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

江南故乡印记散文

摘要:故乡,那并不肥沃的土地,那淳朴的民风,那些年的那些事,在我的脑海里像一幅斑斓的水彩画,散发着故乡特有的韵味儿。老奶奶和“五子”的曾经的相依为命的情景,那晚风中呼唤五子吃饭的悠长的声音,像故乡的一个侧影映在心里成为我抹不去的记忆。 据老人们说,民国之前,故乡这个小村,因为有几户出了名的地主,土地幅原广阔,周边许多村子的人躬身来做长工,所以小村因为富庶曾闻名方圆几十里。后来土地慢慢被均分,生产队时,稀薄的黄沙地让这个村子一下变得似乎只有喝粥的份儿了。一年里,不少家庭面临困窘,有红薯萝卜、瓜瓜果果才能从年尾接到年头而不至于挨饿。至此,年轻人娶不上媳妇者也不稀罕。

虽然许多家庭穷的叮当响,但那时的人们活得简单,活的快活,幸福就像清晨欣赏路边带露的野花一样那么容易。身上有衣肚子里有食儿就没有烦恼。下田、收工的路上,村民们谈天说地,打情骂俏,或吆喝上几嗓子地方戏,谁去管他明天是否会刮风下雨。

五子,是我小时候最熟悉的光棍汉儿。他们兄弟五个,排行老五。四个哥哥相继成家。因为缺心眼儿,“人家猴精的还有没能娶上媳妇的呢,五子更轮不上。”年复一年,眼见媒人那边没有一丝儿动静,他娘也认为没戏了:唉,俺五儿子就这命!

说他缺心眼儿,其实只因他太过实在,脑子转弯儿慢,并不傻。加上走路时屁股撅着脚板子外拐,像只笨拙的鸭子,自然会有顽皮的孩子取笑他,出他的窝囊。我至今不知道他的大名。因为在村里他家辈儿最长,加上他娘在村里备受人尊敬,所以,我妈一直要我恭敬地喊他五爷,恭敬地喊他娘老奶奶,不得含糊。村里的大人们对五爷的娘都恭恭敬敬地喊着婶子、奶奶,但许多年龄偏大的也都毫不避讳地喊他“五子”。

也有顽皮的小孩子扒着墙头逗他,喊“五子,小五子”。倘老奶奶遇到这情景,那可了不得,会像老母鸡护佑小鸡一样,高声呵斥取闹者,使他们撒腿逃去。不然,一旦被告发到他们父母那边,定会遭来严厉的处罚。娘儿俩相依为命,娘从来就是他的守护神。

五爷的父亲曾是老八路,过世早,母亲为拉扯儿子忍饥受寒,历经风雨。因为是革命家庭,其大嫂曾当过多年村支书,五爷竟然也混得了三年当兵的经历。退伍回来的那阵儿,因为新鲜,大家喜欢听他讲述在部队养猪和上山遭遇狼群的经历,尤其是孩子们会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询问狼的凶恶模样。虽然他上衣兜上常挎着两支钢笔,但大伙儿都知道他仍然识不了几个字,只是谁急着借用钢笔写字和记账首先会想到他。

因为他继承了他娘的善良,大家知道他心眼儿好,军人的经历更给了他助人为乐的习惯,厚道的人们还是按着辈份儿称呼他五叔、五爷的。生产队长照顾他实在,又有部队养猪的经历,能出笨力,有耐性,所以自从部队回来就安排他和年近六旬的二毛爷爷一起喂牛。

那时我年幼无知,无忧无虑。上学之外的生活里处处充满着乐趣。春天里我们可以去河岸边在花香鸟语里吹响柳笛;夏季里在蝉吟蛙鸣里溜下小河去游泳,把背心一端扎起来做成一个鱼兜捕鱼。到了深秋,静穆的原野里到处都能寻到瓜瓜果果,那是我们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味的时节;冬季里去滚雪球打雪仗,去冰面上比赛转陀螺。所到之处简直都充满着乐趣,都是我们尽情玩耍的天堂。

