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

雅韵立秋杂忆随笔

今天是农历廿四节气中的立秋。一连刮了几天的西南风,水乡大地热浪滚滚。我坐在开着空调的电脑房里,窗外烈日如火,室内凉风习习,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许多关于立秋的那些往事。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里,对于人民公社里的社员们来说,立秋就是一道特别难过的坎。记得那时的夏天好像比现在还要热得多,立秋前的十多天里,经常听到从有线广播里传出三十七八度的高温预报,有一年甚至出现过连续好几天超过40度的高温。那时没有电,住房条件又特别差,老天爷在拚了命地加温,人们都热切地盼望立秋,因为立秋后虽然暑气还未消退(三伏天还有个末伏)但毕竟早晚会凉快些。不管天有多热,社员们都还是要上工的,只是在最热的中午队长会“恩准”歇二三个小时,在当时叫“躲午”。所谓躲午,其实也没地方“躲”,连大河里的水,上面都被烤得像澡堂子。有些人就光着身子躺在屋内的地上,因为只有在泥地上才会有点儿凉气往上钻(据说这办法只在大伏天里适用,一过了立秋就不行了,那样人会得病)。

最难熬的是晚上,那时的土屋大都没什么像样的窗户,里面热得像蒸笼。因为是中午歇过了几个小时候,晚上收工会很晚,收工时天就快要黑了,成群结队的蚊子嗡嗡地叫着向人、畜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进攻。记得那时,我和老伴已经带着三个孩子与父母分了家,此时我们还必须在油灯下挥汗如雨煮出一锅麦粥来,然后再摸黑给猪子喂食、给玩得像泥猴似的孩子们洗澡。呼啦呼啦地喝过了几大碗粥后,还要在露天里搁铺板、撑蚊帐。有一年立秋前,有十多天天天要在外面睡。等到把这一切都安排好了,才能摸到河里去洗个“热水澡”。有的人家老小多,根本就没蚊帐,干脆就用两张芦苇席子铺在堂屋的地上,一家人像晾冬瓜似的横七竖八地睡在上面。为了对付蚊子,他们还要在门口燃起一堆蚊烟,地上倒是挺凉快,就是有点担心小孩子会拉肚子。

每年立秋前的四五天,是生产队里农活最紧张的日子,那时为了增加复种指数,最大限度地提高粮食产量,每个生产队都要完成公社下达的栽种双季稻任务,记得有一种特早熟的水稻品种,立秋前后就能成熟收割,虽然那种早稻单产并不高,但可以利用它的早熟特性,抢在立秋前将后作稻栽下去。只有在立秋前栽下的后作稻才能保证有些收成,过了立秋就不一定能有得收,有时到了即将成熟时遇到早霜就会颗粒无收。因此,那几天是名符其实的“双抢”,即抢收割抢移栽。要命的是那几天又是一年当中最热最热的几天,热的程度没法形容,何止是赤日炎炎,简直就是在炉火中烤。

因为要在刚刚收割后的稻田里栽秧,都是带水收割,再加上那种稻的籽口特别松,一不小心就会掉粒,割稻的人必须带上家里的洗澡盆,割时先将其一把一把地放在洗澡盆里,然后再轻手轻脚地捆起来移到旁边。在大集体的那些年,割稻的全是清一色的妇女,男劳力跟在后面挑把。在下工的路上,女人们还都要吃力地背着一个几十斤重的澡桶,她们身上全都被汗水浸透了,腿子上全是泥,有时还会锔着几只大蚂蝗,现在想起来实在是够可怜的。

尽管活儿那么难做,鬼天气又把人热得喘不出气来,但女人们好像还都喜欢割早稻。因为她们能在田里吃到新米。她们每人都随身带着两块断砖,一到田里就先加工几把米,有滋有味地吃个饱。那时,收什么就分什么,在割稻前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社员口粮分的是麦子,以大麦和元麦为主,夏天里又没有多少代食品,只能天天喝薄得照见人脸的麦糁粥。几个月见不到米了,大家都有点儿急不可耐,有的人连一半生米一半生稻都能嚼着咽下去。好在队里干部看到了并不制止。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不过,干部的婆娘大都不吃,证明她们家里可能还有些上年的陈米,她们不稀罕,可见得那时候也就有了不同程度的“腐败”。

