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

无立足境美食美食

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笙歌正浓时,便自拂衣长往,羡达人撒手悬崖”。正铺被熄灯时,脑海中无意间涌上这般婉转哀美的句子,不记得曾几时于何地读到的,因为喜欢,不自觉地牢记于心。窗外风声飒飒,沿着罅缝悠悠地钻进来,鹅黄色软帘羞涩地掀起一角,风情亦露。凉柔参半半,夜深寂寥,本欲昏昏睡,此刻却清醒心自明。

也许这样的句子只是作为一种自我安慰罢,安慰刚于灯火橱下读到林妹妹的死却无法自持伤神不已的心。在曲径通幽,孤静寥寥的潇湘馆,断断续续而低沉压抑的泣泪声穿梭于长长的石廊间,清凉的孤月照在清冷的地上,翠竹闪闪晃晃,无声无息。任凭衣裳单薄,寒气入骨,岂能及此时那颗苍凉透顶情只为君动的心。记得有一回里黛玉和宝玉闹别扭的时候,说了一句真真切切的话:我为的只是我的心。霎时便被这个真性情的女子感动,在《脂砚斋批》里,对黛玉的评价是“情情”二字,也就是指黛玉将她所有的感情都托当美阿联军准备乘坐直升机离开时福给了自己所钟情的那个人,“情情”于她,是当之无愧的。在她死之前那未能说全的那句话,或许她自己都无法用言语真正的来表达,纵然心中感情如千织万缕,有着千言万语,都无从言说了罢,只化作了最后的那颗泪。

终于,林妹妹在尘世间还尽了眼泪,还清了情。也许注定了她要死在这如花似水的流年里,如此在我们心里才会永藏着一个永远年轻、弱柳扶风、梨花带雨般的无人能及的林妹妹。不留一字,未托一梦,生不同人,死不同鬼,正如她曾写下的那句话: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她去了,果真干干净净了,再不与这尘世有任何纠缠瓜葛,也再不用承受这寄人篱下,无依无靠的孤苦,更不用再为这世间须眉浊物夜夜泪沾襟了。曾经只是你为他人哭,此后便是他人眼泪为你流。

情深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张爱玲曾说过,缘分就是于千百人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百年中,在时间的无垠的荒野里,有两个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就这样相逢了,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有轻轻地道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啊。在宝黛俩人初次见面时,书中是这样写道:

黛玉一见,便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这样的描写,似乎忽隐忽现地道出了木石前盟的缘分,一个前世是神瑛侍者,一个前世是降珠草,为了报恩,后者尾随前者降至凡间,正所谓“情深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宝玉从出生起就与众不同,不爱看正经书,不爱经世仕途,却喜在女孩堆里扎,又爱和那些花花草草虫鱼鸟燕说话聊天,而黛玉虽素喜静不喜闹,她在阁舍窗前却养了一只鹦鹉,闲暇时她会喂与它食,于它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爱的诗词教与它念,常有燕子飞来,她便嘱咐紫鹃细心照料,再看纱窗外,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时时有鸟鸣声传来,让人感到心中颇有一番温情和别样风情所在。

