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

古韵今弹诗之趣散文

诗之趣1

常说诗如其人,最做不得假。诗言志,作诗先作人。人有正派而有趣、正派而无趣、不正派而有趣、不正派而无趣四类。人而无趣,纵然各方面都出类拔萃,也不招人待见。清水便欲往诗文中寻那有趣之事,以便自己也沾点有趣之灵性。有趣之事无非乱力神怪一类,别开生面,图一乐耳。

诗如美人,正派而无趣的诗如老私塾培养的女弟子,端庄有余如宝钗一类,无趣之极,让人久而生厌;正派而有趣的诗如西厢记里的俏红娘,虽是丫环、配角,却机灵聪慧、性格活泼,远比那主角莺莺 招人喜爱;不正派而有趣的诗则如樱桃口、小蛮腰的青楼艳妓,风华绝代又风情万种,嬉笑怒骂皆牵人眼目,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不正派而无趣的诗就是街头流莺,人多远离。

诗之趣有很多种,理趣、情趣、灵趣、谐趣、奇趣、真趣等等不一而足。

先说理趣。

严羽《沧浪诗话》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将诗之理与趣完全对立,有点太绝对了。唐诗重神韵,宋诗崇理性,后人多以此厚唐薄宋,其实有误。一是并不是唐朝人写的诗都是唐诗,也不是所有宋朝人写的诗便是宋诗,而是以诗重神韵或是崇理性来分的。二是并不是所有说理的诗都无趣,理与趣也可统一,称之为理趣。袁枚《随园诗话卷三》:“或云:诗无理语,予谓不然。”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表面写景,其实是自抒胸臆,提醒自己别象柳絮桃花一样经不起风浪的考验,见风使舵,极富理趣。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是极有理趣的诗。袁枚编选《随园诗话》时有言:“选诗如选色,总觉动心难。”将理与趣统一起来,才会让人动心吧。

有无名氏写道:“一点缁尘涴素衣,斑斑驳驳使人疑。纵教洗遍千江水,争似当初未涴时?”教人不被污染,以免后悔不及。

关于情趣诗词,各代富有神韵的极多,略举一二。

据《坚瓠集》载,一次苏洵在家宴客,限以冷、香二字为联,并先出一联为“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苏轼当场吟出一联:“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李煜的《一斛珠*晓妆初过》:“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陈细怪剥皮诗:“云淡风清近晚天,傍花随柳跪床前。时人不识余心苦,将谓偷闲学拜年。”将一个惧内的男人形像描绘得入木三分,让人忍俊不禁。

灵趣诗,是以空灵之境引人深思,如王维诗《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寂静的山涧中,芙蓉花儿自生自灭,年复一年花开花谢,不知世事的沧桑变迁,望之身世皆忘,万念俱寂。《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仿佛透露出一切都生生灭灭、穷尽复通的禅意。

师瞿济的禅诗:“懒向妆台巧画眉,玉钗敲断竟如痴。衷肠话尽人难晓,除是清风明月知。”

谐趣诗是我喜欢的一类,除近体诗外,打油一类多是此类。

唐代诗人朱庆馀所写的《闺意》:“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看似艳情之作,其实是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试探主考官对自己的诗文是否满意?

袁枚《遣兴之一》:“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以阿婆梳妆比喻写诗,别出心裁、诙谐幽默。

清水曾戏写《红杏》:“小筑轻寒杏已红,一枝斜探宋家东。噼哩啪啦掉一地,无奈行人柳下风。”一首写《白萝卜》的诗,嵌有很多淡园人的名字,经大兵改末句后,妙趣横生:“小笛夜鸣飞,菘园犬吠微。青缨白露浸,翠袖紫钗依。落木题红意,流芳绣锦围。空山明月起,小筑叹腰肥。”

奇趣诗一类,多是想像奇特,如许多游戏文字诗,回文诗、数字诗、宝塔诗、猜字猜谜诗等,不胜枚举。

司马相如发迹后,便有些嫌弃卓文君,便写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的信。卓文君读后,知道丈夫嫌弃自己,泪流满面,因为信中明明无“亿”(忆)。便提笔寄了回书《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真是叹为观止。

