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

墨舞旅行漫记一随笔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要离开一段时间,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依依难舍吧。

小四开着三轮来送站,因为三轮在给内弟家倒烧柴,就提前来了一会,好在天气还不算太冷。小四在车站外面就将我们要带走的东西放在那里,他自己开着三轮走了,还有不少人在等他,在老派出所门前我碰见了小四,小四和我一笑,开着三轮笑嘻嘻走了,我前后看看,整个街道上只有我一个人。这些年的住房改造,不少人都搬到楼上去了,街道上人少那也是必然的,再加上山上已经不在木材生产,采山的季节已过,在外地打工的人员又返回了单位,街道上人员稀少也就是必然现象了。

我独自一个人走在清冷的街道上,抬眼望望路边的杨树,只有很少的树叶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很不情愿地离开母体,在风中轻轻飘落,满地的黄叶和枯草上的白霜,告诉我,秋以远去,冬天就要来了,在秋冬交替之际,我离开赖以生存的第二故乡,到最南面的海南岛谋生,心里真的是无限的感慨。

因为来得太早,月台上只有我一个人,不一会我看见大舅哥骑着摩托车来到车站,孙女她们娘俩没在车上,我问道:“咋这么早就来了?”大哥说道:“彤彤等不及啦,自己在那里走呢。”

由于忘记带一件东西,我骑上摩托车回家,好在离家不远。车站上候车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不少都选择回加格达奇自己的家里,再过几天楼上就会供暖,在楼上呆一冬,明年春天再回来,是最好的选择,在楼上住要比在平房住省很多事,少干不少活,比如最简单的扫雪就是一项。明天就是中秋佳节,许多人选择这个时候回家,就是要和家人团聚,过一个愉快的中秋佳节。

客车要在这里停留很长时间,上车也不着忙。这次出行买的是软卧,在八号车厢,我们一家三口来到包厢的时候,包厢里已经有四个人了,那是一对姑嫂带着两个男孩去嫩江参加婚礼。

一趟列车就是一个社会,一个包厢犹如一个家庭,是这个社会的组成部分,我们和他们虽然素未平生,能在一趟列车上住在一个包厢里,也是一种缘分。小孙女是自来熟,看见包厢里有两个小朋友,自然是万分的高兴,就想和两位小哥哥一起玩耍,我说道:“小哥哥在吃饭,吃过饭你们在一起玩,好不好?”

我们上车的时候,他们正在吃晚餐,待她们吃过晚饭,我们也坐在靠窗的桌子旁用晚饭。晚饭很简单,有在小店里买的主食,副食很丰盛,塔河独而特的烧鸡、干豆腐、黄瓜、大葱和香菜,还有自己做的大酱。呼玛豆瓣酱在本地很有名气,外地很难见到,齐齐哈尔市根本就见不到,吴云福来说,回去的时候带几袋呼玛豆瓣酱过来,这次出门带的东西太多,根本就没力气拿着东西,如果儿子媳妇不去站里接站,只能一点一点往外倒,到家也就会延长时间了。

早在回家的前一天,儿媳妇和孙女视频,奶奶和妈妈问了同一个问题,回家和谁睡,孙女笑了,说:“这个问题太难了。”她们娘俩有意难为孩子,孩子有心想回答,在奶奶面前也不好说,回到大兴安岭一个人多月,孙女想家了。在车站见到妈妈的时候,一直赖在妈妈怀里。

黄昏悄悄降临,包厢里亮起了灯光,三个小朋友爬到上铺,在一起疯一起耍,我敢说,整个车厢里顶数我们的包厢最热闹。在上铺玩了一会儿,怕他们有危险,又让他们到下铺来玩耍。看他们玩的很热闹,我心里产生许多感慨,孩子毕竟是孩子,百无禁忌,大人为什么就那么多忌讳啊!有时候我天真地想,人要是不长大该多好,心无猜忌,就可以像孙女他们那样交往了。

