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天涯追忆中国牡丹史上的四大名人散文随笔

唐代诗人徐凝有诗云:“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在其著名剧作《牡丹亭》里有一首诗写到:“问君何所欲,问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由此可见,牡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多么高尚和至尊。有人喜爱牡丹甚至到了“醉死梦生”的程度。

我从小就喜欢花。但由于生长在贫穷落后的鲁西南农村,平时只能看到一些蝴蝶似的桃花、杏花,碎金似的枣花、槐花,而对牡丹、玫瑰、芍药等名贵花卉,从没有见过她们的尊容。

十四岁那年,我考上了区里的高小。在这里我有幸结识了一位“美丽天使”——绘画老师。他叫孔令钦,祖父曾给大户人家当过“花匠”,跟屁玩耍,耳濡目染,天长日久,他也爱上了花卉,特别是又大又好看的牡丹。后来他竟成了“绘画牡丹”和“剪纸牡丹”的能手,村里有人结婚都求他一幅画或剪纸,并排贴在大红喜字旁,以取“喜事盈门”和“荣华富贵”之寓意。

一天上美术课时,他带来一幅鲜艳夺目的画卷在课堂上展示,只见那碗盘大的花朵,像小孩的笑脸朝我们绽开,我们一个个都惊呆了。我第一个站起来发问:老师,这叫什么花呀?为啥这么好看!老师笑笑说:这叫牡丹,老虎是兽中之王,孔雀是鸟中之王,她可是花中之王呀!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无人不爱。据说唐朝武则天女皇和牡丹还有一段“啼笑情缘”呢。他还说,我国南北有两个牡丹之乡,一个是洛阳,一个是菏泽,就是过去的曹州府。听说还有一种“枯枝牡丹”,但不知她藏身何处。

听到老师头头是道地介绍,当时我们都感到纳闷,孔老师怎么知道这么多呀!后来才听人说,他每月都要来回步行几十公里,到有“中国牡丹之都”之称的菏泽去观赏牡丹,了解牡丹坎坷而辉煌的身世。好在我们县也属于菏泽地区,离得并不太远。

万万没想到,这儿时的“牡丹启蒙课”,竟让我一生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山不转水转”,“地不顾人眷”。几十年后,我的梦想一个个实现。先是去菏泽观赏了“曹州牡丹园”,见识了白、绿、黄、红、紫、黑等各色牡丹;又有缘参观了“洛阳牡丹花会”,领略了“中国牡丹之乡”的风情。从一位女导游的牡丹人文介绍中,我又发现了“牡丹的新大陆”,这就是“中国牡丹史上的四大名人”:对牡丹爱之痴心、恨之入骨的一代女皇武则天;以雍容华贵著称、与牡丹媲美齐名的杨贵妃;给牡丹树碑立传、奠定绝世声誉的欧阳修;救牡丹于水深火热之中、堪称枯枝牡丹之父的卞氏大参公。

下面,就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轨迹,来认识一下这四位贵人:

(一)牡丹“欢喜冤家”——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并州文水县人。历史上曾有武则天贬牡丹到洛阳的传说,将武则天描写成一个暴君。《事物纪原》有:“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冠天下。是不特芳姿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安得以富贵一语概之。”传说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着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更激怒了武则天,武则天便又下令烧死牡丹。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反而开的更盛。这种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后人叫她‘洛阳红”。由此看来,将武则天仅仅描绘成“疟牡暴君”是以偏盖全的。其实,武则天尤好牡丹。据唐代舒元舆《牡丹赋并序》说:武则天家乡,早就种有许多牡丹,而且品种“特异”。因此,她曾将家乡的牡丹珍稀品种移到京城,使京城牡丹得到空前发展。武则天在洛阳建立武周神都后,又将长安的一些牡丹带到洛阳来,对牡丹事业的贡献可以说是巨大的。如今,牡丹品种中有“武后红”、“洛阳红”,就是她宠爱牡丹的历史杰作。

九十年代初,我代表公司去西安参加中国公关协会颁奖大会,会后协办单位组织游览陕西名胜古迹。大多数人心仪的是“秦皇陵”、“兵马俑”、“大雁塔”之类,我心里惦记的却是“乾陵”和“贵妃墓”。早就听说陕西的名胜甚多,不用说享有盛名的“寒窑”、“华清池”之圣洁世界,就光皇帝的陵墓就让你眼花凌缭乱。有句谚语说:“南方才子北方将,咸阳塬上埋皇上。”据说汉唐有十八位皇帝葬在此地。

那天,我们从古都西安驱车,沿 12国道西行约70公里便进入乾县境内,极目西北方向,就会看见苍茫烟云衬托着三座挺拔峻峭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势,耸立于茫茫苍穹之下,远望就象一位“芙蓉出水”的少妇披着长发,头北足南,仰面躺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就是梁山,是有“历代诸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称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整个山麓林木葱茏,古柏参天,环境雅致肃穆。

