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图书先生一纸风行

纪录片《先生》正到处传播,图书《先生》也一纸风行。 月27日晚,深圳大学科技楼2号报告厅,《先生》制片人邓康延作题为《最近的春秋 民国老课本和大先生》的演讲,与数百深大学子分享他发现的民国教育的细节与大义,讲堂上似乎又浮现出当年大先生们的身影。

“先生”为教育之魂魄

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邓康延认为: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民力丰沛、国体向上;教育衰,纵四海平定歌舞升平也社会浮躁、未来迷茫、振兴乏力。教育为国之命脉,而先生又为教育之魂魄。

邓康延提到深圳大学,想起20多年前在这里听到的一场关于城市建筑的演讲,是关于建筑的环保和审美意识的。他说,那时的深大,大气卓然于天下,是一所充满朝气和希望的大学。

话题回到民国,邓康延说,那 8年间虽然战火纷飞,兵荒马乱,但专制消弭,政府对文化未加有力钳制,中西文化碰撞,各种流派并存,一股青春的活力在此阶段迸发出来。因此,邓康延认为,民国时期大、中、小学教育都不弱于世界水平。

母亲河上激荡人心的一段

邓康延在寻找上校的途中“发现”了先生。在云南腾冲旧货市场,他找到了两本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开始还不以为然,但随手一翻便被深深地吸引。他说,那是一个令他终生难忘的黄昏,他发现在中国文化母亲河流的上游,本身就存在这样激荡人心的河段。

邓康延向同学们展示的是民国时期的小学国文课本,有原文,也有他本人所加强的注释和解读。《逐雀》一课是写小朋友驱逐麻雀,但并不置其于死地,《母羊求救》写动物的母爱本能及与人的沟通;《蚂蚁窝》中,小朋友更称“蚂蚁辛苦营窠,我何忍毁之”,邓康延说,让孩子爱护生命,唤起对生命的感觉,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陪客》、《友爱》、《信实》等,都是教孩子待人接物的简单道理,比如《陪客》,说的是父亲不在家,孩子如何接待父亲的朋友,而不是我们今天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让功》、《糊纸窗》等,则是更深一层的人格教育,或者说是国民意志教育,《让功》写冯异为人谦退,从不居功自傲,“时人称为大树将军”,《糊纸窗》则教人穷困洁净依然高贵的道理。《人类的智慧》和《权力与能力》等课文,讲述的是人人生而平等,虽有阶级之分,但各司其职、和谐相处的道理。

好的文字简单而直抵人心

邓康延说,先生都学贯中西,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又对西方的民主科学感同身受;他们生于乱世,颠沛流离于战火,却不求苟全性命、不求闻达,为国家传承与担当。

邓康延介绍的这一套小课本,是由大先生们审定的。他们不是居高临下,而是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地说话,他们有时为了“来上学”或者“去上学”而争得面红耳赤,为的只是让教材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有一些课文不仅对孩子有教育意义,对大人也同样有教育意义,比如《勿贪多》一课,短短的几句话,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个大道理,到今天甚至都可以用于反腐教材。

邓康延认为,好的文字在于简单、自然、不夸张而直抵人心,蔡元培亲自审订的这一套教材,要教给孩子简单真理的同时,还要给他们以美感。这套课本中有一幅彩印的《果园》,十分精美,今天的印刷水平未必能胜过。

邓康延说,《老课本新阅读》、纪录片和图书《先生》之后,他又举办了题为“先生回来”的巡回展览,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强烈反响,因为先生留下的哪怕是背影,我们也能感觉到其正面。邓康延介绍,作为民国教育史挖掘工作的下一步,《老课本》的动画版也正在紧张制作中。

(:李央)

生物谷灯盏花特点

云南生物谷产品有哪些种

灯盏花产业怎么样

宝宝消化不良便秘呕吐
宝宝感冒鼻塞流涕吃什么药
尿液浑浊发红是什么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