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网

刘庆邦故乡是我的根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在“2010中原作家群论坛”上,采访了著名豫籍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庆邦。他说:“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根,这个根就是故乡。不管我走得多远,故乡永远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故乡在我心灵深处

刘庆邦的创作之路是从河南起步的。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棉纱白花花》和第一部中篇小说《在深处》,就分别发表在河南文学杂志《郑州文艺》和《莽原》上。他说:“在文学创作方面,河南给了我很大的扶持和激励。”

离开河南到北京后,刘庆邦每年都要回家乡。他说:“这些年我到过很多地方,但除了故乡,其他地方很难触动我的心。回到豫东大平原,根本不用去采访,心灵深处的记忆就被激活了。”

以写煤矿题材小说著称的刘庆邦,每年都要到煤矿去体验生活。除了西藏,全国大大小小的煤矿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刘庆邦说:“作家要有平常心, 要学会放低姿态。在煤矿,我就像一个真正的矿工一样,和他们一起住集体宿舍,一起排队买饭,一起挖煤聊天。”感同身受,同喜同悲,使得刘庆邦的煤矿题材小 说真实、生动而深刻,深受读者喜爱。

语言要有自己的味儿

读者常常被刘庆邦细腻生动而富有诗意的文字所打动。王安忆曾评价说:“刘庆邦是个如农民爱惜粮食般爱惜文字的人。他从不挥洒浪费,每一个字都用得正是地方。”

刘庆邦表示,在小说的所有要素中,他最看重语言:“一个好作家的语言肯定是有个性的,比如鲁迅的语言有‘鲁迅味儿’,沈从文的语言有‘沈从文味儿’。”为了修炼出“刘庆邦味儿”,他创作时“不放过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

因为热爱,刘庆邦特别勤奋。走上文学之路近40年来,他共创作了2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中篇小说、7部长篇小说,获得过国内所有短篇小说 奖项。对于“短篇王”这个赞誉,他表示:“这只是别人善意的鼓励,我可万万不敢当真。一个‘难’字就是我坚持不懈写短篇的动力,因为容易的事情没有魅 力。”

只想踏踏实实写小说

谈到这次论坛的主题“坚守与突破”,刘庆邦表示:“坚守是根,作家应在坚守的基础上寻求突破。”

他表示,如今市场化、商业化对文学艺术、对人的心灵产生了很大冲击,人们常常找不到精神家园,所以“坚守”对作家来说是个响亮的提醒。坚守文学情怀,就是坚守文学的未来。在坚守的基础上,要找准突破的方向,这样才能使写作趋于完美。

虽然他的多部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其中根据《神木》改编的《盲井》获得了包括柏林银熊奖在内的20多个奖项,《红煤》也即将被导演谢飞搬上银 幕,可刘庆邦却不打算亲自动手把自己的小说改编成剧本。他说:“小说和剧本不是一个路子,我喜欢听从内心的召唤,自由自在、踏踏实实地去写小说。”

宝宝拉肚子治疗方法

小儿便秘饮食注意什么好

小孩长期厌食是什么原因

什么是维生素D3
房扑与房颤的区别
灯盏花有什么功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