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武则天无字碑,奇崛瑰丽,巍峨壮观,雕刻精美,不愧为历代群碑之冠。导游同志指着石碑说:它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7.5 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98.8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

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前后左右反复端详着无字碑。只见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其中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栩栩如生。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

见到我们留恋不舍地观赏无字碑,导游更加骄傲地说:它独特的丰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名播八方。游客们到乾陵来,几乎都要在无字碑前驻足,或凝眸注视,或摄影留念,或指点评说。无字碑在无数游人眼中不仅是乾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

这时,我突然发问:导游同志,碑上为啥不写字呢?导游笑笑说:这是一个我回答了千百遍的问题。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接着我们攀登墓顶。由于上山道路崎岖陡峭,我们只能骑马而行。附近的百姓会抓商机,每天备马为游客服务。有个女同志胆小,趴在马身上不敢动弹。当走到一条大深沟时,导游告诉我们:这叫“黄巢沟”,据文献记载,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因缺少军资,他动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直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军追剿,黄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到了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后来,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一时传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了云云……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了乾陵。古往今来,多少歹人绞尽脑汁,费尽心思都找不到乾陵地宫墓道口。

我陶醉于乾陵的旖旎风光,我迷恋于乾陵的神奇传说,我庆幸于乾陵至今完好无缺。这时我不禁高兴地想,我终于见到了“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况”的千古“女皇”安寝的地方。睹物思人,随即赋诗曰:

巾帼女皇世代尊,

治国安邦胜男人。

盖世功勋谁评说,

无字御碑照乾坤。

(二)、“牡丹化身”——杨贵妃。

据史料记载:唐代,宫廷推崇牡丹对牡丹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杨贵妃十分热爱牡丹,经常到兴庆池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处赏牡丹。一次在欣赏牡丹时,唐玄宗命李白进新词助兴。李白带醉应诏,写下千古名篇《清平调三首》,第一次把浓艳富丽、雍容华贵的牡丹与东方维纳斯杨贵妃相提并论,名花、美人相得益彰。在以后的诗文中,用杨贵妃形容牡丹者屡见不鲜。在我国,杨贵妃可以说是雍容华贵牡丹的代名词。而日本培育的一种深桃红色牡丹品种则命名“杨贵妃”,由此可见牡丹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日本海沿岸有一个叫久津的渔村,以“杨贵妃之乡”而闻名。这里的人们坚信一个久远的传说:当年在安史之乱的形势逼迫下,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自缢只不过是偷梁换柱的把戏。杨贵妃并未死在马嵬坡,被缢死的其实是她的宫女。真正的杨贵妃乘坐“空舻舟”飘往大海,听天由命地漂泊至东瀛一个叫做“唐渡口”的地方,这便是如今日本山口县的久津。杨贵妃在久津终老后,村人合力将其葬于隔山望海的地方。山口县至今仍有杨贵妃墓供人参观,是著名景点。杨贵妃墓附近,还供奉着一尊掩映在牡丹丛中、造型颇为优美的杨贵妃塑像。这也让人想起白居易叙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名作《长恨歌》中的名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我们品味着美丽的神话故事,乘旅游大巴来到了兴平县的马嵬坡。

走进杨贵妃墓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六米高的杨贵妃大理石雕像,身后是一座青砖包砌的古墓。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导游的嗓子早已嘶哑,我们也跟着围了过去。有个游客好奇地问:“当年杨贵妃不是在兵荒马乱中缢死的吗,听说当时只堆了一个小土坟,怎么现在成了青砖大墓?”接着,导游一席有声有色、引人入胜地生动讲解,解开了众人心中的疑团。原来这个既有历史故事,又有民间传闻的杨贵妃的罗曼史,早已成了一个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杨贵妃何其人也?她叫杨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她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唐代皇帝李隆基的贵妃。她深谙音律,能歌善舞,又有倾城倾国之貌。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回目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就是对她美若天仙的写照。正因为她长的太漂亮,所以唐玄宗一见倾心,也顾不得上那些什么伦理道德,硬是把这个自己的儿媳妇抢到手。慑于“皇权至上”的威力和“父命难违”的古训,儿子寿王只得忍气吞声。唐明皇得到了大美人,早把其他皇后、妃子甩在脑后,完全沉浸在与杨贵妃如胶似漆的情爱中。正如“长恨歌”所说:“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玄宗由杨贵妃陪着,每天在宫中花天酒地、娱乐升平,连朝都懒得上了,更谈不上治国强邦的大事了。真乃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整个国家成了一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唐玄宗天宝14年,“安史之乱”暴发,大批唐军不堪一击,唐玄宗仓惶出逃,打算到四川喘息之后“东山再起”。当唐玄宗逃至咸阳兴平县马嵬坡时,随驾护卫三军不发,冒请皇上立斩贵妃杨玉环。唐玄宗为了自己活命和今后的江山,顾不得当年在“长生殿”与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忍痛割爱地赐爱妃自缢身亡。这年,花容月貌的杨贵妃仅有三十八岁。人们不禁要问:大唐当年差点国破家亡,到底何人之罪?竟让一位绝代佳人替死断魂,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哀!杨贵妃死后,只简单堆了一个土坟,他们便匆忙而去。“安史之乱”平定后,县衙派了附近一对老夫妇看管。据说,老两口在周边还拣了贵妃的一只鞋袜,如获至宝。他们也想弄点外块,就在坟边办了个“娘娘鞋袜展览”,招来了很多人前来参观,每人须交铜子一个,老两口着实发了一笔小财。

