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苏州芦竹浮岛生态就得在肌理上修复物业

苏州芦竹浮岛:生态就得在“肌理”上修复

湖中“驿站”引来候鸟“做客”,苏州湿地试点“芦竹浮岛”,营造浅滩生境形成可循环生物链。从去年开始,“芦竹浮岛”在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常熟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昆山天福湿地公园、高新区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地进行试点,均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果...

中国园林10月19日消息:湖中驿站引来候鸟做客,苏州湿地试点芦竹浮岛,营造浅滩生境形成可循环生物链。从去年开始,芦竹浮岛在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常熟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昆山天福湿地公园、高新区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地进行试点,均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果。

近年来,随着苏州各地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力,有关城市蛙声黄鼬通道等原本消失的话题,重新被市民提起;不少叫不上名的小动物,也时不时在市民视野中重新被发现。苏州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上,每年春季和秋季是候鸟迁徙的黄金时期,候鸟作为鸟类物种的重要组成,其种群数量可以反映整个生态环境的状况。资料显示,在苏州的某些小岛上,不仅能够观察到多达32种的留鸟,如白鹭、白头鹎、树麻雀、八哥等常见鸟类,候鸟也达到51种,就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北蝗莺也首次在苏州地区出现了。今年5月份发布的《201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则从综合数据评价体系方面,证实了苏州在包括香港、澳门、台北等在内的全国294个城市中的生态宜居程度:生态宜居竞争力名列第九。

正如古建保护重在修旧如旧一样,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中最需要坚持的原则就是自然的肌理。就以湿地公园为例,让湿地修复应有的生态环境,不能想当然地种大树、栽名花、植草坪,更不能为了聚集人气就把娱乐设施建到湿地公园中。而应当是,多做减法,尽量少点人为干扰,减轻负荷压力。力争自然功能的加法,即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涨幅为2.3%。(新华社) 芦竹浮岛试验项目遵循的便是自然的肌理,一方面使用的材料是环保的芦苇和芦竹;另一方面其营造的浅滩生境,芦竹的根系生长在水中,可以吸附微生物和底栖生物,成为鱼虾的食物,鱼虾供鸟类觅食,形成一条可循环的生物链,净化水质,改善水环境。

按照自然肌理修复生态效果好还不贵。以前的会呼吸的驳岸是如此,如今的芦竹浮岛同样如此。苏州的生态环境期待涌现更多这样的手笔。

同里国家湿地公园:自然生态与水乡村庄共融共生

南宁市西津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11月1日正式施行

北京“十三五”将新增湿地3000公顷

贵州省获国家亿元资金保护境内湿地

(来源:苏州)

那家看白癜风医院好
贵阳白癜风治疗哪家好
乌鲁木齐哪家医院治包皮过长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