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

在这个噩耗频传的二月

在这个噩耗频传的二月,汉学家孔飞力、《杀死一只知更鸟》作者哈珀·李,与20世纪后半期最耀眼的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相继离世,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江绪林自尽。

在这个噩耗频传的二月,汉学家孔飞力、《杀死一只知更鸟》作者哈珀·李,与20世纪后半期最耀眼的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相继离世,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江绪林自尽。每一位智者的离世,总是令人忧伤。


2月19日,因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而闻名的美国女作家哈珀·李在亚拉巴马州的一家养老院去世,享年89岁,其作品出版公司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对外公布了这一消息。


她的阿拉巴马州老乡、苹果公司总裁蒂姆·库克发推文说:“安息吧,哈珀·李。‘有一种不遵守多数原则的东西,那就是人的良心。’”

哈珀·李


靠一本小说就被载入历史的作家并不多,但哈珀·李绝对是其中之一。这部关于教养,关于平等,关于勇气的书,在1961年获得普利策奖,书中的经典语句更是让人铭记:“勇气是当你还未开始就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


哈珀·李1926年出生于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后来受朋友和编辑的鼓励,开始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片断为基础创作小说。


翻译家巫宁坤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了该书的主要情节:“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种族主义最严重的南方亚拉巴马州梅康姆镇(台译梅冈城),中心情节是黑人男子汤姆·罗宾逊被诬告打伤并奸污一个十九岁的白人女子,法官指派白人律师阿蒂克斯·芬奇为被告人辩护。


“陪审团全部是白人,审判结果早在意料之中。但律师为人正值,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开庭前就挺身而出保护关在狱中的被告,使他免遭白人暴民的私刑。审判过程中,他又在法庭上摆事实,讲道理,义正辞严地揭穿了原告的谎言。原来是女方勾搭被告遭到拒绝,为了保全名声,在流氓父亲的唆使下反咬一口。”


阿蒂克斯在法庭上说:“相信你们诸位都会和他们一样怀有成见——一种罪恶的成见——认为所有黑人都说谎,所有黑人都基本上是不讲道德的坏人,所有黑人男子都不可靠,都不能令人放心地任其接近我们的妇女。这种成见是和他们那种简单化的头脑一致的……在这个法庭之内,没有一个人从来没说过谎,没有一个人从来没有做过不道德的事,也没有一个男人见到了女人从来不动心的。


“这个国家有一个方面是所有的人都生来就平等——有一个人所设立的机构,它能使一个乞丐和洛克菲勒平等,使一个傻子和爱因斯坦平等,使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和任何大学校长平等。这个机构,就是一个法庭。”


最后黑人罗宾逊照例被判死刑,后来越狱逃跑未遂,又被黑人乌合之众死刑处死。小说名字的含义是:罪恶的种族主义残害一个善良无辜的人,就如同有人无缘无故去杀死一只知更鸟。这种长尾巴、羽翼黑白相间的鸟善于模仿各种鸟的叫声。在哈珀·李看来,它们是纯真和善良的象征。“知更鸟什么坏事都不做,总是唱歌给我们听。它们只是呕心沥血地给我们唱,所以打死一只知更鸟是造孽的。”


《杀死一只知更鸟》出版于1960年,次年获得了普利策奖,到2006年已经卖出了 000万册,之后每年卖出100万册。1962年,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映,格利高利·派克饰演男主角、为黑人嫌犯辩护的律师阿蒂克斯。


2005年,《杀死一只知更鸟》入选《时代》周刊“最佳英语小说100部”,2015年被《卫报》评选为“最佳小说100部”之一。《卫报》编辑说:“哈珀·李迄今出版的唯一一部书是一部复杂、微妙的文学作品,激励、影响了美国一代又一代学童。它是一种很稀罕的东西:一部真正的流行经典。”


《纽约时报》的讣闻中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实际上是两本书合二为一:一个是对 0年代小镇生活甜蜜、幽默的描写,另一个是关于南方种族关系的严肃故事。”



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剧照


哈珀·李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美国人。2007年,美国总统小布什为她颁发了自由勋章,以表扬在她在文学上的成就。

哈珀·李语录


●如果你能学会一种简单的本事,你就能跟各式各样的人都很好地相处了。你要真正了解一个人,你非得站在他的立场考虑问题才行,非得设身处地来想才行。


●就像一个人并不爱呼吸一样,我也从来没爱念书。等你要不能呼吸的时候,你才知道呼吸的可贵。


●我要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不要认为一个人手里拿着枪就是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在没有开始以前你就已经知道你被打败了,而你还有勇气去干,并且不管怎样还要干到底。


●在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之前,我首先得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有一样东西是不遵守多数原则的,那就是人的良心。(Before I can live with other folks I’ve got to live with myself. Theone thing that doesn’t abide by majority rule is a person’s conscience.)