另有朱淑真猜数字诗《断肠谜》,也作得巧妙——“下楼来,金簪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暗含一至十的数字。

金农酒桌杜撰:“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柳絮本是白的,如何教它“飞来片片红”,说得入情入理。李白有诗:“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末句也是有奇趣之句。

诗最做不得假,王阳明说:“人之诗文,先取真意;譬如童子垂髫肃揖,自有佳致。若带假面伛偻,而装须髯,便令人生憎。”

有真趣之诗,有时是无须格律修辞,只将感情的原样子,迸溅在纸上便成。

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表达了一种至死不渝的爱情:天啊!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除非高山变成平地,除非江河干涸不见一滴水,除非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天与地重合在一起——到那时才敢与你诀别。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说我准备了新酿的酒,还有火炉,天这么冷,你能来与我喝一杯么?饱含了深深的朋友情。

吴梅村写《圆圆曲》,一句“冲冠一怒为红颜”,如春秋笔法,褒贬自现。

诗之趣是说不完的,如人饮水自已体味。

若是学得一二分,作个解得风情而又幽默有趣的人,也是乐事一桩。

诗趣也是趣诗,能让人开口一笑自然最好,否则便只好让它“去死”,有多远便滚多远。

诗之趣2

前一阵,我讨论了关于诗的音乐性问题,有人说是末事,我颇不同意,并举例说,一次“帕瓦落地”在宴会受人邀请唱歌,他煞有介事地拿着一张纸开始演唱,唱得声情并茂,别人都很受感动。但他拿着的只不过是菜单罢了。这说明演唱技巧是很重要的。诗的音乐性是一种技巧,但更是诗的重要构成部分。

很多人都知道“诗言志”,但并不完全。千古善言诗者,莫如虞舜。他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意思是诗不能离开自己的性情,吟咏(歌)不能离开自己的本意,声韵贵在悠远,音韵贵在协调。除诗言志外,诗还包括了自己的本真及音乐、韵律,对这些作一些思考应该是不可少的。现在很多人将“诗言志”理解为志向,这并不确切,应该是包含了志向,但更多的是情趣。抒发自己志向的人,总是情绪激昂,但长时间的情绪激昂,会让人发疯的,真实的生活反映诗中,更多的应该是情趣。呃,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的。

诗人多有些小孩子的天真,这很好,可以写进诗中。陈楚南《题背面美人图》:“美人背倚玉阑干,惆怅花容一见难。几度唤她她不转,痴心欲掉画图看。”让人忍俊不禁,仿佛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猴急吧?

这样直抒性情的诗,很吸引人。怎样才能写一首好诗,姜白石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诗便不俗。”

我理解就是要创新,这应该都明白,但如何创新有操作性呢,无非是扩散思维,简单说来便是要与常见思维反着吧。都说牡丹是国色天香,是富贵吉祥的向征。元人却有贬之的诗:“枣花虽小能成实,桑叶虽粗解作丝,惟有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我笑喷了,感觉跟俺们扯淡真是有实质的相同哎。

因而诗其实贵在翻案。神仙,是一种美好的称呼,有人却说:“丈夫生命薄,不幸作神仙。”白云多是向征自由悠游的,但有僧诗:“白云朝出行雨去,若比老僧犹未闲。”杨花是飘荡物,有人说,“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有一春忙。”在这翻案的对比中,都有诗者的一份情怀。

对于景物的描写,最好是拟人或是换一个不常见的视角,因为拟人便见作者的情怀,换个视角能使人耳目一新。如“树树鸟相语,山山水中看。”这是最常见的景了,但前一句拟人,说那些鸟儿像人一样摆龙门阵,热闹得很;后一句换了个视角,看山不是直看,而是从水中去看,感觉很新奇。不难想像出那水的碧清和波平如镜。柳絮的飘飞,本是自然随风,但有人偏认为是他主观选择:“明知绣阁多春思,故傍帘前款款飞。”说这柳絮是个多情种,倒与柳的谐音义相符合,为之绝倒。

