意。

人,不能活在记忆里,更不能活在恨意中。随着时光的推移,一些事情也在改变,慢慢地我也重新审视所有,便释怀许多。

一、

五年前的一个清晨,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弟弟说:父亲脑溢血住院中。尽管当时心里还依旧残留些许的恨,还是心疼起来,毕竟那是我的生父。

病房有些嘈杂,洁白的病床上,父亲打着点滴、输着氧气、监护仪器显示着各种数据。看着已经没有语言功能,只有小孩意识的父亲,心里开始落泪。那个比父亲小17岁的女人站在旁边我只是微言寒暄了几句。

对于她,我没有什么好感。当我听说父亲是在她家里得病的时候,更是觉得厌恶。生 憎分明的我,容不得半点龌龊。尽管知道母亲早已过世,而那个女人早已离异,可还是觉得难以接受。因为之前对那个女人就没有什么好感。母亲重病期间她来过家里假装探视,却与父亲在那里饮起了酒,并随时吸着烟。据说她学会吸烟是因为他丈夫有外遇期间她麻痹自己而开始的。母亲当时即使再怎么反感,也已经没有力气计较。

母亲和父亲的婚姻纯属两家老人订的娃娃亲。记忆中母亲提到过:抗日战争期间祖父是村里的第一任党委书记,领导左右相邻的老乡一起打鬼子。每当鬼子来村里扫荡,首先拿来开刀和受折磨的肯定是祖父的家人。村子里有一富贵人家做了日本人的走狗,每次就会指认祖父家人。祖父时常带领老乡与鬼子周旋打仗,长期不在村里。每当听到鬼子来的消息,祖母会携带家里老少去外乡避难。这样,就有机会与外公相识,并得到外公的多次帮助心存感激。

我的家乡地处平原地带,按当时的叫法,祖父居住的地方叫上边,地势稍高些。因为土质问题,常年种植玉米、小麦、红高粱等。而我外公居住的是一个水域丰富的地方叫下边,常年种植水稻,那里的水土养育了我母亲柔美、淳朴的性格。那一片水域生长着无边无际的芦苇,芦苇夏季碧青,冬季泛黄而且很茂密,很适合隐藏在那里躲避鬼子的搜索。当时由于祖母逃亡来不及携带粮食,外公一家哪怕是饿肚子也要先紧着祖母一家老小吃饱。因此两家老人觉得投缘就定下了亲事。没想到,就是当初两家老人的善意,却葬送了母亲一生的幸福和快乐。至于父亲,他也是这桩婚姻的牺牲品。

婚姻,到底成就了什么?传宗接代?没有感情的婚姻注定是悲剧。

二、

儿时的记忆,是想忘却而不能忘却的。

母亲,一个瘦弱的农家妇女,虽说母亲不识字,只会歪歪扭扭的写下自己的名字,但是母亲秉承着一颗爱心、善心、温柔又贤惠。而母亲的漂亮,在她的村子里当年也数得上是美女。至今,母亲一头半短头发的一张优雅俊俏的照片一直会浮现在我的眼前。眼神略带一丝忧伤,或许这忧伤就成了母亲婚姻悲哀的延续。

父亲比母亲小两岁。母亲回忆说:在母亲二十岁,父亲十八岁那年他们俩人成亲。那时候父亲已经在离家百里地的城里工作。父亲也是当年村子里的美男子,只是十几岁就在城里读书,后因祖父生病家里有些拮据才退学去工作。父亲是极其孝顺的儿子,我长大后常想,若是没有孝顺,父亲也不会接受当初的这门娃娃亲吧?这也便成为了他们俩人婚姻不幸的开始。

北方的冬天是极其寒冷的。农家大多数是睡土炕,白天把大炕烧的暖暖的,夜里可以少些冰冷。“崭新的被窝刚给你爸铺在热炕头,你爸却什么都不说会把被子抱到另一头。”这是我母亲当年的回忆。