●我觉得人只有一种,都是人。(I think there’s just one kind offolks. Folks.)


●头脑清醒的人是从来不为自己的天份自豪的。


●有人给你安上一个他们认为是坏的词。其实,这并不是对你的侮辱,只说明那人自己很可怜,对你没有什么伤害。


●你可以选择你的朋友,但你肯定无法选择你的出身,不管你承认与否,他们还是你的亲戚,你不承认只能使你自己显得愚蠢。


●偏见是一个肮脏的字眼,信仰是一个干净的字眼,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都始于理性终止的地方。


●有那么一种人,他们那么担心下辈子的事情,以致从来不懂怎么过好这辈子的生活。



翁贝托·埃科

超级明星教授:翁贝托·埃科


翁贝托·埃科19 2年1月出生于意大利亚历山德里亚,他身兼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等多种身份,更是全球最知名的符号语言学权威学者,知识极为渊博。迄今为止,他每创作一部小说,就立即成为欧美图书市场的超级畅销书。


翁贝托·埃科在退休前一直是博洛尼亚大学的教授,还为多家报纸撰写专栏,曾被美国《新闻周刊》称为“超级明星教授”,1995年还登上过时尚杂志《VOGUE》,堪称明星级学者。


在翁贝托·埃科的作品中,《玫瑰的名字》无疑是最具有知名度、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1980年甫一问世,迅速赢得各界一致好评,荣获意大利两个最高文学奖和法国的美第奇文学奖,并席卷了世界各地的畅销书排行榜,被译成 5种语言,至今总销量超过1600万册。


故事以一所中世纪修道院为背景。原本就已被异端的怀疑和僧侣的个人私欲弄得乌烟瘴气的寺院,却又发生了一连串离奇的死亡事件。一个博学多闻的圣方济格教士负责调查真相,却被卷入恐怖的犯罪中……一部书中涉及神学、政治学、历史学、犯罪学,还涉及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培根等不同的思想。


埃科自己对这本书的源起曾说道:


《玫瑰的名字》的想法差不多是偶然来到的,我喜欢这个名字,因为玫瑰是一个意义如此丰富的象征形象,以致落到毫无意义或几乎毫无意义的地步:神秘的玫瑰,“她恰似玫瑰只绽放一个清晨”,双玫瑰战争,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十字玫瑰,感谢这些美妙无比的玫瑰,玫瑰色的人生。读者迷失了方向,他无法选择一种解读……一个书名应该把思绪搅乱,而不是把它们理清。



《玫瑰的名字》(小说)


沈萼梅 刘锡荣|译

《玫瑰的名字》


第一章


早课


到达修道院的山脚下,威廉显示了过人的洞察力


那是十一月底一个美丽的早晨。前一晚下了一场小雪,地面上覆盖了一层白色的雪毯,不超过三指厚。晨间赞课之后,我们在山谷中的小村子里听到了弥撒曲。旭日初升时,我们便出发上山。


沿着蜿蜒陡峭的山径费力前行之时,我便看到了修道院。围绕在修道院四周的墙垣,和其他基督教寺院相似,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但后来我获知是大教堂的那幢建筑,倒使我为它的壮观感到惊异。这是一幢八角形的建筑物,但由远处看来像是个四方形(完美的外型,表明了上帝之城的固若金汤),朝南的房舍坐落在修道院的高地上,朝北的一侧却突出于险峻的山壁,巍然耸立。由下方某几个地点向上望去,由于颜色和质料与岩石相同,看起来仿佛峭壁向上延伸,直耸云霄,形成堡垒和塔楼(建造这幢教堂的人,必然是深切了解大地和天空的巨匠)。三排窗户表明了三位一体的和谐,在地面上正正方方的外型,耸人天际时却成为圣灵的三角形。距离缩短后,我们看清了这幢四边形建筑的四个角上,都有一栋七边形的塔楼,由外侧看去,可看到五面——也就是大八角形建筑有四边各据一个较小的七角形,而其外观却像是五角形。因此任何人都可看出这许多调和的数目字,每一个数字都有微妙而神圣的意义。


八,每个四角形臻于完美的数字;


四,福音书的数字;


五,代表世界的五大区域;


七,圣灵的才能之数。


大教堂的巍然和外型,和我后来在意大利半岛南端所看到乌西诺城堡及蒙德城堡十分相似,但由于它地处偏僻,使它更具威严,也使得向它走近的旅客不由得凛然敬畏。幸好那个冬季的早晨天气清朗,那幢教堂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像它矗立于暴风雨中的可怖。