诗无言外义,便如同嚼蜡。观绳伎,就是现在我们常看见的杂技走钢丝,有人诗云:“一线腾身险复安,往来不厌几回看。笑他着脚宽平者,行路如何尚说难?”很喜欢这乐观的生活态度。

前一阵我尝试着写了一些人物的诗,如《李夫人》——

蘅芜香散百花羞,倾国倾城笑意悠。最羡轻狂蝴蝶误,逍遥舞上玉搔头。

为什么提笔“蘅芜香”呢?跟李夫人有什么关系呢?据《拾遗记》记载:“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气犹著衣枕,历月不歇。帝弥思求,终不复见,涕泣洽席,遂改延凉室为遗芳梦室。”是指汉武帝宠妃李夫人死后,武帝仍常常思念,梦见李夫人授予蘅芜之香,醒来尤有香味,几个月不止歇。我便用“蘅芜香”指代李夫人。如果不知道这故事,肯定也可理解为一种香草,她能使百花都羞愧。为什么她能使百花羞都羞愧呢?原来她的姿态是倾国倾城的美丽,她笑着,气定神闲,很有气派的样子。这倾国倾城的成语,最早也是打李夫人那来的。

转句从侧面描写,“最羡轻狂蝴蝶误”,为什么我会最羡慕那轻狂的蝴蝶的误会呢?这蝴蝶又误会了什么呢?结句是一个动感的画面,“逍遥舞上玉搔头”。说这蝴蝶很逍遥地舞动着翅膀,飞上了美人头上。“玉搔头”是一种头饰,相传汉武帝有一次去李夫人宫中,突感头痒,便拨下她头上的玉簪搔痒,故此得别名——— 玉搔头。也是与李夫人相关的,应该是紧扣题目。另,“玉搔头”也指代美人。此处两个意思都讲得通,诗原本应有多义更佳。最后再问一句,为什么蝴蝶会误会了,飞上美人的头呢?想来应该是蝴蝶把李夫人当成美丽香花了,因为她身上有浓浓的蘅芜香味。暗示李夫人的香和美丽如花的容颜。

在音乐性上,句句有叠韵、近叠韵等的应用,读来比较顺畅。这样的处理是否可以,你说了算。

诗中之趣,多去体会,自己再慢慢实践,真是很有意思的事。

附几个近期的人物诗——

柳姬

章台柳眼泪茫茫,惹得离人郁郁肠。可赖东风长顾惜,飞花处处不寒凉。

关盼盼

风袅牡丹方欲飞,香山冷露浸残菲。人言可畏惊飞燕,燕子楼空柳色微。

酒婆

旗亭酒碗底朝天,炮打灯残乱舞旋。烈火烟霞烧一路,上摇下摆步翩翩。

刷子李

刷墙赛似画瓶莹,和着琴声伴鼓鸣。小帽乌衫无雪点,悠然独坐品茶清。

共 4 8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读诗笔记,类似于古人对于诗词的各种诗话,就是作者对于读诗的一些总结和规划,就像清朝人袁枚写的《随园诗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作者在读诗的过程中单着一个趣字,理趣、情趣、灵趣、谐趣、奇趣、真趣等等,并且分门别类地举例一一加以证明。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值得珍藏,细细玩味。【:叶舞风】

1楼文友: 15:27:02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真理便在于此,用心便会精,难怪作者对唐诗宋词如数家珍,欣赏。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2楼文友: 15:28:19 典藏之品,值得分享。借用一下广告词。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楼文友: 08:20:46 一段清音一盏茶,

自斟自赏小包家。

诗词典故由侬续,

雅趣闲情任我拿. 这是两年前在小包子家的空间留言,现在的小包子成了鸾佩楼的老板了。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脉络舒通丸治什么病

脉络舒通丸 治什么病

脉络舒通能治疗静脉曲张吗

热淋清颗粒的作用
男性为什么夜尿增多
小孩吃什么健脾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