据说,附近村子有个姑娘叫小翠,人长得又黑又丑,年过二十五岁还未找到婆家。为此,老娘天天发愁,女儿夜夜伤心。她想:为什么杨贵妃那么漂亮,而自己却这样丑?这老天也太不公平了。一天早饭后,她瞒着老娘跑到了杨贵妃坟前,趴在坟上就哭诉了起来:“娘娘你为什么长得那么漂亮,而我丑得没有人要,娘娘你可要帮帮我呀!”小翠哭了两个时辰后,就急忙往家赶,她怕娘看到脸上的泪痕,就顺手在脸上抹了一把,悄悄进了屋。老娘一见小翠,立马火冒三丈:“你看你那个丑样,满脸的泥土,还有不少小河沟呢!”姑娘马上去洗了一把脸,然后走到镜子前照照,姑娘惊叫起来:“你是谁?为什么跑到我镜子里来!”听到女儿喊叫,老娘转身一望:妈呀!我姑娘怎变成美人啦!听女儿一讲扒土哭坟的事,老娘坚信:一定是娘娘显了霊!贵妃坟上的土能美容变俊的风驰电掣般地传开了。于是,十里八村的姑娘媳妇都拿着碗盆、提着布袋到贵妃坟上取土。有人还起了个美名:“贵妃粉”。这可急坏了看坟的老两口,娘娘的坟要是被扒平了,我们的失职可是死罪呀!马上向上禀报。县太爷一听也吓了一跳,立即派人马去驱赶群众,并把土坟砌上又大又厚的青砖。这就是贵妃的土坟变成了青砖墓的缘故。

共 8112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追忆中国牡丹史上的“四大名人”》是一篇大手笔赋赞有关名人和牡丹情缘的散文佳作。笔者用了洋洋洒洒之笔墨尽情渲染了中国历史上的四位名人和牡丹的缘分和故事。在写人和牡丹之缘分的同时穿插了生动有趣的神话和传说故事,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显得趣味横生盎然,显示了笔者丰厚的历史和人文知识的底蕴。这篇文章从自己和牡丹的相识结缘谈起,娓娓拉开了写人叙事的序幕。首先闪亮登场的是牡丹“欢喜冤家”——武则天。介绍了有关这位中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和牡丹的传说故事,活脱脱写出了一代女皇的天威和暴力,其中穿插牡丹不畏权势决绝不开花终于招致大火烧身而成就了枯枝牡丹的佳话!而且游记了自己当年陕西名胜一游时和女皇陵墓“乾陵”的邂逅以及参观赋诗等情形。接着笔者又介绍了也是唐代的“牡丹化身”——杨贵妃与牡丹的故事,先介绍了贵妃的惊艳和神秘的马嵬坡之死的种种传说,不同的版本相同的感情,使得这位大唐的妃子那么的华贵又悲戚和与众不同且充满着神秘色彩,最后也落幕贵妃墓前赋诗!介绍完了这两位大唐的女皇和妃子,作者又凝墨于宋代大文豪“牡丹花神”——欧阳修与牡丹的奇缘。主要介绍了这位文豪笔底的牡丹花作品,真是不知道是文豪成就了洛阳牡丹,还是洛阳牡丹成就了大文豪?此外笔者简单地记写了自己的滁州之游。最后笔者写的是枯枝牡丹的“救命恩人”——卞氏大参公。这个卞氏大参公和牡丹的情缘更神奇,牡丹竟然可以会意主人心意,九年不发等待主人回家!其品行唯此枯枝牡丹也!文章最后落脚在实现中国梦,提升了文章的主题和品位!可以说这是一篇广征博引的收藏名人逸闻趣事的散笔大作,可读性强,让人得到知识,且扩大了视野,丰富了头脑!倾情推荐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友情:馨儿】 【江山部·精品推荐 5】

