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

人肉搜索可能触犯刑法权衡

徐 骏作(新华社发)

是不是觉得前景好多了、信心也更足了?! 四、把学专业、给心灵充电、休息、锻炼的时间均匀分配好 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发布会,通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有关情况。《解释》共十三条,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公民个人信息不能随便提供

《解释》第一条规定公民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识别信息和活动情况信息,即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最高法研究室主任颜茂昆介绍,在人肉搜索案件中,行为人未经权利人同意即将其身份、照片、姓名、生活细节等个人信息公布于众,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危害严重。更有甚者,一些行为人恶意利用泄露的个人信息进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经研究认为,通过信息络或者其他途径予以发布,实际是向不特定多数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向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属于提供,基于举轻明重的法理,前者更应当认定为提供。基于此,《解释》规定:向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通过信息络或者其他途径发布公民个人信息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违法所得五千元视为情节严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入罪要件为情节严重。根据法律精神,结合司法实践,《解释》第五条第一款设10项对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作了明确规定。

一是信息类型和数量。基于不同类型公民个人信息的重要程度,《解释》分别设置了五十条以上五百条以上五千条以上的入罪标准,以体现罪责刑相适应。二是违法所得数额。《解释》将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规定为情节严重。三是信息用途。《解释》将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规定为情节严重。四是主体身份。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案件不少系内部人员作案,诸多公民个人信息买卖案件也可以见到内鬼参与的影子。《解释》明确,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认定情节严重的数量、数额标准减半计算。五是前科情况。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人屡教不改、主观恶性大,《解释》将其也规定为情节严重。

颜茂昆介绍,《解释》第六条规定,为合法经营活动而非法购买、收受敏感信息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1)利用非法购买、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获利5万元以上的;(2)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购买、收受公民个人信息的;(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处罚金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具有明显的牟利性,行为人实施该类犯罪主要是为了牟取非法利益。因此,有必要加大财产刑的适用力度,让行为人在经济上得不偿失,进而剥夺其再次实施此类犯罪的经济能力。基于此,《解释》第十二条规定: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危害程度、犯罪的违法所得数额以及被告人的前科情况、认罪悔罪态度等,依法判处罚金。罚金数额一般在违法所得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南昌治疗早泄医院宁波较好的白癜风医院南昌医院白癜风哪好呼和浩特哪家医院男科好
崇左妇科医院哪家好
济南看白癜风的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