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民众期待官员财产申报尽快纳入法制轨道

【江山·时事聚焦】报道:韩德云连续两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自2006年起他在每年的两会期间都向全国人大提出关于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建议,今年他将提交《请求全国人大尽快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纳入立法计划》的建议。一份关于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建议,韩德云代表连续提了7年。这当然体现了韩德云代表履职的执著,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重要,以及推进相关制度建设的不易( 月9日人民)。官员财产公开立法何时“破冰”,是民众的殷切期待。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其他的各项指标都有了令人满意的记录,唯独在如何管好公务员,制止其权力寻租这一块,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现在商业活动中的行贿、受贿已成为一种“潜规则”,工程建设、医药购销领域是商业贿赂犯罪的高发区,并呈现出向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及电信、金融等行业延伸的趋势。如果任由公权私化,干部深陷利益格局,可能导致“权力资本”的恶性膨胀,造成政治和经济两大系统功能发生紊乱,致使地方党委、政府公信力丧失,直接腐蚀党的执政基础,并引发群众与政府的尖锐对立和社会价值观念的畸变,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警惕。

反腐倡廉,近年来一直列在“两会热点”络调查前10位,广受民众关注,今年也不例外。虽然我国反腐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打击腐败的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仅去年,全国共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484 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777人。中央纪委秘书长、发言人 称当前形势是三个并存:“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一些贪腐干部的堕落轨迹往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是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如果从苗头上及早发现,治病救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证明我们监管制度不健全,韩代表的提案,就是专门针对“监管失灵”的问题。他认为:“除了需要大力打击贪腐以外,更要注重预防,公开官员财产制度,作为反腐“利器”,很有必要,它能起到预警作用,越早越好。”

所谓财产申报,其实就是“亮家底”,它是一种事前监督的措施。我们有些官员不是常讲要与国际接轨吗?国外把它称为“阳光政策”,是衡量一个官员清廉程度的主要规则,也是反腐败的主要法律依据。很多国家早已专门对公职人员进行道德立法,而官员财产公开都是道德立法中的重要内容。将官员财产公开纳入法治轨道,是大势所趋,迟早要做的事情,不如尽快推进,这也是爱护干部的一种有效手段。国外成功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它是反腐倡廉的制度保障。在美国,法律对财产申报中的违规行为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对拒不申报、谎报、漏报、无故拖延申报者,各单位可对当事人直接进行处罚;司法部门可对当事人提出民事诉讼,法院可判处1万美元以下的罚款;对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的人,可提出刑事诉讼,判处最高25万美元的罚款或5年监禁。

早在1766年,瑞典公民就有权查看从一般官员直到首相的纳税清单,这个制度一直被延续下来,并被世界许多国家借鉴,成为极具约束力的反腐机制。188 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财产申报制犹如一把利刃,直刺腐败者的要害,为推动各国的廉政建设、净化社会风气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韩国在199 年宣布实行《金融实名制》之后,一个月内包括韩国大法院法官在内的一大批高官先后辞职。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要求县处级副职以上的官员,应当于每年1月 1日前集中报告一次上一年度的收入、房产、投资以及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等十四大类情况。对于防范官员隐瞒实情、欺骗公众等损害民众利益的行为,应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项规定不向社会公开,老百性没有知情权,再加上各级官员“犹抱琵琶半遮面”,互相包庇,流于形式,从而使得权力寻租的灰色空间并没有减少。近年来从一些腐败大案中,曝光官员越来越多的巨额来源不明的财产,就是有力的证明。

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说,为了不使党员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流于形式,必须要有一个让瞒报、漏报或不报者承担相应后果的“制度保障设计”。只有立法才具有威慑力,才能让党员领导干部申报的内容真实可靠。领导干部财产若不向公众公开,廉政监督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如果财产申报制度比较完善,将官员申报的财产对外公开,可以设想,一旦有干部出现正当收入与消费水平严重不符的情况,相关部门就可以立即要求申报人作出解释,这样或许可以使不少腐败官员悬崖勒马,那些贪腐上千万、上亿元的官员就不会这么顺利了。

造成今日腐败的局面,与我国立法滞后有很大关系。一直以来,我国有一批专家学者们始终认为,官员的财产属于个人隐私,无须向社会公众公开,正是在这种理念之下,2005年出台的《公务员法》,未能将官员财产公布作出明确规定。2007年出台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未将官员的财产等个人情况列为政府必须主动公开的信息,从而令公众对官员的财产无从知晓与监督,政府官员的财产等情况越保密,贪腐的概率就越大,现在闷声发大财的大小官员铺起一层,只是贪腐程度不同而已,官员的廉洁靠道德自省来约束,那是很不现实的。

有教授说:“现在实施官员财产申报,面临着核查困难、官员有抵触。”如果说是技术层面的,我认为:可以边执行边完善,在实名制落实了多年的今天,应该问题不大,因为房产与金融早就实行了实名制。可能最大的问题,就是官员自己。敢不敢公开,考验着我们的党政领导。如果没有革自己命的勇气,就突破不了利益格局。正如友所说,该简单改革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所谓硬骨头其实就是利益格局的固化、权力过度扩张、以及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与监督。这也是现在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难点问题。敢不敢革自己的命,民众在期盼。就看政府能否拿出勇气,迈出官员财产申报立法的实质性步伐。

