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

只带上思念和鲜花浏阳市掀起文明祭祀新风尚了

扫墓,只带上思念和鲜花——浏阳市掀起文明祭祀新风尚

构建以桂林、北部湾、巴马为核心的国际旅游“金三角”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宋代诗人高翥的诗写出了过去人们清明祭扫的场景和对已逝亲人的哀思。

时代变迁,传统习俗中祭祀先人必不可少的烧钱纸、放鞭炮等环节,如今正发生着变化,鲜花祭扫、络祭扫等新兴的祭祀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而这些低碳环保的文明祭祀新风尚,正在让清明节逐渐回归“清净”与“文明”。

鞭炮换鲜花,倡导低碳环保祭扫

4月2日,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荷花街道居民李映平前往公墓,准备祭祀逝者。入口处,一个写有“鞭炮换鲜花,纸钱换鲜花”的横幅吸引了她的注意。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派发鲜花,并将市民递过来的鞭炮、纸钱等收集起来。

这是浏阳市正在开展的“一束鲜花寄情思”志愿活动,四十余名志愿者在淮川街道、集里街道和荷花街道的公墓祭扫点用鲜花换取市民手中的鞭炮和纸钱,引导市民环保祭祀、文明祭祀。

“烧纸钱、放鞭炮易引发火灾、污染环境,倒不如一束鲜花低碳环保。”李映平在听完志愿者的介绍后,没有丝毫犹豫就用手头的传统祭物从志愿者手中换取了一束白色的菊花。

“我希望父母能够感受到时代的进步。”李映平很赞赏这次活动,在她看来,鲜花在寄托她对父母思念的同时,不会打扰到他们的清静。

与李映平有同样想法的市民有很多。据统计,4月2日当天共送出鲜花五百余束,据淮川、集里、荷花三个志愿服务点统计,当天减少鞭炮燃放二十万响,有效助推了文明祭扫活动。

形式简单了,但是心意不减

此前,市民政局等单位发布了关于文明丧葬、祭扫的倡议书,倡导文明、低碳祭祀,采取公祭悼念、家庭追思,或者献一束鲜花、植一棵树、清扫墓碑等方式寄托哀思。

新的祭扫方式越来越受到市民认可。有不少市民捧着一束菊花前来祭祀,手中并没有带鞭炮、纸钱和香烛等。集里街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先生说,他退休前在林业部门工作,知道燃放鞭炮可能带来的风险。加之此前社区进行了宣传,因此今年清明,他就只想和老伴说说话。

除了亲临现场之外,还有人选择了“心祭”的方式。“清明节的意义在缅怀先人,用‘心祭’代替‘形祭’,虽然形式简单了,但是心意不减。”关口街道的霍建国由于关节炎无法上山,因此他选择了在家进行“心祭”。

清明当天,霍建国在家设置了一个供桌,对着先人的遗相摆上一盘水果,泡好一碗热茶,闭上眼睛,默想先人的过往。

“念先人之恩方能承先人之美。”除了祭祀自己的先人,市民也没有忘记那些英烈们。据统计,在此次清明节期间,浏阳市革命陵园每天都会有400多位市民自发前来扫墓。田家炳中学、浏阳二中和关口中学、大瑶二中和市消防大队等单位,都有组织地前来献花。此外,荷花街道组织了一些党员为谭嗣同墓扫墓献花。

佛山哪家白癜风医院
石家庄人流医院
西宁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