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乡间旧风物散文
一、竹毛梢
乡下孩子撒欢儿在外面玩耍,天擦黑都不晓得回家。母亲做好晚饭,从门后提起竹毛梢出村找孩子。她们一边呼喊孩子的小名,一边用竹毛梢敲打路边的羊齿植物,以宣泄她们对孩子的怨气。
每天,大人对我们小孩挂在嘴上说得最多的就是,你想挨竹毛梢抽啊。
竹毛梢管教孩子,伤皮不伤筋骨。小孩挨了竹毛梢抽,吃了痛,就长了记性,以后说话行事懂得分寸。
江南雨水多,盛产竹子。农人喜欢在房前屋后种竹子。竹子生长迅速,不消三五年,隐然成材。竹竿坚硬,韧性强,适合编制箩筐、簸箕、筛子、竹床、椅子等竹制用品。农闲之际,蔑匠师傅穿梭于各个农户家。而蔑匠师傅从竹子上削下的竹梢,农人扔进灶膛或是用作编篱笆。蔑匠师傅干活时,倘若家里有野孩子不识时务地在他们身边转来转去,农户一准挑选一根不粗不细,长短恰好的竹梢,摆放在孩子的面前。孩子的笑容霎时隐去,温顺地低头,不敢吭声。
至此,那根精挑细选的竹毛梢化身为农人家里的一名成员。它和锄头、铁锨一样,被农人竖立于门后。
竹毛梢让孩子们乖乖就范,也令村里的动物俯首称臣。
牛的性格像孩子。不管年岁多么长的牛,它们有时跟孩子一样不听话。
父亲每次牵牛下地耕作,手中总不忘带一根竹毛梢。牛拉着犁铧丈量水田。父亲一手扶犁铧,一手挥舞竹毛梢,像个带兵打战的将军,指挥着牛儿前进的方向。竹毛梢按照父亲的意愿,控制着牛的勤与惰。水田犁好后,父亲将轭套挂在它的肩上,准备耙田。牛儿甩肩膀,罢工。父亲抡起竹毛梢,朝它的身上狠狠地抽打几下。牛儿慑于竹毛梢的威力,不得不屈服、认命。
但父亲不打我们。每次我们犯错,他总是高高抡起竹毛梢,竹毛梢顺着我们的身侧,轻轻地落在了地上,弹起无声无息的灰尘。
村子的后山有一片桑树林。桑葚密密匝匝缀满枝叶,小孩常跑去采摘桑葚,吃得舌苔,牙齿都是紫黑色的。若是张嘴说话,空气中也流淌着桑葚的甜味。桑葚虽然好吃,可是桑树林里潜藏着未知的凶险。有一种蛇,浑身赤红色,装点黑色斑纹,长得极像地下挖出来的桑树根。村里人叫它桑树根蛇,其毒性很大,孩子远远望见了,都退避三舍。五六月桑葚成熟的时候,偏是蛇活动的高峰期,它们出没于桑树林。父亲因此不准我们去桑树林,怕我们遇到意外。但我们的嘴巴实在管不住脚。趁着父亲下地劳作,我们偷偷摸摸去了桑树林。吃饱了桑葚,我们才想起怎样悉数销毁“罪证”。可是无论我们趴在水塘边,如何用力擦洗嘴巴,紫黑色依旧顽固地沾在我们的嘴唇上。父亲下地回到家,见此景,气得举起竹毛梢,却舍不得挥下来。有一次,邻村一个专门治蛇咬伤的草医路过我家门口。父亲拦下了他,询问有什么办法防止蛇咬伤。草医说,有草药,但出门就得涂抹,很麻烦。父亲闻之,很失望。草医话锋一转,道,竹子是蛇的舅舅,蛇最怕竹毛梢。父亲信以为真。以后每年的五六月,他不再反对我们去桑树林。只是临出门,他硬是塞给我们每人一根竹毛梢。
二、红薯
红薯一动不动地匍匐在地里,藤蔓仰着头凝望水田的稻子。水稻生长在肥田沃地,农人精耕细作。红薯感到很卑微,它兀自选择了山腰脊梁,潜滋暗长,常年思索着《七品芝麻官》中的那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我一直笃定红薯和马铃薯是两姊妹。它们皆属于舶来品。中国的《诗经》中描写了许多植物,唯独没有红薯。在画家的笔下,稻粱菽,麦黍稷,豆棚瓜架,萝卜白菜,以及花鸟虫鱼,统统能入画,唯独没有谁挥毫红薯。红薯的籍贯是乡村,它从南美引入中国,最初对中国的西部人口繁衍起了重要性的作用。后来,红薯辗转离乡,像所有由北往南迁徙的先民一样,落户于江南,根植于江南。