不管怎么样,我不会说它带给人愉快的感觉。我觉得畏惧,还有一种微妙的不安。上帝知道这并非是我不成熟的心智作祟,事实证明我的预感是正确的:“在巨匠们动工兴建的那一天,在蛊惑的僧侣将这幢建筑奉献给神灵之前,恶兆便已被铭刻在石头上了。”


我们的小骡子卖力地转过最后一个弯道,山径便一分为二,多了两条小路出来。我的导师驻足观望:注视小路、山道,和道路上方一排形成天然屋顶似的,覆盖着白雪的苍松。


“一所富有的修道院。”威廉说,“院长喜欢在公共场合炫耀。”


我已习惯于听他说出不寻常的言论,因此未加询问。这也是因为我们又向上走了一小段路后,便听到了议论纷纷的说话声。


绕过一个大弯,我们就看见了一群骚动的僧侣和仆人。其中有个人看到我们,极为热诚地向我们走来。


“欢迎,大人,”他说,“请别讶异我怎么知道您是谁,因为我们已接到了您将莅临的消息。我是瓦拉金的雷米吉奥,修道院的管理员。我想您就是巴斯克维尔的威廉修士吧?我们必须通知院长。你——”——他对一个仆人下令——“快上去告诉他们,说我们的访客就要进去了。”


“谢谢你,管理员兄弟。”我的导师礼貌地回答,“更感激你为了迎接我们,中断了搜寻。不过别担心。那匹马是朝这边走去的,取道右边的小路。它走不远的,因为它一走到堆肥那里就非得停下来不可;它很聪明,不会冒险冲下险峻的斜坡……”


管理员问:“您什么时候看到它的?”


“我们根本没看到它呀,是不是呢,阿德索?”威廉转头望向我,露出愉快的神情,“但如果你们找的是布鲁纳勒斯,那匹马只可能在我所说的那个地方。”


管理员迟疑了,他看看威廉,又看看小径,最后问道:“布鲁纳勒斯?你怎么知道呢?”


“唉唉!”威廉说,“你们显然是在找布鲁纳勒斯,院长最喜爱的马,十五手高,是马厩里跑得最快的一匹牲畜,毛色暗黑,尾巴很长,小圆蹄,但步伐稳定;头很小,一耳朵敏锐,眼睛很大。它往右边去了,我说过,不过你们应该快些追去呀。”


管理员又犹豫了一会儿,然后便带引那批人往右边的小路去了。我们的骡子也继续再往上爬。我不免感到好奇,正想发问,但他却示意我等一下;事实上,几分钟后我们便听到了欢呼声,再转过一个弯,那群僧侣和仆人又出现了,牵着那匹马的缰绳。


他们从我们旁边经过,全都有点惊异地望着我们,随即领先往修道院走去。我相信威廉也故意放慢了上山的步伐,好让他们有时间把这件事说出来。我的导师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但我知道事关夸耀他的洞察力时,他也免不了虚荣心作祟;此外他还具有外交家微妙的天赋。所以我明白,他是想让他博学的名声,在他到达之前先传抵他的目的地。


“现在告诉我吧,”最后我忍不住了,“您是怎么晓得的呢?”


“我的好阿德索,”威廉说,“这一路上,我一直教导你怎样去辨认迹象;因为这世界就像是一本摊开的大书,任我们浏览。因苏里斯的阿拉纳斯说过:


‘万物被灵巧地创造,


如画般自由挥洒,


在镜中照出了永恒。’


“他所指的是上帝透过他所创造的万物,以无穷尽的表象对我们说着永生。但宇宙比阿拉纳斯所想的还要健谈,它所说的也不是只有最终的事物(这是它以较难解的形式说出的),同时也说着离我们较近的一切,而且清楚明晰。要我重复你应该知道的事,我都要感到困窘了。在交叉路口时,干净的雪地上印有明显的马蹄印,往我们左边的小路而去。那些清晰的痕迹说明了马蹄小而圆,步伐相当规则——我由此推测出那匹马的天性,以及它并没有发狂乱跑的事实。在松树形成天然屋顶的地方,有些在五尺高度的枝桠有新折断的痕迹。马儿右转的路口,有一丛越橘,上面挂有一缕黑色的长马毛,必然是马儿甩动尾巴时留下来跳……最后,你该不会说你不知道那条小路尽头有堆粪肥吧?因为我们经过下面的转弯处时曾看见南方塔楼陡峭的悬崖下,有一堆粪便污染了雪地;而由叉路的位置看来,那条小路只可能通往那个方向。”


“不错,”我说,“可是你怎么知道它的头很小,耳朵敏锐,眼睛很大……?”


