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

农村生活的回忆康有山

农村生活的回忆(康有山)

我虽然出生在农村,但那是个铁路的小站在真正农村生活,只有两次一次是在社交运动中,在农村搞社教当工作队员那次虽在农村,但是没做农活,是工作队的一个副组长真正做农民是在毕业后,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那是实打实的干农活、当社员,整整干了一年的农活、当了整整一年的农民

那年刚毕业分配到县城,一共有60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分两个点到后头公社去劳动锻炼我们点是在一个叫做王大院大名叫做红光的大队,,有30多人另一伙到八百垧的大队,也是30多人我们当时是拿工资,但却不交伙食费,就算用劳动交伙食费我当时是头儿,有两个副手,那时叫做勤务组,我是组长,两个副组长那些人基本都是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南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哈师大)、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现在的齐齐哈尔大学)、肇东师范学校等学校的毕业生,记得那是在春节之后到达的

我们在没出发之前,就开了动员会大意是要认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好好劳动,要尊敬当地的社员,向他们好好学习,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我们到达的时候,农村已经开始搞备耕了男同学主要是刨粪、往地里送粪种地不上粪,全是瞎胡混,那个年代没有化肥,全靠农家肥刨粪是个力气活,不能着急,得先打出个镐眼,再把镐眼刨深,然后一鎬镐地震,才能刨出大块来,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着急反而不行即使缓劲刨,也会是会汗流夹背的女同学主要是选种子、扒麻、和搓苞米,从劳动强度说那要轻得多

我们住宿在老乡家,吃饭有自己的伙食点,生产队给弄来玉米面、白面、苞米餷子、小米等粮食,菜就是大罗卜、大白菜、土豆后来就是大豆腐、干豆腐、粉条之类的做饭是轮流做,有的同学根本就不会做饭,就派会做的同学贴班记得蒸馒头他们都弄不好,我就给他们做示范,把发好的面先使上碱,揉好后,弄一块先在炉子上烙烙试试,看看起不起

要是起来了,就上屉蒸结果一锅又白又渲的大馒头让大家惊喜不已

到了清明左右,我们开始到包米地去刨楂子那时的地也就刚化了半尺左右吧,把锹头(磨得很锋利,带半尺左右的短杆)绑在一米半左右的锹杆上,再用绳子镖好,咔、咔、咔,走一步刨一下(苞米槎子距离差不多正是一小步)一垄一垄地刨然后弄到一起,等农户随便往家拉,做柴禾

到了耥地的时候,我们主要是把已经融化的土粪用锹扬开,然后社员们赶着马犁耥地起垄,备耕也就算是完成了我觉得这耥地很有意思,不过是用一只臂不变地支着犁把,形成一个等距离耥出的垄自然就直我好奇地试了试,还真行

谷雨前后,开始种大田了所谓大田,就是黄豆、谷子、玉米、高粱、糜子之类的主要粮食作物我们能干的活主要是种玉米,三人一组,一个刨垵(就是用刨楂子的刨镐刨坑),一个施肥(用手把土粪抓到垵里)一个撒籽(一垵四五粒玉米籽)和埋土(埋上土后,还要踩一脚,就是踩格子防旱,以防不出苗)这样分工,是合理的劳动强度都差不多点籽的最轻,可是得埋垵踩格子抓把粪的除了往垵里撒,还要到粪堆去收装粪,也轻快不着

至于耲黄豆、耲高粱、耲谷子、耲黄豆,除了我们能踩踩格子,一般用不着我们但在选种的时候,那是少不了我们的因为那几种大田的耲种,都是马拉农机具弄,我们的水平不行

芒种开了铲,到了芒种前后就开始铲地了看到那绿油油的秧苗,就像是看到了一颗颗新的生命在茁壮成长一样,心里充满了喜欢、怜爱、和寄托铲地我不外行但一般铲头遍地时要留两颗以上的幼苗,这就需要在那些幼苗中铲掉几颗这种选择,是令人珍惜的特别是几颗苗都很茁壮的情况下,觉得那颗也舍不得铲掉但是,也得铲掉,只留两颗,那一棵在铲二遍地时也要淘汰,最后只能剩一棵

铲地,最累的是铲三遍地那时,已到了大夏天一般是天一亮就起来下地,先干一气活,再回去吃早饭,吃完早饭再铲两起地,铲完三气吃午饭,然后午休,躲开中午炎热的太阳下午两点多钟出工下地特别是下午,一到第二气歇气一开始,把锄头一扔,躺在垄沟里就睡着了起来排垄时,有的人得叫好几次

割地,也很有趣虽然是简单的劳动,但也是乐在其中我们主要是割苞米,腿下跨两个垄,左右各揽两根垄,一次就拿六根垄嚓嚓嚓,左右开弓,一手用镰刀割,一手掰玉米杆,很像勇士在摧枯拉朽一样

