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

流年渊清堂散文外二篇

【渊清堂】

渊清堂是一家药店的名字。记得鼻渊清是一种中药方剂。患了鼻炎的人会比一般的人来得更加冲动尖锐,是慢性疾病使得他们有了对生活的微妙体察。

渊清堂不是鼻炎诊所。这名字很原始,却也另类。在平价药房便民诊所保健品专卖店林立的小城,它是一棵原生态的草药,驱风澡湿,芳香通窍。它古色古香的气息,让人想起旧电影里的场景:

鼻梁上架了金丝眼镜,是一个瘦瘦的男人,可能有些驼背,高高的柜台遮蔽着他的身体,头顶的乌毡帽,被黑亮的药柜以及白漆的药名烘托出来。作为出场的道具,秤杆小巧纤细,像旧表上的指针,支撑着主人的身体。升麻四钱,葛根三钱,柴胡三钱,掌柜慢悠悠地整体打包,病人家属抓起草药的一刹那,情节慌里慌张的,故事变得诡秘,蹊跷,不可预知,像祖传秘方,玄机深藏。

渊清堂的主人,却是一个小伙子,笑嘻嘻的,戴眼镜,也摆着放大镜,看竖排的繁体的中医医案。不对称的气质,融合在他的身上。能把脉,不会打针。外面的西药,像皮肤,中药在内里,是渊清堂的内脏;倒很像他这个人。

渊清堂是有气场的。拉开药柜,就是一条长长的隧道,有着时间的暗影。我知道,这些隧道连接着高山平原丘陵盆地,那是诸神的花园。作为延续,药柜们静坐如禅,古铜肤色,沉稳周正,给人以朝圣的感觉。是夏虫秋草们命名了渊清堂,使得渊清堂成了益气通窍从容笃定的外在对应物。草药的名字多深具故事感,或者意境美,是一种阔大的气场和温存的抚摸,譬如红芪、紫萱、龙葵、重楼。让人无端地想起池莉的散文《熬至滴水成珠》,“豆蔻与破故纸。豆蔻有怎样的青春?而破故纸又有怎样的老迈呢?却须得一起煎熬互补”。忽然觉得,药柜就是人生的一个片场。

渊清堂主人往药柜那里一站,就是一个气场。中草药弥漫的宁静气息,覆盖了他的呼吸。是的,气息也是中草药形状的一部分。店主小董,是一个真正热爱中医药的人,不同的气息在他的身上游走着,杂糅着。他说,每月都有几天是不营业的,他去北京,买书,在同仁堂的附近,喝一瓶农夫山泉。他不是遍尝百草的古人,却也深深陷入古籍的长河。

作为中药方剂的掌握者,他的语气有着不容置疑的决绝:阳脉,浮、沉、长;阴脉,短、滑、涩。把脉,开方,他的手,从最初的安慰慢慢抵达着可能的救赎。在赞美的领域,中药方剂有着巫性的蛊惑,它穿越人的肉身,成就精神的愉悦。店主小董,他在各种草药之间行走,叫醒沉睡的植物,生水浸泡,文火慢熬。言语间,琐碎的草药布满了灰黄的纸张。我能想像,它们隐在时间深处的气息,在药罐里凝聚,然后侵入,整个人的身体都是它们的气场。

在黄昏和黑夜的缝隙里,我有散步的习惯,也走不远,往往渊清堂就是我的转折点。走出来的时候,身上依然流动着中药的气息,这些秘密的深邃的气息,被我带到了敞亮的大街上,像自由的空气,一丝一丝地,弥散。

【隐士】

“隐士”,这个语词是一种存在的虚无。挤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隐士”,显得斋冷衾薄:隐居的人。它上声复入声的声调转换,恰好表达了这样的感叹:世间本没有隐士,真的隐士!