“我并不确知它有那些特征,但显然那些僧侣们坚信如此!正如塞维利亚的伊西多所说的,一匹骏马要有‘较小的头,短而尖的耳朵,大眼睛,喷张的鼻翼,挺直的颈项,丰润的鬃毛和尾巴,圆而坚硬的蹄子。’假如我推论的那匹马不是马厩里最好的马,他们只会派马童出去找它,而不会由管理员亲自负起搜寻的任务。一个僧侣眼中的良马,必定就如伊西多所描述的一样,尤其——”他狡猾地笑了笑——“这个僧侣是念过一点书的圣本尼迪克特修士。”


“好吧。”我说,“但你又怎知道它叫布鲁纳勒斯呢?”


“愿圣灵敏锐你的心智,孩子!”我的导师大声说道,“它怎可能是别的名字呢?告诉你,即使是就要成为巴黎教区长的布立丹想要一匹马时,也会叫它布鲁纳勒斯的。”


威廉就是这样:他不仅知道该如何阅读大自然伟大的诗章,也了解修士们怎样研读《圣经》,以及他们对整本《圣经》的想法。我们将会看到,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就会证明这是一项极有用的天赋。当时他的解释使我为自己的鲁钝感到羞惭,但今天我为自己曾参与其事感到与有荣焉,更为自己的洞察力庆幸。“真理”就和“善”一样,是本身的传播者。赞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允许我揭示这件奇事。


但我得再说回正题了,因为我这个老僧在题外注解耽搁得太久了。


话说我们到达修道院大门时,院长就在门口,在他两旁各站了一个端着金水盆的见习僧。我们下马后,他先让威廉洗了手,然后便拥抱他,亲吻他,给他一个神圣的欢迎式。


“谢谢你,阿博。”威廉说,“非常高兴在贵院落脚。这里的壮丽,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我以天主之名,以及你所赐予我的荣耀,到此朝圣。但我也奉这片土地的君主之名——在我现在将要给你的信中有详细的说明——以他之名,我要感谢你的热忱欢迎。”


院长接过了印有皇家玉玺的信,回答说他的兄弟们已写信跟他说过威廉即将行抵此处(我骄傲地告诉自己,要让一个圣本尼迪克特教团的修道院院长感到意外,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然后他叫管理员带我们到寄宿的房间去,又叫马夫把我们的骡子牵走。院长说等我们稍事歇息后,他再来探访我们。我们随着管理员走进修道院各幢建筑耸立在四周的中庭。


我必须再一次更详尽地说明修道院的地面区划。进了大门(这是外墙惟一的出入口),有一条两侧绿荫成趣的大道通往修道院礼拜堂。路的左边有一大片菜园,后来我获知,走过这片植物园,就是两幢包括澡堂、疗养所和植物标本室的建筑,沿着修道院弯曲的围墙而建。后侧,在礼拜堂左边,就是巍然的大教堂,和礼拜堂之间隔了一片墓园。礼拜堂朝北的门正对大教堂南边的塔楼,但最先映入访客眼帘的是西边塔楼;再向左望去,大教堂的墙垣陡然落下深渊,北边塔楼似乎有点倾斜般的突出。礼拜堂的右侧还有几幢建筑,都处于背风处:宿舍、院长住所,还有朝圣者招待所,也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走过一片美丽的花园,我们便到达招待所。还有农人区、马厩、工厂、榨油厂、谷仓窖以及见习僧的住处。这里规整平坦的地势,使得古时建造这处圣地的人,得以遵循完美的方位。由当时太阳的位置,我注意到礼拜堂的大门正对西方,因此唱诗班席位和祭坛是朝东的;早晨冉冉上升的旭日,可以直接唤醒宿舍里的僧侣和马厩里的牲畜。


我从未见过比这里更美、方位更适中的修道院,即使后来我曾到过的圣格尔、克鲁尼和丰特内,以及其他较大的修道院,它们的建筑也还比不上这里均衡的比例。这所修道院最大的特色,在于那间格外壮观、占地极广的大教堂。我对建筑虽没有什么深入的认识,却一眼就看出它比环绕在四周的那些房舍都要古老。或许最初建造时,它还有别的用途吧,后来的屋宇才又配合着它而设计,但这样一来这幢大教堂和礼拜堂的位置才会如此谐调。因为在所有的艺术中,建筑最勇于表达出宇宙和谐的秩序,使比例臻于完美。赞美我们的造物主,注定万物的命运,不管是它们的数量、重量或容量。


(编辑: )

冠心病发作后什么症状
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吃通心络好吗
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