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

雀巢脊梁新时代钢铁战士门德朝纪实散文

摘要:文章讲述了一名对党忠诚,意志如钢的革命军人的事迹。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戍守边疆的通信连连长门德朝,因为执行战备任务而积劳成疾。得病后,门德朝没有因为常年卧床而消沉,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了一名革命军人,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革命军人的风范,以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走完了自己平凡而又光辉的一生。 62岁的他静静地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就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他那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革命军人的顽强斗志、男子汉的豁达情怀,永远激励全社会奋发向上。他叫门德朝,1969年参军,中共党员,原沈阳军区白城守备区直属通信连连长。

一、病魔也要退三分

1979年冬,门德朝在内蒙古阿尔山执行战备任务时患病。1984年,双肾坏死的他,在短短的三个月内,接受了两次肾移植手术,因术后“排异”,又将两个坏死的肾脏手术取出。从那时起,他靠血液透析与病魔作了 1年顽强的斗争。据沈阳军区陆军总医院崔汉民医生介绍:“双肾衰竭能存活 1年,门德朝创造了中国医学史上的奇迹”。

他的治病经历,为我国肾移植和血液透析临床治疗,积累了宝贵经验。他所忍受的病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两次肾移植手术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动脉栓塞导致的双腿溃烂都没使他畏惧,疯狂的病魔也无法战胜他那坚强的意志。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铮铮铁骨。

无论是坐轮椅还是卧床,门德朝都是报纸不离手,半导体收音机不离耳。国家大事、军队动向、党和政府的声音,都是他关注的重点。谈起党和国家及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他都能准确分析正确理解。近些年,通信兵出身的他,又熟练地掌握了电脑。如虎添翼的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每一项相关医学新成果问世,他都与自己的病情对号入座。对上了,就情不自禁地说,我又赢了一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男子汉豁达的情怀。

二、自学成才惠他人

卧床的门德朝时常对家人说:“病魔虽然击倒了我的身躯,但我的精神是站立的”。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是中国军人的光荣传统。久病的他买来医学书籍,根据自己常年治病体会,认真钻研肾病治疗理论。功夫不负有心人,门德朝的学识派上了用场。军区总医院吴海燕护士说:“每当遇到那些对治疗丧失信心的患者,我们就会说,看看人家门德朝,你们这点病算得了什么!”渐渐地,在门德朝身边形成了一个病友群体。他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帮助病友分析病情,用自己的经历,化解他们的思想负担。对那些边远地区慕名来信、来电咨询的患者,他的建议与大医院专家的诊断无异。

门德朝成了“明星”,走上了军区总医院的学术讲台。那天,在军区总医院报告厅,门德朝在台上忘我的讲,闻讯赶来的孟威宏院长在台下静静地听、细细地记。采访过门德朝的《女友》吴红梅说:“他已经从精神上走出了死亡的阴影,军人的品格在他身上没有丝毫减退”。沈阳市第四建筑公司退休工人于宪瑞患者说:“门哥对我们帮助可老大了,什么时候都是有问必答,比如用药剂量如何掌握、饮食结构如何调整,肌酐指标如何控制等等。他就是专家、他延续许多人的生命,我们永远怀念他!”

三、不离不弃好军嫂

三十多年来,门德朝的爱人高勤玲堪称不离不弃的好军嫂。

军区总医院的医护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对门哥、门嫂的爱情故事,无不交口称赞。平时,谁家有点磕磕绊绊,来到单位后就会说,看看人家门哥、门嫂,咱还有啥可讥隔的。

门德朝患病住院后,高勤玲把三岁大的儿子交给了年迈的母亲,独自一人从大连来到沈阳照顾丈夫。三十多年来,她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晚上都是在病床前,坐着小马扎伏在床头打瞌睡。门缝下的风,天长日久地吹着她的双腿,使她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对门德朝无微不至的照顾。由于长年生活不规律,使她患上神经官能症,夜间难以入眠,但白天端着水盆或饭盒走着走着就能睡着却是常事。三十多年来,她没穿过一件新衣服,医院卫生间就是她的换衣间。当年大方漂亮,又能歌善舞的她,是单位的团支书,在军区总医院,她却成了远近闻名的护理专家。

每当遇到医院电梯出故障,瘦弱的高勤玲就背着丈夫上上下下爬楼梯。一位被妻子抛弃的病友,看着汗流浃背的门嫂,背着比她自己还重的丈夫上、下楼,满含热泪地说:“若能遇到门嫂这样的好媳妇,就是死也值了!”1997年冬季的一天,沈阳下大雪,望着漫天的鹅毛大雪,病房里的患者都在议论怎么去透析。这时,不知是谁用手一指说:“你看,门嫂在扫雪”。那天,全体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硬是冒着大雪,扫出了一条生命通道。