红薯生来就命贱。端午节过后,太阳的火爆脾气委实见长,吞吐出的气息都能烤焦路旁的草。一根红薯藤被村人剪成几段,随意朝土里一插,就再也无人理会。阳光暴晒下的红薯,委屈地蜷缩着叶片。一星期后,它们抵抗住毒日的 ,绿中带紫的叶面泛出亮眼的光泽。
红薯的根在土壤中生长得比较缓慢,秧子傍地而走,疯似的铺满地里,继而又毫无顾忌地延伸到小路,几近绊倒行走的农人。农人忍无可忍,举起镰刀,像割稻子一样把它们放到,抱回家丢进猪圈。红薯藤在很多时候,都是猪的果腹之物。
但爱美的女孩喜欢凑上前,掐下一把红薯梗。去掉叶子,把红薯梗掰成一截一截,抖开,整根红薯梗像一串长长的耳环,被一条细丝连在一起。她们将这天然的耳环挂在耳朵上,在村子里四处招摇。
乡下缺菜的日子,也吃红薯叶。叶子焯水除却苦涩味,淋上麻油辣椒,味道像空心菜。红薯梗,翻炒比较简单,吃在嘴里有青草的气息,甘甜,好吃,特别去腻。记得小时候,每个夏季的晚上,父亲将饭桌放置院子里,母亲照例炒一盘红薯梗,我们就着稀饭,就着晚霞,吃得 飞扬的,而天边的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山岗,把大人们白日的劳累和艰辛一并化作了一缕风,悄无声息地带走了。乡村到处呈现一派祥和、静谧的气息。
霜降来了,红薯的叶子蔫不拉几地耷拉在藤上,地里却是一个聚宝盆。一锄下去,到处是肥硕的根块。“白心”红薯,脆而甜,适合生吃。而挖出来的“红心”红薯呢,我们等不及大人们背回家。寻找一个山包,捡一堆柴火燃起,烤得满山飘着红薯的香气。煨熟的红薯,从左手撂到右手,又从右手撂到左手,在两只手心里颠来倒去。我们嘟着小嘴吹热气,冷不防就被红薯画成了一个大花脸。有时因为心急,连皮来不及剥,一口咬下去,舌头上常常烫起泡。顾不上了!红薯入喉,软、黏、甜的味道进胃,通体被红薯熨得舒坦之极,忍不住发出“哎,哎”的几声。这当然不是叹息,是幸福的感觉呼之即出。
江南的风,充溢着红薯的风,弥散在村庄的四周,最终又成为我们身体内的某一部分。
红薯聚合了阳光的温暖,贮存了土壤的香甜。
生在乡村的孩子,吃着红薯长大,他们的脸上泛着红薯的光泽,身上被赋予红薯的秉性和素朴的性格。
三、老墙
国有国魂,村有村魂。在乡村,墙是老屋的魂。
墙在《说文解字》中意为“垣蔽也”。而从会意上看,有“垒土为墙,意在收藏”的意思。几千年前,我们的先民逐水而居,夯土垒墙,结束了居无定所的生活。一抔土,一掬水,智慧的先民们就地取材,用灵巧的手脚,将水、土粘合成团,成就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
有了墙,人类就不再饱受风雨的侵蚀。而墙与墙纠缠在一起,渐渐地汇聚成村落。人们依靠墙守家护院,依靠从墙上吹过的风传递音讯,依靠墙内的灯光相互照亮,依靠袅袅升起的烟火,撑起了一片安宁的日子。
墙,恪守自己的职责,默默地庇佑着我们,延续着生生不息的烟火,它见证了祖辈们在院子里的成长和辉煌,欢聚与离别。院子里的人进进出出,一拨又一拨,墙如一把凿子,静静地凿向空寂的时光,窥望着时光的缝隙。风来了又去了,多少时光流失不复返。墙的眸光由明亮转为昏瞑,显出了垂暮之态。原来,世间许多事物和人一样,抵不过岁月的沧桑。