黛玉葬花,宝玉惜花,俩人见此景竟情不自禁地落泪。黛玉素知宝玉性格,从不劝他读经世治学之书。宝黛有着同样的性情,同样的灵气,但彼此的感情确实含蓄隐晦的。所以一开始,俩人时常闹别扭,耍性子,殊料你伤他必伤,你痛他亦痛。经历了种种波折误会,爱痛交缠,宝黛的爱情终于得以“守得云开见月明”。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那日黛玉前往怡红院,无意间听到袭人和湘云的对话,也听到她们议论她的不是,而宝玉所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她早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却让黛玉又喜又惊,原来宝玉果真是自己的知己。又听见宝玉发自肺腑地对自己说“你放心”三个字,黛玉便明白他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真心。既得一心人,黛玉对别人开始卸下了防备之心,也许她曾经言语有些刻薄,性子古怪些,却难得是个有心人,体会到她的用心,才会恍然明白,林妹妹是极其可爱和温柔之人。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黛玉深知宝玉对自己的情分,俩人的感情便如行云流水般,她对宝钗、湘云也是姐妹情更深,即便是缕缕见到宝钗和宝玉亲密无间,也不再像先前那般耍小性子,在她的世界里,赢得了卿心,便是拥有了一切。一次宝玉要前往栊翠庵采取数枝梅花,众人便派小丫头一同跟去,黛玉却说有人同去反而难以采到,不如让他一人前去。其实黛玉知晓妙玉对宝玉的情感,她这样做,也只是成全另一个女子的痴心,惺惺相惜罢了。

其中有一个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场景,宝玉在夜雨十分来探望黛玉,黛玉担心外面路太滑容易摔跤,便将自己的房中书架上的玻璃绣球灯递与宝玉,宝玉却说怕打破,黛玉道: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这个又轻巧又亮,你自己手里拿着这个,明儿再送来,就失了手也有限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黛玉对宝玉的深情和温柔。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心若磐石,情比金坚,书中也写道“颦颦宝玉两情痴”。在后来的一些章节中,我们所看到的,是黛玉和宝玉之间的脉脉温情,二人一同嬉戏一同玩耍一同作诗,除了有种你侬我侬的味道,还有彼此的默契,有时无需一言一语,便能会意对方心中情愫,有时二人相对而坐,一言不语,便也觉得良辰美景甚是好。正如“但知言语浅,不如人意深”的意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林妹妹的死足以让人痛彻心扉,但宝玉到底有多难过,无人能晓。只记得他曾对黛玉说:你若死了,我做和尚去。当时只觉得是一句顽笑话,而林妹妹真正死去的时候,宝玉没有选择殉情,也没有立即做和尚去,而是与宝钗结婚生子,很多时候,我也觉得宝玉过于薄情,他这样做,岂不枉费黛玉对他的一片痴心。但宝玉不是梁山伯,不能与林妹妹一起化蝶成双成对,也不是罗密欧,无法选没有了大地的滋养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择殉情来成全他与黛玉爱情的圆满。而是落得一个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潦倒落魄的困境里。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或许,他对宝钗出了为数不多的怜悯之情,再无其他,而他对黛玉,必是恋恋不忘的,正所谓“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尽管宝玉是痴情公子,但也是多情公子,在《脂砚斋批》中,宝玉的评语是“情不情”,既指他将所有的感情都赋予在一些没有感情的事物上。他是降洞花王,爱惜所有的花,他对女子皆有有恻隐之心,有怜惜之意,他只愿在有生之年里与众姐妹朝夕相处,不离不弃。可春花秋月岂能长久,大观园抄检,晴雯死去,许多女孩被逐出贾家,迎春嫁给中山狼,林妹妹死去,惜春出家,而今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当宝玉在嘈杂繁乱的世间走了一遭,尝遍人间悲欢离合的滋味,花柳繁华的富贵温柔纵享,千帆过境之后,方才心甘情愿,自此再不愿托生为人。

尘缘已了,方能遁空门。

俗根既断,亦能入幻界。

色如聚浮,痛如浮泡;

皆悉空寂,无有真正。

——后记

共 26 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红楼》奇书,令多少人爱不释手,使人沉缅于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中感叹不已。文中,作者着重从宝黛二人的生活背景、才情、性格、爱好等方面来解读他们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将他们爱情中的真诚与悲情真切再现,触及人心。文章解读到位,表达恰切,值得一读,推荐!【:冰煌雪舞】

1楼文友:201 - 2 :04:47 文章有感而发,解读到位,引发读者情感共鸣,欣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济南治男科医院
天津阳痿治疗费用多少钱
长沙前列腺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