这趟列车是由漠河始发开往齐齐哈尔的慢车,票价也相对的便宜,就是时间长一点,大约要多五个多小时。本趟列车上的乘客大多都是本地外出人员,攀谈之下才清楚,这对姑嫂都是三十岁,两个男孩一个八岁一个七岁。嫂子给人的感觉不善言谈,和我们交流基本上都是小姑子。小姑子是一位外向擅于交际的人,由言谈举止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小姑子有敬畏之心。三个孩子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如果不是我们制止,三个孩子可以玩到午夜。车厢里安静了,这才将他们分开休息。

列车进入夜行车,包厢里也关闭了灯光,包厢里只能听见铿锵有力的车轮声。由于换了环境,或者说在车厢里无所事事,只能躺在铺位上,睁大眼睛,听着铿锵的车轮声出神,干脆我悄悄起身,在车厢连接处点着一支烟,闭上眼睛仔细地品味着香烟的味道,车窗外不时会出现摇曳的灯光,我知道,每一处灯光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庭,都有幸福的人群。

(二)

凌晨两点多,铿锵的车轮越过嫩江铁路桥,驶向灯火通明的城市。1945年8月建立民主政权,1946年 月设立嫩江地区,1970年归属黑河地区。嫩江是一个农业城市,大豆尤为出名,现在,嫩江附近稻田分布在铁道两侧,春天的时候,坐在列车上,就可以看见洁白色的大棚,那是农民兄弟在大棚里培育稻苗,然后在移植到稻田里。车过嫩江,我们只能看见万家灯火,车窗外的景色只能在我们的想象里,金黄色的稻浪在秋风里起伏,农民兄弟站在稻田的田埂上,裂开幸福的嘴角。

人生匆匆皆过客,每一场相遇都是缘分使然,一场偶然的相遇就会有一个必然的结局,也许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可能再次相遇,这份小小的愉快,不可能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一丝痕迹,它可以留在我的文字里,记录这一场萍水相逢。

那一对姑嫂下车之后,包厢里只有我们三口人,嫩江上车的人不多,也没有人再次走进这个包厢,于是,我爬上上铺,美美地睡一觉。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四点多,孙女早已经醒来,在我对面的上铺上玩耍。她是自己爬上上铺的,这个五岁的小女孩,真的是淘气。

车窗外已经大亮,东方的天际有一片乌云,尚未出生的太阳躲在地平线下,曙光将大片的乌云镶上一层金边,煞是好看。我站在车厢连接处,一面吸烟一面欣赏车窗外美丽的景色。常年生活在大山里,目光所及就是山顶,像这样极目远望只能是在我的记忆里。列车驶进松嫩平原,离我的故乡越来越近了,一种回归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地震撼我的灵魂。正如鲁迅说的“此次并没有好心绪”,故乡,我这次不是为了走近你,而是为了远离你。仔细回想一下四十年的人生经历,我并没有真正地离开故乡,故乡一直在我心里,故乡犹如天上的一轮圆月,洒下银灰色的光泽,照亮我脚下的路。

太阳已经跃出地平线,在那片乌云里时隐时现,我掏出,隔着车窗,拍下瞬间的辉煌。初升的太阳犹如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尽管有乌云,依然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列车已经驶进讷河境内,车窗两侧都是稻田,金黄色的稻田,在秋风的蛊惑下,一浪接着一浪涌向远方,我虽然看不见农民兄弟喜悦的笑脸,我能感受到丰收的颂歌在频唱,我的耳畔忽然响起了那首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车到讷河,使我想起一位朋友,他姓徐,和他交往多年,并没有问他叫什么名字,我们都是徐哥相称,名字叫什么也就不重要了,不过是区别这一个与那一个的代号而已。徐哥的大儿子徐连清,跟随东光厂多年,东光厂来到塔尔根之后,徐连清自然也就跟来了,徐哥夫妻也就跟随儿子来到了这里。

我和连清比较熟悉,那还是我在执掌加油站之后。为了促进加油站的油品销量,我主动联系徐连清,将油品赊欠给他,有人在我的耳边吹凉风,说道:“老刘,盲流子你也敢信?小心上当受骗。”我知道说这话的人也是出于好心,绝没有其他的意思。我总是觉得,做人的标准不在于你是什么人,而在于你怎样做人。看一个人怎样,不要看他的社会地位,而是看他的做人的原则。和连清交往多年,没有出现过一次打官司的事件。

