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的小说有一种乡愁搭配
徐则臣的小说有一种乡愁。在较早期的作品中,这种乡愁伴随着对乡景的追忆、成长时期的忧愁,氤氲在花街的烟雨和运河的水雾之中。他后来写北京,但这城市仍是外乡人眼里的城市,是令他们迷惘、失落的陌生居所,也是他们热切追求梦想的地方。而在最近的《小城市》里,离乡的人回乡了,却发现故乡也已变得陌生。这些人物总处于他们所在的地方之外,他们是已不存在的往昔的回顾者,是不可知的未来的寻索者。其中不少人物就像这篇《养蜂场旅馆》里的叙述者一样,总是出发、旅行、寻找(尽管有时并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用作者自己的一篇小说名来描述这种状态,就是“一直在路上”。
我坦承我比较喜欢徐则臣早期的作品,尤其是以运河小镇为背景的那些短篇小说。原因是我认为在这些作品里面常常能看到在当今小说里不太容易看到的一些品质,譬如精准简练的用词、细腻的描述、氛围的营造,它们具有语言的韵律美、短篇小说应有的艺术感,最重要的是,它们有诗意。艺术感、诗意也许不能算作评价小说的标准之一,所以我对其早期作品的偏爱应是出于个人的偏见。
《养蜂场旅馆》也是一篇“在路上”的小说,是作者早期那些较具有诗意的作品之一。小说的主人公临时决定在旅途中的某个小站下车,来到叫“养蜂场旅馆”的地方投宿,其原因只是想起了前女友的一句话。然后,在这个旅馆,他邂逅了八年前与他发生了一段情并怀了他的孩子的老板娘。但这位男士并非有意来寻找旧爱,因为对于这个“罗曼蒂克的插曲”,他已经全然遗忘了,甚至在八年前事发后就遗忘了。但与之相对应的是老板娘的执著和可怕的记忆力,她把这段往事的每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把能保存的“遗迹”都保存下来,竭力试着唤回他的记忆,把他带回到八年前那些场景之中……
小说写的是途中的情事,而“在路上”这个状态本身就象征着一种不安定、无结局。很容易由此联想到其他描述路上的爱情的小说,譬如蒲宁的《一支罗曼蒂克的插曲》、科珀德的《乌发的鲁丝》……但这篇小说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描写的不是爱情发生和逝去的过程,而是经由一个故地重游却失忆了的男人和这个“面熟的”上可供下载的所谓黑客软件基本上是一些络技术教程和络防护工具软件等。一家店店主透露女人的相遇,带出一段八年前的恋情。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两个陌生人“现在”的交流、碰触,但这个现在却并不重要,它被作者用来做成了一面模糊的镜子、一幅被风吹皱的水面,从中我们看见了过去那段恋情的倒影。然后,一切又重演,往昔和当下映照出奇特的差异和重复。
至于男主人公为何失忆,我不得而知,我想作者可能也不知道。这篇小说不能用现实的逻辑来理解,因为其中人物、景物的象征性更甚于现实感。但这期《名作欣赏》要谈的话题是爱情,而非作品本身或什么象6月21日西安站、6月22日郑州站、6月29日太原站、7月12日天津站、7月13日唐山站、7月20日沈阳站、7月26日哈尔滨站……一场接着一场的超级巡演将密集炸开。征手法,那么,我不妨来轻松地误读一下,刻意地跑题,谈一谈爱情。
像徐则臣很多小说中的女性,小说里的老板娘是美丽、多情而纯感性的动物。而且,她们颇有种勇毅和刚烈,这体现在她们敢爱,敢把这种爱立即付诸于行动,爱得义无反顾、无怨无悔。譬如这位老板娘,因这位男士短暂的爱恋而怀了身孕,忍辱负重地嫁给一个她瞧不上的丈夫,独自抚育着(当然在她不知情的丈夫的协助下)孩子,在八年里苦苦等待那个人回来。结果那个人终于回来了,却彻底地把她忘了。可她竟不怎么恨,或者她有恨却不至于恨得向深爱的男人做一丁点儿的报复或谴责,最后毫不犹豫地再度投入男士的怀抱。这多多少少让我想到《西夏》里的西夏,《居延》里的居延,如果想得更远,我会联想到众多男作者,如贾平凹、陈忠实、毕飞宇等等笔下的可爱女性。试想,哪个男人会创造出张爱玲《倾城之恋》中那个可厌的白流苏呀?哪个男人愿意想象女人竟然一边和自己恋爱,一边暗地里恨自己、算计着自己会不会娶她、会不会利用她而后甩掉她呢?更远一点,我想到奥斯汀笔下热情而不失战略地等人求婚的简和伊丽莎白姐妹,还有伍尔芙笔下颇有点势利的克拉丽莎?达洛维,这些女人对男人来说一定也不是个什么可爱角色。可男女作者创造出的女性形象就是有如此的差异。