那时的牛屋是人们闲来的去处,那个院子我们小孩子也经常光顾。坏了的犁子我们可以当车玩儿,捡拾的瓦块会扔给那头能吃下去的黑犍牛,想着法子寻找二毛爷那只壮硕的能逮到兔子的花狸猫------

放学后我更喜欢那个去处,因为惦记五爷给的那好吃的黑豆。本来这劣质的粮食炒熟后是牛的饲料,但我嘎崩崩咀嚼起来特别香。我能常吃,常常纳闷:是否因为我总恭敬地称呼他五爷?是否因为他的家族对做教书先生的爸爸都很敬重?反正其他孩子很难享受此等待遇,这让我成为五爷的忘年交朋友。到了晚上,闲下来的人们常会坐满牛屋,为的是听二毛爷爷用木棍敲着牛槽破喉咙哑嗓地唱一段儿坠子书。因为常有这文艺活动,五爷总在傍晚时分把水缸里的水换成满缸的新鲜井水,以供大家晚上舀着喝。在他看来,大伙儿愿意聚到他这边来,是特别荣光的事。

小村只有村北一口水井,每年清淘一次,井水很旺。五爷勤快,从不让二毛爷做担水之类的重活儿。每遇老幼、妇女去担水,他总会热心地帮着把水提上来。谁家要帮忙,他都乐此不疲,尤其恭敬地喊他一声五叔、五爷的,他鸭子步会迈得更欢。那时候,许多人家遇上难事儿常常会想到去牛屋,那里的二毛爷能出主意,五爷能出气力。

只是,后来人们争相传说,五爷喜欢跟在王寡妇屁股后面去担水,惹来了人们对他的非议,甚至鄙夷:“五子看傻不傻,这鸭子能识别公母呢。”只有二毛爷平和地说:孤儿寡母的,帮帮她也是应该的。

王寡妇住在村东头,丈夫一年前开拖拉机时遭遇车祸去世了,撇下她带着一个女儿一同生活。她身材匀称,丹凤眼,不施粉黛,喜穿深色衣服,皮肤更显白皙。一年四季总显得干净利落,算得上村子上的漂亮媳妇儿,我该叫她王婶儿的。但自她成为寡妇,惹得邻家的一个媳妇儿总把自家男人看的紧紧的,若多看上几眼,回家会有生气的份儿。甚至两口子吵架,竟会被无端地骂到王寡妇头上去。王寡妇本来好说好笑,但自打丈夫去世,俨然变成了另一个人,沉默寡言的。老人们担心,这样下去,她会添毛病的。

我曾不止一次地看到五爷送水到她家,王婶儿还送帆布衣服给他穿。

但又有人在说“哼,五子瞎欢喜,不知道吗,王寡妇七月份儿就要嫁出去了,要嫁到镇上去享福的!”

有一次,不谙世事的我冒冒失失地问:“五爷,你要娶王婶吗?”

他愣住了,甚至有些惊恐。而后呆呆地看着我:“谁说的?你小孩子家可别乱说哦。”

“大家都这样说呢,说你对王婶儿好,想娶她。”

五爷没再说话,但晕红的脸上挂满了快活的笑意,像喝酒了一样。

忽一日,老奶奶趁五子不在时去了牛屋。之后,二毛爷便找机会对五爷说:“五子,做侄媳妇的怎能嫁给你当叔的?咱村子小,辈儿会乱了套的。”

五爷呆了半天,自言自语:“哦,因为不一辈儿啊,都怨我辈儿太长了!唉!”

