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荷塘东方红散文

每到中午两点时,公社里的大喇叭就用最大的音量播放起了《东方红》,它的声音村里角角落落都能听得到。日子一长,听到这首歌曲,人们就知道午饭时候到了,该下工回家了,该喂喂肚子了。

清明前后,巍巍槐山脚下天朗气清、阳光明媚。这天,喇叭里照例播放着《东方红》,可大队院门口仍然聚集着不少人,东拉西扯地谝着闲传,他们好像在焦急地等着什么。忽然,听见有隆隆的声音,自远而近,越来越大。有人便禁不住大呼小叫起来:“快看!来了!”“东方红来了!东方红来了!”果然,从山外的土路上轰隆隆地开来了一台东方红,沿路院落里的大人娃娃闻声都从窑院里跑出来了。近了,近了,终于近在眼前,原来黑乎乎一庞然大物,纯粹一大堆铁玩艺儿。这家伙骨架大、骨殖重,稳稳实实,呆头呆脑,全靠一组大大小小的铁轮子,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啮合着,搅动着,滚动着,共同推动咕碌碌的履带,缓慢蠕动,匍匐前行。

这就是我们村刚刚买回来的东方红牌拖拉机,有人叫它链滚拖拉机,有人形象地叫它“铁牛”,更多的人则叫它“东方红”。只见车头上早已用桂子红挽上了一朵鲜艳的大红花,车后拖着一组犁铧,由大到小,依次共五副,最大的像簸箕,最小的像铓锣,简直就是我的五个兄弟。车到大队院子门口,熄火停了下来,前面座位上跳下两个人,一个是大队长的儿子,他说,回来时,考虑路途遥远,翻沟越岭,图个大吉大利,他就绑上了大红花。是啊,买回了一台东方红大拖拉机,不管怎么说,都是村里开天辟地的大事情,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所以,人们像欢天喜地迎娶新媳妇一样,隆重地迎娶着“东方红”。锣鼓拿出来了,炮仗点起来了,刹那间,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随着一股袅袅青烟升起,纸屑纷纷然飘落下来,有人提议说,开着这新鲜的玩意儿到村里转一圈亮亮相,让大伙见识见识,大伙纷纷赞同。于是,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大队长的儿子跳上车头,开着它在街道里风风光光巡游起来。我们这些淘气捣蛋的小家伙,紧随其后,手舞足蹈,连跳带蹦。经过公社、商店、医院、中学、小学门前时,这些单位的人都洪水般涌出来看稀奇,还噼里啪啦放起了鞭炮,表示热烈的祝贺。

最后,大队长说:“出门好些天了,都回家歇着去吧,明日下地试火试火!”

翌日,东方红,太阳升。村外西硷新修的几百亩田里,埂边上一下子呼啦啦站满了大人小孩,仿佛偌大的田野里即将上演一场酣畅淋漓的秦腔大戏似的。大队长的儿子坐在司机楼里,后边的打犁人,是一个牛高马大的精壮男子,他用上了吃奶的劲才放下了沉重的犁铧。“东方红”的烟囱里咕咚咕咚地喷着黑烟,咚咚咚地吼叫着,忽而就撒起欢来。跟着,每块铧立即翻起一尺多高的土浪,这些土浪密密相连,形成了一耱宽半人高的土雾,从后面看去,简直像大海上龙卷风掀起了一排强劲的浊浪,打犁人眨眼间便被埋没在了土雾中。不料,地头掉向时,这家伙很作难,有点尾大不掉。打犁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压着扳手,才把明晃晃亮锃锃的犁铧从土里提了出来。深深翻过的土地,又绵又暄,犹如发酵的面团或者刚刚蒸出笼的玉米面糕,有人高兴地踩了下去,一脚一个深坑,围观的人们啧啧不已,连声赞叹:“好家伙啊!真是铁牛呢,威力这么大!”竟然有人预言家似的说了这么一句:“耕地不用牛了!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离我们不远了!”

从此,每年麦收以后,白花花的麦茬地里,“汉大力不怯”的“东方红”就夙兴夜寐马不停蹄,一个队接一个队,一日也不停歇地忙碌起来。轮着我们北村这个小队耕地时,队里往往是要给杀羊炸油饼油糕的,慰劳师傅们。这时,家家也能沾上光,喝一点羊汤什么的。静谧的夏夜月光如水,我们坐在窑院门前纳凉,每每此时,总是远远听见沟对岸传来“东方红”突突突的叫声,看见黑黑蒙蒙的夜色里它眼睛里发出强烈的光芒,一闪一闪的,如同夏夜的闪电,偶尔还可以听见师傅们的呐喊声。若是大白天,我们这些捣蛋鬼就一定会站在田野地头,或者“东方红”的屁股后面,跑得大汗淋漓。最有趣的是,经常可以碰到蛇,多数是遍体鳞伤的死蛇,挑在棍子上,吓唬女孩子;有时候,还可以捡到田鼠,我们乡下叫“瞎老鼠”,它似乎没有眼睛,全身灰黑色,皮毛光滑,肥嘟嘟的,像个小儿枕头。在那个吃不饱肚子的年代,可以拿回家大快朵颐,美餐一顿,肉细嫩鲜美,吃起来挺解馋的。