再看《养蜂场旅馆》,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象征。我不知道作者是否有意地创造了这样一个象征,如果不是,那么这个无意的象征反倒更自然而微妙了。这个象征就是:失忆的男人和等待的女人。对于故事里八年前的那个 事件,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男人选择离开、失忆,女人选择等在原地。在不少具有代表性的、描述旅途情事的小说里,我们不止一次读到这样的结局:男人爱过了、走了,因为他必须继续上路,必须去看他的大海或者回他的那个什么老地方。女人则无处可去,她留在原地,在她的村庄、她的旅馆,苦恋着那个可能再也不回来的人。郑愁予的《错误》里写着: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是不少耽于浪漫幻想的女士们应提醒自己的话,因为这就是一个男人所说的实话。在我们所读过的那些男人和女人所写的爱情故事里,不常常体现出这样一个差异吗?男人渴望 和自由,女人渴望誓言和契约。于是,斗争、痛苦、悲剧就都诞生了。
我们无需争论哪个性别的要求更合理、更道德,因为事实就是这样,这是两 情中无法调和的两个音。至于爱情,它本身就是一对矛和盾。
有人说,男人是道德的动物,女人是情感的动物。也许谈谈两性的道德也很有趣。“男人是道德的动物,女人是情感的动物”,这个论断是不完整的,甚至有点肤浅。应该说,男人的道德和情感是分开的,当他们被爱欲支配时,他们是不怎么考虑道德的。所以,当男人恋爱的时候(即便是不得不爱这个而不愿舍弃那个时),他也会在心里理直气壮地问:“爱有错吗?”而当女人要他对他的爱“负责”时,可想而知这对他来说是多大的困惑和打击。因为这无疑把他认为明显不相干的两件事混为一谈了,因为他只想恋爱。而自古以来,女人的情感道德逻辑都是安娜?卡列尼娜式的,她们把情感和道德搅成一团,她们的道德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道德,而是情感指引下的道德,这对她们来说倒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安娜们可以背叛家庭、孩子和整个社会,却把背叛爱情当作最大的不道德。而渥伦斯基们不这么做,因为在他们看来,爱情不仅和道德不相关,和生活方式也几乎不相关,而如果女人要以爱情之名来破坏这个现有“秩序”,无疑会坏了他们的胃口。所以,最后杀死安娜?卡列尼娜的不是别的,而是渥伦斯基的厌倦和背叛,因为他想回到过去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契诃夫在《匿名氏的故事》里写了另一个安娜,一个放弃生活的安逸去投奔情人却最终遭他抛弃的女人。我的朋友问:这是巧合吗?我说:这不是巧合,他们只是看到并书写了同样的事实而已。与失去一切、走投无路的安娜相比,渥伦斯基们似乎很容易把一切再找回来。我们今天的社会不也天天发生着同样的事吗?背叛的安娜很可能最终遭到社会的唾弃、爱人的遗弃,多情的男子则一旦醒悟,立即被宽容、重新接纳。毫无疑问,我们仍然生活在男人主导的社会。
我们常常读到具有吞噬力的女性的爱情,它的力量就像野火或洪水,在冷静的男人看来,简直达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这其实并不值得惊讶,因为它结合了情感和道德的双重能量。人们认为爱玛?包法利是败德的,可她不允许自己在爱着罗多夫的时候爱莱昂,或是爱着莱昂的时候爱任何别的人,她倾尽心力地爱他们(尽管不无疑惑),最后倒是他们厌倦了她,让她“心灵的依托转眼就成了腐朽”,因为他们发觉她介入太深,想要侵入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可能变成一个长期“负担”。为讨取莱昂的欢心,爱玛负债累累。而当富有的公证人吉约曼答应借钱解决债务、条件是向她求欢时,她断然拒绝,宁可走投无路而去自杀。这里面没有道德吗?她有她的道德,她的道德即是忠于一个幻想中的爱情,尽管不能不说她盲目、愚蠢而堕落。
我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男人们仍会渴望无羁绊的恋爱,女人们仍然想要和所爱的人结婚;男人就像风筝,女人就像非要牵住风筝、把它拉回大地的那条线。我觉得这中间没有多少理论可谈,这就是天性,就是性别特征。所谓女人,就是终生生活在爱情理想中的人,这不是说她的感情坚定不移,事实上她的感情可能经常转移,甚至转移到自己幻想的、并不存在的人身上,但她的理想是不变的,那就是和所爱的人在一起。精明世故如张爱玲不也对不可能之人做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迷梦?
