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

别样的情形一样的爱

我小心翼翼地展平、叠好4块半米至两米尺寸不等的小花布。这是刚刚辞世的婆母留给我的全部遗产,是她那分裂的神经传导出的特殊却不失伟大的浓浓母爱。

10年前,当我的爱人以男友的身份将他的母亲忐忑不安地引见给我的那一刻,我几乎惊呆了——那是一位重度精神分裂症患者,蓬头垢面,嘿嘿痴笑,已看不出本色的双手捧着4只烤土豆,如同捧着鲜花一样地迎着我。我流泪了,透过泪光,我感觉到这位奇特的老人在用一种多么虔诚的目光注望着我,好象在说:姑娘,你别走。

爱人后来告诉我:先后有4位姑娘被他母亲给吓走了。我也着实跟自己斗争了一段时间。可不知为什么,我的心再也放不下这位特殊的老人。老人呢,用她独特的表达方式抒发着她的情怀。比如:笑嘻嘻地把我从头看到脚;像对小孩子似地在我脸上亲一下又一下;把从垃圾站里捡来的她视为珍宝的钥匙链充作金项链往我脖子上戴……有一年的三九天,我一进门,老人就迎上来:“冻坏孩子了,冻坏孩子了。”说着,就把我的双手帖到她的胸口上。

婆婆出生在江苏金湖,自幼丧母,三个弟弟是她一手拉扯大的。在家乡,婆婆是远近闻名的心灵手巧、聪颖贤良的好姑娘。后来,婆婆随续弦的父亲去上海,经人介绍嫁给了转业到哈尔滨的公公。文革期间因意外刺激得了精神分裂症。其后,婆婆每天的营生就是捡破烂、瞧热闹。公公去世时,三个孩子都未成年,可想而知,婆婆受了很多饥寒之苦和小孩子以及闲杂人员的欺侮。老人也有清醒的时候。爱人给我讲,有一次,他出鼻血不止,老人把儿子送进了医院,跑上跑下,还步行好几站地到女儿家求援,当时她那焦急的样子,爱人现在回忆起来都十分感动。

爱人排行最小,我们认识的时候,他的哥、姐都结婚了。我曾一度做好了与老人共同生活的准备。经过四、五年的观察,我认为老人并不像常人所见的那样,单纯是个“大疯子”,而是位本质善良、没有丝毫攻击性,甚至很有自强自立精神的老人,我相信老人不会为难我的。

1995年6月,我披上了洁白的婚纱。在这之前,老人被其弟接回老家。那朵应该在婚礼上给老人戴上的小红花我精心地保存着,直到一年后婆婆从南方回来,这朵小花才带着我的祝福开放在婆婆乌黑的发间。

阴差阳错,婆婆还是和自己唯一的女儿生活在一起了。我们只有每月拿生活费和买些衣服等物品的份了。每当我们去看婆婆时,她总是孩子似地扑过来,拉拉我们的手,亲亲我们的脸,然后就翻出自己的“金柜”——一只圆形的塑料小桶,把1角、5分的硬币、纸币往我们兜里揣。有时,也会弄几块糖偷偷地塞到我手里。1996年4月,婆婆在回家的路上被摩托车撞成小腿骨折,住进医院。在那半个月的时间里,我终于得以挥洒自己一片真情的孝敬。出院的前一天,婆婆抚摸着我的手说:“我还没待够,在这,有你,多好,是吧?”我哽咽了。

当婆婆得知我给她生了一个小孙女时,虽不像正常老人那样或欢天喜地,或暗生遗憾,甚至都没有主动抱过孩子,但她把目光盯在了小花布上。用她每天出去捡破烂积攒起来的钱去附近的小百货商店或街头小贩子那扯一块花布,其中那块半米的一定是婆婆在自己极不“景气”又按捺不住内心冲动时购得的。每一块布上的图案都是小小的花朵,素洁、典雅,仿佛是一个个小小的故事在轻轻地诉说……

头一天还出去瞧热闹的婆婆突然到另一个世界报到去了。或许,对她六十七年充满传奇的人生是个风格统一的结局,然而,于子女、于真心爱着她的人未免太伤情了。

婆婆生前酷爱首饰。除了捡破烂所得旧物,没有一件是新的。出殡的那天,我将一枚虽不贵重却美得如梦如幻的仿宝石戒指恭恭敬敬地套在婆婆僵冷的手指上,只求这小小的饰物带给婆婆一份永恒的敬爱、永恒的灿烂。

共 146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看了这篇文章不能不感动,有几个人能像作者这样善待精神受到刺激、每天与垃圾为舞的婆婆?作者和她的老公做到了,婆婆的女儿们做到了。所以,文章给我们讲述的作者和她的弟兄姐妹对老人的善待,是感人的。婆婆是感人的,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关爱她的亲人,可她有着像正常人一样表达她对亲人的感情的强烈愿望,她用非常特殊的方式表达着对亲人的爱。婆婆是不幸的,可婆婆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作者这样能洞察并感激她给予的爱的孩子们。如果,我们每一位青壮年都不嫌弃自己那“邋遢”的亲人,该多好啊!文章语言不华丽,可一处处细节却很感人。【:春雨阳光】

1楼文友: 14:42:21 这篇千字文章,是感人的,值得我们反省检讨,我们嫌弃过我们那变得 邋遢 无用的亲人吗?我们像作者和他的老公、姐妹一样用欢喜善待着自己的亲人吗? 语文教师

回复1楼文友: 09:15: 谢谢您的评语,而且,不仅仅是对文章的评语,更是对我们人格的肯定。这是一种正能量的激励,人性的光芒或许就该这样畅导。我做得还不够,常常为婆婆的早逝,为自己没能在一个屋檐下悉心照料而深深地遗憾!

2楼文友: 15:41:26 看过这篇文章,心中非常感动,感动于作者用那朴实的语言,把心中的情感描写的非常细腻。看完这篇文章,这不仅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老人有儿有女,却回不到家,在外面风餐露宿。饥寒交迫的。心想,我们如果都跟作者一样,人间是不是就会少了很多悲哀啊?

回复2楼文友: 09:20:29 谢谢朋友的理解!人生在世,不能让心境活得太贫瘠,否则,就真成了穷人了。成全一个人,成全一件事,可能就是对一颗日日成长的心一种永恒的救赎呢。我不信教,不拜佛,相信凭内心的纯净和善意的举动,一样可以走进美妙的精神天堂。

楼文友: 16:14:21 感人的文章,欣赏。

回复 楼文友: 11:19:5 谢谢!

云南生物谷产业怎么样

云南生物谷药业怎么样

云南生物谷药业经营产品

产后小便刺痛怎么治
益母颗粒吃多久
缺钙镁的症状有哪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