距离齐齐哈尔越来越近了,我总是担心怎么出站,这次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好在儿子媳妇进站来接我们,我们就轻巧很多。今天是中秋节,我们赶回来,在一起过一个团圆节。

(三)

去年夏天去的明月岛,因为时间关系,鹤乡扎龙就在行程之外了,一年多的时间里,总觉得来到齐齐哈尔这座城市,仿佛缺少点什么,今天儿子媳妇正好休班,于是,我们一家人开车去扎龙,圆了心中一点小小的梦想。

扎龙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最大、世界闻名的湿地,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约三十公里,总面积二十一万公顷,在亚洲第一,世界排名第四,更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这里胡泽密布,芦苇丛生,是水禽等鸟类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资料显示,全世界现有鹤类十五种,我们国家有九种,扎龙这里就有六种;全世界丹顶鹤现有数量不足两千只,在扎龙地区生活四百多只,占全世界五分之一还要多。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中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鹤城齐齐哈尔也因此得名。

小车一路向南开出市区,过了宛屯就踏上了前往景区的道路。道路不是很宽,黑色的柏油马路很平坦,坐在车上就可以看到柏油马路有维修过的痕迹,路面上的裂痕重新浇灌上沥青,条状的沥青在阳光下很明显。公路两旁是挺拔的白杨树,虽然已经是深秋,白杨树上只有少量的黄叶,绿色的生命仍然占主导地位,这与我的家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兴安岭的白杨树早已经成为光杆司令,只有零星的树叶在枝头上不住地抖动,随时随地都可能离开母体,碾落成泥。白杨树以外就是大片的农田,金黄色的稻田和尚未变成黄色的大玉米。车窗外不时闪过一个个村落,蓝色或者红色的屋顶,在阳光下闪着光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接近景区,就能看见大片的芦苇荡,淡黄色的芦花,在微风的作用下,掀起一层层波浪,扑向芦苇荡深处。

景区管理处是一座很大、设备很完善的停车坪,停车坪只有少量的小车停在那里,景区的游人不是很多。买好票,坐上游览观光车驶向芦苇深处,距离很远就能看见一处白色的屋顶,那是供游客休息的地方,距离观鹤台不远。

下了游览车就是一条不宽的柏油路,在往前不远就是一条石板路,一直和木板路连接,通向芦苇荡深处。木板路很宽也很平坦,金黄色的芦苇伸手可及。距离有缆车不远,我们和三只鹤相遇,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个家庭,两只成年丹顶鹤护卫着一只幼鹤。也许是见惯了游人,丹顶鹤并不怕人,距离游人最近的距离仅一米之遥。有人提醒游客,“小心丹顶鹤袭击人。”果然,一只成年鹤伸出长嘴,游客“嘻嘻哈哈”躲开了。围观的人很多,相机、不断地拍照,丹顶鹤也很配合,闲庭信步,在人群面前不慌不忙,悠闲的姿势被一个个记录在案。我想,这个美好的瞬间,会给不少人留下美好的记忆。

踏上木板游览道,远处的一处茅舍吸引了我的目光,于是选择通向那里的道路前往,以为是丹顶鹤的鹤舍,原来是wc,只好在心里一笑。想当然真的是害死人啊!wc近前,沿着台阶拾阶而上,是一座不高的小土山,来到山上,眼前豁然开朗,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就在眼前,山下不远处就是观鹤台。我看了一下手表,距离放鹤时间不远了,又沿着台阶而下,走向宽阔的观鹤台。

走下小土山回头望望,一架叫不上名字的照相机架在小土山上,三个人站在三脚架旁,指手画脚,谈得正欢,他们和我们一样,正在等待仙鹤飞翔,也好捕捉飘逸的身姿。抬头看看,阳光正艳,天空碧蓝如洗,看不见一丝游云,微风轻抚,芦花飘荡,秋色正浓。

