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

我在连队过八一

我在连队过“八一”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陆军30师88团直属82无后座力炮连服役。那时,连队同团部驻扎在呼和浩特北郊的坝口子。这样,在大青山下当兵五年,我也就过了五个穿军装的“八一”建军节。

到了“八一”那天,部队一般都会放假。早上6点还是听着军号起床,但不再出早操,一天也不再安排学习训练。根据个人请求,连队按比例只批准个别战士去市区办事(当时部队有一种说法,侵略战争都是利用节假日进行偷袭成功的,最著名的战例就是偷袭珍珠港。所以,部队到节假日都要战备值班)其他人则在营区洗洗衣服,打打,或到院里的其他连队找找老乡、串串门。

“八一”的中午会餐,无疑是战士们一年之中最最重要的期盼,它是一次完全可以和年夜饭相媲美的饕餮大餐!

△ 连队炊事班。 图/络

那天,连队通常都会杀一头肥猪。杀猪是杀脖子还是杀我没敢看过,只是远远地听到那“杀猪般”的嚎叫。远远地看他们把朝上,挂在操场边的单杠架上开膛割肉,下面是两个装满鲜血和内脏的大脸盆,血腥气十足(我到现在都不吃饭前看见生肉的荤菜)每个班都要抽人去帮厨,人们的脸上,个个都洋溢着节日的幸福和满足! 你要知道,那时的伙食费,一人一天才四毛五分钱呀!一个星期,能吃上三四次纯大米白面的细粮,能见到一二次肉末就很不错了(部队流行的一句话,说军营里缺少两样东西:女人和肉)战士的肚子里缺少油水,“八一”会餐,我们很早就在念叨它并为它做好了准备。

不扶持上游导购站继续做大 中午吃饭,照例要集合和唱歌。唱语录歌、唱“说打就打,说干就干…”“八一”桌上的菜肴,米饭是天津小站米,菜是连队自己种的、养的,绝对没有现在的化肥转基因。桌子上摆满了大碟大碗,少时有十几个,多时能达二十来个(我一直都有这么个疑问:菜多菜少,是不是和那时段连长、的心情有关系呀)部队里平时和过节都不让喝酒,当兵五年,餐桌上好像只上过一二次的酒和饮料。我们连队有口福,万桂芳连长和魏进荣,炒菜做饭都有一套。他俩如果灶前操作,炒炸煎烧焖,饭菜就会大大上个档次。现在想来,炸土豆块和红烧黄花鱼,是我那时的最爱了。

△ 七十年代连队食堂的老照片。不过,我们连都是站着吃饭,没有凳子。 图/络

吃饭的时候,一个班的人围成一桌,不准说话。吃菜时你还不能总盯着肉。你要是老拿筷子叨肉,多吃多占,班长会狠狠地盯你一眼,提醒你“该同志要注意了”当过兵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叫作脸皮薄,吃不着;脸皮厚,吃不够。还是老兵有经验,第一碗盛半碗,第二碗冒尖,往往是吃着碗里的,看着桌上的。他会透过端在嘴前的碗边边,寻找时机。待看到盘子肉多块大时,就立马“稳准狠”地叨它一大筷子,决不错过机会!

不能错过机会的,还有我们班的宋路宝。记得有一年连队会餐,他进餐厅时,不小心踩上了一块钉尖朝上的小木板。也不知道他感觉到没有?反正,他硬是拖着钉子木板吃完了饭。在酒足饭饱之后,他才拔了钉子脱了鞋,这时,鲜血都已经把袜底侵。

△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看、演节目的大礼堂,因部队撤编年久失修,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2013年8月摄

“八一”的晚上,部队一般在团部大礼堂组织看、看演出。当然大都是样板戏,样板戏不止看过有十遍二十遍了,连我们班里大字不识一个的路宝,也能有模有样唱上一段“我家表叔”部队也曾组织过连队文艺汇演。记得我编写的一个独幕小话剧《一张地图》说一农村老大爷,千里迢迢来部队看望儿子,不带吃的用的,只带来一张地图贴在墙上,要孩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紧握手中枪,解放全人类”这个故事,纯属是我胡编乱造 ! 不过,这个节目还是被师里评为三等奖,说是有意境、有高度。后来还发了奖,奖品是一本北京军区《战友报》汇编的什么写作书。

看完回来,听到9点半吹熄灯号,各班依次关灯睡觉。这样,绿军装自己的节日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方宏 2015年8月1日建军节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连队

根据解放军现行编制,连是由若干个排,组成的军队中的其中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营。根据我军的现行的编制三三制编制特点,连往往是由三个排组成。但是也有加强编制,就是所谓的加强连,有四到五个排组成。连长和指导员通常为正连职军官担任,但是根据我军军衔制有一职挂三衔的情况,连首长也有副连职和副营职的军官,军衔往往是中尉和上尉。日语“连队”相当于中国的团级单位,为方便中文翻译与中文“连”的编制作出区别,翻译一般用“联队”代替,隶属于“团”(日本旅级编制)或师团。

南宁白癜风哪家好
天津白癜风较好医院
朝阳白癜风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