为什么有官员抵触?因为个别官员有大量财产来源不明,甚至是非法所得,故而不敢也不能露“富”。于是对财产申报制度就“消极怠工”,要么敷衍了事,“光打雷不下雨”;要么断章取义,“各取所需”;要么另搞一套,“绕着制度走”;要么全盘否定,把推给政策本身,把过错推给政策制定者,以制度的不成熟为由变通执行,甚至拒绝执行。一些官员们喊改革喊得震天响,改革的炮仗放过以后,回过头来看,真正推动制度进步的改革措施少之又少。有的地方以改革前沿自居,这个模式那个模式地鼓吹,但所推出的具体改革措施不伤筋不动骨,多是行政管理领域的小修小补,属于技术性改革,却被冠以突破性改革的大名。这是为什么?就是没有革自己命的决心和勇气。例如:“推进养老金并轨改革”,建立国家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分配的公平,一再成为媒体与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我们的政府至今三年了,为何还没有提上日程上来?“三公消费”这个巨大腐败黑洞也是每年两会代表热议话题,提了几年的建议,不但没有暏注官员的嘴,反而这个肚量越“吃”越大,一年多挥霍几千万成天文数字。同样,政府机构精简开始都是大张旗鼓,轰轰烈烈,末了都是继续膨胀,越减越多。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改革被既得利益格局所左右,因而无法革自己的命,这样的假改革老百性只能用脚投票。

“革自己的命”在毛泽东那个时代我们经常听到,那时官员与百性是鱼水关系,收入基本没有区别,群众心里都一清二楚。那时生活水平不高,绝大多数人读的起书,看病全报销,单位分住房。虽然物质不丰富,但人民感觉很幸福。自从1978年全国开始改革开放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个人收入的差距逐步拉开。当官与民的差距越拉越大后,人们开始关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改革开放的红利是如何分配的?现在少数人富的流油,多数人看不起病,买不起房,上不起学,怎么改革幸福感还下降了、还不如以前了呢?这时人们便开始怀疑国家的财富分配政策不公平。人们发现除了资本家发的快以外,其次就是我们的官员,各种灰色收入、隐形收入的数目还相当可观。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政府官员进行财产公示呼声越来越高。

权力寻租使得某些官员可以一夜暴富,而官员财产曝光则可以对其产生强大的震慑力。显然,官员的财产公示问题已经成为遏制权力寻租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么些年过去了,现在突然又听到有高官喊出“革自己的命”的声音再现,真是震聋发聩,让民从眼睛一亮。共产党如何革自己的命?很多友包括人大代表都支持从领导干部公示个人财产开始,这是民心所向。我相信,多数官员都是清清白白做事的,能够真正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社会前进的根本利益出发,能够放下私心,张扬公心,带头支持官员财产公开立法,不支持者肯定只是极少数,腐败的官员肯定反对公开自己的财产,不愿意给自己套上紧箍咒,即使申报也一定会瞒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正如友田嘉力所说:“普通百姓并不知道官员们富到了什么程度,如何共同富裕?首先要摸清家底,搞清楚目前官员们收入状况,才好给共同富裕确定一个可以操作的的具体目标。”是呀,当公众知道了官员拥有的实际财产之后,普通百姓只要获得其五分之一,就很满足了。领导干部公示个人财产后,社会就可以进入共同富裕的实施阶段。这样赶有目标追有方向,政府才不会乱许愿乱承诺,老百姓也不会空指望瞎追求。

最近几年频频爆发的群体性事件,与官员的权力寻租、行为失范有密切的关联。一些官员不仅丧失了共产党员的理想,甚至连作为执政党的利益也不愿意维护,产生“做官捞一票就走”的想法,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一个存在经济问题的官员决定外逃之前,一般都会先将子女或配偶送到海外定居,使自己成为“裸官”以解除自己外逃的“后顾之忧”。如果建立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官员的财产就必需如实公布,当发现其有与自身收入不相符的巨额财产,就会及时受到调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裸体做官”现象出现,从而减少存在经济问题官员外逃的可能性。

前年两会,温家宝总理在与友互动的时候,就透露正在积极准备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而且2008年浙江的慈溪、新疆的阿勒泰等一些地方政府也已经在试行,积累了三年丰富经验。希望他们的实践成果,尽快向全国推广应用。去年中央纪委在给韩代表的回复中明确表示:“已经着手起草建议稿”。写了一年应该定稿了,不然这是什么效率呢?希望本届政府能够从部长高官们开始实施,带头率先申报自己及其亲人的个人财产,如果高官们做到了,看下面的这些小官谁敢不从,不然规定可以就地免职。官员公示个人财产是当今世界通行的准则,连资本主义国家都能做到,难道我们这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还做不到吗?这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希望本届政府有关部门加快财产收入申报制度的立法进程,使之早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之中,为财产伸报保驾护航。

( -1209:51: 6)

共 441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公开官员财产制度,当是“反腐”利器,百利无一害,这一提案的展示,道出广大民众的心声。作者依据此事,联系中外国家体制,深入解析我国的经济环境与整体贫富悬殊较大的原由,针对当下的“裸官”现象,重申公开官员财产的必要性,有理有据,言真词切,论证有力,有较强的信服力,值得一读。 【:冰煌雪舞】【江山部精品推荐0120 1426】

1楼文友: -14 14:17:15 一份关于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建议,韩德云代表连续提了7年。现在的官员们都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财产,主要与腐败有关!文章再次展现了公开官员财产的重要性,道出广大民众的心声,值得注重!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2楼文友: -14 20:46:42 关注时事,说理有据,直指现实,深刻有力。好文! 凡眼看世界,飞云有话说。

慢性心衰中药配方

慢性心衰的主要表现

鲁南欣康可以空腹吃么

精神焦虑抑郁消化不良肠胃痛
5岁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办
小孩鼻塞吃什么最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