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

山水澳门往事散文

认真分析一下,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澳门与香港不同,涉及不到国耻,它不是因为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的领土。闻一多的《澳门》一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但把澳门与香港相提并论,不是那么恰当。这位四十年代的民主斗士,是由二十年代的愤青成长起来的。十九世纪以来的民族危机,致使很多知识青年把所有来华的外国人视为仇敌。

当然,葡萄牙人不是带着友谊来华,而是为了追求高额的商业利润。澳门是大航海时代的产物,没有大航海时代的殖民,澳门也存在。早在南宋流亡朝廷时期,澳门就安置过南逃的军民。不过,它只是以荒凉的村落藏于世上,而不能以城市的面貌闻名于东西方。中国八下西洋没有摸到人家的大门,人家反过来找到中国的澳门。正统元年(14 6年)二月,明代英宗命王景弘停罢采买营造,不再使洋,从而结束了轰轰烈烈的下西洋活动。几十年后,葡萄牙人一路借助好望角、果阿、马六甲、暹罗等跳板来到遥远的东方。

澳门并不是葡萄牙在远东的第一个殖民地。第一个在日本,对西方人来说太偏了,几乎是世界的尽头。在中国海边找一个落脚点,才是最优的选择。北可上中国腹地,南能下印尼,东能通菲律宾、日本、朝鲜,西可接中东,或者回老家。澳门也不是葡萄牙人第一眼看中的地点,它占过东莞的屯门、占过宁波的双屿港,但都被强势的明朝军队赶跑了。

接连遭到屯门之战和茜草湾之战的败绩后,葡萄牙人改变策略,不再以武力挑战中国。西方殖民史并不总是刀剑林立,有时欺诈也能获得一块地域。从非洲的好望角和到亚洲的马六甲,很多殖民地都是用不值钱的玻璃珠等物换得的。晶莹多彩的玻璃珠,迷惑了当地酋长和土王的心智,以为是天下至宝,值得用最宝贵的土地来交换。既然不用付出高额代价,再跋扈血腥的征服者也会选择和平。以欺诈手段占据澳门,葡萄牙人才达到了在中国立足的目的。

当然,中国还没有这么浅薄,几颗玻璃珠骗不了饱读诗书的官员。虽然那时中国还生产不出玻璃制品,但在儒家眼里,舶来品纯属奇技淫巧,只会让人玩物丧志。葡人也没想用这种小孩子伎俩,与中国人比智商。十六世纪的明朝还站在世界之巅,任何国家都不敢轻慢。屯门海战之后,明朝政府下令,凡悬挂葡萄牙旗帜的船只一律击毁。在这严酷的禁令下,却有一艘遭遇风浪的葡萄牙商船,冒着巨大的风险驶进澳门。船主哀求香山县官员,借一块牛皮大地方晾晒海水打湿的货物。外乡人的可怜相,骗取了中国人的同情心,同意他们暂时落脚。谁知他们取出牛皮,剪成极细的牛皮丝,圈住了半个澳门。

当时澳门地广人稀,只有几个小村庄,谁也没有把半岛南部荒凉的涂滩搁在眼里。葡萄牙人于155 年骗得这块土地后,又贿赂地方官员,逐渐定居下来。明廷虽然有主驱派和主留派之争,但由于后金(满清)兴起,北方边境告急,不愿在南方多惹麻烦,此事不了了之。作为骗来的土地,葡人没有名正言顺的底气,只能用贿赂的手段保住居住权。

1572年,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让葡人居住合法化了。当年底,葡人向海道副使送上贿银五百两时,被其他官员看见,翻译急中生智说是地租银,海道副使也只好将银子送交国库。自此贿赂变成了地租,一直交至鸦片战争时。

在40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面对中国,葡人还是抱着谨小慎微的心态。他们认识到,只有交好中国,才不至于被赶下大海。中国为什么一直没有赶走盘踞澳门的葡人呢?这与国力不相干,而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没有在第一时间收复澳门,时过境迁,明朝和以后的清朝,都意识到澳门的独特作用,态度由反感演化成容忍,以至稍带欢迎。葡人什么东西都能贩运,澳门无意中成了古代中国观察和接触世界的窗口。留下澳门,对中国有益无害。或者说,有大益只有小害。

毕竟那时还没有现代民族意识,更没有愤青对国家事务指指戳戳。

明清之际,火器落后制约了明军的作战能力。颇具眼光的徐光启屡次上书天启皇帝,请求前往澳门购买葡萄牙的大炮,澳门总督亲自引线,让徐光启自费买了四门,通过实验,火炮威力惊人。明朝一气买了22门大炮,不仅如此,还在总督的同意下,招收了二十三名葡萄牙炮手和一名翻译。后来明朝又买了四门。这些大炮被分别安放在了北京和宁远城。宁远城的大炮,最终让努尔哈赤受伤丢命,延缓了满清入关的时间。

满清得到全国政权后,也没有报复葡人,澳门依然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存在于葡人的管辖之下。明清两代都默认葡人在澳的现实,并非昏庸无能,而是国家利益使然。

