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网

德媒关注河南女子被撞无人救再遭碾压见死不

参考消息6月9道 德媒称,又是一起恶 通事故,又是肇事逃逸,又是过路车辆行人无人伸出援手 河南驻马店女子被撞事件再次让 见死不救是不是犯罪 的问题浮出水面。

据德国之声电台站6月8道,河南驻马店公安局7日发布通报称,4月21日,当地一名女子在斑马线过马路时被出租车撞飞后,又遭一辆小轿车二次碾压后死亡。由于经过被监控摄像拍下,警方很快找到了两名肇事司机。

然而更让人震惊的是,从被撞到二次碾压的1分钟内,10余辆途经车辆和约20名经过的行人,无一人上前施救。有关视频7日被微博用户发布后,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一片愤慨。

有友评论称,这仿佛是佛山 小悦悦事件 的重演。对这两起类似的交通肇事逃逸事件,人们注意的焦点是路人和旁观司机的冷漠,并由此引起对 见死不救是不是犯法? 的讨论。

是道德还是法律义务?

报道称,中国《刑法》中并没有与 见死不救 相应的罪名。涉及 不履行救助义务 ,法律只规定了特定身份与特定职务的人,在别人危难的情况下有救助义务。例如警察、检察人员、医务人员,根据其职业法规有救死扶伤的义务。

从2001年以来,法律界对见死不救的行为是诉诸法律,还是归于道德整合的讨论一直很激烈。

反对者认为见死不救是一个道德问题,不属于法律强制管辖的范畴。而且这一犯罪的界限确定起来难度较大,如果打击面过宽或过窄,既达不到法律的社会效益,又不利于司法实践。另外,根据现有法律惩罚见死不救行为也是有可能的。

例如某些见死不救行为可被定为 不作为犯罪 ,即有救助义务并且能够实施救助而未实施。但 救助义务 并非针对所有人,根据刑法,只有某些特定的 先行行为 引起附随义务,比如成年人带着邻居家的小孩去游泳,该成年人就负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

此外对家庭成员也负有救助义务, 妈妈和女友同时落水,你先救谁? 对于这个经典难题,络上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如果根据上述法律界定,那么你这个倒霉男友只能先救老妈,因为你对母亲有救助义务!

也正鉴于此, 入刑 的支持者提出,临危相救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把救助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是合理和可行的。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有必要通过法律来惩戒,这有利于减少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灰色地带。此外,对于 见死不救罪 ,许多国家已有长期的立法实践。

德国的 见死不救罪

根据德国《刑法》第 2 条规定: 遇到事故,险情或紧急情况,可以施救但拒绝施救者 尤其是在不会给本人来带危险以及不会与其它重要构成冲突时,可处一年以下监禁或罚款。 这就是所谓的 见死不救 罪。

该国法律也规定,实施救助行为的前提是,救助他人对自己或者第三人并无危险。这就意味着施救者不应 奋不顾身 ,舍己救人。在有危险的情况下,首先考虑自己和第三者的安危没有错。在挺身 与歹徒搏斗 或 勇救落水者 之外,其他风险较小的 间接 救助方式 例如向其他人求援、报警等也都属于及时的援救行为。

与此相反,在发生事故、险情的第一时间,只顾围观看热闹,对警方或救援人员的工作构成阻碍的人,也有 见死不救 之嫌。此外,根据德国《民法》, 见死不救 行为的受害者还有权提出赔偿要求。

得了灰指甲多长时间会传染
灰指甲脚癣的治疗
印尼抗疫竟现“中药热”?藿香正气液等被“哄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