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常忆起那悠扬的口琴声

摘要:口琴随身带,愿吹就吹起来,既释放了倦意,注入了欢快,优化了环境,也使我们提高了演奏技术和熟练的程度。 建国前后那几年,在“革命阵营”中,颇流行口琴这种乐器,当然多是青年同志。尽管那时早入伍的还实行供给制,每月只有毛巾、肥皂等几元钱的“代金”,新分配来的城市学生薪金也不超过20元,但凡性格活跃或有点文化的,还都有一只口琴。在业余时间,特别是晚上,常从宿舍或某些角落里,飘出优雅动听的口琴声,尽管吹奏的一般是《梅花三弄》、《寄生草》、《白毛女》、《解放区的天》及秧歌舞等曲子,却使枯燥、静逸的空间,一下子有了生机,人的情绪也由一脸呆板变得活泼了。

想必是当时机关上没什么乐器,个别的有把胡琴,也是年龄大些的才会拉奏,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已经解放,口琴这种小巧、普通、价贱、易学的小乐器,就被“聪明”的商家贩来了,他们创了钱,青年们喜欢,何乐而不为?加上城市学生一般都有,所以不仅单位里有了口琴声,闲聊、晚会和娱乐场合里,在外散步和郊外的恋人,甚至溜逛马路者,也都演奏或吹奏起了口琴。好像亦有了相当地普及面:广播电台时而播送口琴演奏节目;有的学校举行过专门的口琴演奏比赛。有一次,我们几人在一个巷口里吹口琴,被一上海来此出差者听到,他跑了过来,兴奋地从口袋里掏出口琴,和我们合奏了起来。

我那时在沂蒙专区的一个直属机关工作,我们单位至少有10余名男女同志、约占青年的半数有口琴,虽说大家都会吹奏,却也有水平高低之分,不过,大部分经过一段刻苦的练习,就都不差上下了。

我们没有老师,没人教授,全是经过实践和相互交流提高吹奏技术的,甚至有这样的笑话和“奇迹”:有几个同志根本不会简谱和唱“1、2、 ”曲谱,而用“朗、里、格、拉、昂”等音作曲调,竟然吹奏准确而高超;有个同志将口琴应左低右高(音)的位置颠倒成右低左高(音)吹奏,同样吹奏得很好、很熟练。所以我们不只懂得和摸索了一些口琴及吹奏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比如哪种牌子的质量如何应怎样吹法,如何独奏、合奏和交换各种音调的口琴,吹奏技术方面的用“舌堵法”打(辅音)拍子及满口含或唇含的效果,还有如何保护、修理和清洗等等。而且真的把口琴这种小乐器利用起来了:我们10余只口琴,嫣然一个小乐队,成了单位里一支出色的文娱和宣传力量,每逢开会或集合搞什么活动,领导都习惯性的先让我们或大合奏或小合奏几只曲子,叫做“活跃一下会场”;“团日”活动更是必演的项目;就是为重大节日排演的许多歌唱、歌剧等节目,我们也用口琴来伴奏;单独口琴的独奏、大、小合奏等表演节目,就更不用说了。

口琴随身带,愿吹就吹起来,既释放了倦意,注入了欢快,优化了环境,也使我们提高了演奏技术和熟练的程度。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打开电视或五花八门的大小电唱器材,声乐、器乐,美丽动听,爱听什么听什么,可我那几位琴友栩栩如生的吹奏形象,仍不时地萦绕于我的脑海:最爱吹快节奏的小孙,眼睛随着口琴的快速移动而滴流流地转;17岁的少女小王,能将抒情曲子吹得全场雅静无声;手把C、B两调的两只口琴,在嘴上不断交换吹出特别音韵的是小阎;用手又捂又敞而打拍子吹奏的大武,他的口琴比一般的长;那位青年领导干部经常吹奏的歌曲,其韵味正如他那只口琴的牌号——“真善美”。

共 126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口琴,在少娱乐的旧时光里,滋润了一代人的生活,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文中,作者携时代的记忆,再现了有口琴相伴的那些日子,纯真美好,并伴随有少许的浪漫,而那些革命歌曲,永远留存于人的记忆中。文字富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并富怀旧气息,感怀过去,体验真善美,温暖并净化人心,欣赏!【:冰煌雪舞】

1楼文友: 11:16:0 旧年里的口琴声,伴随一代人快乐成长!文字自然流畅,真实有味,给人怀想与感念,欣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多少钱一盒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多少钱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效果如何

小儿退烧
小孩中暑怎么办
宝宝积食吃什么消化不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