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人人都在骂攻壳起码你应该骂点不一样的
4月份的第一部引进电影《攻壳机动队》已经上映了,然而根据现有的评不难发现,这部电影并没有达到最初的预期,表现真的不是很好,即便是有斯嘉丽·约翰逊的颜值撑着,也难以撑起全部。在一片差评之中总得有点不一样的声音,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愚人节的正中午,和朋友们在伯克利的影院看了《攻壳机动队》。我半梦半醒的把影片看完,却好像也没错过什么。等晚上回来,聚精会神地重温了押井守版的《攻壳机动队》,却因为不解素子(片中女主角)的絮语,而为自己的智商感到汗颜。
纽约时报的评论很好的解释了我的观影体验。真人版丢失了原作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而保留了追车戏和枪战戏,以及类型片的陈规,最终变成了观赏性强的动作片。
国内的一些文章也质疑或批评真人版电影,认为它拍出了形,却丢失了原作的神。但是我们都忽略了影片改编的工业语境,如果好莱坞压根没想复现那些哲学的喃喃自语呢,它只是想套用一些概念来做一个动作类型片呢。
当我们回想起,索德伯格怎样把塔氏的《索拉里斯》变成乔治·克鲁尼的寻爱故事后,就知道沪铝好莱坞一直在玩这种把戏。
我们当然可以指责,改编是好莱坞的原罪。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好莱坞改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以及它的叙事准则如何改造《攻壳》?
商业逻辑
好莱坞改编的商业逻辑,最直接的暴露于IMDB的宣传页面上。真人版宣传的卖点不是原版《攻壳》,而是斯嘉丽·约翰逊的明星形象以及各种奇异的半机械人。
电影中斯嘉丽戴着黑色的假发,以冒充亚洲人。但宣传图上却选用了她金发的剧照,因为图片背后的所指是斯嘉丽这个亟待消费的金发尤物。
斯嘉丽的金发和身体的卖点,足以媲美一个引人注目的故事。如果把她的金发换成黑发,她的明星形象会消减很多,她就不再是21世纪的玛丽莲·梦露,以及世界上最性感的女人。
事实上,如果真人版对原版的精神内核和文化有起码的尊重,素子也不会由斯嘉丽来饰演(斯嘉丽·约翰逊在片中始终被称作“major”(少佐)因为她根本就不是素子)。
原版《攻壳》本身是一个纯粹的日本故事。
它的漫画作者士郎正宗曾在推特上表示,《攻壳》所思考的主题,是日本的而非世界的。1990年代日本在科技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却在军事上受制约,甚至无法保护自己。
日本民族的这种不安感在漫画里得到了反思,并集中体现在素子身上。
她有着强大的机器身体,却困扰于自身的认同感,当她不断升级身体甚至和整个络融于一体后,她的身份何在?这和依赖于科技,却没有安全感的日本国民体验相似,可以说素子的困惑映照了当时日本国民的心理。
漫画版《攻壳机动队》
但当动画版的《攻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时,少有人会关注影片对日本的反思。
片中所探讨的哲学话题,比如赛博朋克世界的危机,主体(哲学的概念)的困惑,人类进化的谜团,机器与人的关系,才是该片掀起迷影文化的根源。我把这些元素统称为赛博朋克文化(尽管不准确,但可以暂时概述这些元素的共同点)。
赛博朋克本身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
上世纪80年代,威廉·吉布森等美国科幻作家创作了一系列赛博朋克小说。他们的创作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80年代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与全球化下底层人民困苦生活的反差,也给予了他们灵感。
赛博朋克的故事即是高科技(cyber)和低俗生活(punk)的结合。这些小说往往以未来的科技世界为背景,那时政府高度集权,社会腐朽,贫富差距拉大。而叙事关注底层和边缘的人物,比如黑客或流浪汉等,这些人物“热爱自由”,利用控制他们的技术进行还击。赛博朋克小说表现出对未来科技成果的担忧,并充满着反极权和反乌托邦的色彩。
在90年代,赛博朋克从一个科幻亚文类延伸至整个大众文化领域:日本的一系列赛博朋克动漫风行世界;最成功的赛博朋克商业电影《黑客帝国》被制作出来;齐泽克、鲍德里亚等哲学家也对通俗文化中的赛博朋克进行深入解读。
而当人人热衷于赛博朋克时,好莱坞把握了这个商机。
《银翼杀手》、《阿基拉》和《攻壳》等赛博朋克电影,引发全球粉丝痴狂,好莱坞便开始大肆购买、复制该题材和主题。电影学者霍鹏斯坦提出的好莱坞“电影循环叙述”的制作模式,则精准的揭示了这一现象。
《银翼杀手》剧照
好莱坞制作者们很少向前走,如果某种故事元素或类型被证明很流行,他们就会向观众重新包装和出售这类产品。这种包装和复制,并非本雅明所谈的复制艺术品,因为好莱坞制造的是艺术上的低仿品。
新版的《攻壳》就是原版的低仿品。
