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

看点光我用小推车谋生的岁月散文

1968年,我十七岁。这年年底,我初中毕业回到了村里,开始在生产队参加劳动。

第二年夏季的一天,村里找两个人,推车去山东平原王国铺送纸绳,每天补助三角八分钱。我报了名。

去王国铺,要先从我们村往东行二十里地到县城,再在县城东边过运河。

纸绳装在独轮小推车上,稍微能看清前边的路,靠自己的驾车技术掌握行驶。

和我一块去的叫董云。董云是位壮劳力,出差送纸绳不是一次了,驾着车把,推起车来得心应手。

我就不行了,刚一出村,就有些力不从心了。我握着车把的里端,东倒西歪地朝前走。过桥上大崖子,董云推过自己的车,再回头帮我来推。那天正是县城大集,路上赶集的人见了说:这样什么时候能到啊?干脆回去吧!我偏偏有个犟脾气,自己答应过的事不回头。我推着小车继续往前走,尽量保持平衡,总算进了县城。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大汗直流地走过了集市。中午时分,到达了县城东边运河大堤的摆渡口。我第一次推车上翘板,两腿颤抖得厉害。董云怕我连人带车栽到河里,把自己的小车推到对岸,又立刻回来帮我推。

过了运河,进入山东地界,大堤比村子都高出不少。我们二人沿着运河大堤前行,拐过了一道弯,又是一道弯,走过了这段堤,又是那段堤,下了这个坡,又上那个坡。董云反反复复,推了自己的车,再来帮我推车,把他累了个臭死,我感动得直掉泪。一路上,饿了,我们就吃口来时带的窝窝头,渴了,就花二分钱在路边的茶摊边喝口水。第一天,并没到达目的地。天黑的时候,我们赶到了一位老乡的住处。这里离公路不远,有一间屋子,是个只能站开两三个人的小屋。老乡是位中年人,他和董云很熟,对我们很和蔼。那一夜,我们就在这间小屋子里凑合了一宿,第二天天不亮就又上路了,中午到了王国铺供销社。

卸了货,把车扫干净了,办完了手续,就往回返,空车上路,一身轻松。我们两人推车朝前走着,又见到了昨天路过时的一望无际的青纱帐。当时,因为劳累,董云顾不得多说话。眼下,他才对我说:在旧社会,这个地方叫“金大洼”,是盗匪出没、雁过拔翎的地方。现在好了,在新社会毛主席的领导下,路不拾遗。就放心地走吧!我们两人不由地脚下生风,我也能把车把扬起来,耍点小技巧了。傍晚,又回到了县城,董云说,今晚咱就住西城镇大车店,享享福吧!

进了西城镇大车店,我们两人把小车漫不经心地往院内一放,把出门时带的干粮花了几分钱烩了烩,吃了,又沾茶馆的光白喝了两碗水,就走进屋内,倒在铺着麦秸的地铺上睡下了。回想起来,那真叫吃得香睡得甜。今天,无论如何也品不到那样的味道了。

第二天出了大车店,刚离开县城,我就碰上了我大哥的岳父。他是我们村往西十里地的田村人,头一天来县城办事,现在骑着自行车回家。他下车和我说了一会儿话,就又说我先走了。这位老人拐了个弯,特意路过我们村往我家送了个信,说是我出差回来了。我的大哥二哥听说以后,赶出二里地到村东大桥上接我,两个哥哥抢着替我推车,还嘘寒问暖的。我说,一路上多亏董云帮忙,两个哥哥自然又是对董云千恩万谢。

这次送纸绳,来回二百多里地,前后共用了三天,我和董云每人挣了一元一角四分钱。

挣钱虽然不多,但我却因此和小推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秋后,村干部需要派人去挖河。挖河这活很累,要往小推车的两个筐里满满地装上泥土,再使出全身的劲朝大堤上推,虽然有滑轮帮着往上拉,但推车的人还是被努得肠子、肝脏乱颤动。因为这活不好派人,村干部就找到了我。村干部歪着头、鼓着眼说:今年上河,你得去了。出差挣钱的事你去,上河你不去,小青年的思想不就有问题啦?