据说,当前新女性越来越多,她们十分彪悍,能优游于情爱世界,敢于追求欲望的充分满足(而据说一夫一妻制是违背生物性的),把这个那个分得很清楚。但是,反过来,也可以说她们的sense在向男人退化。我由衷地希望她们无忧无虑,但我担心大部分只是在逞强。我不相信女人会因某种乐趣而放弃与相爱的人缔结人生。我绝不相信如果有男子值得她付出最深挚、完整的情感时,她竟会选择在薄幸者之间流浪。一棵树和森林的比喻在我看来是可笑的,因为很可能在森林里逛了一圈的人会发现,这里面没有一棵树属于自己。宣称不信爱、嘲笑誓约,这是否是一种时髦的自嘲,还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无论如何,我不信女性的古老基因会消失,在这个基因里,存在着爱玛?包法利的疑问:到哪里才能找到一个刚强的男子?天生勇敢、热情、忠诚,有着诗人的内心,天使的外表……
写到这里,我想到一个令人发笑的场面:几个女人正在热闹地谈论着这个问题。一个说:“应该把‘天使的外表去掉’,这是不实际的。”另一个说:“我觉得忠诚也可以去掉,不可能的。”还有一个迟疑地说:“勇敢也得去掉吧……”于是,我们真的只剩下“热情”的男子了。
可这个颇不理性的疑问依然存在,尽管不易找到答案。要寻找答案有点像飞蛾扑火。在《养蜂场旅馆》中的老板娘就是这样一只飞蛾,她等待了八年,等来的却是个失忆的男人,最要命的是这个再度闯了祸的男人势必还要离去。也许,为了让女性们获得一点信心,我可以拿帕穆克的《纯真博物馆》聊作补偿,里面的芙颂因凯末尔和别人订婚而让他在漫长的寻找过程后又足足等了七年。但我也怀疑内心细腻、文字精美、颇有普鲁斯特式阴柔气质的帕穆克,大大低估了一般男性的生活适应能力。如果凯末尔结婚生子,一边安享惯常的生活,一边思念、寻找着旧情人芙颂,期望和后者发展一段长期的婚外情,他也许丧失了帕穆克所期望的纯真诗性,但无疑会更具现实性:)
遗憾的是,爱情就是爱情,它不是逻辑、理性所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实中,在类似“养蜂场旅馆”的无数个交汇点,情爱的纠葛仍将继续下去。女人将昭示情感的吞噬力,而在男人陷入诱惑的同时,挣脱感却在他的潜意识里苏醒过来。他还想走他的路、回去他的常轨,她还要挽留、等待、试着遗忘或做相反的努力:活在回忆里。在两性的矛盾、斗争和相互弥补中,爱情从来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只有发生和延续,没有结局,它是在路上的爱情。而对于一位写作者、一位世态的观察者来说,它就成了源源不断的甘泉和永不终止的享筵。
共 426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以在路上的爱情为题的赏析,以详尽的解说感想与对爱情的感念,让我们看到了关于养蜂场旅馆那在路上的一种不安定,无结局的爱情。在路上的爱情,当走过这条路,再回首,是不是可以笑看过往,然后对自己说,这条路,没有走错呢?在路上的爱情,谁与谁一路走过呢?谁与谁遇见了爱情呢?谁又与谁不曾错过呢?在路上的爱情,会有无数的不可预知,只能一边走,一边寻找。这篇赏析,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完成了思想与艺术的统一,使读者自然而然受到了感染。作者对于爱情的见解,更是在引导着读者在建立一种正确的爱情观。所以作者在写出这篇赏析时,实际上是在阐述一种爱情观,道德观、价值观。也正是如此,这篇文章才对我们有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推荐!【:赵北方】【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41106】
1楼文友:201 - 21:55:27 这是一篇很有意义的赏析,感谢惠雯老师赐稿天涯。 我心了然,净手焚香,佛在我心,你在我心。
2楼文友:201 - 22:02:10 精美之文,无比欣赏!感谢赐稿天涯,茶心偕同天涯的同仁热诚欢迎你的到来!握手!
临沧好的白癜风医院忻州治疗白癫风医院
冠心病治疗费用
- 下一页:破天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青年搭配
- 上一页:期待三月雨搭配
- 06月21日仙侠外科小医生哈士奇脚受伤的最佳处理方法位置
- 06月21日仙侠外出期间怎样才能让西高地乖乖跟在主人后面位置
- 06月21日仙侠给狗狗喂零食要注意点位置
- 06月21日仙侠给狗狗吃糖的三大罪恶位置
- 06月21日仙侠多久给伯恩山犬挤一次腺位置
- 06月21日仙侠夏季防中暑听医生的建议让你的比熊犬远离中位置
- 06月21日仙侠夏季要做好鸟类的饲养管理如何调养和管理红位置
- 06月20日仙侠猫得中耳內耳炎怎么办健康的猫咪位置
- 06月20日仙侠猫对主人的记忆有多久位置
- 06月20日仙侠猫咪饲养的个误区位置
- 06月20日仙侠猫怎么装死的步骤轻松训练猫猫装死位置
- 06月20日仙侠猫咪讨厌行为改善注意事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