在我们的老家,随处可见有些年头的老墙。当饱满的阳光从村庄皱褶丛生的皮肉里炸开成一朵朵花,村庄的迹象遂而都在花瓣上一一显现。黛色的瓦房,逶迤着光的弧线,将村子挤得七零八落的。一只鸟一头撞破光晕,落在低矮的老墙上。状若老人的墙,抿了抿豁嘴,睁开眼。
很多时候,人不知如何站立,但老墙似乎比我们人更懂得怎么挺直身躯。老墙的上半截往上挺立,引来一些藤本植物在此安营扎寨。比如爬山虎和刺玫。不过数年,这些植物就像一根根榫扎进泥缝中,它们的藤蔓不甘寂寞地攀附在墙体上,却无意间泄露了老墙的年龄。老墙的下半部深埋在地下,失去地面上的那部分热闹,便固守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命运,朴素有致,与土地浑然为一体。
老家的墙是父母胼手胝足堆垒而成,每一块青砖以及每一掬砂石皆存留他们的汗水和体温。墙的外面栽种杉树、桃树。麻雀、八哥常栖息于枝头相互显摆羽毛,一旦察觉异样动静,它们扑腾着翅膀四散逃窜。老家屋内的青砖墙面上抹着粗劣石灰。有几处石灰剥落,隐隐露出烟熏火燎痕迹。而被水洇湿之处,慢慢地就长出了白色的毛或是绿色的青苔,漫漶成一幅水墨画,幽幽地,透着冷冷的暗示。屋子里的每一件器具,早已失去了光鲜,经过我们的抚摸,泛出黯淡的微光,秘不示人地散发沉香。
冬天暖阳的日子里,父亲和隔壁的喜子哥、金水伯等几个人圪蹴在墙根下,抽一会烟,说一些地里田里的农事。男人以墙为靠山,彼此的身体紧贴在一起。一面墙,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连接了彼此的身体,表达出人世间最温情的内容。母亲端条木凳倚靠着墙,等待墙外杉树上鸟儿的叫声和影子掠过头顶,她好顺手用针线将它们临摹在我们的新衣裙上。而我们时常挨着母亲,听她讲述有关墙的故事。
母亲说,人是三节草,穷不过三代,富也富不过三代。古时有钱人最怕子孙后代中出一个浪子,抛荒游懒,败掉万贯家产。故而在盖新房时,特意往墙缝里嵌一些铜钱,留给后人作为营生之资本。
墙,遮风挡雨,在寻常百姓的眼里,是与土地一样坚实的靠山。而在母亲口中描述的文人笔下,自有一番别样的旖旎。母亲讲《西厢记》名字的由来。月亮照进厢房,“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道不尽的风流埋伏在其中。当然最凄美婉转的应属陆游和唐婉于墙上题写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这次第,一个愁字怎生了得?母亲每每讲完故事后,就教我们背诵诗词。那些故事和诗词如一盏灯照亮了我们文学之路,对我后来热爱文学具有启蒙作用。
围成院落的一堵土墙,不仅是我们的乐园,也是家禽的乐土。家里饲养的公鸡尤其喜欢飞到墙上,张望远方的景色。有时,猫也会蹿上墙,一副宿醉未醒的样子,慵懒地想着不为人知的心事。
抚摸着老墙,它仿佛是一种慰藉情感的酵母。老墙在,我们的家园就在。老墙永远在那儿等候着游子的回归。