不合法的澳门,却有高效的管理。起初是葡人自治,162 年,里斯本派来第一任总督。澳门因其发展很快以及对西班牙不屈服(有一个时期,葡萄牙本土被西班牙所吞并,葡属殖民地都表示效忠西班牙,唯独澳门拒绝效忠),被誉为天主圣名之城。

在香港繁荣之前的两百多年里,中欧贸易几乎由葡人所垄断。澳门成了葡萄牙欧亚国际贸易的重要中转港。葡萄牙船队从里斯本启航,经非洲好望角到印度果阿,再经马六甲海峡到澳门,又从澳门赴菲律宾马尼拉或日本长崎。它用欧洲的银元、毛织品、机械制品,印度的棉织品、东南亚的香料等商品在澳门换取或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茶叶、药材和瓷器,运回欧洲,或者运到马尼拉、长崎等地换取黄金白银。葡人从中获得巨额利润,造成了澳门的经济繁荣。

澳门的作用不仅是经济的,更是文化的。文艺复兴以来的各种思潮和科技,都打这里周转,去到咫尺之近的广州和万里之遥的紫禁城,扮演了西学东渐的重要角色。以《天工开物》为代表的华夏文明成就,也是通过澳门远播欧洲,助力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早期意大利传教士来中国传教,都是先到澳门,在此学习汉语,准备礼物,然后到广东肇庆等地建造教堂布道,开始天主教在中国内地的传教事业。据澳门教区统计从1557-1644年,澳门天主教徒从400人发展到4万人。1594年耶稣会士在澳门开设圣保禄修道院,当作在东亚传教和培训的总部。圣保禄修道院几百年来历经三次大火,已不复存在,遗址俗称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有名的旅游景点。它见证了澳门的辉煌。在1581-1740年间有48 名耶稣会士从澳门进入中国内地,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罗明坚、利玛窦、汤若望等。他们在这个修道院学习中国的礼仪风俗,在中国内地布道多年,然后被地方官员引进北京宫廷,从而影响到中国的科技、文化、乃至于历史进程。《明史》写道:这些东来者,大都聪明特达之士,其所著书多为华人所未道;特别是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以传授科学知识为布道手段,他们带来的科学知识不仅为中国所无,而且在西方也是很先进的,客观上起到了科学文化二传手的作用。

这些富有献身精神的传教士,到中国后扎进民间传道,同时了解、熟悉和研究中国文化,并向欧洲回传,在欧洲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儒家哲理对德国古典哲学产生造成的影响,中国重农思想促进法、英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等。在中西方政府之间还没有多少往来的时候,澳门成为两大文明交流的中枢,既为中国带来了晚明小百家争鸣时代的思想解放,也为西方社会变革带去了东方的元素。

澳门不仅是冒险家的乐园,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转站,还是殖民者入侵远东的情报中心,

地广国富的中国是香馍馍,一直为西方国家所垂涎,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由于澳门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它开埠起,就成为西方各国在东方的情报中心。大多数西方国家,包括1776年独立的北美联合体(美国),都在澳门设置了情治机构。只是由于葡澳政府的谨慎,澳门才没有公然沦为侵华的桥头堡,但利用澳门作跳板,挑战中国底线的行为还是时有发生。

自从宋元时期火药传到西方后,西方各国的武器不断发展更新,十七世纪火枪即被广泛应用了。于是,一些心怀不轨的国家以澳门为跳板,用进贡的名义,把最新式的武器作为贡品送到北京,展示在清朝的君臣面前,以试探中国的虚实。

被郑成功从台湾赶走的荷兰人不甘失败,二十年后又取道澳门,出现在天子脚下,献给康熙皇帝一把蟠肠鸟枪,以此炫耀他们的军事实力。蟠肠鸟枪不过是一把单发步枪,杀伤力有限,比大刀长矛强不了多少,可它代表了武器发展的方向,给冷兵器判了死刑。荷兰使者演示了操作过程,然后略带微笑地环顾大清君臣,面容里藏有道不出的自负。

康熙不一定有这个认识,中国当时也确实没有这种火器,然而,使者的态度刺激了他,他冷冷一笑,不屑地说,这算什么稀罕物,天朝多的是。你回国的时候,朕送你十把。一席话,打掉了使者的傲气,尽管使者心里不服,还想等着看康熙的笑话,看中华帝国的笑话。

康熙在信口开河吗?一个皇帝的金口玉言可开不得玩笑。康熙有底气,中国虽然没有这种武器,但中国有制造武器的天才。把这种武器拿去仿制,还不是小菜一碟。这个人叫戴梓。这次荷兰使者作难,康熙第一时间就想到戴梓。戴梓也不负君命,仿造出十支蟠肠鸟枪,为康熙长了脸面,也为帝国保全了体面。

然而,中国的落后是全方位的,不仅是器物,更关键的是制度。康熙盛世不过是老大帝国的回光返照,骨子里的衰弱根本不能与西方的生机勃勃相比。当然这不是与小小的葡萄牙相比,而是与块头相当的整个欧罗巴相比。即使是小小的葡萄牙,侵占澳门后又去占领巴西,领土与中国不相上下了,蔚然成为大国。