“那边冷,你睡炕头。”“我怕热。”这是他们两个人偶尔的对话。父亲很少回来,或许是无声的抵抗和想摆脱婚姻的枷锁吧。第二天,善良的母亲想:“昨天被窝不让铺热炕头,今天就铺另一头吧。”可是,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我怕冷,我想睡热炕头。”父亲抱着自己的被窝挪回热炕头,并顺势将母亲的被子扔到一边去。善良的母亲不再说话,可是心里却开始落了泪。心里却想着给父亲一百个理由,觉得他小、生性腼腆……

这样子来来回回,母亲不再提前铺被窝了,每次临睡前才问父亲:“今天你睡哪一头?”父亲面无表情的回答更让母亲为难:“哪头都行。”每次探家回来,从来不在家陪母亲的,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守着空房。父亲总是找借口出去,只等夜深睡觉时才会露面。有次晚上母亲想去小解,提出让父亲陪伴,因为当时的老宅子很悠长,茅厕在离房子很远的栅栏门,夜里常会出现狐狸或是野猫、野狗的乱窜,母亲有点胆却。可是父亲说:“我也害怕。”就若没有听到一样纹丝不动。可是过几天更让人觉得好笑的事情发生了。那天父亲从外面回来的很晚,没有入睡前就在那里左右折腾,母亲也不好问,默默地看着父亲。“我可能闹肚子了,你陪我去茅厕。”父亲眼巴巴的瞅着母亲,像个孩子似的。母亲二话不说就陪他出去,农村的夜晚不如城里有路灯的光亮,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母亲在前面给父亲带路,父亲悄悄跟在母亲后面。我的父亲完事后提溜着裤子就往回跑,全然不管弱不禁风的母亲还留在漆黑的夜。

母亲当时给我们四个儿女在煤油灯下讲述的时候竟然还是一张笑脸,这样的经历竟然成为母亲美好的回忆。多么善良、多情的母亲啊。细听起来,父亲与母亲的故事婉如一则笑话。一开始,父亲就没有爱过母亲,而当与父亲成亲的那一刻,父亲便成了母亲的宿命。

三、

父亲出院了,回到我家里,因为他早已没有家,母亲去世不久他变卖掉陪伴我们十几年生活经历的唯一的房子,拿着房款去寻找他所谓的幸福。他的幸福诈光他所有,最终还是抛弃了他。我们儿女当时的劝阻,父亲只当我们的不孝,因为父亲所谓的幸福我们也是认识的,口碑不怎么样,就是会甜言蜜语。细想,人若是被迷惑是看不清方向的。至此,父亲才开始有所醒悟当初的草率,对不起儿女,把房款被他的幸福骗光。面对这样的父亲,怨不得,可怜不得,就时常会想起母亲,母亲那么善良、温顺的女人,父亲怎么就不爱呢?不爱,怎么还要生下四个儿女,含辛茹苦的把孩子养大,父亲几乎没有付出过什么?儿时的母亲虽说要强,白天同村里的大老爷们一起下地干活,为了多挣几个工分干着与大老爷们一样费力气的活,但是一到了夜里就会偷偷抹眼泪。那时的我尚小,还不懂母亲为什么总是哭泣。稍微懂事的记忆,母亲的眼泪是为了日子发愁,主要是到了年头生产队分红的时候,母亲是落泪最多的时候。辛辛苦苦挣得的工分,不仅分不到一分钱,还有向生产队交钱,我不懂当时的核算方法,就一直记得我们家从来都是向外掏钱的一户。父亲基本上拿不回钱补贴家用,虽说在别人眼里母亲嫁给了一个月月拿工资的男人。他们羡慕的同时,可谁知道母亲的苦?

