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星月从学生家长留置老师事件谈一点想法随笔

近日从上看到一篇报道:仅因为老师罚一名迟到的学生站了几分钟,竟然被身为派出所副所长的父亲抓进派出所留置了7小时。这个事件在上迅速发酵,成为街头巷议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

为何一起简单的事件,迅速成为焦点,这不仅仅是家长违规使用公权力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是怎样教育孩子以及家长如何配合孩子教育的问题。

这些年,在学生教育中,发生因老师管理学生,老师被打的事件,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在教育中也体现了对学生无限度的宽容,过多地强调学生的自尊,而忽视了学生的管理,束缚了老师的手脚,使老师面对学生有过错时,不去管,不敢管,不想管,即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在这一事件中,女老师因为女孩的过错,施以数分钟的罚站,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并无太大不妥。而家长的表现对自己女儿的一种溺爱,为女儿“强出头”,亵渎了老师的初衷,是不尊重教师的行为,也是权利思想在作怪。

古往今来,尊师重教,是我们的传统,文明的基石,代代相传,是中华文化不可缺的一部分。纵观历史的发展,老师是推动文明社会进步最重要的职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曾国藩也在教育孩子的家信中也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所以由于老师的教育,才使每个人的愚昧走向聪慧,让落后的大脑接触到文明的东西。

尊师之道在古人眼里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吕氏春秋•尊师》言:“生则谨养,死则敬祭。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的教导,体现了对老师的尊重。在古代父孩子去私塾读书,不仅要向私塾老师行叩拜之礼,还要向孔子的牌位行叩拜大礼。

在历史上传颂许多敬重老师的故事,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去学习。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溘然长逝,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端木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还从卫国移来的楷树和模树种植在墓地,足见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因子贡为孔墓所植的树为楷树和模树,后来人们常用“楷模”来比喻那些品德高尚、受人欢迎、可谓师表的榜样人物。

程门立雪的故事也家喻户晓。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一年冬季,他去拜见老师,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发现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这时天下起了大雪,直到程颐醒来,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

就是有作为的皇帝也很敬重老师。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搞好子女教育,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当听说他第四个儿子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就当着他孩子老师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这些故事都在说明对老师的尊重是我们国家文明的传统,值得传承和发扬。

从这件事件中,可以看出这个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孩子,这位家长可能以为他那样做是在爱孩子,其实不然,这样做只会滋养孩子的娇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破坏老师的形象。几年前发生的“我爸是李刚”的事件,可能大家都听过,他撞死了人,不积极救治,还飞扬跋扈,还把拿他当大官爸出来说事,这个“富二代”没有担当可能就是从小养成的,因为他说出的话非常幼稚,就像幼儿园的孩子,这种品性,难道他的父亲一点教育的也没有吗?所谓“子不教父之过”也。

其实幼小的学生如一张干净的白纸,老师和家长就象个画家,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离不开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若过度宠爱,易养成骄奢怠惰的习气。当学生出现言行如有不当,又宽容不加纠正,心思将渐渐偏斜不正,恶习一旦生根了,会让孩子在人生路上,走很多很多的弯路,甚至可以彻底断送美好前程,这个道理值得许多家长去反思的。

小时候也可能听过老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偷了别人家一颗针。他妈妈没有责怪他,反而夸奖他。于是,这个小孩就走上了一条偷盗的路,越偷越大,越偷越多,终于被判了砍头的刑罚。行刑前,他提出:“想再吃一次妈妈的奶,结果却把妈妈的 咬了下来”。他对妈妈说:“如果当初我偷一个针的时候,你要及时教育我,我就不会酿成今天的大错”。着也说明一个道理,当发现孩子有过错时,要及时管理。

如果当时这个当派出所领导的父亲发现孩子罚站后,及时到学校进行沟通了解,如果老师是正确的,家长就应该支持,如果老师不对,可以和老师学校沟通,而不是采取极端的方法,进行报复老师,这样不仅对孩子成长有利,也不会成为影响极坏的事件。

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之女,没有经过艰苦,加上家长溺爱,使有些孩子在行为中,表现出自私,自大,狂妄,不孝,这对社会影响很大的。

的确有些家长不知道去修炼孩子的心性,在他们眼里,孩子是天真的,即使撒谎也认为是聪明机智的表现;在学校受了丁点儿委屈,不论什么原因、谁的原因都把推到老师身上,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心、贪婪心。有些家长还抵触正确教育的做法。

这件事件也反映出这个家长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孩子。其实在教育上,孩子娇生惯养,一点气都不能受了是不行的,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适当的体罚是有益的,当然过分的体罚对孩子身心就不好了。