可这个葡萄牙到底也是一个不成器的国家,它最先抢占全世界的资源,却没能把这些资源变成社会转型的动力,而是变成厨房的香料、贵妇的化妆品和上流社会的丝绸瓷器宝石等奢饰物,满足于全民的享受。它没有沦为和中国、奥斯曼一样的西南欧病夫,只是他的表兄弟们心下不忍。直到它加入欧共体前夕,依然是欧洲欠发达的国家。

当它的表兄弟们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用兵舰推销剩余产品时,它在世界舞台上的华丽表演就结束了,成为在后台唉声叹气的过气演员。连带它侵占的地方,也突然间失去光彩,1840年之后,澳门输给了咫尺之遥的香港,拱手让出了东西方交流的桥头堡地位。

可它再弱,也是近代史上的食肉动物,而中国再庞大,却是食草动物。上世纪60年代,葡萄牙外交部长诺格拉的一句话,将葡人在澳门的弱势统治表露无遗,他说:我们从来没有成为过澳门的人。我们一直得以生存,全赖中国方面的良好意愿。可他这话并不完全是事实,事实是,殖民者的本性难改,只要有机会,它还是要扑上去狠狠地咬上中国一口。

亚马留任澳督期间,正值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败给英国。他见时机来了,拒缴地租,无视中国主权,疯狂侵略扩张,并派兵驱逐东莞官员,把辖境扩展到整个半岛,单方面变澳门为殖民地,开始向华人强行征收管理费和地租,华人恨之入骨。1849年8月22日傍晚6时左右,趁他在关闸游逛,东莞志士沈志亮等假装夷人告状模样,接近他,将其刺杀。

在澳门这块以前只有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葡进行了多次博弈,但双方都以克制的态度,没有让冲突演化为大的战争。离战争最近的距离也隔着一泡尿。

1952年7月25日下午,几个乡下来的中国战士没见过黑人,有点稀奇,在关闸前多看了葡方岗楼一眼。葡兵做出侮辱性手势,一个黑人士兵朝中国士兵方向拉了一泡尿。这纯粹是挑衅,受过西方教育的人,不可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出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中方没有理睬,葡兵更加嚣张地越过中方警戒线。公安二十九团一连三班班长宋有增,对葡方士兵的挑忍无可忍,便上前进行警告。哪知对方另外几名正在值勤的葡方士兵也突然端枪跨过警戒线,用刺刀将宋有增左臂刺伤,鲜血直流。正在边境值勤的其他人见战友受伤,马上有两名战士赶过去救助,对面葡萄牙士兵竟然公开向他们射击,中方士兵被迫进行还击。于是,中葡之间最大的边境冲突拉开帷幕。

冲突持续到 0日,双方都有死伤。中方考虑到全国的精力都放在抗美援朝上,西方加紧了对新中国的封锁,澳门作为窗口的作用不能丧失,以与另一个窗口香港相补充,也就没有乘势收复澳门。只是关闸,不让食物和水流进澳门。澳门成为死城,居民人心大乱。葡方被迫递交了道歉书,并赔偿了中方的损失;中方也考虑到事态恶化最终受害的是华人居民,也就不为己甚。

到了1966年,澳门又发生一二三事件。为阻止氹仔岛的居民自筹经费修建小学,12月 日,澳葡当局在总督府前开枪扫射前来示威的澳门师生,造成8人死亡、212人受伤、62人被捕的严重后果。文革时的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骨气,什么都差,就是不差精神。不几天,关闸前聚满了来自于全国各地声援澳门同胞的红卫兵,中国政府也和上次一样,把处理事件的权利交给广东地方政府。在中方的强势进逼下,澳督害怕担当丢失澳门的,被迫在中方替他们写好的认罪书上签了字。

澳门,就这样磕磕绊绊走到今天,在上世纪最后几天里,它回到大中国怀抱里休养生息。上世纪二十年代闻一多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澳门》,成了嘹亮而感人的主题曲,从庄严肃穆的交接仪式上传出,响彻在南海和神州的上空。

共 516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澳门往事》这篇散文,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按照时间的顺序,以较为详实丰富的史料,回顾介绍了澳门“沦陷”的风雨沧桑历程。既有民族不堪的血泪屈辱,又有民族爱国有志之士的高风亮节。澳门的回归,让国人感到了一种中华民族的扬眉吐气及中华崛起的民族自豪。文笔洗练,史料丰富,让人沉思。问好作者,感谢赐稿山水,推荐共赏。【山水神韵:孤漠一尘】【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09:50:40 澳门,一部国人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让人沉思。问好作者,感谢赐稿山水,期待新的精彩! 宠辱不惊,望天空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世间花开花落。

2楼文友: 08:54:56 欣赏朋友文字,还记得澳门回归那年,我还在读高中,岁月如梭,令人慨叹!期待精彩不断!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什么产品补钙效果好吗

佝偻病如何晒太阳

青少年钙片哪个牌子好

老人晚上尿多该吃什么药好
轻度骨质疏松症状
D3滴剂什么牌子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