母亲得奶疮,没有奶水可以喂饱她的儿女,在一个村民的启发下,母亲养了一头羊。可以说那头羊是我们四个儿女的养母。为了让羊多产些奶,每当烈日当头其他村民都回家休息的时候,依然会在田间地头母亲割羊草的身影。夕阳西下,晚霞透着斑驳的光,母亲还在地里寻着羊可以吃的草。母亲宁肯自己累着、饿着,也不想断了羊的食物,多少年后我们长大,母亲还总是觉得愧疚于我们四个儿女,觉得作为母亲不能给予她的儿女一口奶水而自责。母亲是那么的伟大和善良,可是还是留不住父亲的心。

在我们幼小的心里,母亲一直是最爱,而父亲只是一个影子而已。记得有一年一个凄风苦雨的傍晚,黑云密布,刹那间瓢泼大雨夹杂着风把整个村庄笼罩在烟雨中,其他村民都已经回家,唯独我们的母亲没有一丝身影。懂事的姐姐那年才只有十岁,那时候农村人哪里来得雨伞,姐妹几个捡起堆放在旮旯里的破塑料袋,去寻找雨中的母亲。我 姐四岁,弟弟小我一岁,而最小的妹妹才只有一岁。姐姐抱着妹妹,牵着我,我牵着弟弟的小手在风雨中呼喊着:“妈妈,妈妈……”声音消失在烟雨中……

当我们遇到被风雨淋透的母亲摇晃着背着一捆青草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母亲把我们拦在怀里,我们哭抱在一起……

母亲说:“孩子们,快回家。不要让雨淋病了你们。”“以后我不回家时,一定要记得在家等我回来。”

此时此刻,我们的父亲在哪里?

母亲,母爱就是伟大。就是为了让羊不能断草,把羊喂肥壮了就会多产些奶,这样她的儿女就不会挨饿。这件事后来母亲一旦提起,就会感动,感动她的几个儿女雨中寻她的那一幕。母亲不会从儿女身上索取任何,而母亲赋予儿女的,又何止这些?

母亲辛劳一生,不知道我的父亲何曾感动过?每天,出工回来,给儿女们做好饭菜,母亲却随便吃上几口,就又在织布机上扔梭织布,瘦弱的身子在织布机上坐着令人心怜。夜深,当别人沉浸在梦乡时,油灯下母亲做针线活的背影,不只是给儿女忙活计,还要给公婆、小叔子做这、做那的,母亲不知道累么?母亲的支撑就是她对父亲的爱,尽管父亲不爱他。

父亲的影子总是匆忙的,可是每次算着父亲该回家的日子,母亲的脸上总是欢愉的。在父亲面前从来不说一句怨言,家里的鸡蛋从来都是留给父亲一个人吃的。我知道父亲是母亲一生一世的唯一的最爱,因为从每次母亲盼望父亲归来满含着期待的眼神里,我能读到母亲对父亲的那份爱。那时的母亲,脸上会写上一抹淡淡的微笑。是发自心底的那种期盼,用心等候的那种爱恋。

可是父亲每次匆匆地来匆匆地走,每次回家从不帮母亲干一点家务活。父亲很自私,只顾自己的感受,又或许是觉得自己做家务活丢脸。关于这一点,母亲没有企盼过父亲会帮忙,至于当时父亲为什么不肯帮母亲也无从考证。数九寒天,母亲去村边那口井挑着两桶水摇晃着回家,父亲却依然躺在家中睡大觉。母亲的身体瘦小,是多么需要一个男人来呵护啊,可是母亲这一生不曾享受到过。有好几次,寒冷的冬天,井边结了很光滑的冰,母亲显些滑到那冰冷的井水里。但母亲没有怨言,父亲是母亲的唯一。那是一种单独的思念及牵挂,用她的心去爱一个不曾爱过她的人。

“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突然想到了母亲和父亲。母亲和父亲,正是这句话的诠释。

四、

关于我的父亲,是十四岁那年随家人投奔父亲后印象才深了些。父亲虽说不是一个好丈夫,但对儿女也是蛮宽容的。而对母亲,也就是不得不相守的那个人吧?最起码,父亲没有与母亲离婚。他们那一代人,想得最多的是脸面。

想想父亲为官期间,不贪图任何,深得信任和尊重,这也是我觉得父亲如此清廉,对我们也是欣慰的。父亲常说:“人心无愧,外面的警车再怎么叫唤,我心也是坦然的。”是啊,这一点,我们还是蛮敬重父亲的,父亲的为人、对钱财的淡漠也影响了儿女的价值观,人生观。