我们娇孩子但不能惯孩子,这方面我觉得应该向古人和我们的先辈学习。过去的人在教育上,比现在人要严厉得多。不好好学习,私塾先生要罚打,如果出现逃学或有其他毛病,不仅老师会处罚,家长也要处罚,从不宠惯孩子。不管是洗衣做饭,还是收拾卫生,都会让孩子亲自做。胡适是中国近代出类拔萃的才子,他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良好教育。他父亲早亡,胡适的母亲既是他的慈母,也是他的严父。每当胡适做错了事,她从不当面斥责,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然后行罚,或罚跪,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胡适哭出声音来。严厉的教育给中国培养了一位知名的学者,他的母亲功劳是很大的,没有他母亲的严厉可能胡适就不会成才。

清代著名文人纪晓岚因常年居官在外,无法负起教育子女的,深知“妇女心性,偏爱者多”的情况,所以写家书给夫人说明应如何教育子女,提出了“四戒”、“四宜”的要求,四戒: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这八则成为许多人教子遵循的金科玉律。

古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的一生如何,在很小的时候就决定了,所以孩子小时候就象一张白纸,生活就象水彩,老师和家长就象个画家,孩子的美好前景就在老师和家长那一点,一横,层层重叠,浓淡适宜中尽展完美。做为画家的老师和家长,要用心、细心、耐心地描绘,就会描绘出一幅多彩多姿、亮丽淡雅、洁净的风景画。

孩子自控能力差,要他们认真学习,遵守规则,都要从小培养。现实中,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抱着“树大自然直”的想法,总认为,一些道理、规则,等孩子年龄一到自然就懂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些孩子做了错事,背后往往都有家长的纵容,有些甚至还对老师采取极端措施,这样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在学生的成长中,态度影响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学好还是学坏,都会得到习惯的强化,才利于孩子的成长。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树不剪不长进。我们每年春季都可以看到园艺工就要对花草进行修剪,那样才开出美丽的花朵;如果从小“放羊”,小树苗可能就长成了歪脖树。

今天的中国出现了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富二代。因为现在孩子少,父母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给孩子,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却忘了告诉生活也是艰辛的道理。关爱孩子是无可厚非的,值得弘扬,但万事都要有个度,太过溺爱就走向极端了,就会滋生很多虚荣、懒惰、不学无术的坏毛病。

曾国藩曾说过,如果孩子不经苦难,是不能成材的。孩子一定要给他坎坷,给他磨砺,而不是给他各种卓越的条件。在曾国藩的家训中,提出了“穷”是“善身”之道的道理。他认为:“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这些话不无道理。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有时是在害孩子,所以孩子不管不行,不严管更不行。

古人不是有过“箸头出忤逆,棒头出孝子”的古训吗?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和老师在开导、规劝等说服手段无效的情形下,其实也可以给予严厉的方法教育,有时光靠柔情是不够的。所以教育好成功的一代,事关一个家庭的未来和一个国家的前途,社会家长老师都应齐心,拿出好的方法,因材施教,才可以培养出好的下一代,当他们走向社会后就可以担当起他们的,我们需要英姿勃发的一代,不需要“八旗子弟”的一代。这件事件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

共 49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开篇以一则教育事件引出话题,举一反三论述观点:家长和全社会都应该尊师重教,才有利于孩子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文中女孩家长滥用职权,仅因孩子被罚站,就留置老师几个小时,这种行为引起的是公愤。孩子是天生需要教育的,而不是没有限度的放纵和溺爱,即使老师教育方法有何过失或不当,家长也不该进行攻击和人格侮辱,而要交流沟通和尊重。当今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事件屡见不鲜,这确实是值得社会关注的严肃问题。学校若弱化了本该严格的校规教规,只有奖没有惩,没有底线的一味宽容,后果可想而知。学校的爱心教育,不是放纵,不是没有原则的一味迁就,这就需要家长和社会对教育本质的高度认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不仅关乎自身的未来,也关乎家庭的未来,更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家庭、社会、学校如何同心协力促进教育发展,这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文章引经据典,罗列大量事实讲道理,多角度论述尊师重教的重要性,可见作者强烈的社会感和发自肺腑的呼吁。颇具现实性和社会性的一篇随笔,推荐给更多的读者阅读思考。【:柏丫】

1楼文友:- 1 09: 1: 7 问好作者,感谢对星月的支持。辛苦了。

2楼文友:- 1 09: 5:12 文中列举诸多古今尊师重教名人典故,意在说明尊师重教是祖国的优良传统,可见作者一片用心。

楼文友:- 1 20:2 :56 孩子犯错了,适当的惩罚是必须的,只要不过分侮辱和虐待,家长也大可不必去计较的。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4楼文友:- 1 20:24:42 孩子过分溺爱,只会助长让他的错误变得理直气壮。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5楼文友: 15:00: 1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像车子的左右轮,老师需让车子沿轨前行,辛苦了,我们的老师。辛苦了,我们这些家长!

我们的教育事业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感觉王老师用心写作,给我们生活启迪!

6楼文友: 15:4 :16 拜读佳作,有深度有内涵的文字,受教了!

怀孕左腿疼是怎么回事

胳膊抽筋疼是怎么回事啊

悦而维生素D好吗

小孩小便黄
预防老年痴呆吃什么保健品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怎样
友情链接