共 86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在这篇散文中围绕着:竹毛梢、红薯、和老墙三部分进行了阐述。在孩子们的记忆里对竹毛梢有着难以忘却的记忆,竹毛梢,可用来编织日常用品,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它。但是孩子们对它印象深刻的是经常挨抽,用竹毛梢打人,伤皮肉不伤筋骨。用大人的话就是不抽不长记性,吃痛了才长记性。五六月份桑葚成熟的时候,有着无比的诱惑力,但是因为桑树根蛇的缘故,被大人们禁止进去。孩子们偷吃后,罪证却是难以消除,当父亲抡起的竹毛梢,顺着身侧落在地上。后来,再进去时每人带着一根竹毛梢,这个情节中,父母对子女浓浓的亲情展露无疑。在第二部分讲述了红薯本是舶来品,因为它好耕种,高产,被人们作为首选的农作物。红薯生命力顽强,象征着平凡大众,虽平凡但并不平庸顽强的生活着。红薯叶、红薯梗、红薯都可以食用。对于孩子来讲,最喜欢的还是烤红薯,在这一段中把童年的童真童趣描写的淋漓尽致。最后一部分里,描写的是老墙,在开头部分作者就已经阐述明白:“ 国有国魂,村有村魂。在乡村,墙是老屋的魂。”老墙印证着曾经的兴旺与今日的辉煌,老墙叙述的是一段历史、是一段传承、是一段文明。墙,是厚实的代言,它可以遮风挡雨,也可以婉转旖旎。在这篇《乡间旧风物》里,描述的是平平常常的几段故事,但是故事中却隐藏着不平凡。平凡的是普通的生活,不平凡的是由平凡堆积而起的厚重。时间不缓不慢的走去,曾经的纯真变成今日的成熟,然而,一路走来多少风景都被收藏在内心深处,回想起来的时候,依然散发着难以割舍的缕缕情思。在这篇散文里,作者以近乎直白的语法,层次递进的描述着隐藏着心中澎湃的乡思乡情。平淡的语言下,有着对往事的难忘,对故乡的眷恋,还有着时光中独有的厚重。欣赏佳作!力荐阅读!期待更多精彩呈现!【:莲香隐隐】【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9:0 :28 问候作者,遥问冬怡!有按不到处还请多多担待!
2楼文友: 19:06:09 欣赏精彩美文!敬茶!希望看到更多精彩呈现!
楼文友: 01:17: 4 欣赏青青姐朴实而细腻的文字,将我们的目光带入了乡村那一段记忆,很有画面感,同时也能引人共鸣。
5楼文友: 17:12:12 拜读老师精彩美文,欣赏学习。问春安!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首荟通便胶囊能不能长期服用
首荟通便胶囊可以长期吃吗
首荟通便能调理肠胃功能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效果好吗三个月的宝宝咳嗽怎么办啊
消化不良右上腹疼痛
- 下一页:写给我的小馨忆
- 上一页:阿来年创作格萨尔王英文版
- 06月21日体育大丹犬咳嗽感冒了治疗方法位置
- 06月21日体育外出期间松狮犬不上厕所应如何训练位置
- 06月21日体育外出旅游时如何安排好雪纳瑞犬位置
- 06月21日体育给狗狗吃草莓都有哪些危害位置
- 06月21日体育多久给猫咪洗一次澡才合适呢位置
- 06月21日体育夏季防暑小观点怎样降低萨摩耶对温度的敏感位置
- 06月21日体育夏季边境牧羊犬饲养问题位置
- 06月20日体育猫得先天性心脏病怎么办做健康猫咪位置
- 06月20日体育猫尾巴的作用是什么位置
- 06月20日体育猫咪饲养需要准备什么位置
- 06月20日体育猫怕冷吗位置
- 06月20日体育猫咪训练有方法要耐心少处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