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

中韩女作家沪上谈女性与文学文学有关注弱者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一直以来,韩国都是父系社会,父亲出去挣钱,社会的力量也就以父亲为中心。但其实在发生重大社会变动时更需要的是母亲的力量,要她去照顾别人、去关心弱者。整个社会需要的不是父亲的心,而是母亲的心。 在10月28日中韩文学之夜 女性与文学 讲座上,来自韩国的女作家孔善玉以这样一段话标注了女性与社会的关系。

这位出生于196 年的韩国女作家,自1991年发表中篇小说《火种》以来,一直以擅长描写社会底层人物、贫穷问题和女性坚韧生命力及母性著称文坛。她不像同代的女作家那样热衷于创作知识分子和精英故事,而是力求表现女性在痛苦生活中仍然保持的开朗活下去的坚强意志。 在这个社会上,贫穷的人处于弱势地位,在贫穷的人中间,女性又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但整个社会对女性越来越不关注,甚至文学也不再关注这个主题 ,孔善玉谈及自己的写作为什么专注于女性叙事, 我觉得我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心来关注它,而是认为文学有这样一种,去关注社会中不被关注的弱者和社会中的阴影部分 。在她看来,这样的关注反而会将这个世界 看得更清楚,或者让这个社会看起来不那么暴力 。

与孔善玉相似,上海女作家姚鄂梅笔下的主人公也都是女性,男性在她的小说中往往以失败的、阴暗的、矮小的形象出现,评论家程德培曾跟她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看过你所有的小说,这所有的小说里都有一个不成气的男人形象 。姚鄂梅将此归结为自己从小生长的环境, 无论我的家庭还是我的亲友中的男人,他们多半都是现在所说的文艺型的男性,有着自己的可爱之处和魅力,但是一旦被生活伤害后,他们所有的弱点都出来了 。在作品中,她刻画了这些一路走一路失败、为了扭转败局想过更好生活痛苦着的男人们,但心底里,她也希望能够写出一篇以成功、正面的男性形象为主人公的作品,但结果并不如意。 我试过,但不成功,所以我这一辈子再也不试了。

与两位196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相比,出生于1980年的韩国女作家金爱烂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并不强烈,她更多关注的是当下韩国年轻人的生活。对于她而言,这与时代的变化不无关联, 上一代作家,他们有很强的历史感,有非常具有戏剧性的故事,到了我这一代,能讲的故事锦囊里面的东西也越来越少 。这个时候该写什么?金爱烂将自己的目光投注在大好青春时光受就业艰难折磨的年轻人身上,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刻画了这群因贫穷、就业、恋爱、孤独而苦闷的年轻人形象。 以前的作家关心的是天空,我可能关心的是这个国家的天花板,我写便利店,写我住的极小的房子、极小的考试院,属于我的、我们时代的不那么宏大的故事。

据悉,孔善玉长篇小说《请到玉米地来》 今年由 出版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引进推出,金爱烂的短篇小说集《小说,快跑》也于去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此次讲座活动由韩国文化院、韩国文学翻译院主办,上海文艺出版社协办。本报 何晶

厌食症的怎么治疗

长期腹胀痛是什么原因

老年便秘如何治疗

弥勒灯盏花有什么特点
悦而D3滴剂多少钱一盒
有了前列腺炎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