不久,公社里建起了拖拉机站,购回了几台50型、55型拖拉机。相比之下,我们村的“东方红”很有些笨气。新买的那些家伙似乎要简单得多,也进步得多,体积轻便,马力不大,用的是胶轮,出行也好,转向也罢,很是灵活,耕起地来,师傅一个人便可以操控。不久,不知是保养维护不到位还是用力过度,我们村的“东方红”经常无缘无故熄火,无奈地耍起“狗熊”来,像一头筋疲力尽的老牛,卧在犁沟起不来了。这下,便着实苦了师傅,只见他蹲在履带上,袖子挽得高高的,拎着两只手,油晃晃的,绞尽脑汁地玩弄起来,一个个螺丝等零部件安上又卸了,卸了安上。随后,就用一根绳子缠住一个轮子,狠劲一拉,还好,咚咚咚地叫唤开了。可不知咋回事,突然又哑巴了。如此三番,直搞得师傅汗流浃背、长吁短叹,没有任何法子。我们也等得一点没有了耐心,就悻悻地去了。

好不容易呼噜喘气地弄回来,我们的“东方红”就像一位饱经沧桑再也不能动弹的老演员,彻底地离开了农村广阔的田野,离开了自己辛勤耕耘的舞台,永远地歇下了。有一次,我和伙伴们来到了大队院的一间破房里,亲眼看见它满目苍夷、千疮百孔,烟囱不见了,前灯被砸成了大窟窿,许多小零部件被卸走了,简直成了一堆废铁。那副沉重的犁铧,常年风吹雨淋,陷在后院深深的野草丛中,锈迹斑斑。

再后来,过了好多年,我看见一个外地人竟然发动了它,开着它慢慢地走了。

那天,我一直目送着它走出了村子,心里忽然产生了一种特别凄凉的感觉……

共 2 0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首《东方红》,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了起来,沐浴着她的万丈光芒,迎来了红日初升的泥土。满怀希望在这泥土上播种日子,忽然听见有隆隆的声音,自远而近,越来越大,有人便禁不住大呼小叫起来:“快看!来了!”“东方红来了!东方红来了!”果然,从山外的土路上轰隆隆地开来了一台东方红,是大队长的儿子买回了一台东方红大拖拉机。在大家欢天喜地中,“东方红”的烟囱里咕咚咕咚地喷着黑烟,翻起一尺多高的土浪,从此也把农家人的生活掀出一浪高于一浪的憧憬,让人们对“耕地不用牛了,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的美好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待!最后,随着公社拖拉机站的建立,曾经一度成为中国农机化代名词的东方红退出了广阔的田野。虽然“东方红”拖拉机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它在那个缺衣少吃的年代,为中国农业做出的贡献,为中国农民生活带来的方便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永远定格在一代人的记忆里。全文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溢满了对“东方红”拖拉机的热爱和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其实作者最怀念的是那个年代的一种精神。一篇精彩的回忆性散文,欣赏学习,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红叶摇秋风】【江山部·精品推荐 】

1楼文友: 14: 6:58 感谢老师赐稿荷塘!荷塘有您更精彩。

回复1楼文友: 17:1 :20 握手问好!

2楼文友: 14:45: 0 从遥远的《东方红》歌声中,听昔日鲜血染透的旌旗猎猎高扬;从已逝的东方红拖拉机隆隆声中,看昔日红日初升的 熊熊燃烧。

回复2楼文友: 17:14:0 说得好啊!安好!

楼文友: 14:47:00 向耿老师问好,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 楼文友: 17:15:0 也祝老师创作愉快!丰收!

4楼文友: 15:40:57 谢谢耿老师赐稿荷塘!荷塘需要您这样的实力作家支持哦!有稿子就投哦!问候!祝好!

回复4楼文友: 17:17:29 向才女学习!只想多创作些东西!

5楼文友: 17:12: 8 谢谢编者老师精彩的按语! 心中有佛,佛在心中。 裸地走来, 裸地经过, 裸地离去。

6楼文友: 18:10:08 感谢耿老师赐稿荷塘,祝老师写作快乐、佳作频频!!

回复6楼文友: 18:09:46 谢谢老板啊!问好!

7楼文友: 22:44: 9 美文共享!大家就是大家,视野不同常人啊!欣赏学习!问候老师! 与文字的缘分写不尽说不完,慢慢地,慢慢地,把你暖在心中……

回复7楼文友: 18:11:41 谢谢可美老师夸奖!我在真实地讲述我亲身经历的故事。握手问好!

8楼文友: 10:27:21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向老师问好。

回复8楼文友: 18:12:21 谢谢红叶老师!一切祝好!

9楼文友: 11:56: 9 耿老师真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啊!看看您的材料,还不能算老,我们都是六十年代后期人,算是开个玩笑,问好! 挥鞭赶四运,拈笔集华彩

回复9楼文友: 18:14:2 老师好啊!六十年代给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经历,也让我们成长成熟。

10楼文友: 17:05:17 祝贺老师佳作斩获精品,精彩继续哦!!

回复10楼文友: 18:15: 2 谢谢天龙老板,在荷塘你辛苦了!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指哪些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服用方法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适合人群

热淋清颗粒女人可以吃吗
月经周期紊乱怎么办
吃什么预防老年痴呆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