村干部一锤定音,我不想去也没办法。

就这样,我和民工们一起,去了河北武强县,在工地旁边的一片漫洼地里,挖坑搭了个地棚子,便安营扎寨了。凭着年轻气盛,又在送纸绳时学会了推车,我干起活来并不比别人差。白天挖河推车,夜里就睡在地棚子里的地铺上。吃饭时,就着一碗稀菜汤吃窝窝头,菜汤不够,就啃咸菜,二两一个的窝窝头能吃五六个。虽然又累又苦,但在封冻之前,总算把挖河任务完成了。

从那时候开始,今年大河、明年小河、修方田、铺公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都跟着干。我在推小车的劳动中,锻炼成了一个体魄健壮的青年。

1972年,我闯东北在金河镇落脚。

冬天,我们这些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的人,在大兴安岭的山上集材,但到了来年的夏天,集材的活就得停下来了。我们没处去挣钱,在场地的大宿舍里闲着,都非常着急、焦虑。

就在大家坐卧不宁的时候,队长刘为民来了。他满脸带笑地对大家说:为了解决夏天没活干的问题,咱们队安排在后山办一个窑,这窑场里的活脏、累,谁愿意去,就到门口办公室找会计报个名吧!一说有活干了,大家都高兴起来,先别说活好赖,能挣钱就行,就都争先恐后地报了名。

第二天一早,去了金河镇北,路过了一条河,就进入了群山环抱的一片场地。场地上已建起一座砖窑,还准备了一堆劈柴柈子。大家放下行李,就动手把场地往大处开辟,场地开辟好了,就又搭帐篷,垒伙房。

在这里安下家后,就分配任务,有烧窑、推土、摔坯子三种活。我开始摔了两天土坯子,先是和泥,摔泥出坯子,晾坯子,摞坯子,忙活一天下来,累不累不说,紧张得叫人喘不上气来。我觉得自己不适合摔坯子,就又要求推土。在东北推土,第一个任务就是找土源,森林里的地面上,都覆盖了一层厚厚的草皮子,找土源很不容易。等找到了合适的土源,我就起早贪黑,先把草皮子掀开,再接着取土。我一个人供三个人用土。不管走多么泥泞多么窄的小路,我的小车从没轻易倒下过。但有的小伙子在家没推过车,直气得哭哭啼啼,我就一次又一次教他们推车。

就是这样,那个夏天一个月下来,我还挣了一百五十元的工资。别人都说我能干。我心里有数,多亏了我当年送纸绳推过小车、后来干活又一直推小车,我才摔打成了推小车的行家里手。

后来,我又回到了故乡。回想起来,无论是早期在故乡的大平原上,还是后来在异地的大兴安岭,我都没有离开过小推车,小推车都承载过我对生活的希冀!

而今,小推车虽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曾用小推车谋生的岁月。

共 242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辆小推车,把作者由一个毛头小子锻炼成推独轮车的行家里手。其实并不只是独轮车锻炼了作者,而是生活锻炼了作者谋生的本领。作者从当年送纸绳讲起,摘要地讲述了参加清理河道的大会战,跟着同村人去大兴安岭的找活干的艰苦历程。无论是早期在故乡的大平原上,还是后来在异地的大兴安岭,作者都没有离开过小推车,小推车都承载过作者对生活的希冀!佳作,推荐共赏。【:湖北武戈】【江山部·精品推荐F】

1楼文友: - 0 21:2 : 7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古人的这句名言放之四海而皆准啊!欣赏佳作,问候风光霁月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楼文友: - 1 05:51:51 欣赏作者推小车的往事,在家乡推小车的岁月也涌上心头。我队女孩子多,我成分高,耕耧,搞副业的技术活轮不到我,整天带一群女子推小车。春天往地里送肥料,秋天把满野的庄稼运回来。来日里积肥,送公粮,搞运输,冬天整田,反正走到那,小车推到那。小车与我不解之缘。我家乡是丘陵地,不是上坡就是下坡,还在爬山,过河,我要干在头里,帮助女孩子装车,拉车。春天刚铧过地,土壤松软,我先压出车辙,让女孩子跟后面。我在农村十八年,推小车成了我的专项。前几天回乡,乡亲还常谈论。小车在家乡也消失了,我感叹: 英雄无用武地,瞎手艺人了! 引大家哄堂大笑。读了师友的作品,感触很深,原来师友也有这样经历。难忘艰苦岁月,惊叹社会发展变化。欣赏,学习!祝佳作不断,创作快乐!

楼文友: - 1 06:25:20 感谢武总的精心编排和美按!顺祝春琪,编创快乐1

4楼文友: - 1 06: 0:05 感谢武总的赏评和厚爱!向您致意、学习!

5楼文友: - 1 06:40:51 感谢鹰鸣老师的赏评!

您在农村十八年,也与小推车结下了不解之缘。您是和我有共同经历的人,在写作方面,您是我的良师益友。问候鹰鸣老师 ,顺祝春琪笔健!

6楼文友: 08:05:21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祝贺风光霁月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7楼文友: 14:40: 1 谢谢武总的厚爱!我当继续努力!

生物谷灯盏花系列产品

生物谷灯盏花产品

红河灯盏花药效

高血压与脑中风
宝宝便秘怎么调理
女孩小便有异味是何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