栽秧的场面更加壮观,或者说是更加悲壮。一般是下午三四点钟下田,那时日头正毒,几十个妇女挨次下趟,上面有烈日罩着,下面有四五十度的泥水烫着,不一会儿,汗水就滔滔不绝地流进脚下的泥水里。晚上,队干部会在田埂上架起几张汽油灯,说是避开高温挑灯夜战。晚上栽秧虽然比白天要稍许凉快些,但因为水温一时半会降不下来,也并不比白天舒服,何况还要经受成群结队蚊子的轮番进攻。不过,虽然那样难熬,但人们都不反对开夜工,因为半夜收工后就能吃到一顿队里提供的夜餐,一般是一个人一斤米煮饭,还能拿队里长的南瓜烧一大锅汤。

虽然立秋前的那次“双抢”,持续时间很短,总共也就七八天时间。最多是栽到立秋过后两三天,但直到现在,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仍然会心有余悸,刻骨铬心。就连当时还当着干部的人,提起那段往事,也说是瞎折腾。因为,即使一个生产队多栽几十亩田双季稻,增加的粮食产量也很有限,还不如种一季麦再栽一季稻产量高,当时他们就曾在私下里抱怨过:“三三进九,不如二五一十”。但是没办法不栽,上级交下来的“政治任务”必须完成。

前些天去了一趟老家,与几个老人聊起了当年立秋前后的那些往事,他们不无感慨地告诉我:“现在农村中无所谓忙闲,田里种的是麦、稻两熟,每亩年产量都超过了2000斤,过去推广三熟制时,年单产只有六七百斤,一年到头还都没得个闲时。过几天就要立秋了,现在田里没农活,村里的几家棋牌室里都挤得满满的,哪想得到还能有今天?还有,现在天也是一样地热,但人们好像并不在乎,顶多是多化几十元电费,人照样过得很舒坦。”

立秋了,天气将会一天天地凉爽起来,一个金色的收获季节正向我们走来,但愿我们的国家一天比一天强盛,但愿中国农民的日子一代比一代富足、幸福。

共 21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立秋杂忆》,作者以回忆录的形式,撷取了往昔生活中的几个经典片段,描绘那个艰苦年代农村劳动生活的剪影。眼下又值立秋节气,而今日的立秋与往日的立秋不可同日而语。那时条件艰苦,生活贫瘠,天气也异常燥热,人们在经受着高温炙烤的同时,还透支着体力,只为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和聊以果腹的快乐瞬间,源于那时人们的思维单纯和思想朴实,为此,生活清贫工作艰苦,内心却无憾。而今,那样的生活已经成为无法复制的过往,人们在享受着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能感知到党的富民政策的恩泽和国家强盛的幸福自豪。一篇携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字,令人阅后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感谢赐稿雅韵文学!佳作推荐共赏!问好作者!期望拜读更多精彩!【:幽兰萦梦】

1楼文友: 22:09:08 又见老乡佳作奉献雅韵,深感欣慰!一篇《立秋杂忆》,老朋友以回忆录的形式,撷取了往昔生活中的几个经典片段,描绘那个艰苦年代农村劳动生活的剪影。文字乡土气息浓郁,令人阅后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拜赏佳作!问好老朋友!雅韵有你更精彩!遥祝雅韵笔健文丰!创作愉快! 人品若山崇俊杰 情怀如水共清幽

回复1楼文友: 18:04: 1 老友辛苦,谢谢你。

骨关节炎可以运动吗

全身性骨关节炎饮食

悦而维生素D滴剂多少钱

前列腺增生水肿吃什么药
孩子上火吃什么药
鲁南欣康治心肌缺血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