二毛爷的话让我心里凉了半截,也让我更加迷糊。

他照例去担水,照例会在王婶出现时也跟过去提水、担水。

但五爷要娶王寡妇的传言仍然在村子里流淌。

我家院子外是半墙高的沙土岗子,满栽的枣树围成了一个偌大的枣园。园子南侧的两间土屋就是五爷的家。我和小伙伴儿们常会聚在枣园里捉迷藏,有时在沙岗下扒弄流沙,看那流动的沙土形成像水流过的美丽的波纹,还会比赛从岗子上往下打滚儿。枣熟的季节我们更是在里面钻来钻去。

每到晚饭时分,老奶奶都习惯站在沙岗子上对着生产队的牛屋喊:“五子,吃饭咧……”吆喝的声音悠长而有韵味儿,让人们会想象那饭,那菜,那半屋子的蒸汽。因为几乎天天如此,渐渐地这喊声也提醒着我们回家吃饭。有时我们在村北割草回来,半路上就能听的十分清楚。虽然太阳已经落山,路两边的庄稼已是黑黢黢一片,但如果听见那悠扬的吆喝声,看见村子里冒出的袅袅炊烟,心里也就少了几分恐惧。

伏天里,家里太热,老奶奶常敞着怀和另几位老太太坐在村北的路上,任村民从眼前经过也不回避。经过的人们毕恭毕敬地和她打着招呼,那神情,就无异于自家的亲奶奶,没有谁去笑话她袒胸露乳。她常撸下路两边的老玉米叶子编成圆形的能当座位的草垫子,谁想要就自管拿去。谁家有急事把孩子托付给她照看一会儿,她也都笑呵呵地圣母般地接过来抱在怀里。

老奶奶还有一项拿手的绝活,在亲眼目睹后,我才相信,也似乎更能理解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敬畏她。有一次,爸爸不在家,妈妈惊慌失措,“蛇!”我大着胆子拿棍子手忙脚乱地拨动,不让它爬进屋子,而弟弟接受了妈妈的提醒翻墙去找老奶奶了。很快,老奶奶气喘吁吁地从屋后的土墙上滑下来,在我还没反应过来的瞬间,伸出大手麻利地把蛇捉在了手里,大大咧咧地往外走:“走吧,到村外捉老鼠去吧。”我仍然惊魂未定的时候,老奶奶回到了我家,在妈妈的安排下坐下来安然地喝水吃花生。好厉害!临走,还不好意思地在衣兜里揣上两把:“给俺五子带上两把哦!”在老奶奶的眼里,“五子”是她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又一天,老奶奶走进牛屋问:“二毛啊,前天给你说的那事儿对五子说了吗?”

“哦,婶子,按你的说法我和五弟说了,他没多说什么,只是心里不好受,他想娶王寡妇呢。婶子啊,真的不能说说吗?是个媒茬儿呢。”

“不能,不管怎么说,不去做拆墙脚的事儿,那边是咱这边的亲戚呢。”

但当人们的议论一次又一次传入老奶奶的耳朵时,她终于当面和儿子拉长了脸,瞪大了眼:“五子,别瞎想,天边的事儿!要是能,娘不早去找媒婆啦?你没听说,已经说与镇上的一位丧偶的当官的了,七月要嫁走呢。再说,咱也配不上呢。”

当人们从二毛爷的口中知道了事情的进展后,也便不再去议论“五子”了。原本五子就喜欢给人帮忙的,王寡妇本就该帮的呢。

一天傍晚,天下着毛毛雨,妈妈唤我和她作伴出去。“你五爷死了——我们去看看你老奶奶去。”“五爷死了?”我感到惊惧。想起他的好,忽然感到像失去了一位亲人,我眼泪流了出来,牵着妈妈的手跌跌撞撞地奔出家门。

据说,王寡妇打水,铁桶从绳钩上滑脱掉井里了。五爷慌忙从牛屋拿了工具去捞。雨后井沿湿滑,脚下不稳,笨笨的五爷竟然也一头扎了下去,等王婶呼天喊地去叫二毛爷,又招呼来几个村民把他打捞上来时,五爷再没能醒过来。

五爷去世了。

至此,我再也没有去过牛屋。那个曾经令人们心驰神往的魅力去处从此变得泠泠清清了。

七月过了,王寡妇并没有离开这个村子!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在人们的百般猜疑中,王婶仍然没有离开这个小村!每年清明节和“五子”的忌日,坟头上天亮前就被添上了新土。都知道,那是王寡妇做的。