除了地里的活,我在冬天也铡过喂马的谷草那是两个人合作,一人铡,一人入草得两人很好的配合,否则容易铡到手尤其是入草的人,绝对要注意,最必须的原则是手不能超过铡刀的底座的木座,一只手用小臂把草拢紧,一只手掐紧草束,伸到铡刀下两人的动作还得协调

做豆腐也很有意思,那是几个人一起配合洗黄豆的,磨豆浆的,过包的,煮浆的,点卤水的,泼豆脑的,是连续的工序而主要的工序是煮豆浆不能过火,更不能糊锅,开锅就好最主要的环节是点豆脑,用多少卤水,点脳的速度,要恰到好处,让豆腐脑的块小而均匀,做出来的豆腐才能鲜嫩可口其中,过包是最累的活,那要把磨好的豆浆舀到豆腐包里,把豆腐渣过出去,为了把豆浆过滤得彻底干净,需要用大木夹子每包都要夹几次,所以会使人大汗淋漓

当土豆收回来之后,那些长得比较小的要选出来,漏粉条,那时候一般不是去卖,而是分给社员家

漏粉就是做粉条,也很有情趣那是很多人的劳动首先是把土豆放进大木槽,把土豆彻底洗净然后是把它磨得很碎,像过豆腐包一样,过包挤压,为的是把土豆里的淀粉尽量挤出来然后是把土豆浆放到大缸里沉淀,大约过一天一宿,淀粉就沉淀下来成一个大砣了然后,把粉砣用攃子(类似于攃土豆丝工具但是比较粗大一些)再攃碎,用明钒打欠这是技术的关键打好欠,再加粉面子羼揉好把大锅填上水,烧开锅上方用吊钩拴着绳子,绳子末端一个小吊钩,上边拴着粉瓢(金属的瓢状,带有像筛子似的眼),把倒好欠的粉面子弄成小砣,放进瓢里去,用手掌在上面拍打,让初成的生条,落到水开着的锅里去等锅里的生条煮熟捞出,搭在长木条上,拿到外面凉半干,弄成把或捆成捆再凉干入库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的伙食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甚至根本就不用做饭吃主食了因为那烧水的锅里,过一阵子就得清理一下那锅里折的粉条头子,一清理就不少,这些东西就归我们了午间或晚上,我们把那些粉头用水桶拎回食堂,撒上点盐巴、再浇点酱油、加上点调料,干脆吃水煮粉条头,每个人吃两碗,就吃得饱饱的了

在乡间,也有好多的事是属于冒险可那时年轻,胆子大,不怕危险,身手也灵巧,所以什么都敢试试看见老板子赶车,两只脚在车板上叉腿站着、很稳当,我就也把长鞭子拿过来,在老板子的指导下,叉开腿,赶六驾马的车,也很得意那时,队(生产队)上有一匹马,很烈性,不让骑,我就不信邪有一次,我突然跳上这匹马背上,手抓住它前颈上的马鬃,两只脚勾住它的前腿,它又是狂奔,又是旋跳、又是转圈,企图把我弄下来,但我抓得实、脚也勾得紧,它硬是没甩掉我因为我小时候就喜欢骑马,几岁时就和小马倌混得很熟,和他们一起骑马剅(就是用最大的速度跑比赛)沟其实,这次是很有危险的因为马没有笼头,真要是甩下来,真的就得摔坏了后来,主管下乡青年的大队干部老姚,把我批评了,并告诉我,以后不许干这种冒险事我也真是心服口服,觉得这是真有些不妥,不该这么逞能

除了劳动,我们每天晚上的晚饭后,都到生产队里学习队上的老孟孟庆昌,文化不低总是他找来学习材料,在汽灯下读,读完之后,大家讨论学习之外,也搞搞文艺活动记得我还曾经把小提琴拿到点上,为社员独唱伴奏那个女孩子叫闫溪清,真有一副好嗓子,那年才只有15岁,长的蛮漂亮,音准音高都好她唱的浏阳河很清亮,有的地方唱的不准,点上的女同学替她指导,结果全公社评上了一等奖

时光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年底我们按着县里的要求,回到了县里,等待分配工作

这一年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很有意义,真的学到了很多农村知识这些知识,无论是生产劳动方面的,还是生活方面的,对我的一生,都起了不小的作用

时光虽已过去了,但那段生活却在心中留下了永久的记忆特别是那些质朴而热情的好多农民,他们的形象也永远印在了脑海里50来年了,王德朴、王德志、王耀明、姚洪生、孟庆昌

他们的形象到现在依然在我的脑海鲜活着总想有机会再到那里去看看,但终于也没有成行,就写篇文章回忆一下吧

沈阳中亚白癜风医院专家门诊

有人在济南血管瘤医院治好吗

茂名治疗不射精症费用

银川治癫痫病医院哪好
广西哪家癫痫病医院最好
昆明最好的癫痫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