母亲和父亲过着平淡的婚姻生活。父亲公务忙,还是那样不顾家里,母亲和我们是习惯了的。或许母亲会觉得是幸福的,因为可以天天看到父亲,而对于我来说,父亲还是那么遥远的一个人。父亲很少与我们沟通,但是父亲却帮助过不少人,如同事、同学、朋友,唯独对家里还是那样。父亲能帮就帮,而且从不会索取回报。若是有送礼上门的,父亲是一概拒绝的。而我的母亲,也是遵循父亲的品性,若是父亲不在家,送礼上门的人也会被母亲婉拒。那时候,虽说刚从农村搬到城里,只有父亲一个人的收入,家里也不是富裕,但是我的父母亲给我们做了人生最好的榜样。

位高权重,在一些昧心的女人当中滋生起贪念,母亲的悲哀再次降临。

想想当年在村子里,由于父亲对母亲及我们的不待见,慢慢渗透给祖母及叔婶,母亲隐忍了近二十,而当诱惑送上门,父亲慢慢开始了变化。就这样,母亲走着那痛的日子,走着她悲哀的生活。父亲渐渐地更加疏远了母亲,说是他要忙碌他的生意,其实那时家里已是拮据了。每次母亲病情加重,父亲很少守在母亲的身边,后来母亲也就慢慢地接受了,因为以前父亲对母亲也不是很在乎。都说结婚是为寻找另一半,等生病、年老时有个相依,可是我从父母那里却读到了婚姻的悲哀。

不久,母亲得了肺癌,如晴天霹雳。我一直觉得是父亲对母亲的怠慢造成母亲患此重症,这个心结一直到母亲闭上眼睛的那刻,我也不能释怀。

五、

母亲去世前,曾在医院住了三十三天。那三十三天,一直是我陪伴母亲度过在医院的每个夜晚。在医院陪母亲的那些日子,总是浮现眼前。那时的母亲,还能下床活动,只是不能走动多久。每当吃过晚饭,母亲会说:“二丫头,你扶我下床走动一下,看看外面的风景。”母亲住的病房在医院的八楼,可以从窗前看到路上的车辆与行人,夜晚街灯亮起时,发着柔柔地光,很美,母亲怎不留恋外面的世界。她常自言自语的说一句话:“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我不想给你们留下一身的债务出院。”母亲的病情一天天在加重,医生每次都对我们说:“回家等吧,病人已不行了。”我们明白等的意思就是意味着放弃。因为作为医生,他们很清楚一个家庭有这样一个病人要维持近六年的生命,是需要不少数目的钱财的。这时,我才发觉钱原来是那样的重要。但是母亲一生只有一个,说什么我们也不能放弃对母亲的治疗。

共 6455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记录着家庭生活中的许多疑虑和不解,记录着父母那份曾经的婚姻,这样的亲情和对于父母的认识,对于任何一个人都会这样回忆的,因为,人是复杂的,有时透明的事情也难以释怀,对于伟大的母亲和曾经没有很好地尽到父亲职责的人,在那离开世界的一刻,只能祝福了。拜读。【:欣雨文萃】【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9:05:19 对母亲的爱跃然纸上。父亲的不爱可以理解,但婚外情无可饶恕。没有走入婚姻的人,难以理解婚姻的只可意会。对父亲的怨恨虽事出有因,但对风烛残年的老人,应当宽恕。赞赏作者文中的最后两段话,不赞同作者对父亲的长久怨恨。

回复1楼文友: 20:41:01 早已释怀。谢谢抒云。遥握!

2楼文友: 15:42: 1 人世间的情感是复杂的,应该包容。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回复2楼文友: 17: 0:50 谢谢欣雨文萃老师的编按和点评,正如您说人间是需要更多包容的。在执笔之前我早包容了父亲,不然是不能把如此心绪袒露。感谢生命让我成为父亲的女儿,让我欣慰的是已经五年之余植物人生存状态的父亲,在他儿女的精心照料下依然坚强着生命。我们更懂得了感恩、宽容和不放弃。问候老师夏安,遥握!

生物谷灯盏花系列产品

生物谷灯盏花药业发展

生物谷灯盏花产业发展

孕期缺钙手关节痛
肌束震颤
尿路结石治疗调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