“隐士”,给人一种古典的静谧。它超尘脱俗,遗世独立,面朝冷壁,满目苍翠。《论语·季氏》上说:“隐居以求其志。”这“志”,是一张试纸,能鉴定出隐士的成色。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隐士即使遭遇饥寒困厄,也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中国的“隐士”,更像是一张镀金名片。“招聘隐逸,与参政事”(《后汉书·岑彭传》)。“归隐”,是为了“出仕”。一“归”一“出”,任谁都可以听见隐士们追逐功名的匆匆步履;一“隐”一“仕”,我们清晰的看到隐士们的人生轨迹:迂回曲折地实践着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所以,我把“隐士”读成了“隐仕”,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误读。

“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市”。我偏颇地认为:越是京师,越是风云际会之地,大隐们与皇宫大殿的物理距离只有一箭之地,只要里面一声咳嗽,脚步比如今的速还快。这句话,可以作为“隐士”的一个“部首”,我们不妨进行一番检索。

传说中的姜尚是个隐者,在商都荷担叫卖,挑子里的东西卖完,他只好把自己的影子沉重地挑回去。八十岁时,垂钓渭水之湄,前无古人地把鱼钩搞成直的,专钓周室的相印。人云这隐士如何高人,这隐士便是假隐士了。当代散文家朱以撒说:“隐士都是自生自灭,终其一生如花开花落了无声息。”姜尚的这段经历,显然被神化了,但对于概括隐士穷其一生心志终其出仕理想的履历,却决不是一个神话。

魏晋南北朝时期,隐逸之风盛行,似乎深山越深隐士学问越深。于是,隐士们怀抱琵琶,半遮半掩,藏头深山老林,露尾相府帅营,看似千折百回,实则快捷无比。南朝人陶弘景每次归隐,从不隐蔽自己的去向,便于朝廷能在第一时间寻访得到,因此落了个“山中宰相”的名号。“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他的从容优雅,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解读了。“隐士”,无疑是一定历史时期最实用的物质最耀眼的招牌。

躬耕大野菊采东篱的陶渊明是不是一个隐士呢?北宋人周敦颐如此“定义”他:“菊,花之隐逸者也。”真正的归隐是不为人所知的。倘若真是隐士,天下谁人识得他?清人龚自珍有诗曰:“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一语破的,把陶渊明比作南阳卧龙,也把他排除在了隐士之外。世间,本无隐士。

“隐士”,这个语词的重心是“士”。欲做“隐士”,必先是“士”。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学者由博返约,故云推十合一。”由此可见,落叶般终老乡间的渔樵农牧不是隐士。隐士,不仅仅是完成行动上的归隐,更要实现灵魂的无拘无束和精神的清洁无尘。谁是真的隐士?我无法回答,永远。

“天下无隐士,无遗善”(《荀子·正论》)。愈是久远的名言,愈在岁月的打磨下闪现思想的光辉。隋朝开始,推行科举制度,隐士们不进科场,只好继续“隐”着吧。“野无遗贤”,朝廷之上林立着文武百官呢!当今社会,重视学历,更看重学力,可谓少长咸集,群贤毕至。“隐士”,只有下岗,成为一个典型的“古用今废”词。

古典的“隐士”,有时是古人失意时无奈挂出的挡箭牌,有时是古人出仕前高高举起的通行证。惟独,“隐士”不是隐士。一个语词,空有内涵,悲夫!

【书生】

在洁白的纸上写下书生这个词,我显然被自己制造的光芒迷醉了。

纸上的书生超尘脱俗,遗世独立。一袭浆白的长衫,仿佛从容打开的书页,书生眉目淡远,朗声吟哦的可是生命中最生动的情节?或者著一身蓝道林土布的长袍,腋下夹了书本,匆匆行走在深秋的风里,一条白围巾横搭在肩上,像一行飘逸的唐诗。

书生,一定是白面书生吧。书生们坚守在“白屋留孤村”的“白”里,任冷雨敲窗,任白发三千丈,依然在人迹罕至的平平仄仄里独钓寒江雪。白色简洁纯粹,与其他色彩搭配,更能兀立出一种清洁的精神。

书生这个词,是不是可以这样解释:书生,为书而生,为书而痴。

在书生这个词的一些定语中,似乎穷酸更为贴切。穷是行走的际遇,是青灯黄卷凄风苦雨。把卷灯前读,读到眼痛灭灯犹暗望,坐听逆风吹浪打船声,不知怎的,鼻子陡地一酸,不觉泪水深深填满双眼。书读到这步田地,书生可谓痴呆至极。他们是一些粗布衣裳,耐磨禁脏,黑的蓝的青的颜色,一经岁月的漂洗,反而诞生了一种古朴明亮的白。酸是生命的质地,穷且宜酸,乃至愚顽不化,寒灯独可亲,诗书继世长。穷是书生的食粮,酸是书生的长剑。佩剑书生琴心剑胆,这是我所能想到的最潇洒的描绘。书生拒绝把自己的酸性与世俗中和。于是,漂泊成了他们的宿命。一蓑烟雨,书剑飘零,书生们渐去渐远,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模糊的背影。