那年,上幼儿园的儿子因阑尾炎穿孔住院手术。屋漏偏逢连夜雨,着急上火的老母亲又突然双目失明。这边是卧床的丈夫,那边是儿子和寡母,独生子女的高勤玲,硬是带足了药,把丈夫背上火车,回到了久违的家。孩子出院后,一家四口终于吃上了一顿团圆饭。没有向别人家那种热闹的团圆气氛,一顿饭一家人默默地吃了两个多小时。

一些亲朋好友曾对高勤玲说:“结婚这么多年,你俩真正的夫妻生活都不到半年,你侍候他这么久了,也算对得起他了,离了算了”。高勤玲却说:“我护理的不仅是我的丈夫,更是一名军人,是我孩子的父亲。讲的漂亮点,我是在为祖国护理他的战士”。

四、永远忠于党

门德朝夫妇始终认为,他俩能走到今天,全靠党和军队这个坚强后盾。

几十年来,社会各界给予他们无私的援助,家里的电视机等生活用品,都是军区总医院医护人员捐款买的。辽宁、前进报、沈阳、辽沈晚报、沈阳今报、现代女报、女友、文化周刊等媒体,都从不同角度陆续报道他俩的感人事迹,引起了社会广泛反响。

有一年,江苏一家电视台,听说门嫂为了孩子上学交学费,瞒着门哥去卖血,要请他们俩去电视台做节目,报道他们的坎坷经历。思前想后的门德朝认为,该给的、该照顾的,部队和医院一点没少都给到了。虽然媳妇卖血的事,让他的内五味杂陈,但他还是对门嫂说:“作为军人,这样在电视上讲生活的艰辛,好像部队不管我们似的。我是党员、是军人,不能给党和部队抹黑,咱不能去!”

几十年来,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凡事都要讲经济效益,医院也不例外。但在为门德朝治疗上,军区总医院始终以“为兵服务”为宗旨,从不算经济账。而且,在门德朝去世后,从为他穿丧衣到火化,都是韩敬明副主任和吴海燕等同志一手操办的。提起为门德朝治疗,吴海燕哽咽地说:“白蛋白是控制用药,韩主任在给老门使用上,从没考虑过医院利益得失,这点我非常敬佩他”。高勤玲所在单位,原大连录音器材厂厂长吕振海,在上世纪80年代就表示:“高勤玲陪护病人,是我们厂拥军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但工资照发,逢年过节还要到医院慰问”。

高勤玲流着热泪对笔者说:“这些年全靠党、部队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否则,我们坚持不到今天。老门临走前一再说,感谢党、感谢部队。作为一名军人,我为国戍边死而无憾。党和人民对我的关怀,是用物质无法衡量的,要教育后代永远忠于党。”

在门德朝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冷静地处理完所有的后事,找出了自己最后要穿的衣服,选好了自己的遗像。临离开租房住的家去医院时,他镇定地对爱人说:“这次就不回来了!我走后,不要向组织和部队提任何要求,不要惊动战友们,也不要搞遗体告别”。

2015年4月 日,临终都神智清醒的门德朝,望着泪流满面的门嫂和医护人员,忍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剧痛,坦然地走完了62载的人生历程。就这样,一名16岁就戍守边疆的老兵,怀着对军队和人民的无比眷恋静静地走了;一名在和平年代默默无闻的战士,怀着对党和祖国的无比忠诚静静地走了。他的点点滴滴体现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他的家人、医护人员、部队、医院和全社会所体现出的一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 292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讲述了边防军人、通信连长门德朝,在执行任务中积劳成疾,双肾衰竭,常年透析,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与病魔斗争 1年,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他以“病魔虽然击倒了我的身躯,但我的精神是站立的”的精神,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了一名革命军人,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展现了军人的风范,以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走完了自己平凡而又光辉的一生。更可贵的是,文章歌颂了以门德朝、门嫂、军区医院和医护人员、门嫂的单位、还有社会爱心人士形成的一个爱的群体,谱写了一曲高尚的道德和爱的颂歌。作者把深厚的感情融到了文中里,写出了人物的亮点,生动感人。。:柴英

1楼文友: 1 : 0:21 一位钢铁般的战士的精神,感动了一群道德高尚,充满爱的群体,谱写了一首爱的颂歌,非常感人。作者充满感情的介绍,深深地打动了我,满满的正能量。

回复1楼文友: 08:4 :17 谢谢柴姐的与评论,希望门连长的事迹能感染更多的人!

2楼文友: 14:15:4 中国军人的楷模,祖国民族的栋梁,他的精神不死,英灵永在!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2楼文友: 08:45:11 我们的军队需要太多这样的楷模了,中国军人万岁!!!

楼文友: 17:15: 4 军人形象高尚品德,这种精神永远让人敬仰!

回复 楼文友: 08:46:07 门连长就是我心目中的中国保尔柯察金!!!

小孩只早晨咳怎么回事

小儿便秘如何治疗

小孩发烧物理降温的正确方法

怎么知道自己缺钙不
糖尿病胃轻瘫腹胀能吃啥
热淋清颗粒效果怎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