之后我去外地读书了。后来听妈妈讲,自“五子”去世后,老奶奶便瘫痪在床,由四个儿子家轮流照看。虽然安闲,但每次吃饭,老奶奶嘴里总念叨五子,还等啊等的,饭也吃不下几口,有时还会喊:“五子,吃饭喽……”老奶奶糊涂了!人们私下哀伤地说,老奶奶活不久了,因为她的心随五子去了。之后的一个阴沉的深夜,在众儿孙的陪伴下,老奶奶离开了人世。

故乡,那并不肥沃的土地,那淳朴的民风,那些年的那些事,在我的脑海里像一幅斑斓的水彩画,散发着故乡特有的韵味儿。老奶奶和“五子”的曾经的相依为命的情景,那晚风中呼唤五子吃饭的悠长的声音,像故乡的一个侧影映在心里成为我抹不去的记忆。

因为难忘,有时心里嘀咕:天国里老奶奶还在护佑着五子的吧?天国里也会回荡起老奶奶对五子悠扬的呼唤吧?

共 402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那些年,村子里的那些事。村子里,朴实憨厚的“五子”,由于他反应比较慢,缺心眼,所以村子里的小孩小孩取笑他。而五子的母亲,每次都会像护犊子的老母鸡一般,维护着五子。在五子母亲的心中,五子就是她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尤其是那一声声的呼唤:五子,吃饭喽……都将老奶奶对五子的爱表现的淋漓尽致。五子是个老光棍,喜欢帮助人,他喜欢上了村里的王寡妇,但是,由于村里辈分关系,而不被大家认可。后来,因为帮王寡妇捞掉进水井里的铁桶,不小心掉井里了,就在也没有醒来了。淳朴的民风,善良的五子,爱子心切的老奶奶,都勾勒出乡村朴实的一面。五子与老奶奶相依为命的情景,她在晚风中呼唤五子吃饭的悠长的声音,都是作者记忆中不灭的痕迹。形象生动,朴实的语言,都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很不错的文字,欣赏了,问好作者,倾情推荐!【:樱水寒】【江山部·精品推荐1501 00028】

1楼文友: 11: 6: 1 问好老师,很不错的文字。朴实真挚的情感,尤其是老奶奶那一声声的呼唤,犹在耳畔

回复1楼文友: 21:24:11 感谢老师的认真细致的点评、指导。感谢给于我的鼓励。新手上路,请多多指教。祝工作快乐!

2楼文友:- 0 16: 2: 6 欣赏文字,欣赏五爷的故事!朴实无华的文章,一直是雪儿欣赏的!问好鹰老师,祝好!

回复2楼文友: 12:18:45 感谢老师点评和鼓励。祝新年幸福快乐!

楼文友:- 0 19:26:42 扣人心弦的美文。老奶奶喊五子吃饭的那悠长又有韵味的声音如若一颗石子落入我的心海,荡起层层涟漪。手笔细腻,文中那村那些人的影子深深落入我的脑海。五一子简单的思维,淳朴的思想传承着的是一片可贵的善良之心!好大的感染力。

回复 楼文友: 12:20:18 感谢您的精彩点评,感谢您给予的鼓励。祝:新年幸福快乐!

4楼文友:- 0 22: 9:45 再次来欣赏朋友的五爷的故事,依然被深深打动着,五爷的淳朴和善良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字朴实无华,叹服鹰老师的文采!问好!祝福!

回复4楼文友: 12:21:17 感谢老师的点评和鼓励。祝福新年,幸福快乐!

5楼文友:- 1 08: 4:5 再次欣赏五爷的精彩故事!祝你周末快乐!

回复5楼文友: 12:22:05 问候老师,新年快乐!

什么原因引起糖尿病胃轻瘫腹胀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能吃啥药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的原因

小孩尿少尿不尽
维生素D3多少钱一盒
适合骨关节炎的食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