书生皆去矣。

因为教书的缘故,我的视野常常塞满了一群学生,“零距离”接触,使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些学生的座右铭,贴在书桌上,白纸黑字,清楚得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怎么看,都觉得这是一条丝绸之路,大路朝天地通向了香车美女。书是他们的坐骑,不,只能是一根撑杆,我亲眼看见许多即将奔赴考场的学子,在进行着一场书的葬礼:五毛一斤,被收废品的小贩装进麻袋,以后的事情可以想象,书们被粉碎成纸浆,幸运的话,制成餐巾纸,在红唇上闪亮一回,如果成为书纸,还是摆脱不了宿命,像红楼歌女,一旦年长色衰门前冷落,只能以“跳楼价”被处理被拍卖。最终无书可买无书可读无书可卖。

书生就是一个心甘情愿的囚徒,把一生的光阴监禁在了书的单人牢房——无期徒刑。譬如安徒生,他偏执地认为,人间的烟火能够熏黑他那洁白的想象的翅膀。在我蜗居的小城里,也确曾有过一群书生,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很是仰望他们,以小草卑微的姿态:X老师,最近您又推出了什么大作?他们的发声包括语气惊奇地一致:早就不写了,写作那是年轻时的一时冲动。就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句,让自己完美地平庸起来,沦落到连书生也不是的地步了。聚会时,男的全部侃绯闻,从国外漫游到国内,女的个个比美容,从染发流行到亮甲。诗人是“疯子”的代名词,书生也该是“傻子”的同义语吧。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他们有自己的醒世通言。

我不是书生,至少不是纯粹的书生。淡出淡入每一个喧嚣的白天和寂静的夜晚,白天我像凡人那样活着,在菜市场和小贩们讨价还价,价格下来了,难免要短斤少两,晚上像上帝那样思考,把白天的光芒聚焦在一纸 2K的空白,然后开始我的独步。我的所有白天几乎都是为夜晚而存在。在白天,有一次我还郑重其事地捧了自己的习作,去参加小城行业系统内的师生征文比赛,结果全身而退颗粒无收,外地的作家朋友很轻易地就找到了取笑我的理由:小城文人,十足的小家子气,你老兄好歹也算个作家啊!

我问耕耘,也问收获。每逢周末,骑着单车,去三路邮局支取稿费。穿过楼群浓重的阴影,走过广告牌五颜六色的注视,我和小商小贩没什么两样。在拿到一叠或多或少的钞票时,我还是想到了书生这个词,既然辞典上存在着书生这个词,总不会百无一用吧。否则,书生这个词,发明出来又有何意义?

共 95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悬壶济世是古代世人对医者救人于病痛。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者的誉赞,文章以渊德堂药店入笔,刻画出了世间百态和市井人物的众生相。医者以己所能,悬壶济世,解天下众生于倒悬之苦。橘井泉香、杏林春暖等典故,更彰显出杏林中人,医德、品行的古朴遗风。隐者,淡泊名利,他们以梅、兰为友,或以竹、莲为朋或隐于朝、隐于市抑或隐于野,不求功利,但他们文思畅达,无数名篇佳作每每在不经意间流传于世。成为我华夏人文历史的浓墨重彩中最炫丽的一页。黯淡了利禄、远离了功名,但他们书生有着,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兼这“穷且益坚,而不坠青云之志。”作者叹道:“一蓑烟雨,书剑飘零,书生们渐去渐远,”然而,是真名士自风流;虽然百无一用是书生,但他们饱读经史子集,更兼有一颗剑胆琴心,心怀家国天下,身系百姓黎民,不折腰、不侍权贵,彰显出了我们文人特有的铮铮铁骨。【 沙场秋点兵】 【江山部·精品推荐1 11 00006】

1楼文友:201 -11- 0 06:26:17 现在很多人注重中医养生,很多医理被搜索,并被用到实践当中。

2楼文友:201 -11- 0 21:22:2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小儿便秘饮食注意什么

新生儿黄疸都有什么原因

新生儿腹胀腹痛怎么办

尿酸高什么原因引起
微信小程序申请入口
软件开发微信小程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