观鹤台上聚集了不少人,远远地就可以看到,六七只丹顶鹤在观鹤台南面只有几米宽的水域里悠闲自在地觅食,丹顶鹤旁若无人地在浅浅的湖水里行走,好似周围的人群都不存在一般,它们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景,人与鹤近距离相处,人们拿出相机不断地拍照,忙得不亦乐乎,丹顶鹤却是气定神闲,漫步在水里,不时将长长的尖嘴以及脑袋伸进水里。湖水很浅很清澈,细碎的浪花使丹顶鹤的倒影变得很模糊,水域里只有一片模糊的白,跟随丹顶鹤的身影不住地移动。

观鹤台很宽敞,可以容得下数千人甚至上万人在此地观赏丹顶鹤飞翔的身姿。观鹤台的南面,几米宽的水域相隔是一座土山,土山后面的景色对游客来说就是一个谜,或许,有一座鹤舍,一部分丹顶鹤此刻正在鹤舍里,等待自由飞翔的时刻。我想,这座土山阻挡了游人的视线,无形当中也提高了游客的好奇心,都在猜测土山后面的景致。这正是景区的设计者的高明之处,一切都公开,也就没有了好奇心,我想,游客也会相对地减少。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游客也必须耐心地等待。好在游客的眼前有几只丹顶鹤,可以缓解他们等待的焦急心情。

放鹤的时间是上午十一点,这个时间段也在分分秒秒地临近。观鹤台对面的土山上一左一右跑上来两个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两面鲜红的小旗,他们站在土山上挥舞手里的红旗,那是提醒游客注意,丹顶鹤飞翔的时间到了。游客们早已经准备好各种摄像器材,捕捉丹顶鹤飞翔的飘逸身姿。大约有四五十只丹顶鹤,从对面的土山后面飘来,在游客的头顶上空飞翔一圈,然后就落在游客眼前浅浅的湖水里。我想,人们按下快门的时间不一样,留在他们摄影器材上的丹顶鹤的身影也不尽相同,这一短时间的放飞,足以给游客留下一瞬间美好的回忆。

共 498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在一个地方住久了,要离开的时候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那份难受的情怀就会涌上心头,带着小孙女出门旅行,享受天伦之乐,感受旅行的快乐,在列车的包厢里看着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幸福和温馨弥漫在整个车厢里,心情也随着孩子们的天真而感到开心。凌晨两点多,铿锵的车轮越过嫩江铁路桥,驶向灯火通明的城市嫩江。跟中作者的墨迹了解了嫩江的大概面貌和主要的特产。当列车离家乡齐齐哈尔越来越近时,故乡的情结就在心中蔓延了,无论走到哪里,故乡永远都是心中最美的景,中秋节赶回家和家人在一起过一个团圆节,心透着暖,透着幸福,喜悦的心情感染了在外奔走的游子。一路旅行,来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扎龙的自然美景吸引了国家珍禽丹顶鹤和很多水禽在这里栖息,更吸引了不少观光游客。作者这篇旅行漫记不仅体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秀丽风光也在作者笔下颂扬。倾情!【:翰墨如烟】

1楼文友: 21:41:02 没事的时候带着孩子出门旅行,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也跟着作者沾光了,一饱眼福。

2楼文友: 21:4 : 1 旅行也是一个人灵魂的释放,看看自然风光,享受一下生活,很好。

楼文友: 21:44:10 问候作者,感谢支持,期待您更多精彩。

4楼文友: 21:52:02 旅行,不仅仅是看风光,更是涤荡心灵的好机会。许多不开心都是在旅行中随风远逝的。佩服作者的文笔,记录了旅行的点滴,正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才会如此深情诉诸笔端!

5楼文友: 1 :46: 9 一节车厢,三俩孩童,带来了欢乐。时间,生活的负累,让我们丢失了儿时的纯简。但丢不掉的依然是浓浓的乡情与对故乡的爱恋。作者起笔就带来一丝温暖,几丝考量,及对家乡的深深爱恋。至游览鹤乡,笔调趋向优美,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6楼文友: 1 :47:25 问候朋友!希望可以多多欣赏美文!

7楼文友: 15:04:18 无论走到哪里,故乡里永远有着最美的风景记忆! 这里,就是我不愿离去的文字宴……

小孩经常发烧怎么办

婴儿感冒咳嗽怎么办

宝宝咳嗽发烧

三个月宝宝咳嗽
维生素D3青岛双鲸
小孩上火吃什么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