真人版只沿用了赛博朋克这个商业卖点,而原版中的价值观和严肃思考被疯狂地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好莱坞的保守主义价值观。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两版不同的结尾。
原版中素子在结尾依然困惑于自己的身份,她选择进入络世界,继续保持对自身存在的探索,也让我们得以反思她的命运。但在真人版中,当少佐和九课(公安局)合力击败反派后,她告诉九课的领导自己会效忠于他。少佐这个半机械人,在这里将自己认同“不管他是不是我的亲孙子为了人类的奴隶,要为人类而战。
当《机械姬》这类好莱坞影片,都开始反思工具理性的膨胀给人类带来危机时,真人版的《攻壳》却坚定的走向了批判的背面,愚蠢而乐观地让机器屈服于人类理性。
这样的设定,不仅消解了原版的反抗精神,也让影片所借鉴的赛博朋克元素成为了笑柄。因为赛博朋克本身就带着反乌托邦色彩,反思科技对人类的控制。
随着商业逻辑和好莱坞价值观的介入,真人版的《攻壳》与95年的原版,除了被“循环模式”所利用的名字和略微相似的角色外,没有任何相关性了。
叙事模式
真人版《攻壳》严格遵循着好莱坞的叙事陈规。参照波德维尔和克里斯汀的说法,好莱坞叙事准则中,首要的即是设定目标。
在真人版中,少佐(斯嘉丽饰演的半机械人)一开始就将追逐傀儡师设为目标,当她发现目标错误后,转而同傀儡师一起对付新的敌人。
影片的所有叙事逻辑都围绕此展开,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片中少佐抚摸人类的场景让人感到无趣。因为它脱离了影片的叙事逻辑,这个表现少佐对身份困惑的场景,处于叙境之外,甚至阻碍了叙事的连贯性。这个场景之所以还存在,无非是贩卖情怀的伎俩罢了。
而动画版则与之不同,它沿袭的是艺术电影的传统。
艺术电影对“人物”的关切取代了好莱坞对“情节”的专注。
押井守把素子塑造成了一个,类似于伯格曼和塔尔可夫斯基电影中的主人公,她被赋予了表达和解释自身精神状态的权利。她的行为方式(比如潜水,出现幻觉),以及和巴特的对话,或自己的独白,所有的一切都和揭示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及传达意义相关,而和叙事无紧密联系,她也没有目标要去执行。
有时候,影片的空镜头段落也用来描摹素子的心理。
当素子在船上,对自我怀疑到达顶峰时,配合着川井宪次的音乐《傀儡谣》,大影像师(影片的制作者)接着呈现了一系列城市内的空镜头,这些镜头是素子思考的外化。打着相同颜色伞的儿童们,作为一种视觉隐喻暗示了素子对独一性的困惑。
这个段落也说明了,原版影片并不在乎叙事的停滞,以及段落间因果关系的缺失,而是专注于传达观念。
通过检验音乐的使用,我们能准确看到两种叙事方式的根本差异。
在押井守的动画版里,《傀儡谣》作为一个音乐母题两次出现,一次是影片开场,演示半机械人如何被制造;另外则是素子自我怀疑的段落。每次哀歌般的音乐出现,叙事都出现了停滞,音乐和影像的配合,突显着悲观主义的色彩,并触及着一种形而上的思考。
在真人版里,导演桑德斯却把这首歌曲放在了片尾字幕。我相信他很爱这首歌,但是为了保持叙事的连贯性,以及遵循好莱坞的缝合(seamlessness)体系,他没有机会去适用这首歌曲。
新版的《攻壳》是一个好莱坞快餐,他抽去了动画原版中阻碍叙事推进的部分,消解了思考性的东西,经过好莱坞流水线的加工,重新上市。
后记
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去看新版《攻壳》,就像买哈利波特的魔杖不是为了施魔法,而是购买情怀。
一年前,我偶然采访到了百子湾电影资料馆的一位主管,他激动地回忆起资料馆举办超世纪福音战士(EVA)放映时的场面。
全国影迷从各地连夜赶来,有些影迷为了排队,前一晚甚至睡在资料馆门口。听到他的讲述,我也不禁热泪盈眶。而好莱坞就是在用我们的眼泪,制作他们的珍珠。
制片人们深知流行影片背后的文化力量。
看看豆瓣上有多少人解析《攻壳》的哲学奥秘,并争得面红耳赤,也就知道有多少人期待它。
好莱坞不会失败,它把原版影片复制的好,影迷去膜拜;它复制的坏,影迷还是要亲自去验证。我们都无力阻挡对赛博朋克电影的爱。
至少是我,每个漫漫长夜,都还在期待吃下墨菲斯给的红色糖果,离开母体,前往真实的彼岸,当然还有美丽的崔妮蒂伴我左右。
威海较权威的白癜风医院脑梗塞三分之一
生活医药资讯
- 06月21日玄幻外教支招轻松应对西高地乱叫的三大方法位置
- 06月21日玄幻外出期间如何让斗牛犬远离寄生虫的侵袭位置
- 06月21日玄幻给狗狗喂奶要注意什么位置
- 06月21日玄幻多只比较选最优教你如何选购到最优秀的哈士位置
- 06月21日玄幻多与狗狗交流与沟通清楚金毛犬的表达意思位置
- 06月21日玄幻夏季银狐犬饮食知识位置
- 06月21日玄幻夏季蝴蝶犬为什么那么怕热位置
- 06月21日玄幻圣伯纳犬不爱吃东西是怎么回事位置
- 06月21日玄幻禁食猫狗立法咋就这么难位置
- 06月21日玄幻男童被哈士奇咬伤脸部毁容位置
- 06月21日玄幻哪里有成年布偶猫出售购买布偶猫的渠道原来位置
- 06月20日玄幻猫应该吃什么这几点要牢记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