1楼文友: 16:45:44 谢谢馨儿洋洋大观、层层深入递进、有血有肉、枝茂花艳的精湛按语。让读者不看文章就可知道梗概、了解缩影,起到赏文 导游 的作用。在百忙中给我友情,实属难能可贵。老师敬茶!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2楼文友: 17:09:41 最是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最是老师大文笔,笔下风雨连潮生。最是馨姐好按语,言简意赅意思清。最是寒月有童趣,老师敬茶我先吸!馨姐不在,老师茶也凉了,我就 勉为其难 了,哈哈~ 等一树桃花,落一世繁华,守一身寂寞,望一眼天涯

回复2楼文友: 17: 9:45 最是寒月评论美,人人看了皆动容。谢谢十川小同志的盛赞!奖一串糖葫芦!

楼文友: 17:42:58 素依清浅:作者以详实生动的笔墨描述了中国牡丹史上的 四大名人 :武则天,杨贵妃,欧阳修以及卞氏大参公。生动的史料记载及传说赋予了牡丹神秘而又独特的使命和尊荣,华美抒情的文采,栩栩如生的描写,气韵潇洒,风情雅致。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4楼文友: 18:08: 牡丹仙子国之骄,潇男挥笔开新花。问好!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 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回复4楼文友: 18:49: 1 谢谢沁香美评。问好!

5楼文友: 18:5 : 7 我还想写七月七长生殿的故事呢,老师的文章给了我灵感,我喜欢杨贵妃的故事,老师文章比牡丹花还美!俺喜欢看您的散文,很美!

6楼文友: 18:5 :55 我还想写七月七长生殿的故事呢,老师的文章给了我灵感,我喜欢杨贵妃的故事,老师文章比牡丹花还美!俺喜欢看您的散文,很美!

回复6楼文友: 22:59:19 谢谢薇梦儿的青睐和厚爱。我们共鸣共勉!

7楼文友: 19:11:55 拜读学习老师精美绝伦的散文,入心养神,让我们品赏了牡丹仙子和牡丹花神的风采,真的是让人流恋忘返,看了还想再看,祝老师快乐安康!精彩连连!!

回复7楼文友: 2 :02:26 能让梦雪感到赏心悦目我很开心,你们后生可畏,也向你们学习。遥握!

8楼文友: 11:20: 0 耕石:牡丹,古往今来男女老少几乎无一人不喜爱,然喜爱的程度千差万别,本文作者虽不至于 醉生梦死 ,也已经达到了 痴迷 的程度,所著牡丹美文见解独到,刻画牡丹入木三分。不仅写出了牡丹的貌,更写出了牡丹的魂,尤其对牡丹的人格化描写难能可贵。潇男,和络名人莫逆之交的好友沁香一瓣同是上海作家,也都是江山文学天涯诗语的社团顾问。在本文中,作者倾心推介了史上的四大名人。武则天贬牡丹至洛阳的故事人人皆知;杨贵妃素有海棠仙子之美誉,作者把她形容成 牡丹化身 ;欧阳修至今留有《洛阳牡丹记》和《洛阳牡丹图》两部著作;卞氏大参公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绝品 枯枝牡丹 的救命恩人。文章除引入经典名著和传说故事恰到好处外,并插有作者的吟诗,集思想性、艺术性、故事性、可读性于一身,最后用了蒋大为的《牡丹之歌》做结尾铿锵有力。倾情赞誉,问好作者!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9楼文友: 1 :01:14 神思随老师文字穿越在古往今来的牡丹花中。牡丹花是百花之王,是中国国花,它代表着富贵代表着美丽,第一次接触关于牡丹的文字是在《镜花缘》中,武则天酒醉后下令要赏牡丹,隆冬季节如何赏花呀?但是金口玉言天命不可违呀,于是手下诸臣绞尽了脑汁 今天拜读美文,又一次加深了对牡丹的认识!问好老师,祝安! 探索文学,谨为《呜咽的柳沟河》积蓄能量……

回复9楼文友: 17:25:48 得到才女秀水称赞,非常高兴。愿我们天涯的婵娟们都像牡丹一样 雍容华贵 , 惊艳芳天 !

10楼文友: 1 : 4:10 老师,我在上班之前匆匆完成老师吩咐,特来跟帖致谢老师的香茗!这牡丹美人可相配老师妙文?午安

回复10楼文友: 17: 2:47 谢谢馨儿厚爱。可笑着呢!有个文友在评论中说我是 女性 ,因为我与络名人 沁香 同进同出、形影不离,肯定是 姊妹 。沾了 沁香美女 的光,于是我也成了 婵娟 。哈哈!

骨关节炎肿热敷好吗

老年痴呆的护理要点

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3

吃什么预防老年痴呆
心肌梗死术后注意事项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一盒多少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